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诗:阿立兄转来的细雨兄的《喝火令》颇具文艺范儿,很精彩!赏析几句:
原玉:喝火令 (文/细雨梦回)
晓雾迷津渡,长风袭短亭。不堪离去却登程。朝夕对花吟月,回望已曾经。
底事凭谁诉,冰心与酒倾。数年相共只因情。怕看云飞,怕看水波横,怕看远天孤雁,失语负秋声。
这首词颇具文艺才女的格调,全篇工稳流畅,凄美婉约!好!但在遣词造句上也稍显堆砌,小有可斟酌之处,还是逐句看来:
晓雾迷津渡,
长风袭短亭。
--- 在古典诗词里,风永远“害”雾,有风则无雾。
不堪离去却登程。
--- “登程”二字稍白、稍赘。
朝夕对花吟月,
--- 古诗词中“朝花夕月”用得实在太多,这个地方似应采用更具体的描写以脱出古人窠臼。
回望已曾经。
上片烘托出个“情”字,尾句镜头聚焦在“离别”,下片大约会转向情感的渲染。且看如何用笔:
底事凭谁诉,
--- “底事”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事?” 如咱们现代口语里常说:“你到底要干什么?”跟这个“底事”的“底”如出一脉。这个词也有“此事”的含义,但极不常用。而最常见的还是用作“什么事”,如:
春风底事轻摇落,何似从来不要开。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苧麻。
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
未会子孙因底事,解崇台榭为西施。
无情最恨东来雁,底事音书不肯传。
行人几在青云路,底事风尘犹满衣。
双鱼底事到侬家,扑手新诗片片霞。
日斜徒御应相笑,底事教公上马迟。
楼高百尺见万里,更有底事须来登。
细读其含义都是:“什么事儿?” 那么使用一个词,应首选其“基本含义”还是“罕见含义”?当然是“基本含义”,否则会觉得“别扭”。其实写作“此事凭谁诉”蛮好的。这句其实也正是俺所说的让俺觉得这首诗有文艺才女格调的感觉。
冰心与酒倾。
--- 这句有刻意标新立异之嫌。“冰心”并不代表爱情,而是“心地纯净、淡泊名利”。所以与上片渲染出来“情”的氛围脱钩。
数年相共只因情。
--- 如刚才所言,上片已经渲染出“情”字,这里再说“数年相共只因情”颇觉得浪费。
怕看云飞,
怕看水波横,
怕看远天孤雁,
--- 这三行摊破写得好!与上片呼应、一气呵成。
失语负秋声。
--- “失语”这两个字又太... 细看这个句子,“失语的”是谁?“秋声”的主语又是谁?二者又为何“相负”?脉络不是很清楚。假如说失语的是女主角,秋声来自孤雁,或者干脆女主角即自比“孤雁”,风为“秋声”,则“负”又何由?或再假如说这句是“玩朦胧”,无须交代清楚,则又与前面句句“清楚地铺垫”矛盾。哈哈。其实有时候雕琢得太玲珑反而失去难得的浑然一体。
这首喝火令上下片前两句都用对仗,符合“二仗”;下片连用三个“怕看”形成排比递进,符合“三枪”;而用“云水远天孤雁”摊破成“云飞、水波横、远天孤雁”符合“一破”,又与“失语负秋声”形成“一衬”;而下片尾句之“回望已曾经”与“失语负秋声”遥相呼应,形成“一映”。好!这就是俺上面所言此篇之“工稳”之处。
其实这“二仗三枪一破一衬一映”的提法有点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五讲四美”、“曹十句”之类,是咱们汉语世界经常给中药名分类形成的独特习惯。哈哈。说到底,一个词牌写起来千变万化,哪里是几句口诀能拘束得了的。待稍暇俺还是会剖析一番介“二仗三枪”的牵强之处,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