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困扰我一段时间了。作者说的和我想象的相反, 凭直觉应该是计划的比例随着成产能力提高而提高的,因为伴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是我们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我们计划能力的提高。 还有,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生产准备初投资加大, 如果没有计划, 就如同开汽车和走路的区别,危险随之加大。 如果邓小平同志是瞎子,它可以摸石头趟河, 但是不能让他一个瞎子开飞机或者汽车一个道理 (当然,他是摸石头还是摸鱼是另外一个问题)。 但是,仔细分析作者的提法,我觉得作者可能是说,人类基本需求可以预测, 当然要计划,但是,当生产能力高到一定程度以后,基本需求已经不是问题了,社会需求变得多样化, 比如衣服紧紧保暖功能可以有计划地大批生产,但是演员模特的衣服就是不能大规模生产的。 同样道理适用于化妆平,钻石,玉石等等。
当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计划经济就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这时就应该调整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的比例关系,增加市场经济的比例,减少政府调控的比例,让市场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那么,市场的比例是不是越高越好呢?当然也不是。政府调控给了社会主义社会克服经济危机的手段。如果政府放弃对经济的调控,那么也就会失去克服经济危机的能力。要保持社会主义社会里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同时使用这两种运行方式,就必须使这两种方式维持在一个合适的比例,必须使这两种运行方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