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筪語屑(1)十二正經及其絡穴並主證之歌訣 |
送交者: 蘇小白 2016年04月28日15:02:12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
藥筪語屑
十二正經及其絡穴並主證之歌訣
世為混濁一片,分清濁二氣,清氣上升為天,天為陽;濁氣下沉為地,地為陰;陰陽相搏生人。天地人,三才。人得陰陽二氣所化生,陽陰二氣在人體須平衡,平則和,和則無恙。不和則病矣。
人體為一股氣血也。 氣即為陽,主功能;血即為陰,主有形。血提供營養物質,氣化生營養物質。氣血運行暢通,則無疾患。氣血運行,按中醫理論,便離不得經絡也。經者,經脈;絡者,絡脈。今先談經脈之十二正經也。
何謂十二正經? 即手三陽經、手三陰經、足三陽經與足三陰經。氣血是循經首尾相連,如環無端,在經脈中運行的。手三陰經,是從胸走手;手三陽經,是從手走頭;足三陽經,是從頭走足;足三陰經,是從足走至胸腹。按子午流注來言,即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其中膽行子夜,心行正午。按《靈樞 經脈》篇,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臂內側行於手少陰經、手厥陰經之前,下肘中,沿前臂內撓側緣入寸口,上魚,循魚際,終於大拇指端,其一支脈出列缺直上二指端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肺經入穴為中府,出穴為列缺;列缺為絡穴,也為八脈交會穴,通任脈,主證呼吸氣短,尿頻遺尿,手腕手掌部發熱。肺經主證歌訣云:
肺經主病八大證, 咳喘咯血缺盆痛。 胸部脹滿肩背痛, 咽喉腫痛循經痛。
手陽明大腸經起於二指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第一、二掌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拇長伸肌腱與拇短伸肌腱之中)即陽溪穴,沿前臂外撓側緣直上,過肘外,上臑外前廉上肩,過肩髃穴,經肩峰,上出大椎之穴,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經面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止於鼻翼兩邊迎香穴。入穴為合谷,出穴為迎香。是十二正經中,入穴與起始穴不一的一條經脈。絡穴為偏歷,入耳中,連宗脈,主齒痛、齒冷與耳聾。大腸經主證歌訣云:
大腸主病十大證, 鼻衄鼻涕與齒痛。 咽喉腫痛連頸項, 瀉泄腹痛與腸鳴。 下利赤白莫忘了, 還有大腸循經痛。
足陽明胃經起於鼻翼旁,上行鼻根部,旁交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下關穴)循髮際,至額顱。 其一支也,從大迎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 其二支也,即直行脈,從缺盆直下,經乳頭,下挾臍,入少腹側氣街中。 其三支也,即胃下口支脈,起於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氣街中而合,再下行髀關,抵伏兔,經陰市,過梁丘,越犢鼻,循脛骨外側前緣,過足三里,下足跗,至第二足趾外側端。 其四支也,從足三里別出,進入趾中指外側。 其五支也,從足沖陽穴別出,入足大趾內側端,接足太陰脾經。 胃經入穴為承泣,出穴為沖陽。絡穴為豐隆,主癲狂,音啞與咽喉腫痛。足陽明胃經主病歌訣為:
胃經主病十四證, 發熱發狂與水腫。 腸鳴腹脹胃脘痛, 口歪嘔吐易飢餓。 咽喉腫痛流鼻血, 還有胸腹循經痛。
足太陰脾經起於足大趾內側隱白穴,沿大趾內側赤白肉際,上行內踝前,經小腿內側脛骨後,於內踝上8寸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經膝,過大腿內側前緣,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食管,連舌根,散舌下。 其支脈,從胃上膈,流注心中,接手少陰心經。入穴為隱白,出穴為大包。絡穴有二,一曰公孫絡,二曰大包絡。脾之大包絡,主遍身之酸疼,四肢鬆軟無力;公孫絡主霍亂,嘔吐。脾經主病歌訣雲
脾經主病九大證, 噯氣嘔吐胃脘痛, 腹脹便溏兼黃疸, 身重無力舌根痛, 還有太陰循經痛。
手少陰心經起於心中,是十二正經惟一一條起始部位在自身臟腑的經脈,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 其一支也,從心系挾食管上行,連繫目系。 其二直行脈也,從心系上行至肺,下出腋下(極泉穴),行臑內側後緣,走手太陰、手厥陰之後,至肘窩,沿前臂內側後緣,經通里,過神門,上手掌,出於小指撓側端。接手太陽小腸經。入穴為極泉,出穴為少沖。通里是絡穴,主胸膈漲滿,不能說話。在十五絡穴之中,與足少陰腎經絡穴大鐘,同為直剌法,剌0.3-0.5寸。其絡脈不聯繫肺,循本經,到心,連舌本,系目系。心經主病歌訣云:
心經主病九大證, 心痛心悸與脅痛。 失眠盜汗手心熱, 咽干口渴臂內痛。
手太陽小腸經起於小指外側端,沿手背尺側過後溪,越尺骨莖突,沿臂外尺側過小海,沿臑外尺側,出肩關節部,繞肩胛,交會大椎,下入缺盆,絡心,循食管,下膈,入胃,屬小腸。 其一支脈也,出缺盆,上頸,經頰,至目外眥,轉入耳中。 其二支脈,頰上支脈,從頰上分出,上行目眶下,抵鼻旁,至目內眥,接足太陽膀胱經。入穴少澤,出穴聽宮。絡穴支正(腕背橫紋上5寸,陽穀與小海連線上),主病候為關節縱緩,肘部痿酸,皮膚生疣。小腸經主病歌訣云:
小腸主病七大症, 目黃面腫與耳聾。 少腹脹痛咽喉痛, 肩胛還有循經痛。
足太陽膀胱經起於目內眥睛明穴,上額,與督脈交會於百會穴。 其一支脈也,從頭頂至耳上角。 其直行脈,從頭頂入絡腦,回出項部,分開下行。一支沿肩胛內側,夾脊旁,至腰中,入脊邊筋肉,絡腎,屬膀胱;一支從腰中分開,向下行過臀部,入膕窩。 其三支脈也,即後項支脈,通過肩胛內緣直下,經臀部,沿大腿外側下行,與腰部下來的支脈合於膕中,往下過腿肚內,出外踝後方,沿第五跖骨粗隆,至小趾外側端,接足少陰腎經。 入穴睛明,出穴至陰。絡穴飛揚,主鼻塞鼻衄鼻涕與背痛。膀胱經主病歌訣云:
膀胱主病十大證, 癲癇瘧疾先分明。 小便不通又遺尿, 迎風流淚兼目痛。 鼻塞流涕流鼻血, 項背腰臀肢後痛。
足少陰腎經起於足小趾下,斜向腳心湧泉穴,出舟骨粗隆下,沿內踝後,進入足跟,上行小腿內側,出膕窩內,向上沿大腿內後緣,通過脊柱,屬腎絡膀胱。 其直脈,從腎向上通過肝,上膈,進入肺中,沿喉嚨,夾舌根。 其支脈,從肺出,絡心,注胸中,接手厥陰心包經。 入穴為湧泉,出穴為步廊。絡穴為大鐘,主尿瀦溜,心煩胸悶,腰痛。 腎經主病歌訣云:
腎經產病十四證, 尿頻遺尿與遺精。 月經不調或陽萎, 氣喘咳血咽喉腫。 舌干水腫足心熱, 下肢無力腰脊痛, 還有股內後緣痛。
手厥陰心包經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 其一支脈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天池穴),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二支脈者,從掌中勞宮穴分出,循第四指,出其端,接手少陽三焦經。 入穴天池,出穴勞宮。絡穴為內關,也為八脈交會穴通陰維脈,主心煩、心痛。 心包經主病歌訣:
心包主病九大症, 心痛心悸心煩從。 癲狂肢急手心熱, 面紅胸悶腋下腫。
手少陽三焦經起於小指次指之端(即第四指指端,關沖穴)上出兩指之間,循手錶腕,出臂外兩骨(尺骨與撓骨)之間,上貫肘過肘尖,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屬三焦。 其一支脈也,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目眶下。 其二支脈,即耳部支脈也,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接足少陽膽經。 入穴關沖,出穴耳和髎。絡穴外關,也為八脈交會穴,通陽維脈,主肘關節拘攣,肘關節馳緩不收。 三焦經主病歌訣:
三焦主病十大症, 小便不利與水腫。 耳鳴耳聾耳後痛, 腹脹頰腫咽喉腫, 目外眥痛循經痛。
足少陽膽經,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經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經之後,入缺盆。
其一支脈也,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
其二支脈也,別銳眥,下大迎,合於手少陽,抵於目眶下,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里,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
其三直脈也,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懸鐘穴,即八會穴之髓會穴),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間。
其四支脈也,別足跗足臨泣,入大趾之間,循大指歧骨(第一、二跖骨之間)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接足厥陰肝經。
入穴童子髎,出穴足臨泣。絡穴為光明,主下肢癱瘓,不能站立。
足少陽膽經主病歌云:
膽經主病九大症, 口苦目眩外眥痛。 頭痛頜痛缺盆痛, 胸脅腋下肢外痛。
足厥陰肝經,起於大趾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鼻咽部),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
其一支脈也,從目系下頰里,環唇內。
其二支脈也,即肝部支脈,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入穴大敦,出穴期門。絡穴蠡溝,主陰癢,陽強不倒,疝氣。
肝經主病歌訣云:
肝經主病十大症, 咽乾嘔逆小便擁。 遺尿疝氣精神病, 頭痛腰痛少腹痛。 還有胸滿要記清。
2016/4/28,磨硯齋。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5: | 五絕.哪知孫輩腐--上平十三元 | |
2015: | 五絕.落花流水季--上平十灰 | |
2014: | 以拙作為牛,自為庖丁,討論一番七律 | |
2014: | 【宴清都】(程垓體)遊春隨筆 | |
2013: | 跟着杜老學騎驢:【七律】功夫之王李小 | |
2013: | 身無半畝憂天下,讀破萬卷交古人 | |
2012: | 也別紅版主 (飛燕入群格) | |
2012: | 淺談格律詩詞知識(轉載) | |
2011: | 七律:心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