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GnLq8Cel0s4PRjMPnM63MQ
從小到高中,一直長大在松原。松原的冬天,深刻的還是那時候的印象。
雖然祖籍四川,也是在四川出生,幾個月大就隨母親到東北和父親匯合,之後就一直在東北長大。雖身為南方人,但是小時候並沒有特別的感覺到冬天的寒冷,應該是母親的勤勞心細,那時候做的全家人穿的毛衣、棉襖、羊毛襪、千層底的棉鞋特別的厚實保暖的效果吧。
有時感到的寒冷,是不戴帽子時的凍耳朵、凍腳和不帶手套時的凍手造成的僵硬。小時候還沒有成立松原市,松花江的支流兩邊分別是前郭縣和扶餘縣,包括後來稍大些快上初中時搬家到的乾安縣都是後來成立的松原市的轄區。搬家前不是住在縣城裡,而是周圍一片曠野的小村,夏天時周邊除了開墾的耕地,更多的是沒有開墾的曠野,很多的水泡裡面長着大片的蘆葦、蒲棒和三棱草等各種植物,荒野中的土地上的植物種類就更多了,現在回想那時候生活的地方,決勝於現在的自然保護區,應該是濕地類型。
不管野草、繁花多似錦,一到冬天都變成了一種顏色,那時候的冬天,經常會有沒膝的積雪,更會把這單調的萎黃覆蓋,直至春天化凍。那時候沒有柏油馬路,像樣點的通往外面的道路還是那種石子鋪就的路,其他的路就更是土路,不過冬天封凍,沒有夏天泥濘的問題,人常走的路最後都是踩踏積雪後壓實成冰路。印象中那時候冬天下雪是很平常的事,一個冬天會下好多場雪,經常是前一場路上的積雪還沒有完全壓成冰時,後一場能沒膝的積雪又來了,那時候沒有下大雪停課的事,在這樣沒膝甚至更深的積雪中跋涉到學校是小夥伴們樂此不疲很快樂的事。
這些樂趣是南方的小朋友體會不到的,更有冬天雪地里以及冰上的玩樂,打出溜滑、抽冰猴、滑冰車就像北方長大的小孩天生就會的事情一樣,以至於成年後帶着寶貝從南方回東北,抽冰猴還需要我一遍遍地演示和教讓我很納悶,纏陀螺的方向,甩陀螺轉起來的手法,以及抽的那種准洽,都是北方小孩小時候不需要教就能做好的。從來沒有誰教過,自然就會了,也許這種耳聞目染和潛移默化,是更好的教育?
更有北方冬天不能舌頭舔鐵的教訓,應該也是每個北方人從小就經歷過的吧?至少我自己小時候就這樣舔過一次,舌頭被撕掉了一小塊皮,之後就刻骨銘心了這樣的教訓。希望南方的小孩還是不要真的經歷一次才知道吧,如果自己的傻兒子不聽話,想親自體會一下就隨他。
那時候松原再冷的天氣,也阻擋不住小夥伴們在冰雪中玩樂的熱火朝天,打雪仗是很平常的事,小夥伴也偶爾會發生矛盾,那時候就是兩個棉球糾纏摟抱着在雪地里滾來滾去,雖然彼此不會打疼對方,但是和好朋友打架的那種彼此都傷心的邊打邊痛哭流涕和寒冷的冰雪混合在一起的呼吸間吸溜,現在回想起來都是很讓人神往的有趣的事情。
從小在北方,在松原經歷的一切都是我美好的回憶,現在的松原少了幾十年前的原生態的土冰路、石子路,更多的是城市的繁華,以及全球環境的變暖,再也沒有從前冬天那麼多場的大雪,以及那時候那麼凜冽的割臉的風,不過還是很需要南方小土豆小地瓜們多去,因為那裡有我太多的親情和鄉情。
2024年2月10日大年初一深夜
註:結尾里的南方小土豆和小地瓜,沒歧視的意思,是我兩個犬子的小名分別是土豆和地瓜![圖片](https://res.wx.qq.com/t/wx_fed/we-emoji/res/v1.3.10/assets/Expression/Expression_13@2x.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這篇小文章,是因為大年初一,兒子費勁寫的作文,他自己覺得很滿意,我指出他很多地方的不好,他跟我叫板,我只好同樣的題目也寫一篇。
至於他願不願意認輸都是無所謂的事,我那時候作文寫不出,憋也憋不出的窘態早就被他碾壓了。現在和他比,是我覺得很跌份的事,不過犬子敢跟老子叫板,當給他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