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萬維讀者網 > 詩詞歌賦 > 帖子
以《隰桑》為例說明:如何讀懂一首《詩經》裡的詩?
送交者: 曹雪葵 2015年11月19日07:44:40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現代學人讀《詩經》將面臨對古人語言文字和生活背景不熟悉這兩大困難。

文字上的困難一是字雖認識,但不懂其古義。如“習”字的古義是“小鷹學拍翅膀”,所以才引申出“習習作響”和“學習”這些現代含義。二是古人習慣通假,因古代字少,凡有音無字的,就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替代,這些通假字在咱們這些3000年後的今人眼中幾乎成了天書。如《詩經.小雅.魚藻之什.隰桑》中竟有這樣的句子:

隰桑有阿,其葉有難。

句中的“阿”和“難”是不是有點兒怪?翻新華字典,“阿”字的解釋:1-名字前面加的口語字,如“阿扁”;2-討好別人,如“阿諛奉迎”;3-與別的字組詞,如“山阿”。若把這三條解釋分別替換到句子中,則“桑有阿諛奉迎”不通,“桑有山阿”也不通。其實這兩句中的“阿+難”就是“婀+娜”的通假。可能在作者寫這首詩的年月里,“婀娜”二字還沒造出來,但已經口頭上這樣說了。而把“婀娜”二字替換進句子就全通了,而且詩意很美!

而用“桑葉有婀娜”這樣的句子結構來表達與“桑葉(是)婀娜”這樣的意思,應該是《詩經》時代的語言習慣。

今人對古人生活背景難以了解主要是流傳下來的文字資料太少,咱們古人都在竹木和骨頭上刻字,複製勞動量太大,不易傳播。古代所謂的“學富五車”其實沒多少書,都是一捆捆的木簡,三百首《詩經》得刻幾十捆吧?差不多已經半車了。而真正可信的古代資料應該是出土文物,想象一下,在土裡都埋了幾千年,還能有多少?

具體地說:應該如何讀懂一首《詩經》裡的詩?筆者體會有如下三個步驟:

1:先仔細讀幾遍詩句,大致猜出這首詩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強迫自己對全部詩句都做符合這個故事情節的理解。

3:只要有解釋不通之處,就是自己的理解錯了。此時,就要核對古人的生活背景、每個字的古義、千萬別忘了留心一下該字是否為“通假”!

現在就以《詩經.小雅.隰桑》這首詩為例來說明。原詩:

隰桑有阿,其葉有難。既見君子,其樂如何。
隰桑有阿,其葉有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既見君子,德音孔膠。
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先細讀原詩,故事大致可還原為:一位女子思念心上人。場景在桑田,劇中人除了女主角,還有位“君子”,指的自然男士。全篇夾敘夾議,先採用了比興手法描述了桑如何,其葉又如何,接着寫見君子其樂又如何,最後是表白:“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接下來逐句逐字地解讀這首詩,務求每個字的理解都不與上面的情節發生衝突,只要有衝突,則自己的理解即是錯的。先從第一段開始:

隰桑有阿
--- 隰桑,低洼之地的桑樹,“有阿”何義?在排除了這兩個字是人名、地名或事件名之後,就可以分成“動+賓”來理解,即“有+阿”,問題是“阿”究竟是啥?把“阿”解釋成“山阿”和“阿諛奉迎”吧不通,而根據故事情節,唯有把這個字解釋為描述桑樹的形容詞才通。所以“阿”必須是個形容詞。方法就這麼簡單。先暫時把這個“阿”擱這兒放着,接着看下句:

其葉有難
--- 立刻發現,“難”字若按“災難”或“難以”等義來解絕對是謬論,而根據故事情節,這個“難”字也一定得是描述桑葉形容詞方可。

於是先核查“阿”和“難”的古義為何,發現與今無異。接着須考慮這兩個字是否“通假”了?果然是“通假”!這篇小文一開始筆者已說到這兩個字是“婀娜”的通假。問題來了:如何分辨某字某詞是否“通假”,又如何知道它們“通假”的是什麼字詞?可惜沒有什麼捷徑,只能靠多讀熟讀古書了。國學界很多訓詁家的本事都是以熟讀萬卷古書為基礎的。比如這“阿難”恰是“婀娜”一音之轉,那麼最起碼得知道“婀娜”二字的人才能往“阿難”上猜,不是嗎?

知道“阿難”是“婀娜”已經足夠了,至於要把

隰桑有阿,其葉有難。

這兩句翻譯成多麼精彩的現代漢語就看譯者自己的本事了,反正這桑樹還有它的葉子很“喜氣”就是了。

既見君子
--- 讀這句一定得注意!一定要弄清這女子實際上見沒見到那位君子。為此須先放下這句,看下句:

其樂如何
--- “如何”的意思是“如何?”,問句也。如果已經見過君子,自然已知“其樂”,為什麼還要設問?若說沒見過,為什麼又說“既見”,於是這個“既”字作何解,又排上了議事日程。此時按上面說到的步驟3,一定要強迫自己做出符合故事情節的理解:等於說“既”字必須有“假設”的含義才可。查字典“既”字有“不久、後來”的含義,則“既見君子”可以解釋為“以後見到君子、若能見到君子”等等。現在清楚了,這首詩中敘述的其實是這位女子一人在桑樹下對若能見到心上人將會是什麼感受的憧憬。

下面兩段是:

隰桑有阿,其葉有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既見君子,德音孔膠。

細讀詩句,不難看出,“沃”和“幽”也只能是修飾桑葉的形容詞,而非“肥沃、幽暗”等意。唯“德音孔膠”費解,“德音”尚可以字面義為解,形容君子的情話,而“孔膠”自然要解釋成“纏綿溫柔”這類詞,但:“孔膠”怎麼就成了“纏綿、溫柔”?這又得從“通假”上作學問了。這活兒就留給學問家去做吧。


現在這故事終於完全清晰了:一位年輕的女子,挎着竹籃在桑樹下設想自己若能和心上人相會將會多麼快樂。可她就是太害羞而下不了決心,於是她就自言自語地鼓勵自己:

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 “遐”在古文常與“胡、何”通用,引出問句。

這最後一段寫得最美:大意為:

既然心裡這麼愛他,為什麼不對他傾訴呢?就這樣藏在自己心裡,又有哪天能忘?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沁園春】 賀曹兄榮升班主
2014: 活動,按律賦詩:半山寺
2013: [新詩] 悠長
2013: 秋日的告別-給我的弟弟
2012: 一韻到底是歌詞:那英的《征服》
2012: [音樂隨筆] 煙雨江南----陳悅《夢回鄂
2011: 申時行:(詩)荒丘 (story of a vampi
2011: 散文詩:月色3百步
2010: 紀念犀利,試譯華茲沃斯的Ode to Immort
2010: 死人不能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