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写诗填词之“层层逼近”法(文思兄请进) |
送交者: 曹雪葵 2015年06月23日01:36:35 于 [诗词歌赋] 发送悄悄话 |
论写诗填词之“层层逼近”法
“层层逼近”作为文学概念,诗文皆有,应该属于章法范畴。写小说,先要编故事,故事情节编得差不多了,就要安排章节,如第一回写啥,第二回写啥... 接下来如果每一回又都像个小故事的话,上面的过程还得重复,再往下细分,则是段落和句子,此时就用到修辞了,段落之间、句子之间都有修辞的需要,说到段落则有论点、论据、结论;正说、反说、对比;倒叙、开门见山等等,都是修辞的形式。说到句子,则有因果、排比、重叠、顶针、回文这类笔法。从句子再往下细分则是炼字、遣词、造句之类了。而“层层逼近”虽属于章法,却也常能用在段落或句子之间。 以小说作例子,《三国演义》里的关云长大家都熟悉,他的英雄形象是怎么在读者脑海里形成的?罗贯中采取的正是章节之间“层层逼近”的渲染手法。他并不是开篇就说:“关云长大英雄也,除了吕布谁也不能跟他匹敌。他曾经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这是后话先搁过不提”,如果他开篇这样说,《三国演义》木有人看了。他却从一个推车卖豆的大汉写起,先大笔勾勒,再粗笔素描,然后工笔刻画,接着层层涂彩... 只见这云长杀黄巾、斩华雄、身在曹营心在汉、诛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上义释曹公,直到他凭一叶小舟在那滔滔长江之上,单刀赴会过江东,此时关云长的正面形象才塑造完成! 诗其实是小说的微型袖珍版,每一首诗的背景都是一篇小说。它虽然不像小说那样给作者以充分的用武之地,但它却给读者留下了把一首诗想象成一篇小说的余地。这,就得看这首诗能不能引起读者的想象和共鸣了。诗贵曲而不宜平,故说话直来直去的诗成功率极小。比如写大海,若上来就说: 大海呀,你丫肿么这么大呀! 估计不会得到读者多少掌声。 所以诗常常比小说更需要用到“层层逼近”的渲染手法,还是举例来说明吧。请看下面这首【减字木兰花】:
纳兰性德 接下来再逐句分析作者是如何“层层逼近”的: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栏叩玉钗。 看!作者的“层层逼近”:先写遇见可人;她却含羞急走;欲待唤住她,却畏人见;转到静处,她似知他心思,故叩击金钗反唤他去也。 所谓的“层层逼近”,由此及彼的顺序不得混乱,此其一;另外虽“逼”却不能“逼尽”,“逼尽”则无味矣!如王实甫《西厢记》里写张生首次进院与崔莺莺相会,崔却赖简,让红娘出来推辞,黑暗中,张生看见人来,一把抱住就亲,红娘骂道:“亏是错到了俺,要是错到了老妇人,可咋办捏?”哈哈。可见这首词里,纳兰性德要是写到“他”也赶奔回廊,到那儿把她一把抱住,则全篇索然无味!故写到“叩玉钗”即止,剩下的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好了。 现在就让咱们想象一下这首诗后面的故事: 纳兰性德何人也?贾宝玉之流也。跟府里的丫鬟偷个情啥的事儿,少不了。词里的“她”,肯定不是纳兰性德的丫鬟,若是他屋子里的人,用不了费这么大的事儿,不是吗?正因为不是他屋子里的,这故事反而有味儿了。俺还敢断定,此二人非第一回遭遇也!否则“她”便没有胆量,反“叩玉钗”来唤他。 至于后来这二人在回廊后面如何,只能且听下回分解了。哈哈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4: | 煤港晚霞 | |
2014: | 如梦令*黄山光明顶日落(向寒烟学习篇 | |
2013: | [摄影] 狐仙 | |
2013: | Isn't it fascinating (Supermoon | |
2012: | 开花的树 | |
2012: | 七律 端午感怀 | |
2011: | 浪涛沙 夏岛暮色 | |
2011: | (zt) 微笑的天堂 | |
2010: | 新飞蛾扑灯(打油)文学城逸事 | |
2010: | 兰陵王·二十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