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中國漢代有一首名為《江南可採蓮》的民歌,很著名,後代學人還把它歸入了漢樂府詩歌。本來麼,詩和歌就血肉相連,要不哪裡來的“詩歌”?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江南可採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有位網友對這首詩非常推崇,貼來詩壇一篇名為《古今詩詞之冠:江南可採蓮》的文字讚揚。他說:
“詩詞是中華文化之瑰寶,每個人心中都可能有自己最喜愛的詩詞。詩講格律,詞論牌律。對韻腳,對仗和工整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忌重複字句。而[江南可採蓮]偏偏把所有的規距和禁忌都打破了。只有七句,甚至索性連詩名都沒有。一乾二淨,渾然天出!”
這句“每個人心中都可能有自己最喜愛的詩詞”俺同意,但把這首詩稱為“古今詩詞之冠”俺不同意,而他最後說的“[江南可採蓮]偏偏把所有的規距和禁忌都打破了”俺嚴重不同意,他所謂的“規矩和禁忌”指的是“詩詞格律”。這是一首漢代民歌,而在漢代詩詞格律還沒產生,何談打破?
詩壇里的有位杭州來的阿立兄,對這點剖析得最當!他說:
“... 第一,採蓮詩不是格律詩(並沒說非格律詩好或不好);第二,採蓮詩是早于格律詩的;所以‘把所有規矩和禁忌都打破’一說是不成立的。那時還沒有這些格律,何來打破。就像詩經,自然不受唐詩宋詞格律的約束(還不存在呢),不等於詩經不如唐詩宋詞。但也未必就是詩經絕對高於唐詩宋詞 ... 唐代的格律詩,自然也有很多千古傳誦的名句,說家喻戶曉也不過分。自然也未必輸於採蓮詩吧。”
以上各方所有的討論,都是良性的,都有正能量!可見國人對古典詩詞的熱愛。俺感慨之餘,也照葫蘆畫瓢地寫了幾句“鵑泣梧葉間”。詩壇里就是高手眾多啊,只見有位桑子兄問道:
很喜歡。可不可以不“泣”?
俺細想對呀!古人自己每逢愁悶就拿人家杜鵑來消費,逼着杜鵑哭泣,直到啼血。可咱們無憂無慮地,何必裝愁?更何必逼迫人家杜鵑哭泣呢?於是回復道:
“趕明兒俺下功夫寫首杜鵑,讓它好好唱來逗大家高興!”
“趕明兒”就是今天哪,俺說話算話,再學寫一首如下:
茂樹鳴杜鵑,
吉士約樹邊。
才道跋涉苦,
卻將我帨搴。
月升茂樹東,
月掛茂樹西,
鵑唱茂樹北,
鵑宿茂樹南。
看!杜鵑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