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BBC:聰明人都相信COVID-19的不實信息?
送交者: 格致夫 2020年05月12日10:16:22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2Q==.jpg

BBC:聰明人都相信COVID-19的不實信息?

文章來源: BBC 2020-05-12


格致夫按:

身處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瘟疫之中,我們“恰好”又生活在一個所謂的信息時代!伴隨着海量信息無休止地轟炸,虛假消息,包括刻意製造出來的謠言,亦呈泛濫之勢。這是一種真正的精神性病毒!它正在侵蝕着大眾並不見得具有良好防禦性的直觀感覺和意識。

網上一種傾向是所謂的“先分享後思考”——把責任推給他人:分享信息時,先加一個“免責聲明”,諸如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這些手法為宣傳和兜售虛假信息的人所常用”!

當然,更不道德的一種是,極個別人每逢大事件就會刻意製造謠言,或明知是謠言,為了其不光彩或不便明說的目的,也要故意傳謠!

BBC這篇文章來的正當其時,文中對虛假信息大行其道,特別是大眾輕信的心理機制有相當到位的剖析,令人頗受啟發。

誠如該文所言:“隨着危機的加深,阻止虛假信息蔓延將是每個人的責任。” “談到我們自己的網絡行為時,我們要從內容的情感中解脫出來,在傳遞之前多考慮一下它的事實基礎。是出自傳聞還是有確鑿的科學證據?能追查到原始來源嗎?與現有數據相比如何?作者是否依賴於常見的邏輯謬誤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好在言論自由如美國的大環境下,包括推特(Twitter)和臉書(Facebook)這類全球最大的網絡媒體,也已經向謠言和虛假信息開戰——前所未有地採取了過濾、標註、刪帖等措施。

萬維網在阻止虛假信息傳播這個問題上,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應該也是無疑的吧?


從學生到政府官員,為什麼許多聰明人都相信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不實信息?該怎樣令自己不受錯誤信息的誤導? 可悲的是,每當健康危機來臨,都會引起虛假信息泛濫。


從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和00年代,我們經歷了與艾滋病有關的虛假信息的泛濫,包括艾滋病病毒是政府實驗室製造的、艾滋病檢測不可靠,等等。甚至還有更驚人的:羊奶可以治療艾滋病!種種說法增加了風險行為,加劇了危機。

如今,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時,我們又看到了虛假信息泛濫,從Facebook到WhatsApp,人們分享的錯誤信息包羅萬象,從引發疫情的原因到如何預防疾病,應有盡有。

英國廣播公司未來頻道(BBC Future)駁斥了一些說法,包括關於陽光、氣溫和飲用水影響冠狀病毒的錯誤信息。BBC事實核查小組一直在核查流行的有關冠狀病毒的虛假消息,世界衛生組織也有一個定期更新的戳破謊言的網頁。

糟糕的是,有些說法本身是有害的。最近伊朗某省的一份報告發現,很多人死於飲用工業酒精,而不是病毒本身,這緣於一個錯誤的說法,即酒精可以使人免受Covid-19的傷害。這表面看似無害的說法,卻誘使人產生虛假的安全感,不願遵守政府的指導方針,削弱了對防疫人員和政府的信任。

證據表明一些錯誤的認識一直存在。例如,YouGov和《經濟學人》在2020年3月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13%的美國人認為Covid-19危機是一場騙局,而高達49%的人認為這種流行病可能是人為造成的。儘管人們希望強有力的判斷或知識來幫助區分真相和虛構,但有許多受過教育的人也落入錯誤信息的陷阱。

拿作家布洛根(Kelly Brogan)來說,她是著名的Covid-19陰謀論者,她擁有麻省理工學院學位,在康奈爾大學攻讀精神病學。然而,她迴避了病毒在中國和意大利等國造成危害的事實。她甚至質疑微生物理論的基本原理,同時支持偽科學觀點。

當面對毫無根據的謠言時,人們希望世界上的領導人,有更強的洞察力,但他們也傳播不準確疫情爆發風險的信息,並推廣可能弊大於利的未經證實的補救措施,致使推特(Twitter)和臉書(Facebook)採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刪除帖子。

好的是,心理學家已經在研究這一現象。發現了使我們不受謊言欺騙的新方法,並有助於阻止錯誤信息和愚蠢行為的傳播。

超量的信息

問題的一部分源於消息本身的性質。

我們每天都被各種信息轟炸,因此我們經常依靠直覺來判斷信息是否真實。正如英國廣播公司未來頻道過去所描述的那樣,虛假新聞的傳播者往往通過一些簡單的技巧讓信息感覺真實,阻礙了我們運用批判性思維核實消息來源的真實性。如一篇論文的作者所說:當思想流暢的時候,人們會跟着點頭。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紐曼證明,在一篇文章旁配上一幅圖片,會增加人們對其準確性的信任,即使這幅圖片與文章內容無關。比如,一張病毒的普通圖片與一種新治療方法的文字同時出現,圖片並不能證明文章本身,但是它幫助人們可視化一般情況。我們將這種處理流暢性視為說法正確的標誌。

出於類似的原因,虛假信息還常採用描述性的語言或生動的個人故事,提供足夠多的熟悉事件或數字,比如提到一個公認的醫療機構的名字,從而使它與我們之前的知識聯繫在一起,讓人感覺信息是令人信服的。

即使是簡單地重複一句話,無論是同一段文字,還是多條信息,都可以通過增加熟悉感來增加真實性,而人們會把這種熟悉感,誤認為是事件的真實性。因此,我們在新聞推送中看到的東西越多,就越有可能認為這是真實的,即使最初持懷疑態度。

先分享後思考

這些手法為宣傳和兜售虛假信息的人所常用,但如今的社交媒體也增加了我們上當受騙的傾向。最近的證據顯示,許多人在不考慮內容準確性的情況下,本能地分享內容。

加拿大里賈納大學誤導心理學的首席研究員彭尼庫克要求參與測試者,判斷關於冠狀病毒爆發新聞標題的真假。當參與者被要求判斷陳述的準確性時,只有25%的人認為虛假標題是真實的。然而,當被問及是否會分享這個標題時,大約35%的人表示會分享假新聞,多了10%的人。

彭尼庫克說:這表明,如果人們認真思考,是可以辨別分享的消息是真是假的。(與許多關於Covid-19的前沿研究一樣,這項研究尚未經過同行評審,但預印本已上傳到Psyarxiv網站。)

通常人們分享消息前思考的是,這個消息是否會得到喜歡,而不是它的準確性。彭尼庫克說:社交媒體並沒有激勵分享真實的文章,它激勵的是參與。

或者他們認為可以把責任推給其他人來判斷:許多人在分享信息的時候,會在頂部加上一種免責聲明,比如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他們認為,如果信息是真實的,會對朋友和追隨者有幫助,如果不是真實的,它是無害的,因此,動力是分享,而沒有意識到分享也會帶來傷害。

無論是自製補救措施的承諾,還是政府的刻意掩蓋,在追隨者中引起強烈反應的承諾都會分散人們對真實性問題的注意力。

當然,這個問題應該是:這是真的嗎?

過度反應

心理學研究表明,有些人天生比其他人有更強的反射反應。這一發現有助於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假新聞的影響。

彭尼庫克和研究人員使用一種名為認知反射測試(cognitive reflection test,簡稱CRT)的工具來測試這種趨勢。要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請考慮以下問題:

艾米莉的父親有三個女兒。前兩個取名為四月和五月。三女兒叫什麼名字?
你回答六月了嗎?這是很多人憑直覺給出的答案,但正確答案當然是艾米麗。

為了找到解決方案,你需要暫停並覆蓋最初的直覺反應。因此,CRT問題與其說是對原始智力的測試,不如說是對一個人是傾向於深思熟慮、深入分析思考,還是運用最初直覺思考問題的測試。運用最初直覺思考問題的人通常被心理學家稱為認知吝嗇鬼,因為他們可能擁有大量的心理儲備,但他們不會花掉這些儲備。

認知上的吝嗇,使人們容易受到認知偏見的影響,它改變了人們對信息(和錯誤信息)的處理方式。

例如,當有談到冠狀病毒的文章時,彭尼庫克發現那些在CRT測試中得分低的人,在他們相信並願意分享的文章中辨別能力也較差。

北卡羅萊納州達勒姆市杜克大學的斯坦利報告說,人們對冠狀病毒虛假理論的易感性也有類似的模式。請記住,大約13%的美國公民容易相信虛假理論,這會妨礙衛生法規和禁止社交聚會的執行。斯坦利說:13%似乎足以讓這種病毒迅速傳播。

在最初的YouGov和《經濟學人》的民意調查後不久,斯坦利對參與者進行了測試,發現那些在CRT中得分較低的,更容易受到缺陷理論的影響。

這些認知吝嗇鬼也不可能報告說,他們改變了行為以阻止疾病傳播,比如洗手和避免社交聚會

停止傳播

許多人,即使是有智慧和受過教育的人,也有吝嗇的傾向,這種表面上接受錯誤信息的情況,可能有助於我們阻止虛假信息的傳播。

考慮到人們在思想順暢時點頭附和的想法,試圖揭穿謊言,尋求真相的工作應該避免過於複雜。

要藉助圖像和圖表這樣的輔助工具,儘可能簡單地呈現事實,讓說法更容易可視化。正如斯坦利所說:對那些不願意反思和深思熟慮的人,我們需要更多的溝通和戰略工作。希望說法站得住腳僅僅提供合理的方法是不夠的。

如果可以的話,應儘量避免重複謊言本身。重複讓人感覺這個說法更為熟悉,會增加真實的感覺。當然,這並不都能做到。但至少競選活動可以努力使真實的事件比謊言更突出、更令人難忘,因此也更容易留在人們的腦海中。(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在本文中儘可能少的提供騙局理論的信息。)

談到我們自己的網絡行為時,我們要從內容的情感中解脫出來,在傳遞之前多考慮一下它的事實基礎。是出自傳聞還是有確鑿的科學證據?能追查到原始來源嗎?與現有數據相比如何?作者是否依賴於常見的邏輯謬誤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問的問題,而不是考慮這個帖子是否會開始積累點讚,或者它是否可能對別人有幫助。證據表明,通過實踐,我們都能更好地進行這種思考。

彭尼庫克建議,社交媒體網絡可以通過相對直接的干預,促使用戶更有辨識力。在實驗中他發現,要求參與者對每條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打分,促使參與者開始對其它信息進行批判性的思考,這樣人們對共享的信息的辨別能力就可成倍提高。

他說,實際上很簡單,像社交媒體平台,偶爾自動提醒用戶在分享前三思而後行,仔細的辨識也更能幫助企業找到可靠的策略。

沒有靈丹妙藥。就像我們試圖控制病毒本身一樣,我們需要多管齊下的方法來打擊傳播虛假信息和可能危及到生命的假消息。

隨着危機的加深,阻止虛假信息蔓延將是每個人的責任。


0%(0)
0%(0)
      看《評遠方陰謀幻論:武漢病毒的源頭及展望》  /無內容 - 格致夫 05/13/20 (65)
      “遠方的孤獨”說,病毒是美國、中國等多國故意釋放的!  /無內容 - 格致夫 05/13/20 (69)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金燦榮:中國有三張王牌打贏貿易戰
2019: 經濟學附加題:如果中共國也做計算機,
2018: 以武漢市第四醫院為例看醫療問題的根源
2018: 普京,讓川普教教你如何善待自己的國民
2017: 美國正式宣布轉基因有毒!中國轉基因食
2017: 鄧榕轉基因一手策劃?_百度知道
2016: 朝越緬留給中國外交的教訓
2016: xpt:蔡英文,別尿大陸
2015: 周永康成功實現戰略預期,習近平徹底失
2015: 當年反美北大女生馬楠,當間諜被美國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