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萬維讀者網 > 詩詞歌賦 > 帖子
孤山不孤
送交者: 杭州阿立 2020年08月18日17:52:14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孤山不孤

原文網址:https://mp.weixin.qq.com/s/4d6RVi6o2Tvsg-TaKT0pzA

Original 孫躍 躍說錢塘 6/2

喜歡孤山,是因為這裡“不雨山長潤,無雲水自陰”的山林環境,更因為這裡的詩情畫意。

孤山在杭州西湖的里湖與外湖之間,東連白堤,西接西泠橋,南臨外湖,北瀕里湖,碧波縈繞。明代王瀛有詩寫游賞孤山的樂趣:“斷橋分路入,風景異人間。綠漲四圍水,青浮一點山。疏梅和月淡,古柏倚雲閒。不倦尋詩興,攜壺日往還。”

0.jpg

孤山不僅有山水景觀,更是文物勝跡薈萃之地。隨興閒遊,有許多好去處。南麓有珍藏《四庫全書》的文瀾閣、中山公園、西湖天下景庭園;東南面是“一色湖光萬頃秋”的平湖秋月;山頂有西泠印社;山後有中山紀念亭;北麓有放鶴亭。孤山曾是南宋的御花園,還是清康熙、乾隆皇帝行宮所在地。

孤山匯集了許多杭州雅文化的詩、詞、書、畫、篆刻等名人藝術精品,是杭州雅文化的代表。

孤山是一座詩山。“人間蓬萊是孤山”、“有梅花處好憑欄”。自古名人愛在孤山吟詠抒情,孤山處處有名人題留。孤山雅,寫孤山的詩也很雅,有一種與孤山相配的意境與情愫。唐代張祜《題杭州孤山寺》寫出了此中意境:

樓台聳碧岑,一徑入湖心。

不雨山長潤,無雲水自陰。

斷橋蕪鮮澀,空院落花深。

猶憶西窗月,鐘聲在北林。

南宋董嗣果《孤山路》詩中,既有風景,又有人文:

翠微四絕載蓬瀛,柳引遊人入畫屏。

詩借樂天傳得遠,山因和靖隱來靈。

半空梁架橋闌赤,一道腰分草界青。

妝點風光如此盛,藕花香里又三亭。

明代凌雲翰《巢居雪閣》中的孤山,充滿誘惑:

人間蓬島是孤山,高閣清虛類廣寒。

木處恐顛從此穩,僧居疑小較來寬。

瑤花琪樹緣邊繞,玉宇瓊樓向上安。

里外湖光明似鏡,有梅花處好憑闌。

古時,孤山建有孤山寺,許多古人寫描繪孤山景色的詩詞多與孤山寺有關。白居易寫有“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他的《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回首看到的是“樓殿參差倚夕陽”“蓬萊宮在海中央”。

白居易還寫有《孤山寺遇雨》:

拂波雲色重,灑葉雨聲繁。

水鷺雙飛起,風荷一向翻。

空濛連北岸,蕭颯入東軒。

或擬湖中宿,留船在寺門。

蘇東坡在杭州做官,常往來於西湖各寺院,與湖上各寺高僧相知相交,留下許多佳話。

蘇東坡第一次來杭州前,歐陽修向他介紹杭州孤山詩僧惠勤,囑咐蘇東坡到杭州可去探訪。蘇東坡到任第三天就前往拜訪,受到惠勤、惠思熱情接待,三人開懷暢談,很是投緣。

蘇東坡告別兩位僧人,走出山門,眼前是臘月大雪將臨的孤山冬日景象,他作《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描寫當時情景和心境:

天欲雪,雲滿湖,樓台明滅山有無。水清出石魚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

熙寧五年(1072),歐陽修去世,蘇東坡趕到孤山與惠勤一起哭祭,作《祭歐陽文忠公文》。

元祐四年(1089),蘇東坡任杭州知州。他到任後又來孤山,這時惠勤也已去世,惠勤的弟子二仲,將歐陽修和惠勤的畫像掛在昔日講堂祭祀。蘇東坡到來前幾個月,講堂外山腳邊鑿地流出一泓清泉,泉水清澈甘甜。

二仲告訴蘇東坡,泉水是新近發現的,請蘇東坡給泉取名。

蘇東坡想惠勤生前推崇歐陽修,自己也仰慕歐陽修,想到歐陽修晚年號六一居士,就取名“六一泉”。蘇東坡還寫了《六一泉銘》,記錄這段往事。

如今,孤山西泠印社西側有“六一泉”亭,半壁秀亭,令人思古。

1 六一亭.jpg

白居易、蘇東坡不僅在杭州留下詩篇,還都疏浚過西湖。為紀念白居易、蘇東坡的功績,嘉慶三年(1798),經阮元提議,孤山南麓建了“白蘇二公祠”。

楹聯被稱為詩中之詩。除了詩文,還有不少楹聯寫出孤山的神韻,讀來耐人尋味:“千峰林影簾前月,四壁湖光鏡里天”、“蒼靄望中收,四面湖光依幾席;薰風行處遍,六橋花柳間桑麻”、“梅花已老亭空鶴,處士長留山不孤”。

孤山南側的浙江博物館,有我國珍藏《四庫全書》七大書閣之一的文瀾閣,建於清乾隆十七年(1782),以聖因寺行宮後面的玉蘭堂為基礎改建。

孤山南麓還有中山公園,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皇帝來杭州,此地為其行宮。雍正五年(1727)改建為聖因寺。乾隆皇帝在此題“明湖福地”、“月波雲岫”、“繡壁空青”等匾額。

北伐戰爭勝利後,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此地改為中山公園。園中有西湖天下景亭,亭中有黃文中撰、任政書的西湖名聯:“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既可順讀,也可倒讀。疊字之間,寫出西湖景致奇異變幻的妙處。

2.jpg

孤山之雅,離不開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是研究金石篆刻的學術團體,籌建於光緒三十年(1904),1913年召開成立大會,確定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這裡有柏堂、竹閣、仰賢亭、四照閣、題襟館、觀樂樓、還朴精廬、華嚴經塔等建築,依地勢而築,其間有印泉、閒泉和潛泉,幽雅清靜。亭閣內嵌有清代印人畫像石刻及印學大師丁敬的墨跡石刻,岩壁上多名家摩崖題記。

3.jpg

山上建有“漢三老石室”,室內保存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東漢《三老諱字忌日碑》和歷代碑刻。石室有幾幅對聯,很有味道:“東漢文章留片石,西冷翰墨著千秋”、“竟傳炎漢一片石,永共明湖萬斯年”。

4.jpg

西泠印社園林精巧,詩韻雋永,被稱為“湖山最勝”。自古以來,許多文化人到此題詩作畫,不斷豐富和發展西泠印社的文化。

孤山有眾多文物古蹟和名人故居,面對西湖的俞樓是其中之一。俞樓是清末著名學者俞樾的住宅,由俞樾的學生捐資為其興建。俞樾,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1850)進士,任翰林院編修、河南學政。他晚年任杭州詁經精舍山長,主持詁經精舍長31年。現在俞樓已作為俞曲園紀念館。悠悠歲月,俞樓留下許多人文故事和詩文對聯。俞越曾撰聯感謝他的學生:

合名臣名士,為我築樓,不待五百年後斯樓成矣

傍山北山南,循地選勝,適在六一泉側其勝如何

俞樾有楹聯寫他樓中的生活:焚書自讀華閒集,把酒同看梅外山。他另一楹聯,反映他平和的心境:越水吳山隨所適,布衣蔬食了餘生。

清代譚鍾麟有楹聯寫俞樾和俞樓:

千古一詩人,文章有交神有道

五湖三畝宅,青山為屋水為鄰

俞樓後面石室有曲園書藏,原存放俞樾著作《春在堂全書》鏤板。

俞樓旁邊有創建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的樓外樓,是杭州著名餐館,以烹飪“西湖醋魚”、“宋燒魚羹”等杭州傳統名菜聞名,體現杭州豐富的飲食文化。1935年7月20日,郁達夫在樓外樓題《乙亥夏日樓外樓坐雨》詩,說江山與文人的關係:

樓外樓頭雨似酥,淡妝西子比西湖。

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蘇。

“湖光連天遠,山色上樓多”。在樓外樓臨湖的窗前吃飯,面對煙雨迷濛的西湖,使人詩意綿綿,浮想聯翩。

舊時有不少詩詞楹聯把山水、文化與飲食聯繫在一起,使這座飲食之樓變成了文化、人文之樓。戎馬書生寫的楹聯告訴人們,在此用餐首先使人酣醉的是湖光風月:“一樓風月當酣飲,十里湖山豁醉眸。”易銓所題楹聯,寫的也是在樓外樓用餐的閒趣:“閒開東閣索梅笑,坐對西湖把酒尊。”鄧雲鄉撰的楹聯把佳餚與美景融入一聯:“魚羹美酒味中味,春色湖光樓外樓。”姚毓琴撰的楹聯說的也是這意思:“山嵐花樹雲光影,鱸膾蓴羹齒頰香。”

如果你沒有去過樓外樓,可隨木蘭山人所撰楹聯去體驗一下:

推窗望,湖平、水清、柳翠,樓外風光好

舉箸嘗,鰱肥、筍嫩、蓴鮮,席間笑語盈

難怪樓外樓被稱為“詩情畫意第一樓”。

來到孤山,不能不去放鶴亭。放鶴亭是元代杭州人陳子安為紀念宋代隱士林和靖而建的亭台,亭內有石刻《舞鶴賦》,文為南朝宋鮑照所撰,書為康熙皇帝臨摹明代董其昌的手跡。

5.jpg

在孤山這座杭州雅文化典型代表的山林中,林和靖占有一席之地。一座放鶴亭、一座小墳丘、幾樹梅花,多少年來散發着典雅的隱士文化氣息。

林和靖是杭州人,生於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其父早亡,家道中落。他雖家貧、衣食不足,仍發憤學習,以學為樂。他淡泊名利,不參與科舉,終身不仕,過着隱居生活。林和靖終身不娶,梅是他的親密伴侶。他種有360多株梅樹,每當梅花盛開,他常整日賞梅,飲酒作詩,欣賞梅之風姿,探尋梅之精神。

林和靖養兩隻白鶴,伴他下棋、散步,與他形影相隨。有時他外出,有客人來訪,家童就放出白鶴,招主人返回,留下“梅妻鶴子”的千古佳話,也留下了今人遐想古時隱士生活的“放鶴亭”。

寫詩是林和靖隱居生活的一部分,他寫有許多詩文,最有影響的是詠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雪後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湖水倒窺疏影動,屋檐斜入一枝低”。這些詩句,既寫出梅樹的情態,也寫出了他的風骨。

元代趙孟Fu(兆頁)的《題孤山放鶴圖》,再現了林和靖的隱居生活:“西湖清且漣漪,扁舟時盪晴暉。處處青山獨往,翩翩白鶴迎歸。”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有楹聯寫林和靖:雲出無心誰放林間雙鶴,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

清道光年間,林則徐在杭州為官,捐俸修放鶴亭,補植梅樹,並留下楹聯:“世無遺草真能隱,山有名花轉不孤。”“我憶家風負梅鶴,天教處士領湖山。”

清代陳灝有詩寫《放鶴亭》:

鶴與人俱杳,白雲空自悠。

孤亭凡幾易,一去竟千秋。

鴻爪認何處,梅花仍隴頭。

待君有華表,何日再來游。

孤山多名亭,如西泠橋畔的慕才亭,亭中有蘇小小墓。相傳,蘇小小是南齊錢塘人,美麗善舞,能歌會詩,後淪為歌伎。蘇小小在白堤遇少年阮郁,吟詩一首:

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

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兩人一見傾心,結為夫妻。不久,阮郁在京做官的父親催兒子歸去。阮郁迫於父命,只得與蘇小小話別。蘇小小思念遠方夫君,鬱郁而亡,被葬在西泠橋畔。慕才亭上楹聯,記這段西泠韻事:千載芳名留古蹟,六朝韻事著西泠。

6.jpg

除了慕才亭,孤山還有西爽亭、四照亭、雲亭、風雨亭等名亭,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風雨亭是孤山一座名亭,因秋瑾有“秋風秋雨愁煞人”句而得名。1912年,孫中山來風雨亭憑弔秋瑾,寫了“巾幗英雄”的挽幛和一副輓聯:

江戶矢丹忱,感君始贊同盟會。

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

1981年,杭州市政府為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在孤山西麓草坪重建秋瑾墓,墓上矗有漢白玉的秋瑾塑像。風雨亭與秋瑾雕像相對應。

7.jpg

舊時秋瑾墓旁有許多對聯懷念她。秋瑾好友吳芝瑛的輓聯刻於秋瑾墓門:一生不自保,千載有英名。馮玉祥將軍撰聯贊秋瑾:丹心應結平權果,碧血常開革命花。

秋瑾在杭州從事革命活動時,也為美麗湖山留下了詩詞。這些詩詞既是秋瑾對西湖山水的讚美,也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她寫過孤山梅花:

一度相逢一度思,最多情處最情痴。

孤山林下三千樹,耐得寒霜是此枝。

孤山還葬着明代才女馮小青、楊雲友,民國詩僧蘇曼殊,使孤山文化更具多樣性。

孤山的雅致與孤山的梅花有很大關係,孤山早年稱梅花嶼,唐代白居易有詩云:“孤山園裡麗如妝”。雪天的梅花似乎更能呈現雅致的氛圍,因此“孤山霽雪”被列為“錢塘十景”之一。歷代文人的詠梅詩篇,更使孤山雅中添雅。

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最愛梅花,喜歡畫梅、詠梅。從他的詠梅詩,可見其對梅花的痴情: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憶我我憶梅。何時買棹香雪去,便向花前傾一杯。

孤山北麓,有紀念林啟的林社。林啟是福建侯官人,清光緒年間任杭州知府,創辦“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養正書院”和“蠶學館”,開創杭州近代教育的先河。

林啟去世後,他的後人要把他的遺體運回家鄉福建安葬,杭州人則要求把他安葬在西湖旁,雙方爭執不休。最後,因林啟生前有“為我名山留片席,看人宦海渡雲帆”的詩句,林家子孫才同意把林啟安葬在孤山。林啟墓石牌坊石柱上有一副對聯:

樹人百年,樹木十年,樹谷一年,兩浙無兩;

處士千古,少尉千古,太守千古,孤山不孤。

下聯中“處士”指林和靖,“少尉”指林汝霖,“太守”指林啟,這三人均葬於孤山。楹聯以“兩浙無兩”與“孤山不孤”相對,十分巧妙。

杭州人為記念林啟,在林啟墓旁設林社,供奉他的塑像。陸元鼎有聯悼林啟:

教育及蠶桑,三載賢勞襄太守

追隨有梅鶴,一龕香火共孤山

孤山一帶景致秀美,日夜晴雪具佳。夜色中孤山依然景色迷人。月華如水,白堤繫着的孤山,如一葉輕舟,靜泊灑滿月光的湖面。讀清代吳震作的《月夜遊孤山》,可感受其意境:

松頂一聲鶴,露華滿徑流。

靜聞空翠滴,間與片雲留。

四面只通水,全山如在舟。

明明樓閣夜,有客獨尋秋。

清代學者袁枚被西湖“月明如水浸沙堤”的美麗夜景着迷,“夜深孤坐斷橋西”,以至“惹得家童沒尋處”。

如今,在現代燈光秀的映襯下,孤山之夜更是流光溢彩,美不勝收。

8 二維碼.jpg


0%(0)
0%(0)
    現在古蹟恢復了不少,雖是新建,舊憶猶存!  /無內容 - 杭州阿立 08/21/20 (187)
  【七律】孤山 (Ai作詩) - 綠島陽光 08/19/20 (83)
    覺得這首七律 寫得真不錯!  /無內容 - 綠島陽光 08/19/20 (110)
  趕緊有請作詩雞來給孤山賦詩一首!哈哈  /無內容 - 綠島陽光 08/19/20 (85)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早行(新韻)
2019: 香港8.18大遊行(七絕)
2018: 諸詩友“七夕賦詩”佳作集錦(共35首,
2018: 絕句舉隅法 29 習作
2017: 【七言詩】紅油抄手PK紫菜餛飩 詩壇作
2017: 【長相思】念梅 修改重貼
2016: 這麼多美麗的地方,你想去哪裡約會呢?
2016: 《西江月》加美北部遊記
2015: 2015回國遊記(28)徽鄉宏村 (多圖)
2015: 【蝶戀花】青澀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