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万维读者网 > 诗词歌赋 > 帖子
孤山不孤
送交者: 杭州阿立 2020年08月18日17:52:14 于 [诗词歌赋] 发送悄悄话

孤山不孤

原文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4d6RVi6o2Tvsg-TaKT0pzA

Original 孙跃 跃说钱塘 6/2

喜欢孤山,是因为这里“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的山林环境,更因为这里的诗情画意。

孤山在杭州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东连白堤,西接西泠桥,南临外湖,北濒里湖,碧波萦绕。明代王瀛有诗写游赏孤山的乐趣:“断桥分路入,风景异人间。绿涨四围水,青浮一点山。疏梅和月淡,古柏倚云闲。不倦寻诗兴,携壶日往还。”

0.jpg

孤山不仅有山水景观,更是文物胜迹荟萃之地。随兴闲游,有许多好去处。南麓有珍藏《四库全书》的文澜阁、中山公园、西湖天下景庭园;东南面是“一色湖光万顷秋”的平湖秋月;山顶有西泠印社;山后有中山纪念亭;北麓有放鹤亭。孤山曾是南宋的御花园,还是清康熙、乾隆皇帝行宫所在地。

孤山汇集了许多杭州雅文化的诗、词、书、画、篆刻等名人艺术精品,是杭州雅文化的代表。

孤山是一座诗山。“人间蓬莱是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自古名人爱在孤山吟咏抒情,孤山处处有名人题留。孤山雅,写孤山的诗也很雅,有一种与孤山相配的意境与情愫。唐代张祜《题杭州孤山寺》写出了此中意境: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芜鲜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南宋董嗣果《孤山路》诗中,既有风景,又有人文:

翠微四绝载蓬瀛,柳引游人入画屏。

诗借乐天传得远,山因和靖隐来灵。

半空梁架桥阑赤,一道腰分草界青。

妆点风光如此盛,藕花香里又三亭。

明代凌云翰《巢居雪阁》中的孤山,充满诱惑:

人间蓬岛是孤山,高阁清虚类广寒。

木处恐颠从此稳,僧居疑小较来宽。

瑶花琪树缘边绕,玉宇琼楼向上安。

里外湖光明似镜,有梅花处好凭阑。

古时,孤山建有孤山寺,许多古人写描绘孤山景色的诗词多与孤山寺有关。白居易写有“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他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回首看到的是“楼殿参差倚夕阳”“蓬莱宫在海中央”。

白居易还写有《孤山寺遇雨》:

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

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

空蒙连北岸,萧飒入东轩。

或拟湖中宿,留船在寺门。

苏东坡在杭州做官,常往来于西湖各寺院,与湖上各寺高僧相知相交,留下许多佳话。

苏东坡第一次来杭州前,欧阳修向他介绍杭州孤山诗僧惠勤,嘱咐苏东坡到杭州可去探访。苏东坡到任第三天就前往拜访,受到惠勤、惠思热情接待,三人开怀畅谈,很是投缘。

苏东坡告别两位僧人,走出山门,眼前是腊月大雪将临的孤山冬日景象,他作《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描写当时情景和心境: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熙宁五年(1072),欧阳修去世,苏东坡赶到孤山与惠勤一起哭祭,作《祭欧阳文忠公文》。

元祐四年(1089),苏东坡任杭州知州。他到任后又来孤山,这时惠勤也已去世,惠勤的弟子二仲,将欧阳修和惠勤的画像挂在昔日讲堂祭祀。苏东坡到来前几个月,讲堂外山脚边凿地流出一泓清泉,泉水清澈甘甜。

二仲告诉苏东坡,泉水是新近发现的,请苏东坡给泉取名。

苏东坡想惠勤生前推崇欧阳修,自己也仰慕欧阳修,想到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就取名“六一泉”。苏东坡还写了《六一泉铭》,记录这段往事。

如今,孤山西泠印社西侧有“六一泉”亭,半壁秀亭,令人思古。

1 六一亭.jpg

白居易、苏东坡不仅在杭州留下诗篇,还都疏浚过西湖。为纪念白居易、苏东坡的功绩,嘉庆三年(1798),经阮元提议,孤山南麓建了“白苏二公祠”。

楹联被称为诗中之诗。除了诗文,还有不少楹联写出孤山的神韵,读来耐人寻味:“千峰林影帘前月,四壁湖光镜里天”、“苍霭望中收,四面湖光依几席;薰风行处遍,六桥花柳间桑麻”、“梅花已老亭空鹤,处士长留山不孤”。

孤山南侧的浙江博物馆,有我国珍藏《四库全书》七大书阁之一的文澜阁,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82),以圣因寺行宫后面的玉兰堂为基础改建。

孤山南麓还有中山公园,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皇帝来杭州,此地为其行宫。雍正五年(1727)改建为圣因寺。乾隆皇帝在此题“明湖福地”、“月波云岫”、“绣壁空青”等匾额。

北伐战争胜利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此地改为中山公园。园中有西湖天下景亭,亭中有黄文中撰、任政书的西湖名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既可顺读,也可倒读。叠字之间,写出西湖景致奇异变幻的妙处。

2.jpg

孤山之雅,离不开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是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筹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1913年召开成立大会,确定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这里有柏堂、竹阁、仰贤亭、四照阁、题襟馆、观乐楼、还朴精庐、华严经塔等建筑,依地势而筑,其间有印泉、闲泉和潜泉,幽雅清静。亭阁内嵌有清代印人画像石刻及印学大师丁敬的墨迹石刻,岩壁上多名家摩崖题记。

3.jpg

山上建有“汉三老石室”,室内保存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东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和历代碑刻。石室有几幅对联,很有味道:“东汉文章留片石,西冷翰墨著千秋”、“竟传炎汉一片石,永共明湖万斯年”。

4.jpg

西泠印社园林精巧,诗韵隽永,被称为“湖山最胜”。自古以来,许多文化人到此题诗作画,不断丰富和发展西泠印社的文化。

孤山有众多文物古迹和名人故居,面对西湖的俞楼是其中之一。俞楼是清末著名学者俞樾的住宅,由俞樾的学生捐资为其兴建。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他晚年任杭州诂经精舍山长,主持诂经精舍长31年。现在俞楼已作为俞曲园纪念馆。悠悠岁月,俞楼留下许多人文故事和诗文对联。俞越曾撰联感谢他的学生:

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斯楼成矣

傍山北山南,循地选胜,适在六一泉侧其胜如何

俞樾有楹联写他楼中的生活:焚书自读华闲集,把酒同看梅外山。他另一楹联,反映他平和的心境:越水吴山随所适,布衣蔬食了余生。

清代谭钟麟有楹联写俞樾和俞楼:

千古一诗人,文章有交神有道

五湖三亩宅,青山为屋水为邻

俞楼后面石室有曲园书藏,原存放俞樾著作《春在堂全书》镂板。

俞楼旁边有创建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的楼外楼,是杭州著名餐馆,以烹饪“西湖醋鱼”、“宋烧鱼羹”等杭州传统名菜闻名,体现杭州丰富的饮食文化。1935年7月20日,郁达夫在楼外楼题《乙亥夏日楼外楼坐雨》诗,说江山与文人的关系:

楼外楼头雨似酥,淡妆西子比西湖。

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

“湖光连天远,山色上楼多”。在楼外楼临湖的窗前吃饭,面对烟雨迷蒙的西湖,使人诗意绵绵,浮想联翩。

旧时有不少诗词楹联把山水、文化与饮食联系在一起,使这座饮食之楼变成了文化、人文之楼。戎马书生写的楹联告诉人们,在此用餐首先使人酣醉的是湖光风月:“一楼风月当酣饮,十里湖山豁醉眸。”易铨所题楹联,写的也是在楼外楼用餐的闲趣:“闲开东阁索梅笑,坐对西湖把酒尊。”邓云乡撰的楹联把佳肴与美景融入一联:“鱼羹美酒味中味,春色湖光楼外楼。”姚毓琴撰的楹联说的也是这意思:“山岚花树云光影,鲈脍莼羹齿颊香。”

如果你没有去过楼外楼,可随木兰山人所撰楹联去体验一下:

推窗望,湖平、水清、柳翠,楼外风光好

举箸尝,鲢肥、笋嫩、莼鲜,席间笑语盈

难怪楼外楼被称为“诗情画意第一楼”。

来到孤山,不能不去放鹤亭。放鹤亭是元代杭州人陈子安为纪念宋代隐士林和靖而建的亭台,亭内有石刻《舞鹤赋》,文为南朝宋鲍照所撰,书为康熙皇帝临摹明代董其昌的手迹。

5.jpg

在孤山这座杭州雅文化典型代表的山林中,林和靖占有一席之地。一座放鹤亭、一座小坟丘、几树梅花,多少年来散发着典雅的隐士文化气息。

林和靖是杭州人,生于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其父早亡,家道中落。他虽家贫、衣食不足,仍发愤学习,以学为乐。他淡泊名利,不参与科举,终身不仕,过着隐居生活。林和靖终身不娶,梅是他的亲密伴侣。他种有360多株梅树,每当梅花盛开,他常整日赏梅,饮酒作诗,欣赏梅之风姿,探寻梅之精神。

林和靖养两只白鹤,伴他下棋、散步,与他形影相随。有时他外出,有客人来访,家童就放出白鹤,招主人返回,留下“梅妻鹤子”的千古佳话,也留下了今人遐想古时隐士生活的“放鹤亭”。

写诗是林和靖隐居生活的一部分,他写有许多诗文,最有影响的是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这些诗句,既写出梅树的情态,也写出了他的风骨。

元代赵孟Fu(兆页)的《题孤山放鹤图》,再现了林和靖的隐居生活:“西湖清且涟漪,扁舟时荡晴晖。处处青山独往,翩翩白鹤迎归。”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有楹联写林和靖: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

清道光年间,林则徐在杭州为官,捐俸修放鹤亭,补植梅树,并留下楹联:“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我忆家风负梅鹤,天教处士领湖山。”

清代陈灏有诗写《放鹤亭》:

鹤与人俱杳,白云空自悠。

孤亭凡几易,一去竟千秋。

鸿爪认何处,梅花仍陇头。

待君有华表,何日再来游。

孤山多名亭,如西泠桥畔的慕才亭,亭中有苏小小墓。相传,苏小小是南齐钱塘人,美丽善舞,能歌会诗,后沦为歌伎。苏小小在白堤遇少年阮郁,吟诗一首:

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两人一见倾心,结为夫妻。不久,阮郁在京做官的父亲催儿子归去。阮郁迫于父命,只得与苏小小话别。苏小小思念远方夫君,郁郁而亡,被葬在西泠桥畔。慕才亭上楹联,记这段西泠韵事: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

6.jpg

除了慕才亭,孤山还有西爽亭、四照亭、云亭、风雨亭等名亭,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风雨亭是孤山一座名亭,因秋瑾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句而得名。1912年,孙中山来风雨亭凭吊秋瑾,写了“巾帼英雄”的挽幛和一副挽联:

江户矢丹忱,感君始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1981年,杭州市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在孤山西麓草坪重建秋瑾墓,墓上矗有汉白玉的秋瑾塑像。风雨亭与秋瑾雕像相对应。

7.jpg

旧时秋瑾墓旁有许多对联怀念她。秋瑾好友吴芝瑛的挽联刻于秋瑾墓门:一生不自保,千载有英名。冯玉祥将军撰联赞秋瑾:丹心应结平权果,碧血常开革命花。

秋瑾在杭州从事革命活动时,也为美丽湖山留下了诗词。这些诗词既是秋瑾对西湖山水的赞美,也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她写过孤山梅花:

一度相逢一度思,最多情处最情痴。

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

孤山还葬着明代才女冯小青、杨云友,民国诗僧苏曼殊,使孤山文化更具多样性。

孤山的雅致与孤山的梅花有很大关系,孤山早年称梅花屿,唐代白居易有诗云:“孤山园里丽如妆”。雪天的梅花似乎更能呈现雅致的氛围,因此“孤山霁雪”被列为“钱塘十景”之一。历代文人的咏梅诗篇,更使孤山雅中添雅。

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最爱梅花,喜欢画梅、咏梅。从他的咏梅诗,可见其对梅花的痴情: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香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

孤山北麓,有纪念林启的林社。林启是福建侯官人,清光绪年间任杭州知府,创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养正书院”和“蚕学馆”,开创杭州近代教育的先河。

林启去世后,他的后人要把他的遗体运回家乡福建安葬,杭州人则要求把他安葬在西湖旁,双方争执不休。最后,因林启生前有“为我名山留片席,看人宦海渡云帆”的诗句,林家子孙才同意把林启安葬在孤山。林启墓石牌坊石柱上有一副对联:

树人百年,树木十年,树谷一年,两浙无两;

处士千古,少尉千古,太守千古,孤山不孤。

下联中“处士”指林和靖,“少尉”指林汝霖,“太守”指林启,这三人均葬于孤山。楹联以“两浙无两”与“孤山不孤”相对,十分巧妙。

杭州人为记念林启,在林启墓旁设林社,供奉他的塑像。陆元鼎有联悼林启:

教育及蚕桑,三载贤劳襄太守

追随有梅鹤,一龛香火共孤山

孤山一带景致秀美,日夜晴雪具佳。夜色中孤山依然景色迷人。月华如水,白堤系着的孤山,如一叶轻舟,静泊洒满月光的湖面。读清代吴震作的《月夜游孤山》,可感受其意境:

松顶一声鹤,露华满径流。

静闻空翠滴,间与片云留。

四面只通水,全山如在舟。

明明楼阁夜,有客独寻秋。

清代学者袁枚被西湖“月明如水浸沙堤”的美丽夜景着迷,“夜深孤坐断桥西”,以至“惹得家童没寻处”。

如今,在现代灯光秀的映衬下,孤山之夜更是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8 二维码.jpg


0%(0)
0%(0)
    现在古迹恢复了不少,虽是新建,旧忆犹存!  /无内容 - 杭州阿立 08/21/20 (187)
  【七律】孤山 (Ai作诗) - 绿岛阳光 08/19/20 (83)
    觉得这首七律 写得真不错!  /无内容 - 绿岛阳光 08/19/20 (110)
  赶紧有请作诗鸡来给孤山赋诗一首!哈哈  /无内容 - 绿岛阳光 08/19/20 (85)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9: 早行(新韵)
2019: 香港8.18大游行(七绝)
2018: 诸诗友“七夕赋诗”佳作集锦(共35首,
2018: 绝句举隅法 29 习作
2017: 【七言诗】红油抄手PK紫菜馄饨 诗坛作
2017: 【长相思】念梅 修改重贴
2016: 这么多美丽的地方,你想去哪里约会呢?
2016: 《西江月》加美北部游记
2015: 2015回国游记(28)徽乡宏村 (多图)
2015: 【蝶恋花】青涩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