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界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的词很明确地划分出诗和词的区别。
唐诗要表达的内涵和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诗以写景为主,词以抒情为主。就以豪放派代表人物苏大胡子,也写过好多俚词。打个比方,诗好比是歌剧,而词则是通俗歌曲。宋词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但由于多数词的境界不高,追求的是低吟浅唱,儿女情长,也是造成宋朝是中国历代最无能的朝代的原因之一。
词韵没有正式的规定,古人填词最初用的是诗韵,没有单独的词韵。因为填词时抻韵常有通韵,后人把诗韵的某些韵合并,另编成词韵。从北宋末年到清朝,有过几种词韵用书,其中清朝的戈载的《词林正韵》成为公认的韵书。
由于戈载的《词林正韵》一书中有大量的僻字,删去,故称“简编”。《词林正韵》原书韵目用《集韵》标目,分目繁多,现改用比较通行的《诗韵》标目,以便于检韵。至于分部,仍分十九部,内含平、上、去声韵十四部、入声韵五部,一如《词林正韵》原书。
词兴起于唐代,经过五代的发展,极盛于宋代,是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词主要来源于乐府和民间文学,在唐代,以琵琶为主要乐器的西域音乐已经大量传入,于民间歌曲结合后,创制出无数动听的新乐器,从官廷到民间都很流行。词的产生和创作,主要就是配合这种新兴的乐曲,因而当时把词叫做"曲子"或"曲子词"。
由于词和音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从而产生了严格的声律和种种形式上和特点。所谓"调有定句,句有定子,字有定声"。为了配合乐曲的音调,加强乐曲的音乐性,词中所用的字除分平仄外,有些还要分四声。由于词必须受声律的约束,所以前人把作词称为"倚声填词"或"按谱填词"。
前人作词,如写豪情壮怀,就用《满江红》、《念奴娇》、《贺新郎》、《沁园春》等一类慷慨激昴的曲调;如写绵邈深婉之情,则用《满庭芳》、《木兰花慢》等一类和谐婉约的曲调。这样,就能达到声文并茂,增强艺术感染力。
词到了南宋,渐渐脱离音乐而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不复歌唱了,但这种"倚声填词" 或"按谱填词"的方法,依然一直为后世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