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菱的三首咏月诗看初学骑驴的三个层次 【雪葵按】题目是俺加的,香菱的诗词出自《红楼梦》,所谓的“名家点评”来自网上。曹雪芹用香菱咏月这三首诗来说明初学诗词的三个层次,很妙: 第一个层次:下笔直接奔“月”去了,请看“月挂中天”“影团团”“不忍观”“悬玉镜”“挂冰盘”“映画栏”等等,直白重复,却没有神韵和诗意。 第二个层次:直白少了,懂得剑走偏锋,有了灵动感:如“非银非水映窗寒”“香欲染”,“恍若轻霜抹玉栏”,“余容犹可隔帘看”等,都试图把月烘托出来,而不直接写来。 第三个层次:作者感情和月有了交融,意境深了,不再是只用眼睛写诗,而是用心,用想象来写,诗句里有了令人回味的寓意。请看中间的两联: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当然,曹雪芹不以诗词见长,更深层次的演示估计会吃力了。另外他要形容的是一位初学诗词几十天的丫鬟,能到这个层次已经“神童”了一点儿。请看俺转帖来的正文: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香菱咏月诗三首 其一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其二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其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名家点评: 第四十八、四十九回书里写了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这位由小姐沦为奴婢的聪明姑娘,受了大观园女诗人们的熏染,一心想学作诗,拜黛玉为师,专心致志,冥思苦想,由不会到会,终于写出比较像样的诗来。这三首诗代表了她学诗的三个阶段。用的是“十四寒”韵。 这三首诗,一首比一首进步,最后一首最好。 第一首诗,想象力贫弱,用词也落俗套。如“常思玩”、“不忍观”,就直白无味;“悬玉镜”、“挂冰盘”之类也都是现成话,没有新鲜感,所以黛玉批评说“措词不雅”。 第二首诗,“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已经有些诗味了,但“残粉涂金砌”,“轻霜抹玉栏”之类的句子,刻意追求所谓“雅”,结果显得牵强、生硬,所以黛玉批评说:“过于穿凿了”。 第三首诗,由“一片砧声”的初夜,写到“半轮鸡唱”的天明,联想到旅人思乡和怨女思夫,并借嫦娥之口向命运之神发出疑问,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意境比起前两首开阔多了,内容也丰富了。而且名句之间不是简单地堆砌,有了内在联系,形成了完整的诗的意境。所以黛玉称赞说:“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在第三首诗中,似乎还寓有香菱身世的一点影子。“精华欲掩料应难”,是说她出身高贵,她的聪明和才华总要表现出来。“影自娟娟魄自寒”,是说她本质美好清白。“缘何不使永团圆?”又像是对她自小与家人离散的命运的质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