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萬維讀者網 > 詩詞歌賦 > 帖子
【活動】 王昌齡 採蓮曲 “荷葉羅裙” 賞析。
送交者: 侃侃 2014年08月17日11:43:42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荷葉羅裙 採蓮曲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

 

中國人多講究“天人合一”、“天人和諧”。王昌齡這首詩很充分的體現了這一點。他從細微處入手,抓住典型畫面,即生動,又讓人有充分的想象空間。我們來具體的賞析一下王昌齡的這首採蓮曲。


“荷葉羅裙一色裁”,簡短的七個字,即介紹了地點又有人物出場,而且人與景物的和諧相應也包含在這七個字當中。鮮明生動,和諧自然。解釋一下就是,荷塘里,採蓮姑娘的漂亮羅裙和荷塘里的荷葉要個相呼應,讓人分辨不清荷葉與羅裙有何區別。這裡的“一色裁”用的尤為巧妙,將“荷葉”與“羅裙”這兩個本不相干的兩樣東西有機而生動的聯繫了起來。


“芙蓉向臉兩邊開”,這句話將人面和荷花做了同一描述。荷塘里的荷花和採蓮姑娘的美貌不知誰更美。就像並蒂蓮一樣競相開放,比比誰更美。使得人與環境的和諧更有一層的增進。這裡“兩邊開”雖然形式上是把“人臉”和“芙蓉”分開了來,實質上卻是一個無區別的描述。通常來說“人臉”是不會用“開”字來形容的,而這裡卻把“人臉”和“芙蓉”同時用了一個開字來寫。這樣就不是把“人臉”寫成“像花一樣”,而是把“人臉”直接就當作“是花”來寫。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這頭兩句將人和環境柔和的如此美妙統一。


“亂入池中看不見”,有了前面的鋪墊,這句更顯得人物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也使人可以想象,這個“池”有多麼“大”,而其中的荷葉碧波相連恐怕是一望無際。從而使得剛剛還看的清楚的跟荷花一樣的採蓮姑娘,轉眼之間就看不見了。“亂入”二字用得很恰當,正好突出了,不知道“人面”是如何隱入荷花叢的。而“看不見”描述的,並不是因為消失在天際,而是“人”“荷”掩映無法分別,“人面”藏到了荷花叢中。


“聞歌始覺有人來”,最後這句最生動。採蓮女和荷塘、荷葉、荷花,如此的和諧,以至於無法分別人與自然了。我們用眼睛是無能為力了。而使我們能夠內心裡煥然一新的是“我們聽到了歌聲”,採蓮女不僅勤勞、和大自然和諧融洽,還有自己獨特的使人愉悅的歌聲。而這歌聲恰好彌補了我們視覺上的不足,而歌聲給我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這歌聲也足以繚繞不去。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這兩句,一去,一來。其中“看不見”和“聞歌始覺”遙相呼應,因為“看不見”所以只能“聞歌”。而“聞歌”才能“始覺”的原因恰好是因為我們“看不見”。


這首詩整體體現了採蓮女、池塘、荷這三者的和諧統一,和採蓮女的勞動中的愉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側犯] 懷人
2013: 英詩中譯活動第一篇:Love is blind
2012: 風塵三尺劍
2012: 動心
2011: 七律:夜讀《史記》、《周易》
2010: [七絕] 清荷
2010: 五言:勸君--莎翁14行第一首同湘翻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