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万维读者网 > 诗词歌赋 > 帖子
千年惆怅一小诗 - 纪念庚子年间逝去的人们
送交者: 小樵 2020年11月24日14:48:30 于 [诗词歌赋] 发送悄悄话

枫桥夜泊.jpeg


张继的枫桥夜泊

– 适合庚子年读的小诗

小樵


中国文化里的千年惆怅来自哪里?

以此纪念疫情中逝去的人们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 影响不限于中国

    学生时期我就曾远道拜访寒山寺。那时旅游完全没有成风,学生时代又是既没钱也没时间,但到了苏州还是倒了几次公共汽车找到了城外的寒山寺。动力就来自这首枫桥夜泊的小诗。

    寒山寺那时就已经修缮得相当好,说是因为有日本人捐钱,包括寺里头的那口大钟都是日本人的捐献。可我虽然千里迢迢到来,那天人也并不多,却没得进到寺里,因为那天庙里有日本人参观而半关闭。当时除了心里恨一声日本鬼子竟然仍然可以横行中华,没有多想其他。那时自己和自己的国家都是穷得抬不起头来,中国人在自己国家里地位低于外国人理所当然,属于流行于同胞中的走狗心理行为使然,并怨不得外国人。

    后来知道,日本人捐款也不是为了施舍摆阔,而是发自内心。寒山寺枫桥夜泊在日本乃是家喻户晓,编进小学课文,不是一般的被每一个受过点教育的人所熟知。不仅如此,日本还照样翻建了一座寒山寺,而且配建了座枫桥。日本军人甚至把寒山寺大钟给抢去了日本,可惜送错地方,搁在个鄙寺里被俗僧给毁了。后来中国要求索回,钟却已经不复存在。日本人觉得自己焚琴煮鹤的行为丢了大脸,于是铸了口新的运到寒山寺。

    想想日本人曾经奴役中国超过八年之久,对那么多名声在外的大寺庙没有产生什么兴趣,却唯独盯住了寒山寺的钟,大概里面也含有几分真正的喜爱。

    据说枫桥夜泊真正在中国普及却好像反而是近一二十年的事。完全不是人民开始有修养可以欣赏阳春白雪,却是因为一首流行歌曲。这个歌极具中国流行歌曲之特征,男人唱歌却带上婉约地近于撒娇的音调,借着枫桥夜泊里的词语,诗情画意地试图跟旧日女友重修旧好。歌虽然挺好听,却显然和原诗之表达不是一个路子,更不是一个层级。歌中把自己仰慕的女子比作有钱买票就可以上的“客船”,实在应该算作欠考虑。但是,中国,这首诗的祖国,大数量的人却因此才知道了枫桥夜泊,呜呼。

    后来在洛杉矶,和一位印度裔的权威老大夫交好。日本有位国宝级吹箫大家每年专程来洛杉矶找老大夫求医,而老大夫则顺势成了这位日本大家的学生,跟着学吹箫。我有机会私下听过他们一次合奏。他们吹的是个日本非常传统的名曲,《星辰》。优美苍凉的曲调在幽咽绵长的萧声里涓涓流淌而出,虽然没有歌词,却营造出星光依稀,暗夜行路的意境。听得入神感动,英文不对路,于是取纸笔试着写下,“月落乌啼霜满天”。日本乐师一看立刻接过笔续写,“江枫渔火对愁眠”。二人对视,不觉击掌大笑。

    在遥远的东方,萧声悠远绵长,永远都在传达着一种淡淡的忧愁。

    真正的日本传统音乐和中国的古典音乐风格类似,最特征之处在于其中也总是盘桓的某种隐隐约约的忧愁。

    枫桥夜泊诗不长,而里面的主调所刻画的正是一个“愁”字,之所以成为上品也正是因为把“愁”刻画到了极致。

    因此,枫桥夜泊寒山寺不仅可以称为中国诗词的巅峰之作,也是整个东方文化的一个浓缩结晶。

    要是对这首诗的喜爱比不上日本人,叫自己中国人都有些勉强,硬要无缘无故逮机会就高喊什么爱国更是有些不够格愣头青。


2 描述的是什么景象?

    这首诗名副其实的千古流传,而且流传极广。可想而知,后世对其各种释意理解会有多少。这里面最著名的包括了诗文大家宋代六一居士欧阳修,可惜其讨论竟然只是质疑考证怎么会在夜半敲钟。

    枫桥夜泊是题目,大量对诗意的解释的基点都是假定作者的乘船是停泊在枫桥边。真到过实地就知道,枫桥就在寒山寺脚下,近在咫尺。钟声如果就在头上敲响,那听起来就会如同警钟一样,即使睡着也会被吵醒,对不上“愁眠”。只有远远传来的钟声,尤其是在夜半时分的水面上,才会显得悠长,才符合这首诗的意境。这么说并非强词夺理,这首诗的原题其实是“松江夜泊”,松江就是苏州河。枫桥是诗出了名以后被后人改的,这么一改听起来也许更好听其实可以说是自作聪明。

    仔细品味,这首诗描写的应该是船行水上即将靠岸的境况。而且,既然夜半钟声里才到达,肯定是天黑以后还又赶了不少的路。也就是说,此时应该是在一天不短的旅途后即将到达一个停歇处,疲劳的身心可以略作休息,而并非是在诗意产生那个时刻船早已是已经停好的。

    为什么这么说?月落乌啼不仅有所闻而且有所见,诗人应该是身处船舱以外。月落,夜空仰望却看不见月亮。乌啼,夜禽偶然一声惊夜长啼反衬了周围的沉静。霜满天,说的应该是江上弥漫着的水雾,被雾夜中星月微微残光映成白色的霜一样。这是江面上常见的景象,尤其是在深秋夜半。船载着船头的旅客在江上穿过江雾所带给人的寒意,才有霜满天的感觉。要是真的霜,只在陆地地面才会有。

    毫无疑问,这首诗的整个意境可以总括为一个愁字。可意境中的“愁”却是通过诗意间接烘托出来的,并非愁眠的愁。“对愁眠”指的是眼前景色面对着一个心中有事,发愁担心自己会睡不着的人,而不是对着一盏孤灯在船舱里满怀着一腔愁绪入睡。对,含着动态,人应该是站着,至少坐着才通。作者如果是在船舱里躺着睡觉就应该是“伴愁眠”,看不到周围景色,而且那样也就出不来诗意了。

    一个睡不着的人,随着船行,两旁是岸上流向船后身后的江枫树丛,江面上点点渔火在霜一般的水雾中依稀可见,“对”的意思才出得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指的就是诗人自己所乘的这条船。前两句的紧凑,变作后两句的松弛。一张一弛的起伏跌宕拉着读者一起走入当时诗人的眼前,体会诗人的愁绪。

    我曾经有过一次乘船夜行。在巴西夜半一下飞机被一艘小船接上,然后在一片黑暗的亚马逊河面上不见边似的飘荡几个小时,终于看见雨林深处宿站灯光。那种体验,很有助于体会这首诗的景象描述。


3 东方文化里愁什么?

    说中国古代诗词中贯穿着一个“愁”字,大概没有几个人不同意。“为赋新诗强说愁”,没有愁就出不来诗。

    问题是,中国古代诗词非常美丽,让人从心里喜爱,难道就是因为有助于发愁?或者说,诗词歌赋里的蕴含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愁?

    儿女情愁?“闺中女儿不知愁,春日凝妆下绣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不错,但不够。

    别愁离绪?“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也不错,但也不够。

    身世漂泊?去国怀乡?

    都有,都不够全面,不够深刻。

    曹操,统领千军万马所向披靡,却有“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他为什么愁,愁的是什么?

    范仲淹,身居高位备受尊敬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程度,却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他的忧愁又是怎么来的?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点出了千古中国文人为什么会愁,却仍然没有说透,愁的是什么?

    这,才是枫桥夜泊境界更高之所以然。人在心静时面对自然,面对宇宙时所产生的感觉,所产生的“愁”是愁的至高境界。

    这是一种无名的惆怅,没有具体的诱因,只有在离开尘世喧嚣,真的到了只在自然面前面向自己内心时才可能悟到。

    自然常在,宇宙无垠,时间无涯,怎奈何人生有限?

    人生应该不断努力,可是终将有所不能,有所不得。所以,人生的本质注定是惆怅孤独。

能够触及此等程度的深刻,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所以才以含蓄,内敛为特征。

    这,是东方文化的真韵,也是枫桥夜泊所代表的东方文化可以久远的原因。我觉得。


4 大咖扯淡

    如今欣赏枫桥夜泊还可以用来针砭时弊。

    不全是胡侃扯淡。

    张继是谁?几个人知道?

    唐诗三百首收入枫桥夜泊纯粹因为对诗的意境内容的欣赏,作者张继却根本不算什么大咖,连生卒年份都不详,他的籍贯与生平介绍都是间接的信息。

    如今各种会议讲座的广告必用词是“大咖云集”,人们也会因为有否大咖而决定是否成为听众。说的什么,内容水平怎么样反而不是很重要。

    即使张继复生,造访寒山寺,大概除非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是枫桥夜泊的作者,是寒山寺的真正衣食父母,否则很可能也得等到日本贵宾离开以后才能进去。


0%(0)
0%(0)
  学问👍  /无内容 - queen 11/24/20 (447)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9: 【字如其爪】玉帐红烛梦如烟
2019: 弗羅斯特:偶爾仰觀星象(傅正明譯)
2018: 七言 闻公磊落
2018: 绝句一首 出家比丘
2017: 2017 秋回国记(3) - 关关雎鸠,在河之
2017: 2017回国(23)走进泸沽湖女儿国(b)
2016: 我经过的圣弗朗西斯科
2016: 芬兰笔记
2015: 中诗英译《诗经 豳风 七月》
2015: 火鸡驾白云 代我去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