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因七絕《楓橋夜泊》才名揚四海
寒山寺,坐落在蘇州古城西閶門外七里古運河畔,比鄰楓橋,曾稱楓橋寺。
提起寒山寺,讓人不禁想起唐代詩人張繼的那首《楓橋夜泊》。日前,記者來到千年古剎寒山寺,寒山寺文化研究院院長姚炎祥等專家學者向記者介紹了兩者之間的故事。
姚炎祥說,歷史上,寒山寺幾易其名。相傳,寒山寺始建於梁武帝天監年間,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在唐代改名寒山寺,北宋時改名“普明禪院”,南宋年間稱楓橋寺,元代始復稱寒山寺,沿用至今。關於寒山寺一名的由來,又與民間傳說中的“和合二仙”分不開。“傳說,唐貞觀年間,高僧寒山和拾得來到這裡住持,才改名寒山寺。”
據姚炎祥介紹,提起寒山、拾得,在民間流傳的故事很多。有的說,在唐代一個村裡有一對很要好的異姓兄弟,同時喜歡上同村一位美貌的姑娘,哥哥得知弟弟的心事後,就離家當了和尚,沒想到弟弟也放棄結婚,找到了哥哥要一起做和尚。兩兄弟相見,悲喜交加,哥哥手捧盛放素齋的竹篾盒,弟弟從荷塘里采來一枝多苞大荷花,兩人都敞開胸懷,手舞足蹈起來。因哥哥法名寒山、弟弟法名拾得,寒山手裡拿的是“盒”,拾得拿的是“荷”,便被稱作“和合二仙”。另一說是,寒山是隱居在浙江天台山國清寺外寒石山的編外和尚,拾得是國清寺燒飯和尚,經常給寒山送飯,情誼很深。“不過,歷史上的確有寒山和拾得其人,其中寒山的300多首詩流傳至今。”
“在唐代以前,寒山寺是不知名的小寺,自從有了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才讓寒山寺名聲大振。”姚炎祥告訴記者,唐代詩人張繼,字懿孫,襄州(今湖北襄樊)人,天寶十二年 (公元753年)中進士。張繼詩現存約40首,主要是紀行遊覽酬贈送別之作,多為五七言律詩及七言絕句,以《楓橋夜泊》最為著名。如今,寒山寺老和尚性空和現任住持秋爽都說,寒山寺屢毀屢興屢建,能延續千年,張繼功不可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