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日本文明史(二) 风土与原始宗教思想 铃木乱虎
送交者: 小谈 2005年07月12日09:13:46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关于风土,从狭义来说,是指自然环境,如山川湖海、气候等。从广义来说,还包括民俗即所谓的“人情”。这里所说的“风土”是狭义的。风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它所负载的人群的文明成熟度及其特质。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侧,是呈弧形排列的岛国,南北长约3000公里。除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这四个主要的岛屿外,其周围还散布4000余小岛。
日本多山,国土的67%是山地,大都被森林覆盖。主要山脉飞(马单)山、木曾山、赤石山,平均海拔3000米,纵贯本州岛中央,将其分为东向太平洋的“表日本”和西临日本海的“里日本”。因而,日本的平原少,河流短,地形复杂而富于变化。然而,日本这种地形的形成是较晚的,大约是在9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造山运动以后的事。日本的火山多,地震多,或许与此有关。
由于日本列岛呈南北方向的弧形排列,地处北纬45度至北纬24度之间,其气候秒便有亚热带、温带、与亚寒带的区别。加之,复杂地形与海流的影响,日本气候的地域差异也很显著。但是,大体上说,日本的气候受亚洲季风影响,是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较,其气候的特征是降水量大,既多雨,又多雪。日本列岛的年平均降水量为1700毫米,而作为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的西亚,其年平均降水量仅在500毫米以下,近代文明发祥地西欧的年平均降水量则在1000毫米以下。与同处东亚的北京(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南京(1000毫米)、韩国的大邱(950毫米)相比,其降水量遥遥领先。在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太平洋一侧的日本,雨量较集中,6—7月是高温、多雨的梅雨季节,8月以后台风则经常带来暴雨。在冬季,日本海一侧,由于位居对马暖流(海面水温即便在冬季也可达5—10度)和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高气压的交汇处,成为世界上降雪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例如新潟县一带经常积雪4—5米。
降水量大便有利于树木成长。因而,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很高,约占国土的2/3。加之日本列岛纵贯几个气候带,所以,日本具有富于多样性的森林生态体系。有的学者认为日本文明具有“森林文明”的特色。
日本四周环海,而且在日本近海生息的动物种类亦很多。例如,地中海仅有海生动物1322中,日本近海则多达3492种。海洋不仅为日本人提供了丰饶的食物来源,而且一直作为内外航路而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日本列岛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有时还会发挥保卫日本民族与日本文明的作用。有的学者认为日本文明具有“海洋文明”的特色。
然而,我们现在所见的上述日本风土,并非古来如此。其形成也经历了漫长的变迁过程。
一般认为,自200万年前开始至约1万年前为止,地球处于冰河时代。冰河时代又可分为若干气候严寒、冰河发达的“冰期”和气候较温暖、冰河后退的“间冰期”,“冰期”与“间冰期”反复交替。在严寒的“冰期”,冰河覆盖了陆地的30%左右,海面亦下降。在冰河时代,日本列岛的年平均温度,均比现在低6度左右。那时的海面降低,称为“海退”,要比现在的海面低100米以上。当时有陆桥将日本列岛与亚洲大陆相连结。冰河时代的最后一个“冰期”大约始自7万年前,其最寒冷的时期为25000年前至15000年前。当时的日本海被对马陆桥隔断,几乎成为湖泊。由于对马暖流不能北上,以至降雪减少,日本的气候寒冷而干燥,应属于大陆性气候。不过,依据花粉的考古学调查可知,当时日本的森林却比西亚和欧洲繁茂,在东日本多为针叶林,而在西日本则多为落叶阔叶林。当时的日本人虽也使用石刀型石器猎取古象、大角鹿等哺乳类动物作为食物,但更多地依靠采集森林中的树果(如橡、榛、核桃、栗)等植物性食品维持生活。
自15000年前开始,气候逐渐转暖。到了13000年前,降水量亦开始增多。与之相适应,在日本海一侧的多雪地区的森林中(主要在北纬40度以南地区),山毛榉、柞之类的温带落叶阔叶树逐渐增加。气候和植物生态体系的如此变化,不利于古象和大角鹿等生活于草原的大型哺乳动物的生息。这时的日本人遂改用尖头石器,以捕获森林中的小型哺乳动物作为食物,并开始捕捉湖沼河川中的鱼类(如鲑、鳟),作为蛋白食品的新来源。人们已开始制造陶器,用于炊煮树果、山菜和肉类。日本人的生活越来越依存于森林的动植物资源,日本的森林文明由此而诞生。
大约1万年前,冰河时代结束,全球的气候急速转暖。短短的50年间,年平均温度升高了7度。海面亦急剧上升,陆桥消失,日本列岛与亚洲大陆被大海隔绝。日本人开始向大海寻求食物来源,用鱼叉、鱼钩等用具,捕捞鱼、贝类海生动物。在沿海地带遗留至今的许多贝冢,便是当年日本人食用海生动物的生动写照。日本的海洋文明由此而发生。
大约8000年前,对马暖流进入日本海,日本列岛多雨、多雪的海洋性气候至此次稳定形成。随之温带落叶阔叶林逐渐扩散到北纬40度以北,于是,关东地区及其以北多为落叶阔叶林,关西地区及其以西多为常绿阔叶林的日本森林生态系统也大体完成。因而可以说,我们现在所见的日本风土,是在那一时期形成的。与同一时期的西亚大草原相比较,日本的风土更适宜人们生活,更容易获得食物。那时的日本人,春季采集山菜,夏季捕捞鱼贝,秋季采集树果,冬季捕猎野猪和鹿。年年如此,周而复始。人们劳动与生活的循环频率,与温带森林的季节性循环频率相互吻合,可谓人依存于自然,人与自然共生。
诚然,冰河时代结束后,地球的气候亦并非没有变化。大约5000年前,气候曾变冷。在西亚地区,气候干燥,草原沙漠化。于是,草原游牧民逐渐向水源较丰富的河滩地区集中。农民和牧民混合、集中,促成了城市文明的诞生。同一时期的日本,气候虽变寒冷,也出现“海退”现象,但仍湿润。在日本中部的八岳山麓和关东平原的西部,柞树林和桑树林依然繁茂。虽有部分日本人离开海岸地区,逐渐向上述内陆地区移动,但他们的生活仍然依存于森林,仰赖自然的恩惠,并未产生农耕或城市文明。这样的生活又延续了2000多年左右。
要追溯尚无文字记载时代的人们在这样的风土中生活所产生的原始宗教思想,实非易事。我们只有依靠有限的考古发掘品来进行推测。
大概当时的日本人已具有“万物有灵”思想。在距今5000—6000年前的石川县真肋遗址,曾集中出土了数百块海豚的头骨。它们呈放射状排列。与海豚头骨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块长205厘米、直径45厘米的粟木柱,其正面有雕刻。从海豚头骨的人为有序排列和雕刻木柱的存在来看,在这里可能举行过某种仪式。民俗学的调查表明,日本的阿伊努族和东西伯利亚的一些少数民族,都曾有为猎获物举行“送灵”仪式,将猎获物的精灵送回“精灵世界”,这些动物会重返人间世界,还会成为新的猎获物,以维持人们的生存。有的学者推测,5000—6000年前在上述遗址举行的仪式,或许就是为海豚举行的“送灵”仪式。
当时的日本人,大概认为自然界的万物的背后,都有精灵。日月星辰,电闪雷鸣,山河湖泊,草木虫兽,无不如此。它们既会给人们带来恩惠,也会给人们带来危害。于是,当时的日本人便祈求这些精灵不断给他们带来恩惠,并试图驱避那些给他们带来危害的恶灵。在日本各地均出土过1万年前至3000年前制造的“土偶”(陶俑)。初期制造的,只是在陶板上雕刻着人眼和肚脐等。此后又有具象或抽象表现人体的。这些陶俑的特征是,均为女性,而且是非写实的。乳房、腹部或生殖器部分被夸张、强调。有的陶俑则明显表现妊娠状态。这些陶俑的另一个特征是,它们都有缺损,而且显然是在被有意毁损后,分散丢弃在各处。有的学者认为,这些陶俑及其处置方法,反映了当时日本人的“死与再生”的观点。表现乳房、生殖器和妊娠状态的女性陶俑,实际是不断孕育新生命的象征。毁弃这些陶俑即象征死。但当时的日本人或许相信,这些作为孕育生命之象征的母性陶俑死去后,又有新生命再生。这不仅是祈求人们的生命的新生,也是祈求作为其维生食物的动、植物的新生,祈求自然赋予人们更丰饶的恩惠。在青森县龟冈出土的、制成时间较晚的一个陶俑,则很独特。它的眼睛被夸张,其眼眶比现在人们所带的遮光墨镜还要大,眼眶中有一条细长的眯着的眼缝,透露出威慑与蔑视的神色。有的学者认为,这一陶俑可能是个护符,有咒术作用,可以驱避恶灵。
当时的日本人自然也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然而在最初,死者的灵魂与其说是可新近的存在,莫如说是被恐惧的对象。从死尸的埋葬方式便能窥知这一状况。较早的埋葬方式是屈体葬,上下肢弯曲,似乎被捆缚过。还有所谓“抱石葬”,把石头压在死尸的胸腹或腰部。还有的死尸的头部被套上陶瓮。这些做法仿佛是要镇压住死者的灵魂,防止死者再生而重返人世。在被发现的这一时代的数千座墓葬中,虽有的尸体佩带着玉、石、陶制的装饰品,但很少有为其死后生活准备的陪葬品,也没胡后人供奉死者的遗迹。怀很有亲爱之情供奉祖先,乃至形成祖先崇拜,恐怕是较晚的进入农耕社会以后的事。
在日本的东北地区,还出土过一些陶制的假面具。大者有16—18厘米长,恰好可以覆盖部。小者只有10厘米左右,可能是戴在额头上。有的学者推测,这些假面具可能是在祭仪使用的。人们经过妆扮,戴上假面具,就可以被认为变成祖先的精灵,或者其他精灵。它们既可能发挥守护人们的作用,也可能是扮演被驱避的恶灵。
在这一时代遗址上,还出土过一些动物形状的陶俑,如野猪、猿、犬、熊等。这些陶俑长约5—15厘米,均为黏土烧制。于是,有的学者认为,这些陶俑反映了当时的日本人已形成图腾信仰。然而,也有学者指出,出土的动物陶俑数量很少,仅几十例,还不能说图儯信仰在当时已成为普遍的社会习俗。
若从已出土的考古发掘来看,日本人最原始的宗教思想是“万物有灵”信仰。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少量私有经济是社会主义体系下的大肠杆
2004: 从理工科思维看对个人的宣传的策略
2003: 皇帝到底是裸体,还是穿著裤衩?
2003: 中国经济强大了,为何企业没有强大?
2002: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2002: 财产所有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