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內循環有什麼內在邏輯嗎?
送交者: 大宗師 2020年08月31日13:13:49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內循環有什麼內在邏輯嗎?

--大宗師

最近習政府提出要搞所謂的內循環,普遍的理解就是中國原本依賴於全球化做“世界工廠”的發展模式,由於中美貿易戰及國際環境惡化,逐漸喪失能夠繼續運作的國際空間和條件,於是習又操起毛當年在被西方封鎖時所採取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策略,改了個頗具習特色的名字,稱之為“內循環”。這只是表面的理解,但更深一層,這個所謂的“內循環”有沒有更具體的理由,有沒有其內在的邏輯呢?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參差不齊,地域差別巨大,既有經濟、文化、科技、生活發展水平可與國際發達國家媲美的地區、城市、人口,又有廣大的經濟、文化、科技、生活發展水平低下的地區、城市、人口,甚至有些地區的貧困程度,堪比非洲貧困地區。整個中國儼然如同一個小世界,既有如同第一世界的一線城市,又有如同第二世界的二線城市,更有廣大的如同第三世界的發展中乃至貧困地區,30-40年的改革開放,所謂外向型經濟,得益最多的是沿海地區,一、二線城市,而中、西部地區,受益極其有限。

當年國際資本將低端加工產業鏈從發達國家轉移到中國沿海地區,利用當地低成本、廉價的勞動力、自然資源和工業基礎,大量生產廉價產品,再銷回發達國家,一來二去賺足了錢,而中國沿海地區也在此過程中為國際資本打工,賺到了血汗錢,積累了巨量的財富,整個地區經濟、文化、科技、生活發展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然就有人會往下推理,中國的中西部地區,能不能也複製當年沿海地區的成功呢?雖然國際資本不屑於投資中國的中西部地區,以後也不再能來了,而中國國有和私有資本也沒能出海,那麼就政策性的,將中國國有和私有資本引入中西部地區如何?也就是說將沿海、發達地區的低端產業鏈轉移到中西部地區,利用當地相對的低成本、廉價的勞動力、自然資源和工業基礎,大量生產廉價產品,再銷回沿海、發達地區,形成類似全球化產業分工的國內產業分工“內循環”。

這個想法,不能說沒有道理,但仔細想想,恐怕就沒那麼樂觀。當年國際資本來中國投資,他們為什麼不去中西部地區,而去沿海地區呢?因為在中國,沿海地區人口素質、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已有相當的工業基礎,道路橋梁運輸已有相當規模的建設,歷史上歷來受風氣之先,易於接受隨國際資本而來的思想、觀念、方式、方法,這樣國際資本在中國沿海地區的投資,投入和產出,效益就很高。而中西部地區,人口素質、思想觀念、受教育程度、工業基礎、道路橋梁運輸建設,就遠不如沿海地區,在中西部地區投資,是在啃硬骨頭,投入巨大,產出不易,恐怕很難再造當年的輝煌。

其實毛當年提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策略,也是萬不得已的下策,後來他一看到機會,立馬就和西方言和了,因為他知道,中國和西方差距巨大,靠精神原子彈,是炸不死敵人的,還是要實事求是,客觀的看待自身的不足和別人的優點。今天看看中國的高精尖產品、科技成果,從原子彈到殲10、殲22,到處都有前蘇聯、美國、西方高科技的影子,光靠自身蠻幹,還真是不行的,中國必須要長期的認真的向西方,向世界先進國家學習。個人認為,盲目的與西方為敵,關起門來自己干,搞“內循環”,實屬下策,上策仍是改革開放,與美國、與西方積極的認真的合作,這才能緊跟世界先進文化、科技發展潮流,這才能真正、高效的培養、調動、發展、壯大精英群體、精英地區的積極性、創造性,從而逐漸帶動落後群體、落後地區最終進入現代化社會。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摘錄《盛世》:最壞的其實是活在共產政
2019: 秦膽| 中國舉報盛行 強迫道歉的網路景
2018: 如果饒毅施一公陳章良因為中國要依靠一
2018: “一帶一路”倡議與美日印(度)澳在亞
2017: 大陸實際已經悄然開始武統台灣的第一階
2017: “改革開放是一場浩劫”,這話說不得?
2016: 成敗:假如歷史上沒有毛澤東
2016: 對毛澤東的認識正逐漸加深,小人無法詆
2015: 借閱兵弄死習近平是所有博訊網友共同的
2015: 愛國之前先愛人,不愛人的人談愛國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