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昨夜春花和泪扬
觉来窗外纤纤雨,勾起情肠。怎不思量,月下梨容淡淡香。
素娥愁似床前卧,披上云裳。遮去蟾光,昨夜春花和泪扬。
---------------------------------------------------------------------------
附:改稿说明
这首[采桑子]说的是:一觉醒来,窗外淅淅沥沥下着的小雨,勾起了我深埋的情感,脑海里出现了‘雨打梨花声似泪’的句子;于是乎,联想起了与女友携手月下的情景。她那梨花般的面庞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下片依然是上片思想的承接。只不过,句子有了转折。由于上片的‘雨夜’和‘月夜’使笔者联想起了月宫里的嫦娥。该不是素娥愁不能寐,夜半斜卧在床上的小桌旁。孤独和愁思令她觉得寒冷而披上了云做的衣装(借用嫦娥来表达孤独的愁思,又借用愁情来渲染阴雨)。嫦娥的云裳遮盖了月光。因而返想到,昨夜下的雨是友人思念我的泪水,而那被雨打落的花是她对我的情。打落的春花和着泪雨一同随风扬起。
本篇短短四句的思想转换有些曲折令读者跟不上趟儿。这可能是拙词的构思过于复杂的缘故。不过,俺这样做是有依据的。请大家来看看潘(左)牛(右)方的这首《南乡子》: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应是蹑飞鸾,月下时时整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专家们对这首词的评论如下:本篇上片实景起,过片转入幻景。歇拍又回至眼前,前后回环,别致精巧。南宋词坛,小令精品不多,本篇却深得诸词家赞赏,有著赞其,“有许多转折委婉情思”。况周颐则说:“小令中能转折,便有尺幅千里之妙”,这些正说明本词在命意某篇上,符合小令的一般创作规律。正如沈祥龙所说:“小令须突然而来,悠然而去,数语曲折含蓄,有言外不尽之致”。
诸位老师看了上面的《南乡子》后就会明白,俺的《采桑子》在构思和谋篇上取自了潘(左)牛(右)方的《南乡子》的概念和模式。该不是让人感觉俺的《采桑子》多多少少地有些东施效颦的嫌疑吧。潘的词作在换头的处理上,用了‘应是’二字,使人明白句中的内容为假设。拙作的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这样的‘假设’字,以至于使读者产生迷惑。如果把这句中的‘愁自’改成‘愁似’,把肯定句换成假设句,抑或在‘素娥愁自床前卧,披上云裳’的后面加上个‘?’,是否就能够避免引人误入歧念?贴出前,曾想过这样改动,只是拿不准,于是就先贴出来探探虚实。现在看来,还是用假设句比较理想。因此就对旧作加以调整,重新贴出来做个砖靶子,让大伙儿甩开膀子猛砸一通儿。
另外,有诗友指出,拙词两片中的‘四字句’,在意思上承接不连贯的问题,俺觉得有必要在此作一点特别的解释。下面的两首《采桑子》是诗友提供给学生,对‘四字句’的关系作参考用的。
《采桑子》by纳兰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采桑子》by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在对诗友所提供的范词作过阅读之后,俺发现,这里的四字句之间是逗号而不是句号,它们的关系因此就必须紧密。俺的四字句则是分别从属于两边的七字句。即便如此,俺那上下片的两个四字句,细细读来也是有紧密的承接关系的。比如上片中:一觉醒来,窗外的细雨‘勾起思肠’,令我‘怎不思量’月光下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梨花。同样下片中:嫦娥是否卧在床前,‘披上云裳’?嫦娥的云裳 ‘遮住蟾光’,昨夜里春花被风吹落,伴随着泪雨飞扬。应该说,下片中的‘素娥’乃是,笔者借对窗外细雨的幻想,以景化情。她跟本词的上篇没有直接关系。而且,尾句是上篇首句的承接,跟‘素娥’的关系是也间接的。
此外,学生在构思时也参阅了李清照的范本,受益匪浅:
《丑奴儿》 李清照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橱枕簟凉。看完上面这首《丑奴儿》大家或许能够发现,为什么俺的两个四字句之间用的是句号而不是逗号,进而理解俺的四字句之间的关联了吧。
总之,尽管在上面作了诸多的辩解,拙词或许仍旧存在不少的问题。这兴来习作,由于是初学之笔且文学墨底薄弱,还是比较粗俗的。不过,能得到老师们的砖头,倒是令俺有了不小的收获。至少,俺那茅屋能有砖头做地基了。拜谢各位的赏读和赐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