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西江月】这个词牌
大诗人李白曾写过一首《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诗中的荒台即“苏台”,即今之苏州市西南姑苏山的“姑苏台”。“西江”即长江,恰在苏州之西,故有此称。细读这首诗发现,“只今惟有西江月”这句确实很美,让全篇顿起精神,所以才被用作【西江月】这个词牌的名字。虽然都是逸闻传说,但俺还是很喜欢“西江月”这个命名,有一种永恒的古雅和与时俱进的清新。该词牌还有“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等名号,都太奶油小生模样,俺皆不喜。
【西江月】词谱,《龙榆生谱》规范得较好,列如下: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A)』。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A),中仄平平中仄(韵A)。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A)。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A),中仄平平中仄(韵A)。
请看,启笔两句被括在『』号中,表示要求“对偶”。全篇分上下两片,几乎每句的平仄搭配都符合律句,娴于律诗的诗友填这个词牌会稍微省力。又因为它押韵时平仄交替,所以全篇旋律更为铿锵。
不过龙榆生此谱上下两片中最后一句之“中仄平平‘中’仄”并不尽美。假如第五字之“中”用了平声字使全句变成“中仄平平‘平’仄”,此时第三字的“平”就有了变成“仄”的机会而成“中仄‘仄’平平仄”,而全句并未出现孤平!这样一来,无形中又给了填词者一个用笔灵活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俺建议这么一个谱,姑称“曹谱”:
『中仄中平平仄,
中平中仄平平(韵A)』。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A),
中仄中平中仄(韵A)。
中仄中平中仄,--- 第五字的“中”应尽量用平声。
中平中仄平平(韵A)。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A),
中仄中平中仄(韵A)。--- 第五字的“中”应尽量用仄声。
--- “中仄中平中仄”句中若第三字的“中”为仄时,第五字的“中”必须为“平”。
古代最著名的《西江月》,愚以为当属明代诗人杨慎在《二十一史弹词》中所作的这首: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七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播种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因为这首词用笔不仅非常老到沧桑,还隐约泛出江湖格调,故非常出名,成了很多戏曲的开场白或定场诗。来,咱们把它套入词谱再看一下: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A)』。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五”应平而仄,因为“三皇五帝”是固定名词,改不得。
--- 按词谱要求,开头这两句采用了对偶的笔法。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A),中仄中平中仄(韵A)。
七雄五霸闹春秋(韵A),顷刻兴亡过手(韵A)。
过片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A)。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 下片开头两句虽无要求,但还是采用了“对偶”,允许。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A),中仄中平中仄(韵A)。
前人播种后人收(韵A),说甚龙争虎斗。
个见以为,填好【西江月】这个词牌,要在三个要害处下功夫:
一:上片开始两句的对偶要尽量齐整:
一首词前两句上来就用齐整的对偶,会给全篇造成威武森严的气势,让读者眼前一亮。由于【西江月】的句式和平仄的搭配,决定了这个词牌最适于“咏古论是”的主基调。而每片都是前面两个六字句,接一个七字句,再接一个六字句,使全篇的旋律显得非常庄重肃穆。紧接在一起的两个六字句往往会令旋律深沉缓慢,而七字句起得只是一振的效果,再接一个六字句又恢复深沉。诸诗友不妨一试,用【西江月】这个词牌很难写出欢快跳跃的格调。附几个对偶句过来,以见古人在《西江月》对偶上的认真: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常把内真频看,休教外景长侵。
本性元虚不二,奈何情欲交加。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不在拳头指上,何劳眼尾眉尖。
碧雾轻笼两凤,寒烟淡拂双鸦。
静里含光默默,玄中调息绵绵。
不恋风花雪月,屏除富贵功名。
白石空销战骨,清泉不洗飞埃。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二:上下两片的诗意必须递进,不能原地踏步:
不难看出【西江月】上下两片的句式和格律是一模一样的,如不注意上下片之间诗意的递进变化,则全篇很可能会枯燥无味。常见的递进笔法无外乎:
上片写景叙史,下片感叹议论;上片勾勒宏观,下面细描微观;上远下近;上实下虚(反之亦然);上古下今;上忆下感之类。用辛弃疾的一首《西江月》为例,原文如下: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请看他,上片先玩感叹洒脱: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 潜台词是:吾今已老,老了都想通了,啥也不管了,“宜醉宜游宜睡”。
谁知过片他改调了,还是放不下心,于是下片给他儿子们具体布置任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 看!嘱咐得多细啊。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 等嘱咐完了,他又“放心”了。说:你们好好干去吧,我就管管山,管管水,管管美国是让希拉蕊当总统涅,还是让川普当。哈哈
三:注意平仄搭配:
请看【西江月】上+下片第一句都是“中仄中平‘平’仄”。注意啦:此句第五字一定要尽量用“平”声。六字句“仄起”通常是“仄仄平平仄仄”,为啥【西江月】每片的首句要尽量坚持“中仄中平‘平’仄”呢?正是因为第五字的‘平’有些反常才产生了提醒或强调的作用,让句子充满了”词“味,甚至稍稍带点儿“俏皮”。值得提醒的是,在这一点上古人们也竞争得很厉害,引几首《西江月》作比较。首句完全符合“中仄中平‘平’仄”的:
《西江月.办取舞裙歌扇》(宋 朱淑真)
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
卷帘无语对南山,已觉绿肥红浅。
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
恰如飞鸟倦知还,澹荡梨花深院。
--- 上下片首句第五字的“歌+春”都是平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上下片首句第五字的“惊+天”都是平声。
上下片中只有一个首句符合“中仄中平‘平’仄”的:
《西江月.千丈悬崖削翠》(宋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
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 上片首句第五字的“削”字应平而仄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沈沈。闲管兴亡则甚。
--- 下片首句第五字的“堪”字应平而平
《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宋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 下片首句第五字的“欢”字应平而平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 下片首句第五字的“醉”字应平而仄
也有上下片首句采用“中仄中平仄仄”搭配的,这个搭配的“缺陷”在于第三字的“中”,若不如小心用了仄声字,则全句成了“中仄仄平仄仄”,就出现了孤平,吟诵起来就不顺口了。请看: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 上下片首句第五字“大+客”都是应平而仄。而“世事一场大梦”为“仄仄仄平仄仄”,出现了孤平。
《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 (清 曹雪芹)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 上下片首句第五字“觅+世”都是应平而仄。而“潦倒不通世务”为“中仄仄平仄仄”,也出现了孤平。大家知道,曹雪芹乃小说家,“红楼梦”里的诗词都是为了渲染人物而写的,不应过高要求。
再接着说【西江月】的平仄搭配,下片最后一句“中仄中平中仄”句中,第五字的“中”应尽量用仄声,才能在旋律上压住阵脚,并与上片首句之“中仄中平‘平’仄”第五字的平声相呼应,形成铿锵。若用平声,则显轻浮。这一点还用上面杨慎《西江月》的下片做例子最为合适。请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播种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 最后一句的“说甚龙争‘虎’斗”为“仄仄平平‘仄’仄”,“虎斗”两个仄声并列,读着有劲,听着给力!要不肿么这首词成了很多戏曲节目的定场诗了呢?若还有不信的诗友,请去听听单传芳的评书即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