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游记:怀念荷花 - 重访周公祠
诗曰:咸水沟中踩藕忙,小童捞起锈军枪。周公祠里无香火,燕子残窠悬画梁。
这首开篇诗里的情节至少发生在30年以前,地点在周公祠前面的稻田里。周公祠在哪儿?就在现在的天津小站镇之南,与小站镇只隔着一条马厂减河,而这条马厂减河往东与海河相接,汇入渤海湾。
稻田必须用甜水沟和咸水沟交替分割开,甜水是浇水稻的,当水在田中逐渐变咸之后,就得泄到咸水沟里,再重新灌入甜水。甜水何来?来自天津西南的御河,御河再往西南与上面的黄河相接,所以小站地区的稻田每年都会淤一层黄泥,而正是这层黄泥的营养才让小站稻在全世界成名!因作用不同,甜水沟都又浅又窄,等到收割之时,就几乎见底了。咸水沟可就不一样了,又宽又深,所以才有鱼虾螃蟹,有菱角荷花。这就是笔者开篇诗第一句“咸水沟中踩藕忙”的出处。当年俺们稻农们不用买藕,秋时到咸水沟里踩就是了。也不用买鱼,锅都烧热了,到咸水沟里再抓都来得及!认识几个字念过元好问诗词的,到沟里直接“摸鱼儿”就行了,大字不识的就带个“踢网子”,把网往水里一立,这边拿脚往里面趟几下,一提,鱼就在网里了。哈哈。因为俺们做饭常需要两个大锅,于是俺们那一带的房子结构都是一明两暗,门开在明间,既是厨房又是客厅,一边一个锅台,分别通往左右暗间的土炕里,冬天就可以睡热炕头儿了。做饭时一个大锅炖鱼,另一个大锅蒸米饭。刚出水的活鱼炖咸菜疙瘩丝,味鲜!新收下来的稻米焖熟了上面还带着一层新绿,好吃!
俺们当年能有这样的鱼米之乡要感谢两个人:他们就是周盛传和周盛波兄弟。此二人籍贯安徽合肥周家圩子,乃李鸿章部下。李任北洋大臣之时,命其率部来天津小站镇练兵,以备不虞。虽李鸿章被后人安上了个卖国贼的罪名,其真相如何犹未确凿,但周氏兄弟确实是爱国爱民的好将领。此二人到小站之后随即开始了“屯田、修路、挖马厂减河,引御河水,并垦荒种稻等一系列义举。他们实际上成了天津南郊水利和小站稻的首拓者,著名的小站镇的创始人。二人死后,清廷追加谥号,并赐专祠供养。如此这般,就有了这个周公祠,坐落于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建于1890年。祠分三殿,中殿又号“新农寺”,供奉着神农氏、夏禹和关帝。为啥把这老三位一起凑在中间?因为神农氏最先种稻;夏禹开河引水,而种水稻没水是不行的;关帝是武圣啊,俺们小站那一带武风最盛,所以关帝居然能和大禹并列了。呵呵。东西两个偏殿则分别供奉周盛传和周盛波兄弟。
“文革”期间,周公祠已年久失修,再加之人为破坏,围墙倾颓,东西偏殿和戏楼尽被拆毁,这就是笔者开篇诗中“周公祠里无香火,燕子残窠悬画梁”这两句描述的景象。
突然有人问了:“那你诗中“小童捞起锈军枪”是啥来由?”
这句诗可就牵扯到也被后人称为卖国贼的袁世凯在“小站练兵”的历史了。袁到小站练兵是清朝与日本的甲午战争完败之后才开始的,袁为了军事上的现代化,完全以当时德国军制为蓝本来训练新军。有趣的是,袁还起用了当年随李鸿章来天津驻防的许多老部下,可惜周氏兄弟已逝。还有很多营房的地名也沿用了李鸿章当年的旧名,如“盛字营”即为周盛波原先营地的名字,现在这个名字已变成了村名。其它的还有西右营,老左营,前营,后营等村,也是原先的营地名。小站练兵用的是啥步枪?大部分是张之洞当年创始的“汉阳造”,军官则有左轮枪,还有来自德国的10响驳壳枪。谁知后来因军营大量走私,驳壳枪竟然成了当地土匪的最爱。天津一解放,有枪的都赶紧埋起来了,当年有枪的人竟如此之多,甚至后来深耕田亩或翻盖老屋时就能挖出枪来的事并不罕见。您看,这不小孩子在咸水沟里踩藕居然踩出了一把“汉阳造”了吗。呵呵
前些日子俺回去,正是五六月份,应是水稻最茂盛的时节,俺又想起了周公祠这个俺小时候没少去玩儿的地方,于是约了哥们儿数人驱车前往。依稀记得大殿都是青砖的,谁知到了一看,变成红的了。细看却是用最普通的盖楼房的红砖重建的,粗糙不堪。四望尽是干枯的黄土地,村人把地都租给外地打工的种棉花了。当年那白水环绕的绿色稻田已无处可寻。祠堂并没有专人管理,钥匙交给了附近一家村民代管。一会儿,那老大娘来了,问要不要进去。俺点头。于是她给了俺一串钥匙,告诉俺哪一把是正殿的,哪两把是偏殿的,让俺们自便就是了。
大殿里到处堆满了杂物,幡幔也挂满了灰尘。俺真得不解:有钱盖那么多酒楼花榭,甚至建出了没人去住的鬼城,咋就不能留下几个钱儿为这两位爱国将领修修祠堂涅?后在网上查,见有的帖子说这个村的村长和上头勾通,陆续卖了村里不少地,究竟干了什么,村民不知,至今还议论纷纷。其实利用他若能利用周公祠的名望好好地搞下子旅游,不也是条出路?
出得大殿来,俺站在台阶上往南眺望,稻田不见了,甜水沟和咸水沟都不见了,更没有了常在俺记忆中出现的长得比田埂还高的荷花。俺望啊望,渐渐地心中感到一阵阵的痛楚,俺不由低声骂道:“王八蛋们,你们,你们毁了俺的童年!”归途中,车越开越快,而俺刚骂过的王八蛋们的模样儿,也慢慢地在俺脑海中模糊了。
中间坐北朝南的殿即是周公祠的正殿,里面供奉着神农氏,大禹和关帝。而周氏兄弟的殿则在正殿的东西两侧,正殿西侧停着的是俺们的车子,孤零零的,看来除了俺们之外,竟然再没有人还记得这当年为百姓开河屯田的周氏二兄弟。
这是正殿中间供奉的神农氏,是第一个教会中华民族种水稻的人,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会种水稻的人。
这是西殿,匾额为“周刚敏公祠”,供奉的是周盛波。而周盛传的祠,则在正殿的东边。
因久被人遗忘,香火寥寥,大殿角落里到处都堆满了杂物。
出得大殿来,俺站在台阶上面往南眺望,稻田不见了,甜水沟和咸水沟都不见了,更没有了常在俺记忆中出现的长得比田埂还高的荷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