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萬維讀者網 > 詩詞歌賦 > 帖子
再侃【水調歌頭】這個詞牌
送交者: 曹雪葵 2019年03月29日06:06:42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俺以前侃過一回【水調歌頭】,這次再侃重點放在對每句的具體“平仄搭配”的解析上。

提到“水調歌頭”總不自覺地就想起“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只好還從東坡這首說起,為了節省篇幅,連他實際寫出來的平仄搭配也附在每句的下面(---號後為筆者評論):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 蘇軾)
--- 【水調歌頭】除個別分句外,都依照律句來搭配平仄。

  1- 明月幾時有,
  1- 平仄仄平仄,--- 標準句是:仄仄平平仄,寫成 仄仄仄平仄 為“小拗”,可以不救。可變通為:中仄平平仄。

  2- 把酒問青天(韻A)。
  2- 仄仄仄平平。--- 可變通為 中仄仄平平。

  3- 不知天上宮闕,
  3- 仄平平仄平仄,--- 這是全篇唯有的兩句之一的典型的“詞句”,它的平仄搭配並不符合律句的兩個字“平平或仄仄並列”、而在句中卻要“平平仄仄相間”的原則。卻寫作 平平+仄仄+仄仄,最後的 仄仄+仄仄 並不是“平仄相間”,用律詩的眼光來看,顯得彆扭不是嗎?這句可變通為 中平中仄中仄。

  4- 今夕是何年(韻A)。
  4- 平仄仄平平。--- 標準句為 仄仄仄平平,可變通為 中仄仄平平。

  5- 我欲乘風歸去(韻B)。
  5- 仄仄平平平仄。--- 標準句為 仄仄平平仄仄,變通為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不得“犯孤平”,下同。

  6- 又恐瓊樓玉宇(韻B)。
  6- 仄仄平平仄仄。--- 同上。

  7- 高處不勝寒(韻A)。
  7- 平仄仄平平。--- 同第4句。

  8- 起舞弄清影,
  8- 仄仄仄平仄,--- 同第1句。

  9- 何似在人間(韻A)。
  9- 平仄仄平平。--- 同第4句。

過片

  10- 轉朱閣,
  10- 仄平仄,--- 過片這三個“3字的分句”組成一個整句,平仄搭配最為講究:這第10句可寫作 中中中,最寬鬆,因為後面還有兩個分句可以補救它。

  11- 低綺戶,
  11- 平仄仄,--- 這句可寫作 中中仄,結尾維持一個仄聲不可為平,怕的是上句若寫成的 中中中 若寫成 中中平 時會形成重複。

  12- 照無眠(韻A)。
  12- 仄平平。--- 這句一個字也不看改變,為的是保持兩個平聲以平衡前面兩句或許寫成 仄仄仄,仄仄仄 的情況。雖然這樣的情況“資深作者”都會避免其發生。

  13- 不應有恨,
  13- 仄平仄仄,--- 標準句為 平平仄仄,變通為 中平中仄,但這個句子是不能“犯孤平”的,東坡卻偏要犯,愛咋咋地。哈哈。

  14- 何事長向別時圓(韻A)。
  14- 平仄平仄仄平平。--- 請看上面第3句,這是全篇唯有的兩句之二的典型的“詞句”:標準句為 仄仄+仄仄仄+平平,變通為 中仄+中仄仄+平平。請注意句首 仄仄+仄仄仄 並不是“平仄相間”。有人喜歡把最開始的 仄仄 拿到前面的第13句里,於是這兩個分句又成了6+5,即 中平中仄中仄 + 中仄仄平平。於是,第13句又成了 中仄+中仄 的“詞句”。等於“背着抱着一般沉”。

  15- 人有悲歡離合(韻C)。
  15- 平仄平平平仄。--- 同上片第5句。

  16- 月有陰晴圓缺(韻C)。
  16- 仄仄平平平仄。--- 同上。

  17- 此事古難全(韻A)。
  17- 仄仄仄平平。--- 同上片第4句。

  18- 但願人長久,
  18- 仄仄平平仄,--- 同上片第1句。

  19- 千里共嬋娟(韻A)。
  19- 平仄仄平平。--- 同上片第4句。

接着單觀察一下押韻,發現:所有的平聲尾字都押“韻A”。還發現上片第5、6句和下片第15、16句的仄聲尾字分別押“韻B”和“韻C”。不幸的是:下片第15、16句的仄聲尾字“合”和“缺”並不合韻!但東坡是不大在乎這個的,介屬於個性豪放。哈哈。再附上一首例詩作為“韻B”和“韻C”的佐證:

水調歌頭:慶平交七月十七(宋·方岳)

  世不乏季子,藉甚有休聲。
  芝蘭挺秀庭砌,廣廈萬間新。
  胸次金天爽豁(韻B),風骨玉堂清徹(韻B),才器更輪囷。
  勁節九秋干,和氣萬家春。

  過中元,才兩日,是生辰。
  瓣香西上,都向此夕頌殷勤。
  自有陰功天佑(韻C),合享人間長壽(韻C),不獨我知君。
  從此見今日,丹桂伴靈椿。

再來細看第3、4句和第13、14句,組合成【水調歌頭】里全然不依照律句搭配平仄的兩個結構相同的整句。當它們組合6+5兩個分句時是:

  中平中仄中仄,中仄仄平平。

此時古代的作者都堅持宋詞“詞句”特色的尊嚴,堅持 中平中仄中仄,而不向律句屈服。當然真正的原因是:前面分句的尾字必須為“仄”,才能與後面分句尾字的“平”相對。(個見以為,【水調歌頭】這句 中平+中仄+中仄 ,“中仄+中仄”並列,它在修辭上的效果其實也是“加深強調”,等於給讀者“劃出了重點”,也屬於一方端硯上“鴝鵒眼”,透着靈氣,就看作者如何利用了。)而當它們組合成4+7這樣的兩個分句時,可以是:

  中平中仄,中仄中仄仄平平

也可以是: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也找到幾個例詩作為佐證:

水調歌頭:席上呈梁次張(宋·王千秋)

  筆力卷鯨海,人物冠麟台。
  向來朱邸千字,不省有驚雷。
  --- 整句為6+5,前面的分句則堅持 中平中仄中仄。
  人似曲江風韻,剛要重來持節,不道玉堂開。
  草詔坐扛鼎,瑣屑掃尊罍。

  金錯落,貂掩映,玉崔嵬。
  看公談笑,長河千里靜氛埃。
  --- 整句為4+7,後面的分句可以寫為 中平中仄仄平平。
  散馬晝閒榆塞,辮髮春趨瑤陛,都出濟川才。
  老子尚頑健,東閣亦時來。

再附上兩首例詩:

水調歌頭:觀星(宋·王識)  

  一雨洗空閣,象緯迫人清。
  披襟台上,坐看北斗正旋衡。--- 中平中仄仄平平。
  知是南宮列宿,初出極星未遠,龍角正分明。
  河漢餘千里,風露已三更。

  坐未久,書帙散,酒壺傾。
  涼生殿閣,冷然邀我御風行。--- 中平中仄仄平平。
  擬欲乘槎一問,但得天孫領略,安用訪君平。
  莫笑儒生事,造化掌中生。

水調歌頭:鄂渚憶浮遠(宋·丘崇)  

  彩艦駕飛鷁,帆影漾江鄉。
  肥梅天氣,一聲橫玉換新陽。--- 中平中仄仄平平。
  驚起沙汀鷗鷺,點破暮天寒碧,極目楚天長。
  一抹殘霞外,雲斷水茫茫。

  逆清風,歌白雪,和滄浪。
  枕流亭館,昔年行處半荒涼。--- 中平中仄仄平平。
  我欲驂風遊戲,收拾煙波佳景,一一付詞章。
  聞說洞天好,何處水中央。

也有乾脆把 中平中仄中仄 改寫成 中仄中平中仄 的,選了三首例詩:

水調歌頭:遊覽(宋·黃庭堅)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無數,花上有黃鸝。
  中仄中平中仄
  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

  坐玉石,敧玉枕,拂金徽。
  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
  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水調歌頭:再用前韻答任令尹(宋·向子諲)

  飄飄任公子,爽氣欲橫秋。
  向日攜詩過我,知不是凡流。
  中仄中平中仄
  築室清江西畔,巧占一川佳處,勝士日追游。
  邀我出門去,柱月上新樓。

  爛銀盤,從樹杪,出雲頭。
  好是風流從事,同醉入青州。
  中仄中平中仄
  須信人生如幻,七十古來稀有,銷得幾狐裘。
  誰似薌林老,無喜亦無憂。

水調歌頭:(宋·呂渭老)

  扁舟思獨往,檣影劃晴煙。
  要伴人隨明月,踏破水中天。
  中仄中平中仄
  誰信騎鯨高逝,空對筆端風雨,如泛楚江船。
  老子窮無賴,端欲把降竿。

  白蘋汀,歸老計,似高閒。
  平生愛我,一言相置二劉間。
  準擬何山松桂,折足鐺能安穩,芋火對闌殘。
  何必少林語,立雪問心安。

【水調歌頭】寫到這兒該小結一下了,現在容俺打出一個比較通用的詞譜:

  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韻A)。
  中平中仄中中,中仄仄平平(韻A)。
  中仄中平中仄(韻B 也可不押),中仄中平中仄(韻B 也可不押),中仄仄平平(韻A)。
  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韻A)。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韻A)。
  中平中仄,中中中仄仄平平(韻A)。
  『中仄中平中仄(韻C 也可不押),中仄中平中仄(韻C 也可不押)』,中仄仄平平(韻A)。
  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韻A)。

  注1:利用“中”所作的變通要儘量避免三平和三仄。
  注2:獨立的或處於句尾的“中平中仄”不得犯孤平。
  注3:『』號內以對偶為佳。問為啥上片相同的句子無須對偶?答:上下兩片有相同的適於對偶的句子,則一般只在下片要求對偶,以保留更多變化。

這篇小文不再介紹其它“變格”,如押韻、字數、句式不同等等,因為可比較的例詩太少。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東方戲劇藝術團3/31/18 2:00pm法拉盛圖
2018: 貼在52網少年游擂台第10,22網友票,2
2017: 七絕 嵌杜牧清明詩三首 和曹兄(平水韻
2017: 嵌句詩: 七絕 清明 三首(用十二文韻
2016: 元朝詩人馬致遠 《天淨沙·秋思》英譯
2016: 七律 題圖 和遼兄
2015: 【七律】 海牙 之一
2015: 五絕·春寒
2014: [浪淘沙令] 春困之一
2014: 七律--霧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