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中國治理性別比失衡是“診錯了病根下錯了藥”
送交者: 水寒 2007年03月12日09:04:53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中國治理性別比失衡是“診錯了病根下錯了藥”

作者:水寒 familyyi@yahoo.com

聯合國(1955)認定的出生性別比正常值域標準是男孩:女孩=102~107:100。1980年以前中國出生性別比基本正常,但自從1980年獨生子女政策實施以來,出生性別比不斷攀升。從1980年到2005年,出生男孩比女孩多出來2800萬左右,意味着光是因為出生性別比就多出來2800萬男光棍。近年在治理性別比方面投入很大,但是出生性別比仍然居高不下,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顯示0-4歲出生性別比高達123,意味着同年齡人口中有差不多1/5男孩將來只能打光棍。治理出生性別比失衡已經成了當務之急。但是“治療”之前首先必須“診斷”準確,“診斷”明確後就應該對症下藥,否則會延誤“病情”。中國在這方面已經有慘重的教訓,1980年代中期性別比超過108後,人口學家們認為是女嬰漏報:“出生嬰兒性別比在中國是108左右,如果調查結果高於這個數,一般就暗示着女嬰有可能漏報”[1]。“對當時已持續了9年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調未能正確認識,既未在計劃生育工作中引起足夠重視,也未採取措施加以監管和及時糾正,最終釀成了此後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調逐年持續加劇的歷史性失誤”[2]。因此現在必須正視這個問題,不能繼續忌病諱醫。

計生委多次否認了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和男女比例失調有直接的關係。計生委以韓國為例,韓國並沒有推行計劃生育,其出生性別比在1988年達到114,1990年達到116.5。那我們先“診斷”一下韓國的出生性別比失衡的“病情”。

韓國是中華文化圈國家,父系姓氏有差不多兩千年歷史,有着“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

生一胎沒兒子比例1/2,生兩胎沒兒子比例1/4,生三胎沒兒子比例1/8,生四胎沒兒子比例1/16……。1970年代韓國平均每個婦女生育生育3.6個孩子,扣除不生育婦女,意味着絕大多數家庭養育4個以上孩子,絕大多數家庭都有男孩,沒有必要人工選擇性別,出生性別比正常。

隨着工業化的進程,養育成本增高,韓國生育率不斷下降,每個婦女平均生育孩子數從1970年的4.53個下降到1980年的2.83個,1985年的1.67個,再下降到1990年的1.59個[3]。1980年代出生人口性別比也持續攀升,1990年代達到高峰116.5。究其原因就是在畸形分配製度擠壓下,撫養成本太高,生育意願下降,只能養育1.6個孩子,要是自然生育的話,將會有相當部分家庭沒有兒子,而在男孩偏好的傳統思想下,藉助B超等方法,人工選擇性別。撫養成本的提高,導致二孩和三孩的人數減少,為了提高生男孩的“效率”,二、三孩的出生性別比也增加,韓國總體出生性別比以及一孩、二孩、三孩的出生性別比分別從1985年的109.4、106.0、107.8、129.2增加到1990年的116.5、108.5、117.0、188.8 [4]。從中可見,即便在1990年,一孩出生性別比還是相對正常。就是說低生育率與出生性別比失衡是一對孿生兄弟,是撫養成本增高的一個指標。

但是中國與韓國在出生性別比失衡方面並沒有可比性:

1、韓國出生性別比失衡是在1980年代之後,尤其是在1985年(人類發展指數為0.78)之後才嚴重,出生性別比從1985年的109不斷上升。中國出生性別比失衡與計劃生育同步,1980年代就出問題,1990年就高達111,而中國2000年社會發展水平(人類發展指數為0.728)還只相當於韓國1978年的水平[4],韓國1978年出生性別比是正常的。就是說,雖然隨着社會發展,撫養成本增高會引起出生性別比失衡,但是中國2000年之前的社會發展水平還達不到引起出生性別比失衡的程度。

2、中國1949年之後婦女就“解放”了,婦女已經頂了半個世紀的“半邊天”了,而韓國婦女現在才開始解放。韓國是一個以男性為社會主體的國家。韓國多年來一直實行嚴格的父系聯合家庭體系。儘管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父系聯合家庭體系在當代韓國社會變得日益鬆散,但不同社會性別在生存和發展上的不平等仍然存在。長子繼承制,男女同工不同酬,女性結婚以後的任務是生兒育女當家庭主婦、男性從來不幹家務,甚至招待客人女性不能與男性同桌吃飯等現象還較普遍地存在着[4]。根據聯合國《2005年人類發展報告》[5],中國女性勞動參與率占男性的86%(韓國為71%),在所有165個參評國家和地區中排名17;國會議員女性比率中國為20.2%(韓國為13.0%),在所有參評的168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45位;中國女性收入相對男性的比例為66%(韓國為48%),在所有參評的154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23位。就是說中國婦女的地位不但高於韓國,在全世界也是位居前幾位。

3、在甘肅酒泉、山西翼城、河北承德等生育政策相對寬鬆(二胎加間隔)的地區都發現出生人口性別比基本正常。比如2000年第五次普查出生性別比,全國0歲為117.8(翼城為106.1),1-4歲平均為120.9(翼城為102.7),5-9歲為115.5(翼城為101.5)。

因此中國出生性別比失衡主要是計劃生育政策。最保守的估計中國家庭至少有15%的不育,都允許生兩個孩子並且都生兩個,然後沒有兒子的可以繼續/也都生下去(有幾個願意繼續生下去的?),直到10胎為止(中國婦女十幾歲結婚的話,一輩子現實極限生育能力平均也只有6、7個孩子左右,不可能平均生10個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9,還達不到世代更替水平的2.1!要是都允許生兒子,還有必要人工選擇性別嗎?

中國2000年生一胎的性比別為107.1,生兩胎的性比別為151.9,生三胎的性比別達159.4。也就是說,生的胎數越多,選擇生男孩的越多。一些計生委官員和人口學家因此得出結論:放開二胎不但不會緩解出生性別比畸形,反而會增加出生性別比畸形。真的如此嗎?

現在生的胎數越多,選擇生男孩的越多,原因是計劃生育限制生育。本來那些偏愛男孩的可以通過多一、兩個來實現(每次都有50%的可能是男孩),但是由於計劃生育罰款和其他懲罰以及養育成本的提高,使得“超生”非常昂貴。並且隨着胎次的增加,罰款數額也增加。這就使得偏愛男孩的“超生”者必須提高“效率”。要是沒有計劃生育的罰款和懲罰,人們完全可以用這個成本多養育一兩個孩子。

這裡就出現一個悖論:要是中國性別比過高是因為計劃生育的話,就應該停止計劃生育;要是不是因為計劃生育,而因為撫養成本過高,那麼中國性別比高於韓國1990年的水平,停止計劃生育之後生育率應該低於韓國的1990年的1.59,現在也應該停止計劃生育。

是計劃生育和不合理的分配製度造成出生性別比失衡,卻栽贓到中國傳統文化上。就象有人把百姓走了數千年的橋拆掉賣錢了,當習慣於從此橋經過的人紛紛掉到河裡時,有一人說:這不是拆橋人的錯,錯的是走的人長期習慣於走這座橋。

計生委宣傳說想生兒子就是思想落後。難道想生女孩就是思想先進?想吃蘿蔔是落後,想吃白菜的就是先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本來蘿蔔白菜都能兼有,魚和熊掌都能兼得,但是只讓拿一樣,這就導致了人工選擇性別。

中國父系姓氏至少有兩三千年歷史,歐洲國家只有數百年歷史(歐美國家婦女現在結婚後仍然改為夫姓,一個家庭只有一個family name;很多美國人對於中國大陸來的華人婦女婚後不改姓、一個家庭出現兩個family name感到奇怪;郵遞員送信都經常感到困惑,對於一個family出現兩個family name感到納悶,生怕自己弄錯了),延續數千年歷史的姓氏意義非常深遠,豈能用“落後”二字來形容?

過去農村雖然有歧視女孩現象,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女兒不養老,並且當時生活條件惡劣,養育六七個孩子,連基本生活都成問題,存在一個家庭內部分配的問題;現在生活條件改善,只有兩三個孩子的話,都很寶貝(並且還有“窮養兒子富養女”、“養兒如養草,養女如養花”的說法,養育女兒更加精心),還有幾個家庭真正歧視女兒?只是對於兒子和女兒的希望不一樣(除了期望兒子能夠延續家族外,其他並無歧視)。只有一個孩子話,偏愛男孩的為多;但是有兩個孩子的話,大多數還是喜歡一女一子(合一個“好”字),而不是兩個兒子。

現在希望生男孩,除了延續香火的傳統思想外,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是現在的分配製度只傾向物質再生產,而男孩在這方面有競爭優勢,顯得“貢獻大”,父母有成就感。白菜沒有放鹽,而蘿蔔卻佐料齊全,人們當然願意吃白菜。農村得指望兒子養老。因此現在偏愛男孩,更主要是由於現實利益誘導。如果光是延續香火的話,那麼只有父親更偏愛男孩,但是現實上很多母親也偏愛男孩。要是在分配上將人口再生產當成生產對待,女性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唐明皇對楊貴妃的寵愛,使得楊家上下都得到了榮華富貴,時有傳言:“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卻為門上楣。”可見現實利益是很重要的。

中國2006年社會發展水平(人類發展指數為 0.78)相當於韓國1985年的水平[5],一方面意味着中國現在即便停止計劃生育,生育率也只能在1.7左右,另外也意味着中國除了計劃生育引起出生性別比失衡外,今後還將會因為撫養成本過高而加重性別比失衡,如不及時治理將會日益嚴重。

中國計生委正在用“韓國經驗”治理性別比失衡。那我們評估一下“韓國經驗”的“療效”。

1990年之後經過10年治理後韓國男女比例峰迴路轉,2002年下降到110.0。那我們看看韓國到底採取了什麼措施。韓國國會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女性地位的法律,包括:《女性發展基本法》、《男女雇用平等法》、《男女差別禁止以及援助法》等。早在1983年,韓國就成立了由國務總理事領導的學術研究機構——韓國女性開發院;2001年,韓國政府正式設立性別平等部,由於它的主要任務是從國家的角度制定出台有利於女性和維護女性權益的政策,所以又被稱為女性部。隨着類似“關愛女孩”行動的開展,婦女地位的“提高”,韓國出生性別比逐漸恢復正常[6]。看起來韓國的經驗確實值得借鑑,中國計生委對韓國經驗也非常推崇,中國開展“關愛女孩”行動,提高婦女地位,獎勵生女孩家庭,幫助獨女戶或者雙女戶家庭,他們的孩子們能夠獲得很好的教育機會,甚至有的加分[7]。

其實韓國的方法是“下錯了藥”,是錯誤的!韓國治理性別比失衡是以打壓傳統生育文化為代價,以降低生育率為代價的。韓國目前這種用降低生育率來治理性別比是不合算的。可惜韓國和中國的人口學家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韓國在1990年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6.5,生育率為1.59;隨着婦女地位的“提高”,出生性別比不斷降低,但是生育率也不斷降低。

韓國統計廳2006年8月24日公布的《2005年出生死亡結果》報告指出,2005年的生育率為1.08,低於2004年的1.16。其中,韓國第二大城市釜山的育齡婦女生育率最低,只有0.88。韓國統計局說,該國越來越多的婦女晚婚,很多人不想生育孩子。在25至29歲生育孩子的婦女大幅減少,許多婦女打算到30多歲才生育。如果育齡婦女生育率保持目前水平,50年後韓國的總人口可能由目前的4800多萬人降到1600萬人[8]。生育率越低,養孩子成本越高,人們越不願生孩子。在這種惡性循環下,不用十年,韓國人就得在養老問題上吃盡苦頭。韓國漢城大學社會學教授殷基洙說:“除非能把人口問題處理好,否則,韓國社會將會在20至30年內崩潰。”低出生率導致人口老齡化加劇、缺乏必要的新生勞動力等社會問題[9]。

生育率下降和出生性別比失衡根源在於分配製度。男女是天然分工的。女人是人口再生產的主力(兼顧物質再生產),男人是物質再生產的主力(協助人口再生產)。這兩種再生產都應該得到報償。但是工業化以來,人類社會數千年的生產模式在短期內就被改變。現在的分配製度只偏向物質再生產,人口再生產是“無償”的,人口再生產享受不到應有的待遇,導致生育率低下,人類社會的大廈就有倒塌的危險。這也就導致人口再生產的承擔者(女人)處於弱勢地位,是重男輕女現象的原因之一。

打個比喻,女人負責織網(織完網後再出海打魚),男人專責打魚。古代男人打回的魚都歸家裡共有,分配的矛盾在家庭內部就可以解決(古代婦女年輕時候雖然地位低,但是生育卻能提升婦女地位,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後就掌管全家的財產,老年的時候儼然一家之主)。現在打魚社會化(從社會獲取報償),織網仍然靠家庭(免費提供給社會)。結果大家都願意打魚而不願意織網,女人由於打魚比不上男人,導致在分配中處於弱勢,父母都特別願意生男孩,男女比例失衡。面對這種情況,韓國政府是培訓女孩打魚,免費提供漁船,並將近海優惠劃歸女孩打魚,父母不偏愛男孩了,性別比倒是平衡了。但是等到舊網用完後,發現沒有網可以打魚了。再說即便政府鼓勵女孩打魚,提供優惠,但是由於體質差別,真正到深海打魚還是打不過男孩(即便高考給女生加分,但是畢業後用人單位還是喜歡男生),女孩累死累活拼命提高打魚水平,越忙,就越沒有時間織網(沒有時間結婚、生孩子)。

生活不光是多幾塊麵包,而且包括其他的享受。斷子絕孫是古代最為惡毒的咒語。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現代工業化就像拿着小利去誘惑魚走向死亡的漁夫,將婦女趕出家庭(只有游得快的魚才能搶到魚餌;知識女性更能搶到現代漁夫的魚餌,更容易為膨脹的享樂和物慾思想所俘虜,毀滅個人的不朽希望和培養新生代的激情),長期流浪於家庭之外,有些從此無家可歸(終身單身),喪失很多人生的意義,甚至導致很多疾病(哺乳、積極的性生活減少得乳腺癌的機率;近年韓國以及中國北京、上海等地乳腺癌發病率不斷攀升,很大程度是由晚婚、晚育、不育所誘發),很多人放棄生育而斷子絕孫,從家族和民族意義上講是“人為財死”。也破壞了古人所強調的“男有分,女有歸”的男女分工,這是違背人倫的,是對婦女權益的最大損害。現在的就業模式使得男女都往中性化發展,是在消滅性別。性別歧視固然不對,但無視男女生理和心理的差別難道不是另外一種歧視嗎?性別倒換難道是對女性的尊重嗎?

教育好一個男人可以讓其一生衣食無憂,教育好一個女人可以讓其今後三代受益,教育壞一個女人可以讓其斷子絕孫。

現在發達國家表面上說是保護婦女權益,其實是掠奪了婦女的權益,剋扣了婦女養育孩子的幾乎全部報酬。至於中國,問題就更加嚴重了,中國工資總額占GDP的比例不到12%,加上福利和農民的收入,居民收入只占GDP的22%左右;而其他國家工資收入占GDP的比例在60%左右。要是中國居民收入從目前占GDP的22%左右上升到60%,意味着家庭收入增加2.7倍。比如現在一個家庭夫妻月薪共有2500元,要是工資水平提高2.7倍,妻子不必全天上班,也可以輕鬆地養育三個孩子。

工業化破壞傳統家庭結構,但又無力建立起新型家庭模式,導致現在的低生育率。由於家庭結構和分配製度的改變是不可逆的,也就決定了低生育率是難以逆轉的。這是為什麼所有發達國家都不能成功提升生育率的原因。

女人在人口再生產與物質再生產兩不誤,是人類幾千年的追求。牛郎織女和白蛇傳的故事寄託了人們的這種美好願望。但是普通婦女畢竟不是神仙,難以做到兩不誤(即便是仙女的織女在人口再生產上也沒有盡責,當時那種生存條件下需要生育六七個孩子才能維持世代更替,但是織女只生育了兩個孩子)。現在生育率低下,不能將責任全部歸罪於婦女不願意生孩子(婦女也是受害者),而應該歸罪於分配製度。農民工需要“討工錢”,婦女同樣也需要“討工錢”(生孩子的錢)。

現在韓國治理出生性別比失衡的方法,其實與滿清政府控制蒙古人口的方法類似。滿清政府是通過“提高”蒙古僧侶的地位,大量人口自願當僧侶而不生育,使得蒙古人口減少;韓國政府“提高”婦女地位,使得大多數婦女不願意生孩子,甚至不願意結婚。韓國這種做法與其說是提高婦女地位,不如說是摧殘婦女(剋扣了90元錢,發給10元錢,婦女還高高興興以為地位提高了)。

在元代鼎盛時期,蒙古族人口達到約400萬(當時全中國人口5000萬左右,蒙古族占了大約10%)。滿清入關之後,為了保證北方退路的安全,對蒙古民族明拉攏實打壓防範了兩百年。重要手段就是利用藏傳佛教作為柔服蒙古的工具,實行“興黃教以安眾蒙古”的國策,通過影響生育文化以減少蒙古民族的人口(乾隆帝認為:“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護之,以為懷柔之道而已”)。通過物質刺激鼓勵人們當喇嘛,喇嘛地位高,清政府在其《理藩院則例》中規定“喇嘛轄眾者,令其治事如札薩克”,使掌權的喇嘛有了與旗長同等待遇和權力,上層喇嘛享有與蒙古王公同等的優厚待遇,人們願意當喇嘛(類似於現在的“少生獎”、“丁克獎”)。為了儘快推廣喇嘛教,不僅給喇嘛優厚待遇,而且清帝親自從國庫中撥出國帑修建寺廟。“修廟一座,勝用十萬兵”,“家有二子者以一子當喇嘛,有三子者以二子當喇嘛”,喇嘛人口甚至占到了總人口數的1/3。經順治至乾隆一個半世紀(全球人口空前快速增加時期)的優禮,藏傳佛教的地位日崇,影響很大,其勢力已伸入漠北、漠南和西部額魯特整個蒙古地區,擁有寺廟千餘座,僧侶數十萬人。喇嘛教的盛行,使得大量人口出家為僧而不事社會生產和人類生產,嚴重限制了人口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其他民族人口快速增加幾十倍的同時,蒙古族人口卻不斷減少。如鄂爾多斯地區,清初人口有40萬,到清末下降到僅有8萬左右。民國時期,蒙古族人口也還在減少。由於生育文化是一個民族最核心的文化(文化的內衣),從滿清政府本身的的立場來看,其對蒙古族的計劃生育是非常成功的,徹底消除了其在北方的心頭大患。從中也可以看出,不對稱的人口政策很容易改變一個國家的民族構成。

可能是由於漢族人口眾多,是滿清政府的財稅來源,滿清政府無力對這麼一個大民族兌現“少生獎”。要是當年滿清政府也對漢族實行對蒙古族同樣的人口政策話,那麼漢民族現在已經淪落為一個只有數千萬人口的小民族。

分配決定地位。韓國治理性別比失衡的正確做法應該是給織網的也提供報償,女人織網有報償,打魚有補貼(雖然打魚的收入沒有男人多,但是加上織網的收入,就差不多了),高高興興地織網,輕輕鬆鬆地打魚(沒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險到深海區打魚),織網打魚兩不誤。結果有足夠的漁網供男人以及女人自己打魚,賣漁網和魚的錢持續不斷地流回家庭。

要真正做到男女平等、提高婦女地位,就必須從宏觀分配上着手,而不是小恩小惠。分配以家庭為單位,結婚和生育的家庭才能獲益。

就是說,韓國面臨的問題不光是女孩少,男孩也少;不光缺白菜,也缺蘿蔔。在平衡男女比例的同時需要提高兩者的數量。韓國在1990年的時候,由於部分家庭希望生育男孩,有多生的意願,雖然部分家庭人工選擇性別,但畢竟大多數人仍然採取自然方法,生育率提高。現在韓國婦女地位“提高”了,一方面職業婦女不願意生孩子(結婚延遲,甚至不願意結婚),一方面以前渴望男孩的家庭沒有多生的意願了,導致生育率低下。假如韓國高峰生育婦女在1990年與2005年都為40萬,1990年每個婦女生育1.59個孩子,性別比為116.5,共生育63.6萬孩子,其中男孩34.2萬,女孩29.4萬。韓國當時其實是兩個問題: 1、孩子數量不夠;2、尤其是女孩不夠。理想的目標應該是:每個婦女生育2.1,出生性別比為105,那麼40萬個婦女應該生育84萬孩子,其中男孩43萬,女孩41萬。換句話說,韓國1990年缺20.4萬個孩子,其中缺男孩8.8萬人,缺女孩11.6萬人。

2005年韓國每個婦女生育1.08個孩子,性別比為110,共生育43.2萬孩子,其中男孩22.6萬,女孩20.6萬。就是說韓國的這種所謂“提高婦女地位”的政策,使得2005年人口比理想目標少生40.8萬人口(差不多少了一半),其中男孩和女孩都少生20.4萬。2005年甚至比1990年少生20.4萬孩子,少生11.6萬男孩,也少生8.8萬女孩。這十多年來,即便相對於1990年的水平,韓國的人口政策使得韓國損失一百多萬新生人口(作為一個四千多萬人口的國家,意味着什麼?)。韓國這種方法與其說是治理性別比失衡,不如說是減少人口。花費巨額代價,結果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表面上在千方百計鼓勵生育,實際上卻是千方百計抑制生育,多麼滑稽!

中國計生委正在採納“韓國模式”治理出生性別比失衡。這種方法後患無窮。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中國2000年總和生育率為1.23,其中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的總和生育率分別為0.892、0.294、0.045[10]。就是說一孩率72.4%,二孩率23.9%,多孩率3.7%。

2000年二孩出生性別比是151.9,那麼大約是這樣的比例:500個家庭中400個家庭是自然生育(生育204個男孩,196個女孩),100個家庭是人工選擇性別(100個全部是男孩),總人口中,男孩/女孩=304/196=1.55。那麼我們粗略將生二胎的人群分為6種:

1、200個家庭被允許生二胎的,對二胎是男是女無所謂,沒有必要選擇性別。
2、50個家庭被允許生二胎,想生男孩(否則就放棄二胎),但是沒有人工選擇性別。
3、50個家庭被允許生二胎的,特別想生男孩(否則就放棄二胎),二胎時人工選擇性別。
4、100個家庭不被允許生二胎,希望有兩個孩子,沒有性別偏愛。
5、50個家庭不被允許生二胎,生二胎的目的就是想碰巧生兒子,但沒有人工選擇性別。
6、50個家庭不被允許生二胎,生二胎的目的就是想生兒子,人工選擇性別。

可見,要是計生委成功消除偏愛男孩的願望,那麼這500個家庭中有200個家庭放棄二胎。那麼第二胎的孩子只有300個,其中男孩153個,女孩147個。那麼二孩總和生育率就只有0.176(300/500x0.294=0.176),而沒有0.294。同樣,三孩及以上的總和生育率也就更加不會有0.045。那麼總和生育率就不到1.1。就是說,“偏愛男孩”的思想使得2000年生育率從不到1.1提高到1.23。如果依照目前這種整治性別比的方法,必然像韓國那樣導致生育率的下滑。目前每年出生人口在1200多萬,死亡人口實際上應該在1000萬左右(統計局只承認892萬),並且隨着老年人口的堆積而快速增加,要是生育率由目前的1.2-1.3左右下降到1.1,那麼意味着在最近三五年之內中國人口就會負增長。

Friedman的《弗里德曼的生活經濟學》,講到非洲諸國保護大象的問題。有的國家實行象牙禁令,嚴厲打擊非法狩獵等;有的國家實行大象產權制度,保護大象飼養人的產權。兩種做法結果大相徑庭,對出售象牙的禁令使飼養大象不再有利可圖,實行禁令的國家裡人們都不願意去飼養和保護大象,導致大象數量反而遠遠低於實行產權保護的國家。同樣的道理適用於對森林的利用。

Friedman還舉了其它例子,例如人們都要吃牛肉,就會導致牛的飼養發達,牛群數量越來越多。如果人們都吃素,則沒有人願意飼養牛群,反而導致牛群減少。  

而韓國和中國的人口學家,恰恰無法理解為什麼合理的需求和有效的激勵,其作用總是遠遠大於一味的壓制需求。韓國花費同樣的成本,完全可以既治理性別比,又提高生育率。應該將同樣的經費用在改善民生上,在改善民生的基礎上利用偏愛男孩的傳統思想提升生育率(讓那些想生男孩的家庭靠多生而達到目的),而不是打壓這種思想。將蘿蔔和白菜都烹調好,讓大家既願意多吃白菜,也多吃蘿蔔。

停止計劃生育的話,都能夠通過多生而生育男孩,理論上性別比應該沒有問題。但是由於養育成本提高,絕大多數人只願意生育兩個孩子,也會導致性別選擇,但是由於沒有罰款以及其他懲罰,生育二胎的成本比現在要低,並且還有通過第三胎而生兒子的希望,選擇性別的比例就會很低,生育二胎的人家庭中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有高達1/5的家庭選擇人工性別了。那麼出生性別比就只會低於110(比如實行二胎方案的山西翼城2002年出生性別比只有106.1)。

既然低生育率與出生性別比失衡是一對孿生兄弟,就必須同時解決。為了解決出生性別比增高和生育率降低:
1)、停止計劃生育。
2)、改善分配製度(將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從目前的22%上升到50%以上),改善民生(教育、住房、醫療等),讓主流家庭養得起三個孩子。養得起三個孩子(只有1/8沒有兒子)還用得着人工選擇性別?
3)、出台禁止晚期墮胎法,在懷孕前3個月才能墮胎(有三個月時間,足夠思考;而此時B超還看不出性別,羊水檢查畢竟沒有B超這麼方便),此後禁止墮胎。
4)、將生育當生產看待,從而體現女人的價值。

總結:韓國治理性別比失衡的方法是“下錯了藥”,中國近年治理性別比失衡不但“下錯了藥”,而且“診錯了病”(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證實了中國的這種方法是錯誤的)。


注釋:

1.蔣正華.正確認識人口形勢科學規劃發展目標. 人口與計劃生育.1994;第6期
2.馬瀛通.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調與從嚴控制人口中的誤導與失誤.中國人口科學.2005年第2期
3.Jun KH. The Transition to Sub-Replacement Fertility in South Korea. The Japa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2005; 3(1):26-57. http://www.ipss.go.jp/webj-ad/WebJournal.f.../2005_6/jun.pdf
4.施春景. 對韓國出生人口性別比變化的原因分析及其思考. 人口與計劃生育. 2004年第5期. http://www.cpirc.org.cn/yjwx/yjwx_detail.asp?id=3900
5.2005年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http://hdr.undp.org/reports/global/2005/
6.我國男性將比女性多出3000萬--關愛女孩已成國務. 搜狐新聞(來源: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2006年10月14日. http://news.sohu.com/20061014/n245791886.shtml
7.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 帶來嚴重社會後果. 新華網(來源:央視國際).2006年07月15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7...ent_4835635.htm
8.張錦芳. 出生率太低,韓國擬向婚齡內單身男女徵稅. 新華每日電訊8版. 2006-08-29 15:20:54.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6-08/29/...ent_5021705.htm
9.晚婚晚育不要孩子 韓國去年人口出生率全球最低. 中國人口網. 2005-08-25. http://www.chinapop.gov.cn/rkzh/rk/sjrkdt/...50825_46129.htm
10.郭志剛. 對中國1990年代生育水平的研究與討論. 人口研究. 2004年3月號. http://www.usc.cuhk.edu.hk/wk_wzdetails.asp?id=3551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鄧小平晚年之路》(補遺之一)歷史的
2006: 鄧小平晚年之路(補遺之六)掃清華的外
2005: 潤濤閻還需要新生嗎?
2005: 最好做的生意∶手紙
2004: 台灣一位外交官給朋友一封“無奈”的信
2004: 愛國、愛民主政府和愛政黨
2003: 李瑞環: 退下來是解脫
2003: 深圳,你的黑夜有多黑?
2002: “兩會”成為“訴苦大會”
2002: 老馬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