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大國崛起的人口因素
送交者: 水寒 2006年12月04日09:33:5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大國崛起的人口因素

水寒/中山水寒 familyyi@yahoo.com

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徹底改變了世界格局,包括民族格局。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台上,有九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後登場。9個崛起的大國分別為: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美國。其中美國又是與英國一脈相傳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的崛起不過是曇花一現,其興也忽,其滅也忽,像幾隻小青蛙,撲通了幾下後又歸於平靜。從民族意義上的崛起只有英國和俄羅斯,崛起伴隨着民族人口的快速增長,人口後盾又使得崛起變得持久。

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美洲高產作物引入後,引起全球人口劇增。由於生育文化的不同和對新作物的敏感性不同,各地區人口繁衍速度相差非常懸殊,也從此改變世界民族格局。從歐洲來看,只有兩個邊陲小國英國和俄國人口增加最快,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歐洲大陸國家人口增加並不很快。主要是文藝復興之後,歐洲大陸的傳統生育文化在淡化;英國卻仍然延續禁慾,保持中世紀的基督教生育文化;而俄羅斯當時還是個非常落後的農奴制國家,普通百姓幾乎不受新思潮的影響。

葡萄牙、西班牙崛起於16世紀,依靠新航線和殖民掠奪建立起勢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國,並在16世紀上半葉達到鼎盛時期,成為第一代世界大國,但很快盛極而衰。是一個典型的暴發戶似的崛起。其實從人口角度看,西葡兩國的衰敗是不可避免的。1500年西班牙、葡萄牙人口分別為600萬和100萬,到1600年兩國人口也分別才有800萬、200萬。如此少的人口,是無法長期管理全球經濟的。

荷蘭崛起於17世紀,其東印度公司曾經壟斷了全球貿易的一半。然而17世紀末,荷蘭逐漸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權。因為荷蘭不過是一個彈丸小國,人口只有一百多萬,到1816年人口才增加到2百萬。如此少的人口要想長期引領全球經濟是不可能的。值得一提的是,荷蘭創造了國家,創造了股份制度,也創造了海上貿易,建立了國際市場與資本市場,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對現代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荷蘭也是全球第一個批准同性戀婚姻、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荷蘭2001年又在“毒品事業上”也創造出一個世界第一,宣布批准大麻列為處方藥,吸食大麻合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現代文明興於荷蘭,也將毀於荷蘭。

英國的崛起伴隨着人口的快速增加,由於美國與英國是一脈相傳,因此英國的崛起可以說一直延續到現在。英國人口(包括現在的英國和愛爾蘭)從1500年的400萬,增加到1600年的600萬,1800年的1630萬,1900年的4160萬。現在加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的移民,總後裔至少2.15億,增加53倍以上。筆者在《為什麼工業革命發源於英國而不是法國?》已經詳述了人口促進英國崛起。

法國本來一直是歐洲的中心,世界人口大國。法國近代人口增加卻緩慢,1450年法國人口達到1970萬,1550年降低到1600萬,1600年恢復到2000萬,1700年為2100萬,1800年為2750萬,1900年為3890萬,2006年為6088萬,人口增加速度遠比英國和俄羅斯慢。相對於昔日在歐洲的地位,法國近代談不上真正崛起。
德國一直是整個歐洲的戰場,鬆散的德意志各個邦國的人們經常成為歐洲列強的僱傭軍,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殘殺,人口時增時減。德國人口在1500年為1200萬,1600年增加到2000萬,1648年“三十年戰爭”之後人口降低到1000萬,1800年增加到2900萬。拿破崙1806年入侵,這個所謂的帝國中兩個最大的邦國普魯士和奧地利遭遇慘敗,人口也減少。1814年,拿破崙被反法同盟擊敗,在英國和俄國主導下,由38個邦國組成的“德意志邦聯”成立了,但各邦依然擁有着獨立的主權。1816年德國人口為2240萬,其後人口比較穩定地增加,1930年恢復到2940萬,1834年建立德意志關稅同盟。1871年德國統一時人口已經增加到了4110萬,成為歐洲第二人口大國(僅比俄國少),而此時英國和法國人口分別為3160萬和3690萬。德國一方面是人口大國,一方面又普及免費義務教育、加強科技創新,使得人口資源快速轉變為人力資源。憑藉人力資源優勢,19世紀的德國引領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其後德國人口優勢進一步加大,1913年人口增加到6700萬,遠遠超過英國和法國人口的4500萬和3900萬,與人口優勢相伴隨的是綜合國力大增,實力全面超越英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1914年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德國人口增加到8710萬,而歐洲臨國英國和法國人口分別仍然只有4500萬和3900萬。絕對優勢使得德國野心再次膨脹,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印第安人的馬鈴薯使得德國人口劇增。有人形象地說,兩次世界大戰是馬鈴薯引發的戰爭。

可見德國的崛起得益於人口的增加。從1816年到1913年這差不多100年間,德國人口增加3倍,而英國只增加2.3倍,法國只增加1.3倍,中國人口卻沒有增加。從1816年到1939年,德國人口增加3.9倍,而英國和法國人口只分別增加2.3倍和1.3倍(從1913年到1939年這兩國人口沒有變化)。

將不斷增加的龐大的人口資源開發成人力資源是德國崛起的秘訣。日本的崛起也基本是採納德國的模式。

而中國1979年以來走的道路卻與德國剛好相反:一方面通過獨生子女政策減少新增人口資源,一方面又劇然降低了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國家對教育投入之少是世界罕見,降低到僅占GDP的2-3%。1981年的初中入學人數是1770萬人,較1979年減少了360萬,小學的入學人數則只有2749萬,比兩年前少了1030萬人,當年的《紅旗》雜誌還刊文稱,有60%的小學生未等畢業即輟學,高中教育更是劇然滑坡,突然撤併大量高中,每個縣只留幾所高中。科技投入比例也是罕見的少,由1979年之前的占GDP的1.3%下降到0.6%。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中國科技投入一直在0.6%徘徊。自主創新能力、關鍵技術(如核電)與國際水平相對差距拉大,有些技術甚至出現絕對倒退,比如1980年可以造大飛機,但是現在再也造不出大飛機了。2003年9月,在仔細考察了中國的教育狀況後,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教育權報告員托馬舍夫斯基認為,中國的教育經費不僅所占全國生產總值的比例低得令人吃驚,而且政府預算部分只占其中的53%,另外的47%是由家長或其他來源填補的,出現了獨生子女家庭也供不起孩子上學的奇蹟。她說,中國人均教育開支之少連窮國烏干達都比不上。我們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竟然以世界教育總支出的1.04%,擔負着全球正規教育在校學生中的17.9%。

俄國以前是東歐一個人口稀少、閉塞的小國,在歐洲歷史上沒有太多發言權,原蘇聯區域所有地區1500年人口只有600萬(其中1500年時候的俄國還沒有這麼多人口),快速增加到1600年的1300萬。彼得大帝的革新,俄國展開了廣泛的“西化”運動,學習法國、德國等西歐國家風範,以改進自己在經濟、文化上的落後局面,俄國迅速發展成為東歐的強國。但俄羅斯在意識形態上仍然是非常保守的,無論是彼得大帝還是葉卡捷琳娜二世都採用對內專制、對外擴張的方式,追求俄羅斯的強大。當葉卡捷琳娜二世聽到法國革命的消息後,她公開指責啟蒙思想是“法蘭西的瘟疫”。當法國等歐洲國家的家庭在享受現代生活而減少生育的時候,俄國仍然是農奴制國家,普通百姓保持自己東正教的生育文化,人口增加快速,1800年人口增加到3550萬,1815年人口達到4500萬(其時法國、德國、英國人口分別為3000萬、2240萬、1900萬),擴展為世界範圍的強國之一。1814年,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被推舉為歐洲神聖同盟的盟主,俄羅斯成為歐洲事務的仲裁者。恩格斯曾這樣指出:“驚慌的西歐,在伊凡統治之初還不知道北方存在着一個莫斯科公國,現在由於看到一個碩大的帝國出現在東部邊境而目瞪口呆。”

由於農奴制帶來的社會矛盾無法解決,俄羅斯的工業化進程受到嚴重阻礙。1860年俄羅斯廢除農奴制,其時人口已達7410萬,但人口增加的速度並沒有放慢,到1900年人口增加到1.33億,1917年十月革命的時候,俄國人口已達1.85億。蘇聯繼承了沙皇俄國的廣袤的土地和龐大的人口,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革命,使得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人口大國,奇蹟般地變成了一個工業化強國,成為世界兩個超級大國之一,人口也增加到1990年的2.89億。

要是俄羅斯的人口增加速度與法國一樣,那麼即便有崛起也只是曇花一現,不能持久,成為一個地區強國就不錯了。

可見,俄羅斯的崛起得益於人口的快速增加,人口使得俄國的崛起延續了近300年才衰退。哥倫布發現美洲引起全球人口爆炸,其中“炸”的最厲害的要算兩個國家:英國和俄國,也“炸”出了兩個超級大國:美國(來自英國)和蘇聯(繼承俄國)。1500年的時候英國和俄國人口分別只有400萬和600萬。然而當初400萬英國人口目前總後裔至少2.15億,增加53倍以上。當初600萬俄國地區(並不光是當時俄國)人口,到1990年的時候增加到2.89億,增加48倍。

蘇聯解體的原因很多,眾說紛紜。美國著名未來學家Peter Schwartz認為人口決定了蘇聯的崩潰。蘇聯由於破壞傳統的依附宗教的生育文化,生育率長期低下,墮胎比出生嬰兒多3-4倍,並且死亡率高,很多人在勞動年齡就過早死亡,勞動力短缺問題在1980年代末最為嚴重,無法支撐如此龐大的系統,導致1991年的崩潰。目前原蘇聯加盟共和國除了幾個穆斯林國家外,其他國家生育率都只有1.2左右,人口減少威脅國家的持續發展。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要是能夠建立起有效的鼓勵生育制度,防止人口減少,俄羅斯憑藉目前的1.4億人口還有復興的希望。就是說俄國成也人口,敗也人口,復興的希望也還在人口。

人口因素在美國崛起中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1776年美國剛建國時人口才250萬人,1800年美國人口530萬,隨着高生育率和移民,人口增加很快,1900年達到7621萬,1915年突破1億,1967年突破2億,1990年2.49億。就是說從1915年到1990年人口增加2.49倍;而蘇聯人口從1917年的1.846億增加到1990年的2.886億,只增加1.56倍。並且美國人口的年齡結構比蘇聯合理,墮胎率也遠遠比蘇聯低,即使在性解放高峰時間,墮胎與出生嬰兒比例也只有0.4:1(而蘇聯卻曾高達 4:1)。

美國和蘇聯的人口對比變化也可以從東西德國看出端倪。二戰後德國一分為二,西德人口從1946年的4660萬增加到1988年的6140萬,人口增加31%;東德社會主義國家人口從1946年的1850萬減少到1988年的1670萬,減少10%。東德的墮胎率也遠遠高於西德。

美國之所以是發達國家中最強大的國家,原因之一是美國是發達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數量僅次於中國和印度,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國),具有在發達國家中,最大的人口規模效益。除了經濟上的競爭優勢外,科技創新與歐洲的差距也越來越大,諾貝爾獎得主越來越多集中到美國。1901年到1936年,美國有13人獲得諾貝爾獎,占全球獲獎者(126人)的10.3%;1943年到1997年,美國有170人獲獎,占全球獲獎者(320人)的53%;1998年到2000年,美國有16人獲獎,占全球獲獎者(25人)的64%,其中2000年美國有8人獲獎,占全球獲獎者(11人)的72.7%。美國科學家囊括2006年所有的諾貝爾科學獎,隨着歐洲人口萎縮而美國人口增長,今後歐洲與美國在科技上面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2006年10月17日美國人口總數已達3億。中國一些學者開始為美國擔憂,認為人口增加將導致美國國力、生活水平下降。但是美國很多學者認為人口增加意味着繁榮,美國突破人口三億大關象徵着美國比起歐洲和日本其他工業化發達國家來說經濟上更具活力,政治制度上更具吸引力。美國卡托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中心主任Daniel T. Griswold說,美國人口的增加和生活質量的上升成正比。美國人口是一百年前的四倍,但是美國人比1906年生活得要好得多,平均壽命從48歲增加到78歲;美國的新生兒死亡率大大下降;美國控制了致命傳染病的流行;美國人民呼吸的空氣更新鮮,飲用的水更清潔,食品更加豐富多樣,住房面積更寬敞。他認為,沒有理由質疑生活質量上升的趨勢會因為人口的增長而起變化。同時,Griswold認為,美國人口增長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他說,自1900年以來,美國人口一直維持1.31%的增長。但在過去15年裡,降到每年1.16%。2000年以來,人口增長率跌到1%以下。因此,Griswold認為,美國突破人口三億大關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他說,美國人口眾多才能產生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才能刺激創新和經濟的活力。

據2002年的 《The Economist》的分析,1950年,西歐人口超過美國整整一倍:3.04億對1.52億。此後大西洋兩岸生育率都下降,1970~1985年,美國生育率略低於歐洲。然而,1980年代,某種奇怪的情況開始發生。美國的生育率突然開始扭轉其下降趨勢,到1990年代,美國的生育率恢復到了略低於2.1的標準。而歐洲生育率仍然繼續下滑。2000年美國人口2.81億,西歐的人口也比美國多出1億多。但是,根據人口學上保守的預測,到2040年,美國的人口將超過歐洲。而根據更大膽的預測,到2030年,美國的人口就會超過西歐。到了 2050年,歐洲人口將跌至3.6億,美國人口將到達5.5億。如今美國的國民平均收入比歐洲高出三分之一。如果這一水平能夠維持,那麼即使中歐和東歐諸國加入了歐盟,美國的經濟也將比歐洲大出一倍多。由於擁有4億至5.5億富裕的消費者,美國市場對外國公司來說無疑比如今更重要。較高的生育率和更多的移民不僅產生更多的人口,而且產生一個更年輕、種族上更融合以及總的說來更充滿活力的社會。根據密歇根大學人口學家比爾·弗雷(Bill Frev)的說法,到2050年,美國的中位數年齡將是36.2歲,而歐洲的中位數年齡將是52.7歲。這是一種令人吃驚的差別,幾乎完全是由歐洲人口的迅速衰老造成的。就目前而言,中位數年齡在美國是35.5歲,在歐洲是37.7歲。換句話說,中位數年齡的差異有可能從2歲升至2050年時的17歲,基本上是兩代人。年輕的人口,無疑將使美國在經濟競爭中 處於有利地位。
 
隨着全球生育率難以逆轉地下降,人口結構安全將是一個國家最大的安全問題,生育政策將決定一個民族的未來。人口多,既有密度優勢,又有規模優勢;人口資源既能轉化為人力資源,又能為經濟發展提供巨大的市場。因此人口眾多是中國崛起的最大優勢資源。在既無資金優勢,又無資源優勢,也無技術優勢的情況下,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偉大成就,主要還是得益於我們的人口資源優勢。

但現在中國每年出生人口已經下降到1200萬,印度目前每年出生還在2400萬以上,意味着今後中國勞動力只是印度的一半。

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1998-2000年平均每年出生女孩593萬;2003年0.982‰調查顯示,近5年每年平均只出生女孩579萬。而1990年左右每年出生女孩1200萬左右。也就是說今後育齡婦女將從2015年左右的1200萬快速下降到2028年左右的579萬。現在在鼓勵生育的情況下,香港每個婦女只生育0.93個孩子,日本在1.2-1.3,台灣、韓國不到1.2個孩子。要是光停止計劃生育而不鼓勵生育,到時候中國婦女也只生育1.2個孩子,那麼這579萬婦女只生育696萬孩子,而每年死亡人口近2000萬,而2040年左右每年死亡人口2500多萬(1960年代中期每年出生人口2500萬以上),每年人口減少一千多萬。 1970年代每年增加1000多萬,引起恐慌,但卻導致現在經濟騰飛;今後每年減少1000多萬,那個時候將是欲哭無淚!人口安全將是中國今後最嚴重的安全問題,人口問題有二十年的滯後期,現在應該未雨綢繆,不應該繼續錯過時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民主僅是民主,感慨也只是感慨
2005: 鍾慶:“匠人”眼中的經濟學
2004: 《致命武器》第十四章:我是一名農民…
2004: 國名應該改了
2003: 施琅武力收復台灣始末
2003: 我怎樣成為一個基督徒
2002: 上海經濟,最大的泡沫與政治笑話
2002: 中國這次會不會跟着俄國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