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东方安澜:读《鲁迅全集》十一记:(六)
送交者: 东方安澜 2021年06月12日19:05:18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读《“寻开心”》有感

 

《“寻开心”》一文,鲁迅指出了两类文章,一类是七弗搭八,逻辑不能自洽,故作高深;一类是七弗搭八,食古不化,视写文章为寻开心的儿戏。

 

虽然写文章老祖宗说“文无定法”。但以我的经验,文章生成,还是要有些规有些矩来约束文章的脉络。以《笑谈大先生》为例,内置文章多数七弗搭八,七攀八攀,脚踏西瓜皮,文气涣散,作为演讲稿我不懂,但作为文章,这样写,文章根本谈不上什么“精、气、神”,就像一个美女,只有面孔标致,走起路来步履纤弱,眼神空洞,神态举止粗俗,而且,卖陈丹青的名头,大学生或者附庸风雅之类看了,以为这样的道德文章高深莫测。其实是徒有其表。

 

二食古不化暂且隐去,说文章寻开心。这里不说文章千古事什么高大上,但我认为文章要经得起看,一篇文章,三年五年以后拿出来看,三十年五十年以后拿出来,还可以看看,我以为这就算好文章。写文章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历史。我这个观点被二傻和某人批评,二傻说,人活着三五天以后的事情倘不知道如何,遑论三五十年以后了。喻我自大和自傲。二傻的话初看不错,谁活着不是今天不知道明天。其实大谬。杂文做到眼光独到散文做到性灵食色,我以为这样的文章不会差到哪里。普利汉诺夫《遗嘱》中说过,“一个懂得过去,明了现在,认识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继承性和制约性的人,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有凭有据的预见未来”。稍微看点历史书就知道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循环史,看清过去,未来也能映衬个大概。历史是有脉络可循的。特别是在盐碱地,有一必有二,你像文革,你像吃福禄汤,二傻说傻话,是参不透历史。

 

这本《鲁迅全集》,刚开始看的时候因为对鲁迅怀有神圣的感情,后来看到鲁迅颂苏,就鄙薄鲁迅,但看了《笑谈大先生》,我开始赞叹鲁迅《骂杀与捧杀》,看了《难行和不信》《“寻开心”》,我抛弃成见,敬佩鲁迅了。就写文章而言,鲁迅和我有相同的“历史观历史感”。

 

人生,我以为玩世不恭的好。我写文章,每一篇文章都用尽心力,特别是写得意的文章,一气呵成,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写完后,如果觉得文章连标点符号也不需要修改,那心里的开心比得诺奖不差到哪儿,但是过后心力交瘁,全身软瘫,恨不得睡个半天才能解乏,特别是得了帕金森以后,写文章耗心耗力,明显感觉出这是一种自杀行为,消耗元气,肯定折寿,我现在才真切感受到写作能将人拖垮。我疑心鲁迅早死也与此有关。当然与他的不开怀也有关。

 

而我的写文章,还没有一个铜板进账,何苦来哉。如果玩世不恭,加入个常熟作协,写写青青河边草,投稿个常熟日报常熟田,有名有利,何乐而不为呢。但我是犟骨头,我不是写鸳鸯蝴蝶的性格。虽然知道愤世嫉俗一方面改变不了啥二来容易折寿,但性格使然,也没奈何。林语堂赞成“幽默”,而我说,要幽默,必流于浅薄。虽然写文章并不必须板着面孔一本正经。文章幽默,固然能点缀文采。但生活中采集幽默元素,提炼到文章中的毕竟少之又少。文章不是不可以风花雪月,但在小情小景中,也要有作者的性灵。而性灵来自哪里,就是作者性格与学养的组合。顶顶重要的,是作者对文学的天赋。

 

这一点上,我完全赞成鲁迅。

 

2021年4月19日


IMG_7929(20210403-083641).JPG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耶鲁大学应改什么名呢?
2020: 美国人缺乏政治热情,文革半途而废
2019: 为什么我高中时就自己想出“人欲即天理
2019: 老毛子救驾与香港 反送中
2018: 中国的税收与美国相比,有多可怕!钱去
2018: 中国历史野蛮愚昧地循环
2017: [转载]:大跃进期间的吹牛图片,很珍
2017: 明镜爆料:薄瓜瓜持中国护照,自食其力
2016: 小思:桑德斯待价而沽能得什么官?
2016: 毛泽东极权主义乌托邦思想的中外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