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萬維讀者網 > 詩詞歌賦 > 跟帖
zt 印度真的有點急了! 中國捏住其命門! by 軍情了望
送交者: 犀利 2009月02月09日23:27:42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將進酒 大西線歌 (舊作)犀利 於 2009-02-09 12:20:03
印度真的有點急了! 中國捏住其命門! (2009-02-10 03:00:14)
標籤:軍事 分類:軍事

引天河之水是天方夜譚,還是有科學依據?究竟是禍是福?參與論證的學者、官員看法不一。

1、沒有現實的可能性,也不可能大開荒,大移民,理論上有缺陷。雅魯藏布江調黃河之水也不可能一勞永逸的解決西部的缺水問題。

2、西藏之水,是印度的命門。印度可以通過在邊界地區和印度洋展示軍力來宣示自己的意圖。再者美國和俄羅斯的屁股究竟往那邊坐也是關鍵。總之,一場大規模的爭端可能在中印邊界出現。

3、水威脅是在中國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被外國媒體炒作出的中國威脅論的新內容之一。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帶有政治企圖,希望通過不斷推陳出新炒作各種形式的中國威脅來推動國際社會對中國施加更多的壓力,以達到遏制中國發展的目的。

吟龍認為:隨着中國北方因水而起的災情惡化,中國高層應改越來越留意青藏天河之水解黃河水禍實現內河航運,潤澤全國六成的國土面積,使大半個中國從此不再困於旱澇災害,解決數千萬勞動力就業的問題。古代聖賢留下了:‘治國先治水,治水即治國'的名言。水資源關繫到國計民生之大業,水戰略關繫到民族生死存亡之大計。

5000年造就了中華民族龍的傳人,上天給了我國在這條大江上的優越位置,我們優惠於上天造化的同時,也施恩於我們的鄰邦。迄今為止沒有一條國際法規能夠協調這些河流引發的國際關係。所以我們要儘快引雅魯藏布江天河之水惠澤中華大地貧瘠乾旱的土地,象萬里長城、都江堰、三峽大壩這些創世紀工程一樣,流芳百世。





水利邊緣人郭開

  水是生命之源,作為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個國家之一,中國水資源的匱乏已經威脅到了西北人們的生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1990年初到1999年底的10年中,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歷次大會上,208位人大代表和118位政協委員曾數次提交了關於建議修建大西線的議案、提案,也就是說靠“西藏之水救乾旱之中國。”這些人認為,“大西線工程”不僅可以徹底解決黃河的斷流和長江的水患,還可以消除印度和孟加拉國的水災。那麼,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到底是天方夜譚還是有科學依據?到底確實可行還是紙上談兵?近日,記者專訪了被稱為“朔天運河大西線”發起人的郭開。

  ●人物特寫

  水利邊緣人郭開

  郭開是元代著名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之後,今年73歲的他已滿頭銀髮,眉毛鬍子全都發白了。在郭開的名片上,寫着諸多頭銜:朔天運河大西線發起人、總設計師;著名作家、教授、經濟師;中華朔天運河籌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北京朔天諮詢開發公司董事長。由於郭開既不是科班出生,又不是水利部的官員,因此一直被稱為“水利邊緣人”,而媒體在稱其為水利專家的同時也常常在前面加上“民間”二字。可能是因為出生於水利之家,郭開從小對水就情有獨鍾。1947年參加地下黨工作的同時,郭開獲得了清華大學土木系水利班旁聽生的名額,這對後來研究治水奠定了理論基礎。“文革”期間,郭開被打成反動派關進了牛棚,在牛棚內的一堆舊書中,他發現了著名地質學家翁文灝的英文版《中國地理》,書中提出了西藏水系的“三大拐彎”理論,即應該利用我國西南高、西北和華北低的地形特點,把每年白白流出境外的西南諸河水源調到嚴重缺水的西北地區。而這一提議後來還被寫入孫中山的《建國大綱》。“三大拐彎”理論讓郭開很受啟發,於是產生這樣一個奇特的想法:是否可以引雅魯藏布江水,串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過阿壩分水嶺入黃河,從而解決整個西北與華北缺水的問題。平反後,他開始請教中科院和水利部的各路專家,不斷地修正初始想法。曾隨四野打仗的軍旅生涯也磨練了郭開的堅強意志,近幾十年來他的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為考察水系自費走遍大半個中國。

  夢想篇

  西藏之水能否救中國?

  北京科技報:為什麼要將這條運河稱為“朔天運河”?

  郭開:簡單來說,因為引水從西藏朔瑪灘到天津,所以稱朔天運河。而這個工程的全稱,我認為應該叫“中華朔天運河大西線南水北調(藏水北調、雅黃工程)。”為了與南水北調的西線工程區別,1993年的時候5月23日,我們就稱其為大西線,大就大在引水量,藏水北調則是和南水北調相區別。

  北京科技報:中國北方面臨沙漠化危機,西藏是否具備充足的水源來解中國乾旱之急?

  郭開:就目前解決北方缺水問題,我認為有兩大誤區,首先以為種上樹就有水了,一棵樹雖是一個“小水庫”,但同時也是一個“抽水機”,大體上一顆成年樹每年要消耗780立方水,因此降水量達不到700毫米的地方術無法植樹,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700毫米以下的地區只能種草,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地方肯定是要沙化的。其次就是節水,我們現在光知道節流,而不知道開源。1949年,我國有15億畝沙漠,到現在擴展到了25億畝。西藏之水之所以可以救中國,就在於西藏尤其藏東南的水資源特別豐富,無論是水總量,還是人均占有水資源總量,都是全國最高的。天津人均水資源不足300立方米,西藏是天津的1000倍,但西藏水資源利用率只有1%,99%都外流。

  北京科技報:目前科學家發現,現在喜馬拉雅山的冰川正在逐漸退縮,這是否會影響供水量?

  郭開:我記載西藏的水文有6年的時間。在西藏東南地區每年都有300多天在降水,那裡的水並不是靠冰川融水,而主要受印度洋影響而產生的降水,冰川逐漸退縮,反而會增加那裡的降水,因此我們稱藏水是可持續充足的水源。

  北京科技報:考察發現,中國有70%的江河湖泊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但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卻潔淨如初,由於上游地區河流湍急、人跡罕至,大西線調水能否將這裡潔淨的水源引出來?郭開:大西線調水最大優勢就是自流式調水,這跟中國西南地勢高、西北、華北地勢逐漸降低有很大關係,而三大拐彎,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黃河瑪曲大拐彎,托克托黃河河套大拐彎,為藏水能自流到黃河也提供了有利的客觀條件。

  實現篇

  大西線調水確實可行還是紙上談兵?

  北京科技報:現任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大西線不切實際,想把青海湖作為調蓄水庫的設想更是“荒唐”,因為這樣會污染調來的淡水。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郭開:他們對我的方案根本沒有仔細看。青海湖的旁邊有個洱海,洱海是淡水湖,我們將調來的藏水先輸送到洱海,通過洱海再調往黃河,多餘的水才會輸送到青海湖,這樣非但不會污染引到黃河的水,而且還能挽救越來越干的青海湖。北京科技報:大西線南水北調引水線路主要是築壩、修渠和開鑿隧洞三類大工程,工程院院士王浩認為,按您的大西線方案,需築300米以上的高壩,而國際水利界尚未解決這一技術難題……郭開:所謂需築300米以上的高壩,國際水利界尚未解決這一技術難題簡直就是鬧笑話,早在1978年的時候,國外就已經建成380米的壩了,現在400米以上的大壩也有好幾座。目前青藏鐵路已經全線開通,也充分證明了在高原上搞大工程的可行性。其實青藏鐵路是朔天運河的前期工程,朔天運河的海拔比青藏鐵路低得多,因此沒有永久凍土和高寒缺氧的問題,而青藏鐵路對朔天運河提供非常好的交通便利。記者:雅魯藏布江的下游是印度,預計調引2000億立方米水,會對下游水系造成影響嗎?郭開:雅魯藏布江不是國際河,每年雅魯藏布江有3200億立方米水流出國境,加大了特別是孟加拉國的洪災,每年讓印度和孟加拉國千百人喪生、數千萬人流離失所。西藏流出國外的河還有怒江、瀾滄江、獨龍江等,全算上每年有6000億美元白白扔了。當今世界淡水資源比黃金還珍貴,讓6000億立方米水白白外流,是極大的浪費。國際水價1立方米1美元,我們等於每年把6000億美元白白扔了,有消息說,印度正啟動引布拉馬普特拉河水工程,年引水1700億立方米,2016年完成。

爭議篇

  大西線調水為何難成行?

  按照郭開的設想,朔天運河大西線南水北調工程一旦建成,將有十大好處:引水、節水、防洪抗旱、改善生態環境、發電、航運、旅遊、養殖、就業、扶貧,縮小三大差距、國防。但任何一項工程都有利有弊,水利部前部長錢正英和水利學界元老張光斗,組織了兩院43位院士和近300位院外專家,耗時一年作出了《21世紀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2000年7月11日,錢正英等向國務院和有關部委作了匯報,認為各種“大西線”方案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沒有現實的技術可行性。就我國未來16億人口的發展形勢看,也沒有大開荒、大移民以至興建“大西線”的現實必要性。這一報告認為大西線存在兩大誤區:誤區一,以為必須以南水北調的“大西線”來增補西北水資源,實際上“大西線”只調水到黃河,以大柳樹為調節水庫,沒有調水到內陸河的具體設想。對內陸河,只能靠當地的水資源,包括當地的調水工程。對黃土高原來說,不是沒水,而是沒能力用水(指不少土地在高坡上,用水靠抽水機從河邊抽水,這樣抽水費就會比較高,當地不少農民用不起這樣的水),“對黃河源區,是加強保護問題,千萬不要再瞎指揮破壞了”。誤區二,以為建設山川秀美的西北是要變塞北為江南。實際上,西北是乾旱、半乾旱區,江南是濕潤區,各有其相適應的生態環境,“不可違反自然規律”。

  北京科技報:您怎麼樣看待錢正英和張光斗研究報告中所提出的兩大誤區?

  郭開:目前反對大西線的人,大多沒有仔細研究過我提出的方案,也沒有到西藏實地考察過。大西線共引3800億立方米水到黃河流域,實際上引到黃河只有500億立方米水,其餘的都將引往內陸河。中國科學院的老院長周光召研究並實踐了幾十年發現,如果每年向每畝沙漠輸送100萬立方水,連續十年它將成為綠洲。有了水,植樹造林才有效果。水是調溫的,能營造小氣候,當每年有2000-3000億立方米水入黃河流域和涵蓋三北地區時,連續二十年受水地區就會變得濕潤溫暖起來。水源區西藏也將因引水建許多水庫,水體大增十幾倍,使其增溫、增氧、增加降水,生態環境極大改善。現在人們認為,導致全球變暖主要是人為破壞,其實是地球氣候的大勢所趨,只不過人為的因素使得變暖的時間提前了,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把次要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我認為把這個順序顛倒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

  北京科技報:很多人認為您不是科班出身,所以對您的專業水平提出一些質疑,您如何看待這些言論?

  郭開:雖然我沒有在水利部任職,但因為父親的原因,我從1950就開始跟水利部打交道。當年水利部請我去開會,還專門討論為什麼郭開能夠提出這個方案,而水利部那麼多人提不出來。水利部的總工程師崔宗陪當時就說:“這是因為我們這些人在水利部,郭開不在水利部。”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因為我不在水利部才會有這樣突破性的思維。

  北京科技報:您一直被稱為“水利邊緣人”,這是您自己的定位還是別人給您的稱呼?如何看待媒體稱您為“民間水利專家”?

  郭開:我不知道什麼叫作“邊緣人”,而所謂“民間水利專家”,那是一家報紙採訪我後寫文章提出來的。其實專家無所謂民間抑或官方,我也不喜歡“水利專家”的稱謂,專家雖“專”,但認識面也很窄,我要做就做一個“水利雜家”。

  後記

  作為“大西線南水北調工程”的發起人,9月27日,郭開在人民大學為大學生闡述他的理念。9月30日,郭開受鳳凰衛視邀請,在“世紀大講壇”欄目中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郭開坦言,進行演講遊說活動不僅是讓更多人了解“大西線調水工程”方案的具體內容,同時也希望更多的人參與到論證實施過程當中來,而郭開認為這些演講活動也有助於“大西線南水北調工程”方案得以順利通過。郭開透露,“大西線南水北調工程”的具體方案已經提交到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由於工程巨大,發改委的有關負責人稱,方案需要由省一級的單位提出來才能立項,即使立了項也還需3年。要從多方面對它進行論證,可能還要人大會議通過才有可能被審批,而這些工作目前都在進行當中。

  新思維

  設想中的中華朔天運河

  按照郭開的設想,中華朔天運河應該是橫貫我國東西的萬里大運河。在西藏雅魯藏布江朔瑪灘,築壩引水串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到四川阿壩入黃河,連通青海湖沿黃河至內蒙古,經岱海調蓄入永定河到北京、天津入渤海;航道由天津北塘起經北京、大同、岱海、包頭、銀川至蘭州,經大柳樹水庫樞紐港中轉,利用河西走廊延伸航道到新疆出國,與國際運河接軌通航西伯利亞;加大西線南水北調工程,通航拉薩———日喀則,主幹線總長7189公里。因為引水從朔瑪灘到天津,故稱朔天運河。該運河除主幹線外,尚有副線、支線,聯通八大水系(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珠江、長江、黃河、海河、松花江)經流18省市自治區,44個民族,利益及全國當冠以中華,名為中華朔天運河。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雪梅香 當前情狀 應Blue Ivy 之邀
2008: 西江月 詠史 杞梁妻
2007: 再別故鄉情 (改後重貼)
2007: 日出, 在西嶽
2006: 花雨
2006: 恭賀新禧!
2005: 七律 和吳宗
2005: 感春(次韻吳宗《慶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