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逐鹿天下
送交者: 鼎之輕重 2003年04月17日11:14:35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1 受命於天

迄今為止的人類歷史,都是一部激烈競爭的歷史。人類在競爭中得到升華,創造了高度的文明。作為“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人類在與自然界其它物種的競爭中,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成為我們這個星球當之無愧的主宰。其它物種匍匐在人類巨大的威嚴之下,苟延殘喘,它們的生存或滅絕,完全取決於人類的意志,人類作為地球的強者,對它們有真正的生殺予奪的權力。而在人類社會內部,伴隨着國家和民族的產生,激烈的競爭,全方位的較量,猶如萬馬奔騰,江河之水,你追我趕,此起彼伏,永不停歇,勝利者獲得了生存和發展,而失敗者,要麼從歷史舞台消失得無影無蹤,要麼苟且偷生,屈服於命運,等待消失時刻的來臨。 中國,擁有縱橫三萬里的廣闊國土,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擁有13億龐大的人口,這是我們的一個嚴重不利因素,但也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巨大優勢。毫無疑問,放眼當今世界,中國是逐鹿天下的有力參與者,有這個資格、能力、條件和責任,去參與這一場空前的大角逐,這並非受帝國野心的驅使,更重要的是,這是華夏民族保種存續的要求,也是人類歷史對我們的深切召喚。 我們總是說,占人類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應當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中國已經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創造了一個充滿智慧和生機的文明,這個文明在其鼎盛時期,覆蓋了亞洲大陸的整個東部,其影響力遠播朝鮮半島、日本列島、中南半島乃至整個東南亞。無可否認,自近代以來,中國對人類的貢獻是非常微弱的,甚至可以說為零,因為我們幾乎被從地緣政治的版圖上抹掉,不得不為基本的生存而苦戰,根本沒有資格成為參賽的選手,遑論為提高世界記錄出力。值得慶幸的是,雖然歷盡滄桑,但文明終於得以保存,領土還在,國家還在,民族還在,文化猶存,而人民數量達到了空前的規模,這些都是文明得以繼續生存發展的基礎。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只有強者才能得到生存,弱者將被淘汰出局。只有充分的競爭,才能使強者脫穎而出,而只有強者,才能使世界文明得以升華。不管是民主選舉,還是革命鬥爭,流血政變,宮廷陰謀,國家戰爭,都是競爭的形式,都是為了選拔出最強者來統治國家和世界。競爭也許殘酷無情,但卻是鐵的事實,弱者不值得同情,勝利者並不會受歷史的譴責,歷史女神反而一再把她的垂青慷慨地賜予強者和勝利者。今天的人們,只會艷羨美國獨步天下的強大,卻並不記得到達北美洲的歐洲殖民者對印第安人的種族滅絕,印第安人的血淚和累累白骨不過是史學家的研究對象,抑或白種人的談資。北美洲並不是什麼“新大陸”,在歐洲殖民者到達之前,早就有印第安人占據着,土地可以神賜,但卻並非註定永恆擁有,領土是為有能力占有她的人準備的。日本的突然崛起,也受惠於其對中國發動的野蠻侵略。俄羅斯占據着地緣政治學稱之為“世界心臟”的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無論國勢如何衰微,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對世界競賽的有力參與,而俄羅斯只不過發端於莫斯科附近的一個小公國,是數百年持續不斷、堅韌不拔的對外擴張造就了這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巨大國家。如果研究另一個南亞大國,印度的歷史,就會發現,侵略者不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占據着國家和社會的上層。強悍的征服者創立了種姓制度,統治了文化,其後裔,如印度雅利安人,至今繼續保持對被征服者,如懦弱的達羅毗荼人的蔑視和統治。 中國如何才能為人類做出較大的貢獻?我們只有拋棄自怨自艾的心態,拋棄屈辱近代史帶給我們的不必要負擔,以自信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以自強的姿態,積極參加世界列強的競爭,成為這場盛大比賽的正式選手,去奪取優勝。我們並不是一個低劣的民族,我們有旺盛的創造力,充沛的精力,高度的智慧,無與倫比的同化力。我們也有着輝煌的過去,在我們的鼎盛年代,西方還處於漫長而黑暗的野蠻時代,儘管那不是我們迷醉的理由,但那是我們能力的證明。當今世界的主流文明,不過就是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伊斯蘭文明至多是一個亞種。前者以美國為領袖,而中國,有資格、有潛力、有責任成為東方文明的領袖。100多年的挫折,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短暫的一瞬,而這一頁也正被當代的中國人翻過去,它不應成為泯滅我們雄心,毀壞我們自信的理由。中國的缺席,已經極大地減弱了這場世界列強大賽的魅力,而中國的正式參與,將使其成為高手悉數到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 當今的世界,與其說處於全球化時代,毋寧說處於美國化時代。美國打贏了冷戰,就是打贏了第三次世界大戰,挾其威勢,美國統治集團制定了稱霸全球的長遠戰略,步步為營,處處得手,高歌猛進。伊拉克戰爭,不過是美國稱霸世界戰略的試驗田,積貧積弱的伊拉克,註定要成為美國稱霸世界的一個里程碑,在美國的名單上,將不斷會有國家成為這樣的里程碑。從地緣政治上來看,美國確是上天賜予的寶地,雄踞廣闊的北美大陸,北邊是溫和的加拿大,南邊是軟弱而分裂的拉丁美洲,東臨遼闊的大西洋,西瀕浩瀚的太平洋,這兩洋是美國安全的天然屏障。美國控制了全球的咽喉要道,控制了全球海權,掌握着制空權,而且正在爭取全力控制太空。美國有着充滿活力的制度,領先的科技水平,雄厚的經濟實力,雖然粗俗卻對全球(尤其是青年)頗具吸引力的文化,而這些又以遙遙領先的軍事實力為後盾,美國的統治集團,深謀遠慮而又堅決果斷。蘇聯的突然崩潰,使美國成為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一個空前的全球性帝國。美國的統治集團,懷着天授棋手的深切使命感,正在穩步推進其世界戰略,第一次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美國一直在打仗,在他們稱霸世界的帝國之路上,留下了一個個堅實的腳印。這一切,似乎顯示一個美國一極獨大、稱霸全球的時代正在來臨?

我們既不必被美國的強悍所嚇倒,也不必說美國是紙老虎,只有高手過招,才能促進世界紀錄的提升,人類才能因之進步。美國是一個強悍的選手,但這並不是一場蝸牛與羚羊的比賽。在美國橫空出世之前,世界的中心競技場是歐亞大陸(就地緣政治來講,今天仍然是),世界霸主地位的擁有者和挑戰者無一例外來自這個地區,日本和英國則是附屬於歐亞大陸的東西邊緣。美國第一次使金牌被非歐亞大陸選手奪取,美國也成為了歐亞大陸的仲裁者,但卻並不是統治者,日本和英國,作為歐亞大陸東西兩端的海洋國家,已經被美國納入其羽翼,成為忠實的鷹犬(但鷹犬也可能有反咬主人的一天)。

如果把美國比作世界列強競賽的衛冕冠軍或頭號種子選手,那麼,歐亞大陸上的法德俄中四個國家,就是虎視耽耽的第二集團,有能力向金牌發起強有力的衝擊,這四個傳統強國,有着歷史悠久的雄心,而他們的實力和潛力,也完全無愧於他們的抱負。法國和德國,與美國一樣,從屬於西方基督教文明。俄羅斯,雖然有別於西方,甚至受到正統西方的排斥,一度令西方望而生畏,但無可否認的是,俄羅斯文明,雖然有着濃重的歐亞色彩,斯拉夫人種也摻雜了太多的蒙古韃靼血統,俄羅斯的專制傳統,與西方民主自由傳統也相去甚遠。但是作為獨樹一幟的東正教文明的天授棋手,無論是文化還是種族,俄羅斯都應當被劃歸西方世界。從彼得大帝開始,融入西方,主宰世界,或與其它西方列強共同主宰世界,是俄羅斯一代又一代統治者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標。即使是蘇聯的七十年,雖然有出軌,但也並不能例外,對於赫魯曉夫來說,與美國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是他夢寐以求的目標。勃列日涅夫則憑藉國勢的膨脹,在全球發起了凌厲的攻勢,企圖奪取全球霸權。蘇聯的解體,俄羅斯加速了回歸歐洲的步伐,普京上台後的一系列舉措,有力地證明了俄羅斯的歐洲屬性和西方屬性。所以,在西方世界內部,有分化為美英集團和法德俄集團的趨勢,兩大集團的龍爭虎鬥,有可能日益激烈,甚至有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本次伊拉克戰爭,清楚地顯示了兩大集團的分野。但是,歸根到底,美英與法德俄的競爭,還是西方世界內部的比賽,只有以中國為主導的東方的全面參與,只有東西方文明的全面碰撞,才能將這場比賽推向高潮,才能使人類得以升華,人類文明才有可能上升到一個更高的階段。

過去500年的歷史,是西方的歷史。二十世紀的前半期,是英法德等老牌歐洲列強的時代,日本頂多是一個地區強國。二十世紀的後半期,世界籠罩在美蘇爭雄的巨大陰影下,最後十年,由於蘇聯的自我崩潰,造就了美國的十年,一連串戰略的得手,一連串戰爭的勝利,鼓舞了美國統治集團的雄心,大大增強了他們的自信,他們決心要使二十一世紀繼續成為美國世紀。不管是美國的西方,還是法德俄的西方,在他們的爭霸道路上,如果一路如入無人之境,如同伊拉克戰爭,所過之處,敵人不堪一擊,望風而散,及至於世界霸權,可傳檄而定,那麼,這絕非人類之福。過去的500年,西方文明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非凡的創造力,取得了無與倫比的巨大成就,但是,西方文明卻有着內在的巨大缺陷,他們的種族主義,他們的享樂主義,他們的個人主義,他們急功近利,貪婪無恥,慾壑難填。數百年的高度發展,西方積極理性的因素在減弱,而非理性的反動在增強,如果任由布什、拉姆斯菲爾德一類超級鷹派高歌猛進,勢如破竹,則既不能促進人類的根本進步,也不能增強西方文明的內在升華。而過去數千年以中國為主導的東方文明,其內在的和諧,與大自然的和諧,高度的人文關懷,剛健有為,奮發向上,歷盡滄桑而綿延不絕的堅韌,使其擁有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

歷史已經一再證明,勢均力敵的較量,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國家和民族的潛力,非凡的世界紀錄突破,大多發生在頂尖好手雲集的運動會。東西方文明的全面競賽,將使人類得以升華,東西方自身,在鬥爭和交融的過程中,也能獲得鳳凰涅槃般的重生。

基於歷史的趨勢,可以預言,西方世界將發生美英與法德俄的競爭,而伊拉克戰爭,打響了發令槍,美國將主導競爭並獲得勝利。東方世界,目前處於分散零落的狀態,中國和日本將爭奪領袖地位,中國極大可能勝出,並促成一個統一的東方。世界期待着一場東西方的全面比試,21世紀的人類歷史,將主要由他們書寫。

以十足的自信和勇氣,參與世界列強競爭,積極向世界推進,拓展華夏民族的生存空間,這個責任歷史地落到了21世紀中國人的肩上,這不但是我們應該具備的使命感,更重要的是,這是華夏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提出的嚴峻要求。 中國問題的根本是什麼?或者說,中國的根本矛盾是什麼?我們必須回答這個問題,才能制定出清晰長遠的戰略目標,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才有章可循,不然,我們必將混沌度日,再度痛失復興的機遇。可以明確地斷言,中國的根本矛盾不是我們教科書中宣稱的“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是一個重要的矛盾,但卻不是根本矛盾,沒有抓住問題的本質。根本矛盾是,“中國龐大人口迅速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日益高漲的民族抱負,與中國目前急劇窘迫、狹小、惡化的生存空間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中國徒有960萬平方公里陸地,而且200餘萬平方公里領海也並未納入實際控制。大部分人口,擁擠在東部和南部,占國土面積三分之二的西部和北部,生態環境已經嚴重惡化,自然稟賦極差,沙化嚴重,沙塵暴肆虐,沙漠已經推進到北京近郊。孕育了華夏文明的黃河成為一條公認的“害河”,而長江有變成第二條黃河的危險。在這二十年間,對於我國人民突然爆發的巨大需求,即使是富饒的錦繡江南,也無法滿足,面臨過度開發的嚴峻威脅,“小橋流水”有變成“斷橋臭水”之虞。生存空間的惡化和窘迫,正在不斷收緊套在民族脖頸上的絞索,雖然我們必須積極改善生態環境,亡羊補牢,但是必須坦率地承認,相對於我們的人口和抱負,我們的生存空間還是太小了,資源太匱乏了,不足以支撐未來的生存和發展。

解決民族的生存問題,履行我們在二十一世紀的天授使命,積極參與世界列強競賽,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抱負,迫使我們必須拓展生存空間,當前的頭等大事,國家的頭等戰略,即在於此。每一個中國人的切身利益,都與其息息相關,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如果能夠帶領中國人光榮地走向世界,解決了中國的生存空間問題,將名垂青史。

中國要發展,第一重要的策略問題是什麼?是穩定。影響穩定的決定性問題是什麼?是就業不足,失業劇增,而目前國內狹小的市場空間,窘迫的資源,註定無法創造出足夠的就業機會,我們已經容納不下每年數百萬大學畢業生,遑論數以億計的下崗工人,走投無路的農民。無論是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還是近現代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史,都無一例外地表明,流民是社會動亂的根源。要解決這個嚴重的問題,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開拓廣闊的生存空間,向世界市場擴張,走出去,在全球範圍內獲取生存資源。

其實,只要我們有足夠的生存資源,隨着教育和體育的普及,將有力促進人民智能和體能的提高,我們的龐大人口,立即就能轉化成任何國家都無與倫比的巨大優勢。中國人沒有必要自卑,有足夠的資格自信,不要說和印度人比,就是和歐美日韓相比,也絲毫不遜色,中國人的聰明和勤奮,確是世界第一流的,而這些素質,必能造就一個世界第一流的強國。只要有足夠的資源,腐敗問題也將得到緩解,某種意義上,腐敗是民族內部過度惡性競爭的結果,而一個廣闊的天地,將能促成民族內部的競爭向良性的方向發展。

500年以來的強國,從“海上馬車夫”荷蘭開始,葡萄牙,西班牙,法國,英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無一例外,他們的強盛均不是建立在自己僅有的那一畝三分地基礎上,都是積極外向型的國家,都是勇於開拓的國家。葡萄牙,西班牙,他們在拉丁美洲實現夢想。法國,自拿破崙時代開始,擴張就是對外政策的主旋律,限於國土和人口,也就是生存空間的狹小,法國雖然無可挽回地成為歐洲的中等強國,但他們仍然有着宏大的抱負,仍然在不遺餘力地強化自己的法語國家領袖地位。法德核心,是歐洲統一的發動機,而一個統一的歐洲,將有能力對美國獨一無二的全球霸權提出挑戰。英國,憑藉工業和貿易優勢,以強大的海軍為後盾,在19世紀控制了全球海權,建立起一個巨大的“日不落”帝國,帝國廣大的殖民地,供養着英倫三島的宗主,成就了他們的富裕文明生活。德國,日爾曼民族,從來就是強悍的,在搶奪殖民地的競賽中,德國落後於英法,作為後起之秀,為了改變競爭的格局,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德國的國家戰略,兩個觀點表示得最為明白,第一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首相比洛宣稱的,“我們德國滿足於天空和海洋的時代已經過去,德國也要擁有陽光下的地盤”,第二就是希特勒的直言不諱,“必須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開闢土地”。德國的戰略,造就了德國令人敬畏的地位。俄國,幾百年來,一直鍥而不捨地在歐亞大陸擴張,終於占據了地緣政治學稱之為“世界心臟”的歐亞大陸中央地帶,蘇聯的崩潰,使他們的攻勢暫時減退,但這個強悍而狡猾的民族,隨着普京的崛起,再度踏上征途,從普京身上,可以看到彼得大帝的影子。日本對擴張的理解,最為深刻,也最為迫切,對島國狹小空間的天然恐懼,驅使日本走向征服之路,從明治維新時代的“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國策,到田中奏摺提出的“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惟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方略,到“大東亞共榮圈”的實踐,再到二戰後強勁的經濟擴張,日本向世界推進的戰略是恆久不變的。美國的橫空出世,是歷史的奇觀,在人類的擴張史上,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一戰,二戰,三戰(冷戰)的勝利,成就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全方位的全球性帝國。美國的觸角伸向全世界,美國的強大和富裕,來源於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歷史雄辯地證明,沒有一個閉關自守的強國,也沒有一個裹足不前的強國,在歷史的必然面前,中國無法例外。一個面向世界的進取戰略,是強國的必由之路。

前進的道路不會是坦途,但我們沒有理由退縮,即使我們退縮,我們廣大的國土,勤敏的人民,足以令民族自豪的文化,都會在地緣政治的版圖上投下巨大的背影,無法不令其它列強直面這個國家強大的影響,對於他們來說,消除影響的最佳方式就是肢解這個國家,毀壞她的自信,一個分崩離析的中國,或者說一個諸侯林立的東亞大陸,符合列強的利益。覺醒的華夏民族,要避免再度受人宰割的命運,就必須發起果斷的進攻,無論成敗利鈍,民族的生存將因此得到保證。

如果不積極參與列強競賽,民族終將喪失雄心,磨滅鬥志,最後無可避免地從內部腐化,接受滅亡的命運。羅馬帝國,經濟文化高度發展,但因高度發展而導致內部腐化,喪失鬥志,竟亡於野蠻的日爾曼民族。中國的宋和明,占據着遼闊的幅員,儘管擁有幾乎無限的人力和充足的兵員,遙遙領先的經濟、科技和文化,但統治集團不思進取,民風腐化敗壞,也亡於野蠻的遼/金/蒙古和滿清。中國古代智者指出,“國無敵國,恆亡”,信然!同樣地,“國無鬥志,恆亡”。

2 天行健,自強不息

逐鹿天下,中國必須向世界推進。歷史上的強國之路,莫不克服了無盡艱辛,絕非一蹴而就。我們必須有一個切實可行的戰略,並矢志不渝地推行。 爭霸世界的戰略,主要有麥金德的“地緣政治”論(“陸權論”)和馬漢的“海權論”,德俄是前者的實踐者,而美英則力行後者。對於中國來說,必須兩者結合。陸權能造就一個穩固的大強國,經得起風雨,無論什麼挫折,只要領土還在,國家就有東山再起的可能,中國和俄國的歷史有力證明了這一點。但是陸權收效緩慢,需要數代之功。依靠海權,則能迅速奪取全球霸權,使國家的影響遍及全球每一個角落,但依靠海權的帝國卻並不穩固,一旦天下有變,往往分崩離析,英帝國在世界殖民地獨立運動的打擊下,迅速退守英倫三島,輝煌的歷史,掩蓋不了如今淪為美國小夥伴的苦澀。 陸權是國家穩固的基石,而要控制世界,則必須掌握海權,21世紀中國的推進,應當妥善處理兩者的關係。

確立一個深謀遠慮而又切實可行的戰略,是中國之亟,展望如下: 1、整頓內部,修明政治,建立起良好完善的制度。統一民心,鼓舞士氣,取得全民族高度共識,只有積極向外部世界開拓,才能解決我們面臨的嚴峻生存問題,這將使每個國人獲益。 2、勵精圖治,10年之內,果斷統一台灣,台灣是一個強大中國必須邁過去的門檻,國家的完全統一,必將帶來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等各方面的巨大收益。 台灣既可以成為中國前進的基地,安全的屏障,也是列強打擊中國的“不沉的航空母艦”,制約中國雄心的最好手段,台灣問題一日不解決,中國就一日不能成為真正的地區強國。 3、挾統一台灣之威勢,南下東南亞,在此地建立起完全的勢力範圍,使南中國海變成中國的內湖,東南亞成為中國的“後院”,不容列強染指。 4、完成了整合東南亞的事業,就進入了拓展生存空間的關鍵階段,即,南下印度次大陸,北上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 印度對於中國的重要性,怎麼估計都不過分。印度的自然環境和資源狀況非常好,足以令任何中國人震撼。印度次大陸,到處是參天大樹,到處是大片的椰樹林和香蕉林,肥美的野草,天上鳥兒在自由地飛翔,地上成群野狗遊蕩。到處是大片大片的肥沃良田,很多土地無人耕種,任由野草瘋長。地球上竟然有如此肥沃的土地!儘管印度人口眾多,但以其良好的自然條件,豐富的耕地資源,再養活5億人口,並不成問題。印度之所以成為大英帝國皇冠上的明珠,是有其雄厚的說服力的。在今天,談華夏民族的生存空間問題,我們應把眼光轉向印度次大陸,這並非虛幻的夢。仔細研究印度的歷史,可以得出結論,中國人出現在南亞次大陸,只不過是印度歷史的合理延續,而印度人也會象他們的先輩一樣,平靜地接受現實,他們對未來的期望,將主要從宗教中得到滿足。 南下印度,可從東西兩個方向分進合擊,東路軍團從緬甸出發,包括一支強大的海軍編隊,從海路發起攻擊。西路軍團以巴基斯坦為前進基地,同樣規模的一支海軍編隊沿阿拉伯海岸南下。東西兩路強大的裝甲縱隊,一周之內,就能直搗新德里,再沿路南下,印度次大陸廣闊的平原,將成為中國機械化軍團的用武之地。徹底擊敗印度,移民5億,就從根本上緩解了民族的生存問題。從歷史上看,印度歷來就是征服者的樂園,他們沒有中國人的文化自豪感和反抗精神,印度人歷來都能順利接受異族的統治,他們是世界上最好的僕人。 另一個生存空間,是俄羅斯的遠東西伯利亞,這實際上是一塊相當肥沃的土地,覆蓋着廣闊的原始森林,地底下埋藏着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貝加爾湖的淡水資源,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歷史上,這一大片地區屬於中國,隨着國力日強,中國理應提出領土要求。但俄國擁有較強的武力,而且是一個野蠻強悍的民族,我們應當採取穩妥漸進的策略。這一片廣闊的土地,也許不需要動用軍事力量,就能重回中國懷抱。我們擁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人口。整個西伯利亞,地廣人稀,只有800萬俄羅斯人,而中國一側,卻是數以億計的豐富人口,空曠的西伯利亞,幾乎在召喚我們去殖民。其實,這一切,正在悄無聲息地發生,我們所要做的是,加速這個進程。可以自信地斷言,中國和俄羅斯的雙雄較量,時間在中國這邊。人民是國家的根本,俄羅斯缺少人民,而中國卻有着巨大數量的人民,他們勤勞,生氣勃勃,充滿了開拓的熱望。一個繁殖能力低下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民族,俄羅斯註定無法擁有未來。 5、完成了南下印度和北上西伯利亞的使命,華夏民族的生存空間問題就得到了根本的解決,5億中國人,有能力控制住印度,1~2億中國人,有能力占據和經營西伯利亞。屆時,西伯利亞,中國本土,東南亞和印度次大陸,連成一片,我們將徹底控制南中國海,部分控制印度洋,掌握初步的海權,完全封鎖日本的海上生命線,打垮或滅亡日本就成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日本問題的消失,使得對東方文明領導權的爭奪不再成為問題,中國將成為當之無愧的東方盟主。 6、一個東方的盟主,將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爭雄世界,地球上兩個主要文明的競爭,必將使人類得以升華,從而為更大範圍的生存競爭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際戰略鬥爭,紛繁複雜,我們在勵精圖治,穩步推進,但別的選手並不會渾噩度日,他們虎視耽耽,不會容許我們順利達成目標。如何妥善處理與目前的全球霸主美國的關係,是至為重要的課題。我們謀求成為東方盟主的努力,必然會與美國在東亞太平洋和印度次大陸的霸權發生衝突,但並非不可克服。美國也逐漸認識到,中國的崛起,是無法阻擋的歷史趨勢。我們應當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對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協作,以換取地區範圍內的妥協。在東方,在我們的利益範圍內,堅決而穩步地確立領袖地位。實際上,這個進程正在發生,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在逐漸增強。可以預期,一代雄才大略的領袖,富於進取精神的人民,將加速這一進程。 軍事力量是我們推進的堅強後盾,而經濟力量則是開路先鋒。中國人擁有傑出的商業才能,海外華人取得了非凡的經濟成就,已經控制了東南亞經濟的很大比重。如果說改革開放的前二十年是“引進來”,那麼,現在,我們到了“走出去”的階段。經濟上“走出去”,是最現實的拓展生存空間方式,國人將直接受益。市場經濟國家,天生就是世界性的。海爾公司,征戰國際市場,已經初具跨國公司規模。事實證明,不但在家電這樣的消費電子領域,即使在作為工業皇冠的通信工業領域,華為這樣的中國公司,也向海外市場發起了果敢、強悍、尚武的衝擊,美國IT工業的驕子Cisco,面對華為的強有力競爭,不是已經膽寒了嗎?在海爾和華為後面,是一大批中國企業,被廣闊的世界市場吸引,為生存壓力所驅使,將積極向世界推進,世界應當逐漸適應中國企業的攻城拔寨,無數Cisco之血,將被擺上華夏民族復興的祭壇。

國家經濟的發展,的確需要內需的拉動,但關鍵是購買力。購買力從何而來?從世界市場來。以中國的實力和抱負,絕不能成為只能生產鞋和玩具的所謂“世界工廠”,絕不能淪為列強的廉價原料產地和巨大商品傾銷市場,我們也需要“陽光下的地盤”,我們也必須成為高科技發動機,必須占據世界產業鏈的高端,而中國人傑出的智力,是我們自信的源泉。

3 鼎之輕重,似可問焉?

華夏民族向來是一個縱橫捭闔的民族,100多年的創傷,正在逐漸撫平。21世紀的中國,當重塑民族自信,拋棄自毀長城的“逆向種族主義”,改造民族精神,重建秦漢唐的尚武雄風,確立長遠清晰的總體戰略,並取得全民族的廣泛共識,上下同欲,兄弟同心。展望未來的前景,我們或大獲成功,領袖世界群倫,或鼎足而立,平分世界秋色,最低也能避免亡國滅種,重整了民族精神,確立了信仰,消除了民族的麻木不仁和消極無為,為新的漢唐盛世作鋪墊。

“一個人應當努力抓取他抓不到的東西,否則天堂的意義何在?”

鼎之輕重,似可問焉?鼎之輕重,實可問矣!

2003年4月17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警惕“不要錢”的腐敗
2002: 中國北方落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