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翻译节奏很重要,不能7句的中文硬是翻译成20个英文字,跟楼下小曹那样卤藕罗嗦嗦的,一点诗歌的爽快金都没有。总体感觉这个是文学素养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英文的问题:没有重点,没有转折和连接,也不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起惊,高潮,转折,豹尾,都没有,平时写中文诗歌就这样,翻译居然也如此,令人发指。 这首凉州词前两句有两个对仗,首先是颜色黄/白的对仗,这样HUANGHE这样的字对翻译就反映出不了这个对仗的异味了。第2个是数字的对仗,并不重要,因为中国古代的数字多为虚指,比如万仞,其实就是很多的意思,所以英文用AN/A和复数的S对仗就可以了。另外翻译的时候,跟中国人的英文不如印度人好是一样的,不知道英文属于字词性语种,也就是说环境一变单词就改变了,很多字词的使用要和语境相关联,不能按照字面去翻译,这点就是印度人民的优势,也是很多中国人民在欧美永远使用别人听不懂的中式英文来翻译。比如羌笛,其本意并不是羌人的笛子的意思,而是指西北地方的人民,用笛子来借贷人民,所以用美国中西部的COWBOY来翻译,就又简明充满节奏感,又让人能明白。所以英文翻译是抓词,而不是抓意,其实中文里面这样的内容也很多,但没有英文普遍。这点中国人民一定要向印度人民学习,加强自己的词汇量。在翻译时不是每个字都直接翻译出来,而是带出来,有时甚至是句间交叉换位带出,用来保持节奏。 黄河远上白云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