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全球變暖的元兇
送交者: 柏林 2007年02月26日08:41:1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全球變暖的元兇
—————————————————————————————————————
1980年代中期以來,全球氣候最顯著的變化是氣溫漸高,氣溫漸高使春天變
熱,夏秋變火爐、桑拿浴,冬天變溫室暖房。其中,冬季變暖的顯著氣候和物候,
是冬季成為十月小陽春:日曆翻到小雪、大雪後見不到小雪、大雪,日曆翻到小
寒、大寒後感覺不到小寒、大寒,而是暖春;該降霜時不見霜,該飛雪時雪無蹤,
該嚴寒時天不寒,不該冬青的植物成為冬青植物,不該在冬天抽芽的草木在冬天抽
芽,不該在冬天開花的草木在冬天開花。過去“無雪不過年”、“飛雪迎春到”的
江南大部地區改寫成無雪也過年迎春,“瑞雪兆豐年”成了黃河流域農民望眼欲穿
的奢侈企盼,成了塞北農民得天獨厚的罕見專利。無雪的冬天不是冬,無雪兆豐年
的前景令人憂。於是,1982年應運出台的《我愛你,塞北的雪》,一出彭麗媛
之口就立即飄向大江南北,感動中華全族心弦,成為中華民族渴望“瑞雪兆豐
年”、以歌贊雪、以歌祈雪、以歌代雪的流行歌曲、民族心聲,成為雪越來越少、
歌越唱越流行的憶雪心曲。

持續二十來年的升溫,更暖的2006年暖冬橫跨歐美,北臨北極圈。因此,更暖
的2006年暖冬更令人不寒而慄,不寒而慄的報道和評論鋪天蓋地、充斥網站和
博客,如:美國之音2007年2月6日報道的《北京二月天氣異常暖和創記錄》
報告:今年2月,北京天氣異常暖和:2月3日氣溫高達13℃,為30年來同期
最高溫,2月5日則竄到16℃。新華社說,中國其他地區的氣溫也比往年高,黃
河在北部地區的一些河段提前解凍。

2006年暖冬新聞遍及全球,如群星閃耀在互聯網內外。因中文新聞的最大特徵
是以標題吸引眼球又以標題表達新聞,望新聞標題可知新聞大義,故列舉反應暖冬
的新聞標題便可知暖冬的普遍性和全球性:

《北京天氣異常創167年最高溫記錄》、《數九的日子天不寒》,《怪!“迎
春”初冬綻放》,《上海氣溫快速躥升,打亂植物生物鐘,花苞掛滿枝頭》,《台
灣暖冬:蚊飛、蛙鳴、鳳凰花開二度》,《氣候變暖改變周圍生活,暖冬天裡趣事
多》、《暖冬向我們走來,是喜還是憂?》、《“暖冬”:讓百姓的生活喜憂參
半》,《北京迎來暖冬,滑雪遭遇嚴寒》,《長春暖冬街頭無寒意》,《哈爾濱:
冰雕雪塑遭暖冬“毀容”》,《成都:“立冬”不見“冬”,最高氣溫23攝氏
度》,《重慶近來出現暖冬天氣,平均氣溫普遍偏高》,《重慶暖冬,取暖家電遭
遇“滑鐵盧”》,《無雪的冬天》(指西安),《西安:“暖冬”導致多種花卉出
現二次開花》,《西安——一個無雪的冬天》(景周博客),《西安終於下雪
了》、《銀川罕見暖冬,幾家歡喜幾家憂》,《才入冬,蘭州搭上開往春天的地
鐵》,《詭異的暖冬,“嚇”跑了本該飄落的大雪——“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
北國風光將成記憶?》(指內蒙),《呼和浩特:一些商場提前迎來消費的“春
天”》,《拉薩無雪的暖冬》,《暖冬高原返青早》(指西藏),《世界自然基金
會:喜馬拉雅冰川正全面退縮》,《暖冬少雪讓人愁,新疆冰雪旅遊遭遇“寒
流”》,《“人類滑雪最早起源地”為何遭遇暖冬尷尬?》。

放眼全球,可見:《日本暖冬,東京黃金大道失色,電器銷售無人問津》,《美國
遭遇罕見暖冬》,《櫻花盛開,美國遭遇罕見暖冬》,《紐約:入冬不見雪,高溫
破紀錄》,《近期北美州歐洲等地出現暖冬現象》,《暖冬天氣令加拿大冰酒面臨
嚴峻挑戰》,《狗熊不冬眠,候鳥不遷徙,暖冬後果有點嚴重》(歐美),《歐洲
出現千年不遇暖冬》,《歐洲暖冬猶似春天到,動物不冬眠,雪場無雪滑》,《法
國出現罕見暖冬》,《莫斯科人如何過“無雪的冬天”?》,《西伯利亞:暖冬打
擾熊冬眠》、《西伯利亞暖冬帶來新難題,熊“無心睡眠”四處逛》,《捷克出現
45年來未有的暖冬,滑雪場無雪可滑》、《歐洲遭遇暖冬,“滑雪旺季”無雪可
滑》,《瑞典遭遇“暖冬”》,《瑞典,遭遇暖冬抑鬱症》,《芬蘭暖冬使冬季市
場棉服滯銷》、《芬蘭遭遇暖冬影響冰雪旅遊》,《芬蘭:烏鶇鳴唱“春天”》、
《芬蘭暖冬,候鳥昏頭不南飛》,《南極企鵝棲息地日益南移,科學家稱其為全球
暖化的力證》,《澳大利亞氣候變暖速度居全球首位》。

其實,北極暖冬始於2005年冬季,見《在歐洲遭遇嚴寒之際,北極迎來罕見暖
冬》。

習慣了“無雪不過年”、“飛雪迎春到”生態環境的人們過不慣無雪的暖冬,牢記
“瑞雪兆豐年”農諺的人們念念不忘年前的萬里雪飄,故lkyuan為農民也為自己寫
了一篇盼雪的散文詩《無雪的暖冬》,詩曰:面對無雪的暖冬,生活失去了應有的
色彩。仰望着連日陰霾不開的天空,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期待。面對無雪的暖冬,筆
下失去了往日的歡快。猶如手把一盞冷酒,面前是一桌沒經任何調製的蔬菜。面對
無雪的暖冬,心中多了一份無奈。遙看那一片片在寒風中瑟縮的麥苗,仿佛看到了
農民兄弟的眼睛,他們比我更加渴望雪水的到來。我在默默地問,問浩瀚的宇宙,
問大地的主宰,純潔化身的雪,你究竟屬於藍天?屬於大地?還是屬於勞動人民的
情懷?我在反覆地問,問迎面撲來的寒風,問天邊游弋的雲彩,晶瑩剔透的雪,你
何時才能乘風歸來?

與暖冬全球化相伴的是酷暑的全球化,於是,有錢有閒又怕熱的人類只好到北極避
暑,證據見《歐洲人流行去北極避暑》。

北半球的瑞雪飛到哪裡去了?孔雀東南飛,瑞雪往南飛,飛到了南半球的澳大利
亞:在北半球遭遇2006年最暖冬天的同時,與北半球季節相反而處於酷暑的澳
大利亞,卻迎來兩次飛雪:2006年11月14日(相當於北半球立夏——小滿
間),突然下了一場大雪(見《去北極避暑吧!歐洲暖冬澳洲夏雪》)。正當北半
球廣大地區的《聖經》信眾因暖冬而哀嘆無緣過上銀色聖誕節的時候,一直在綠色
中度過聖誕節的澳洲人,卻首次在當地嘗到銀色聖誕的雪味。《澳洲夏天下雪!出
現銀色聖誕》報告:南半球的澳洲現在正值夏天,但是竟然下起雪來!這幾天澳洲
氣候突變,氣溫從前兩天的攝氏二、三十度多度,驟降到今天的零下一度,而且雪
花紛飛,使澳洲人首次嘗到銀色聖誕的滋味。下雪前的二個月天氣是“非常炎熱,
達到40℃,到處山林大火。維多利亞省焚燒面積廣達四萬多平方公里,比台灣還
大。全國的救火員疲於奔命,有一人被火燒死”。

其實,在澳洲夏天飛雪前的中國大陸全境,夏天飛雪已經屢見不鮮:

《承德壩上變天,農曆七月飛雪》報告:2006年9月8日和9日(農曆閏七月
16日、17日,16日是白露),河北省承德地區圍場縣和豐寧縣壩上地區大降
飛雪。其中,圍場降雪最深處達30厘米,是該縣有氣象記錄以來出現的最早的一
次大範圍降雪。

《新疆哈密六月飛雪,東天山披銀裝》報告:2006年世界環境日——6月5
日,新疆哈密地區巴里坤沿天山一帶突降小到中雪,使剛剛染綠的東天山又披上了
銀裝。東天山六月降雪十分罕見。

《居民驚嘆深圳“八月飛雪”,專家稱其學名為霰》報告:2006年立秋前五天
——公曆8月2日下午五點左右,深圳在大雨中夾着十多分鐘的飛雪。居民李先生
拍下了十來分鐘的“飛雪錄像”。

《南京七月飛雪,專家表示驚訝,稱夏天下雪聞所未聞》報告:中國四大火爐之一
的南京秦淮區,於2005年大暑後第七天——公曆7月30日中午12點50分
左右,在一陣狂風后飄了一陣幾分鐘的雪花,雪後氣象是暴雨夾冰雹。

《奇妙,驚喜!九寨之旅,遇到六月飛雪》報告:2005年6月,東莞旅遊團在
往九寨溝途中的松藩縣城過夜時奇遇大雪,次日在游九寨溝五彩池時又喜遇漫天飛
雪。

《福州日前突降“六月飛雪”,專家解釋其神奇成因》報告:2005年小暑後第
六天——公曆7月13日下午四點多,福州市區在狂風過後下雪一分鐘,雪後下雹
一分鐘,雹後轉成暴雨。

《五月飛雪:北京門頭溝5日飄起鵝毛大雪》報告:2005年立夏日——5月5
日,北京門頭溝部分地區飄起了一場鵝毛大雪。

《四川江安7月飛大雪》報告:2004年大暑日的8點18分許,晴空萬里的四
川省江安縣仁和鄉百竹海中心校方圓一公里範圍內,突然紛紛揚揚飄起了時長約5
分鐘的大雪。

《山東臨淄現“六月飛雪”奇觀》報告:2002年大暑後第六天下午3點15分
至3點20分,山東臨淄市臨淄城區上空飛下降暑的及時雪。

《可可西里環保手記:卓乃湖七月飛雪》的飛雪時間是2002年7月28夜,地
點在西藏可可西里區卓乃湖。

《新疆巴侖台6月飛雪,竟釀30年不遇雪災》報告:2002年6月17日16
時起,新疆和靜縣北部的巴侖台山區連續兩天降雪,雪深最深處達到了50至80
厘米,致使216、218國道、321省道遭受雪阻,100多公里的道路全部
中斷,50多輛汽車和近百人受阻,給當地牧民造成了巨大損失。但兩年前,《中
新社:新疆巴侖台六月飛雪》就報告:進入六月中旬,新疆各地烈日炎炎,氣溫高
達三十度,但新疆巴侖台縣小山的查汗努爾一帶飛降罕見的大雪。巴侖台縣地處烏
魯木齊市南。截至六月十三日,降雪時間已長達三十六小時,積雪厚度達四十厘米
以上,氣溫降至零下十五度,受災被困人口一千六百八十八人,其中重災民一千零
一十三人,受災牲畜七萬零一百八十四頭(只),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九十萬九千二
百元人民幣。

《成都四月雪紛飛,天降異象警世人》報告:2002年4月16晚8時半起,四
川省西嶺雪山下了十多個小時的大雪,積雪厚達五六十厘米。

《石家莊的六月雪舉市震驚!》報告:2001年小暑後第八天的公曆5月30
日,河北省靈壽縣五嶽寨在連日高溫中忽然飛下一場漫天大雪,地上積雪一尺多
厚。1999年6月,北京突然天降大雪四十多分鐘。

《夏季也會下雪的地方》報告:《新民晚報》曾報道:1987年8月18日(立
秋後第十天)下午,上海人民廣場雨中降雪一分鐘:那天下午下着雨,窗外白茫茫
一片,不少人親眼目睹雨中夾帶着白色絮狀、長約2厘米、寬約1厘米的雪花,飄
舞了約1分鐘。《小學科技》2002年第6期也報告此事。

《小學科技》2002年第6期報告:1981年6月1日,山西管涔山林區普降
大雪,雪深達25厘米;1987年6月5日,河北張家口地區降了一場大雪,最
低氣溫降至零下7攝氏度。

在北半球,夏雪並非神州特產,如:

《小學科技》2002年第6期報告:1980年6月,莫斯科下雪。

《全球氣候反常,人類還有沒有“後天”?》報告:2004年7月17日,德國
巴伐利亞山區,暴風雨轉變成了大雪,德國海拔最高的山峰很快就變成了覆蓋厚厚
積雪的雪山,氣溫也急劇下降。德國氣象部門說,這場雪下得很大,降雪量竟然達
到了10厘米。與此同時,當地的氣溫也下降到了零下6℃,創造了10年來德國
境內在7月份的最低溫度紀錄。

《德國五月飛雪凍僵多哥,厄瓜多爾抱怨東道主未戰先勝》報告:2006年5月
下旬,德國南部地區一直陰雨連綿,靠近阿爾卑斯山的地方更是下起了大雪。所有
的建築物全都蓋上了厚厚的“白棉被”,寒冷景象幾乎和冬天相差無幾。

《驚艷!瑞士六月飛雪,痴望那一片純淨的白》報告:2005年6月,瑞士聖模
里茲地區普降飛雪。

氣溫再持續上升的後果相當嚴重,《氣溫再上升1度,地球走向不歸路》報告:美
國航太總署的“哥達德太空研究所”發言人說,今天的地球是一萬年來最熱的,人
類已經走到一道關鍵門檻面前:溫度只要再上升攝氏一度,地球就要走過不歸路,
變成我們不認識的另一個星球。

誰是全球變暖、變熱的元兇?誰是六月飛雪的元兇?科學界認定的元兇是人類自
己,是人類活動增加的溫室氣體。因為溫室氣體起着玻璃房的溫室效應,溫室效應
是指透明或半透明物覆蓋着的生物生長空間與外界缺乏亂流等熱交換,使得入射陽
光增加的熱量得以保存。塑料棚、玻璃房是產生溫室效應的人造小溫室。人造大溫
室是指人類活動向大氣圈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導致大氣圈的溫室氣體濃度越來
越高,地表接收的太陽熱量向外擴散的能力越來越弱,從而升高了全球氣溫。溫室
氣體主要是水氣,水汽所產生的溫室效應大約占整體溫室效應的60—70%;其
次是二氧化碳,大約占26%,其餘4%由臭氧、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碳化
物、全氟碳化物、氫氟碳化物,含氯氟烴、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組成。適量的
溫室氣體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過猶不及,過量的溫室氣體必導致地球變暖變熱。
因工業革命以來,人類製造了除水以外越來越多的溫室氣體,所以,地球加速升
溫。二十多年來,全球氣候變溫變暖明顯。科學界的共識產生世界各國政府的共
識,於是,聯合國於1997年12月在日本東京召開了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
表參加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三次會議,會議通過了旨在限製發
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其中主要的限制對象是
二氧化碳。

然而,2006年11月29日,聯合國糧農組織提交的《牲畜的巨大陰影:環境
問題與選擇》報告:數量迅速增加的牛對環境影響最大,全球10.5億頭牛排放
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18%,不但比其他家畜動物高出許多,更
超越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排放的二氧化碳。飼養牛時需要燃燒燃料來製造肥料,
還要種植牧草、運輸處理。在上述過程中,釋放的二氧化碳占了9%。呼籲各國盯
緊牛屁股,改進畜牧業管理,減少牛屁股排放的廢氣。

——全球10.5億頭牛排放的二氧化碳只占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18%,並
全球變暖的頭號元兇,但媒體卻製造聳人聽聞的新聞,視10.5億頭牛是全球變
暖的頭號元兇,如《溫室效應報告顯示:牛屁是全球變暖最大元兇》,《牲畜比汽
車產生更多溫室氣體》,《牛屁造成全球變暖,物種滅絕,牛也要搞歐Ⅳ標
准?》。

不論向大氣圈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元兇是人類繁殖的牛群還是人類其它活動,反正人
類增加的二氧化碳被認定為全球變暖的元兇。因此,美國航太總署的“哥達德太空
研究所”發言人警告:要是維持今天的二氧化碳排放速率,過不了多久,高緯地帶
的生態系統就要開始崩壞,不可收拾,然後帶着全球走上不歸路(《氣溫再上升1
度,地球走向不歸路》)。

因科學界認定人類向大氣圈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全球變暖的元兇,控制、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量應成為地球的球策,聯合國的國策,世界各國的國策,故聯合國氣候變遷
研究小組便迫不及待地把原準備在今年2月出版的報告內容作為世界警報提前於去
年十二月公告: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過去的5年急劇增加,預計在未來的1
00年,全球平均溫度將上升4.5攝氏度。報告呼籲,不管二氧化碳是來自牛群
或人類,再不控制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地球的自然生態環境將受到嚴重的破壞。

然而,溫室氣體、溫室效應毫無依據,是科學家、政治家的胡說八道。理由有:

一、由溫室氣體以水汽為主、二氧化碳為次的組成可知,溫室氣體位於對流層。因
為:㈠對流層是緊貼地表的大氣層,水汽幾乎全部集中在對流層,對流層是水汽翻
雲覆雨、覆雪、覆雹、覆霧、覆霜、覆露的空間;㈡科學界認定:水汽、大氣微粒
受重力作用制約而重者沉在下、輕者浮在上,從而認定青藏高原缺氧的原因是氧氣
稀薄,氧氣稀薄是因為氧氣分子較重,沉在近地表上空,氧氣密度隨海拔升高而稀
薄。水汽是大氣圈中最重大的“氣體”,二氧化碳是大氣圈中氣體微粒質量最大的
氣體,水汽和二氧化碳只能在對流層中對流,在對流層中沉浮。

集中在對流層的水汽,在對流層的比例很低,如湖南省氣象局政策法規處網站20
04年9月6日發表的《大氣科學》報告:夏季濕熱處,大氣中水汽含量的體積比
可達4%,在冬季干寒處(如極地),則低於1/萬。有理由相信,4%和1/萬
是指水汽在貼近地表的大氣中的比例,而非在整個對流層中的比例。

二、仰望天空不同層次、不同方向的浮雲的流向、流速可知,對流層的風向、風速
是紊亂的,任何時候都有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風力,好象藍天下的風速與高度成
正比。即是說,對流層的氣體時刻在對流、交流、混流,水汽時刻在聚散。因此,
地殼活動、生物活動、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在風力攪和作用下,很快就會均
勻分布於一定高度範圍內的對流層;對流層在吸收地殼活動、生物活動、人類活動
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同時,通過降水活動和地表生物的呼吸作用而排出二氧化碳,二
氧化碳在對流層中時刻處於動態的平衡。

三、1983年12月北京第一版的《地質辭典》第一冊報告:對流層的氣溫特徵
是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氣溫就降低0.65℃,稱為大氣
降溫率。在對流層頂部,平均氣溫為零下55℃,且在赤道上空最低,因為平流層
厚度不均,是個扁橢環體:赤道上最厚,達17公里;兩極最薄,只有9公里。大
氣降溫率可從登山過程中體驗,可問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登山運動員。體驗大氣降溫
率經歷最豐富的名人,是標明出廠期和報廢期的收音機——8341—99型收音
機的毛澤東:他生長在韶山,遊玩過泰山,為避難藏過井岡山、爬過大江南北許多
高山、雪山,為避暑、休養、開會常上廬山,他收發過證實大氣降溫率的天音詩
句:“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風吹”(《冬雲》)。

——地球第三極——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冬季氣溫,即11月中旬至來年
2月中旬的平均氣溫是零下40℃—零下50℃。而珠穆朗瑪峰到對流層頂部應該
還有五六公里。

大氣降溫率表示:地球是熱源,地表是溫室;對流層是散發地表熱量的橢環形散熱
氣層,降低地表氣溫的橢環形降溫氣層,對流層氣體是良好的散熱導體,冷卻地表
氣溫的冷卻氣體。即對流層的所有氣體都不是溫室氣體,而是冷室氣體。它們不起
溫室效應,只起冷室效應。

四、上示的《地質辭典》第一冊報告:大氣圈是各種氣體的混合體,各種氣體的體
積占總體積的比例是:氮占78.09%、氧占20.95%、氬占0.93%、
二氧化碳占0.03%、氖占0.0018%,此外還有水汽和塵埃微粒等。大氣
總質量的1/8集中在海拔10公里範圍內,其密度和壓力隨高度增高而趨於稀薄
和降低。可見,二氧化碳總體積雖然排在第四位,但其總體積只占大氣圈氣體總體
積的萬分之一。

湖南省氣象局政策法規處網站2004年9月6日發表的《大氣科學的內容》則報
告:大氣質量的90%聚集在海拔15公里以下的對流層內。如是,大氣圈中質量
最大的二氧化碳就應全部集中在對流層。

毫無疑問,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增加的二氧化碳較之大氣圈原有二氧化碳的總
量微不足道,猶如撒向大海的一泡屎。正因二氧化碳的增量微乎其微,故科學界、
環保界拿不出對流層二氧化碳濃度增大的報告,三四十歲以上的人類也沒有呼吸變
難的感覺。

即使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增加的二氧化碳總體積達到工業革命以前大氣圈原來
的二氧化碳總量,但它們和其它溫室氣體組成的溫室總氣體,在對流層中的比例仍
然很低,只是散布在對流層中的點點稀星,橢環形散熱氣層中的點點稀星,構不成
保溫的氣體溫室,不產生任何溫室效應。

五、大氣降溫率表示,對流層是神奇的大氣圈,莫明其妙的大氣圈,不明大氣降溫
率成因的大氣圈:與赤日炎炎似火燒的太陽越近,氣溫越低,完全違背離火爐越
近、溫度越高的鐵律。然而,對流層只是整個神奇大氣圈中近地的第一圈:對流層
之上的平流層氣溫隨着與太陽距離的縮短而升溫到零度。其中,高度在20—30
公里的臭氧層,溫度則上升達到幾十度,成為高溫帶。過了臭氧層,又是平流層,
溫度則隨着與太陽距離的縮短而降到零度;在高度為80—90公里的中層,溫度
隨着與太陽距離的縮短而降低,降低到零下90℃。在高度90─500公里的熱
層,開始時溫度隨着與太陽距離的縮短而迅速升高,如在高度100公里以上,溫
度猛增,白天溫度高達1700℃,夜間則降到400℃,而後,氣溫與離日太陽
遠近的關係不甚明顯。500公里以外的大氣圈層氣溫尚未探測(見《地質辭典》
第一冊)或者探測結果尚未公開。

臭氧層並非由臭氧組成的大氣層,而是指臭氧在海拔20—30公里的空間密度相
對較大,達到占這層大氣的十萬分之一。臭氧是很強的氧化劑,由一個氧分子和一
個氧原子化合而成,很不穩定,半衰期很短,以分鐘計,屬於即合即散型:在常溫
常壓下,會很快分解成一個氧分子和一個氧原子;在氣溫高達幾十度的臭氧層,兩
者相遇則湊成臨時夫妻——臭氧,隨即就發生婚變——離婚為獨立自由的一個氧分
子和一個氧原子,在大氣中漫遊求婚。故人類生產和使用臭氧,不產生二次污染:
既沒機會成為地表上的溫室氣體,更沒有機會排放到臭氧層。

大氣圈各圈層莫明其妙的氣溫特徵告訴人類,地表氣溫與日照無關,各圈層氣溫高
低與離日遠近無關,也與離地表遠近無關。可以說,各圈層都是地球溫室的橢環形
巨厚圍牆,都在起溫室效應;也可以說,各圈層都是消耗太陽熱能、冷卻太陽熱能
的橢環形冷卻氣牆,令到達赤道上空的對流層頂部的陽光變成零下55℃的超級寒
光。常年處於零下55℃的超級寒光帶超過地球上最冷的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零下
25℃—零下30℃°(《南極的自然地理概況》)。如果對流層上部密集水汽,
就將結成一層橢環形冰圈。

如果太陽是明鏡般的光盤式光熱輻射體,地球大氣圈就是一邊把炎熱陽光吸收過濾
成零下55℃冷光的濾熱圈,一邊吸收地表熱能、降低地表熱能的吸熱圈。地球大
氣圈是莫明其妙的大氣,冷卻日照輻射熱和地表熱量的神奇大氣:既冷卻陽光至零
下55℃,又冷卻地表氣溫至適宜生物生存氣溫,是降低地表氣溫的退燒神氣。

然而,科學界說,太陽是氫核聚變成氦核的熱核反應堆,球形的光熱輻射體。似
此,自轉中的太陽始終只有突向地球的一點向地球射出一束光線,自轉中的地球大
氣圈只能得到這一束光線的掃描,掃描地球大氣圈的一束光線既沒幾卡熱量,也沒
半燭光強:一束光線照不明漆黑而龐大的地球大氣圈,地上也看不到太陽。因為,
光線截面的大小就是光子的大小,或光波波幅的大小,肉眼看不見光子或光波。照
向地球的一束陽光,在太陽表面雖是密集的,但射線以<形散開,相鄰兩條光線的
距離與射程成正比,到達地球大氣圈的射程近於1.5億公里,即一束射到地球大
氣圈時的每條光線之間的距離變的很大。而可見光的特徵是,只有迎着它才可見
它,在地上,只有你的眼睛剛好碰上掃描的陽光,你才能見到這條光線。但是,這
條陽光由於太微細而不可見,肉眼可見的光線是密集的光線束。而且,一束陽光經
過大氣圈無數的氣體微粒的散射作用而繁殖出無數的光線,但散射過程是光能被無
數氣體微粒無數次吸收和微分而削弱的過程,一束光線雖然經過大氣圈的散射作用
繁殖出無數的光線,也織成了天大的光網,但是,經無數氣體微粒吸收和微分後的
無數光線的光度早已暗到不可見。故一束陽光根本照不亮地球大氣圈。

照不亮地球大氣圈的一束陽光,同樣也照不亮月球。日月不可見,眾星更不可見。

可見,三明日月星是神明的發明物:“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造了兩個
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
《聖經·創世紀》):兩個大光即日月,“大的管晝,小的管夜”是對現代人說
的,因為,視覺上,月亮光盤比太陽光盤大,看象形文字的月也比日大;現代人才
被告知,日月的實際大小是與“日月”的大小相反——日大月小。

可見,地表氣溫與太陽無關,全球變暖與溫室氣體無關,大氣圈根本不存在溫室氣
體。

太陽不是近地表氣溫的熱源,難道近地表氣溫的熱量來自地熱?來自地心?難道全
球變暖的氣溫來自地下?也不是。因為:

㈠如果近地表氣溫的熱量來自地下,地殼表層的溫度就應高於近地表氣溫,地表就
應時時處處冒水蒸氣,但無此現象。

㈡冰天雪地冰雪的融化、凍土層的解凍,都不靠地熱,而是靠近地表氣溫的升高,
靠太陽熱。

㈢全球地質界的調查報告:地殼表層存在自上而下的三種溫度層:可變溫帶—→常
溫層—→增溫層。可變溫帶的厚度隨緯度高低、海陸分布、季節變化、晝夜更替、
植被程度而異,熱量來自太陽熱輻射,故可變溫層又稱太陽輻射熱帶、外熱帶。可
變溫帶的平均深度是15米。往下是溫度常年不變的常溫層,常溫層以下幾十公里
的地殼,溫度隨深度加深而升高,稱為增溫層。常溫層和可變溫層的溫度特徵表
示,近地表氣溫的熱量不是來自地熱、地心。

可見,近地表氣溫既與太陽無關又與地熱無關。氣溫是神溫,氣象是神象,氣候是
神候。神溫、神象、神候還給人類製造了氣溫與日照有關、與日照距離有關的神奇
假象:冬日一出暖洋洋,夏日一出熱難當,烏雲遮日氣溫降;在晴天,午照氣溫明
顯高於旭照氣溫和夕照氣溫,因為,早晚的日地距離比中午的日地距離遠了所在緯
圈的緯半徑長度。

氣溫是神溫、氣象是神象、氣候是神候的表現還在於,暖冬不是現代才出現的氣
候,中國自古就有暖冬。全球暖冬是古代局部暖冬的全球化,全球變暖是古燠的全
球化、四季化。燠,曖也,熱也;燠,使暖也,使熱也。

如《周書·洪範》曰:“庶征: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曰時五者來備,
各以其敘,庶草蕃廡。一極備,凶;一極無,凶。曰休徵;曰肅、時雨若;曰乂,
時暘若;曰晰,時燠若;曰謀,時寒若;曰聖,時風若。曰咎徵:曰狂,恆雨若;
曰僭,恆暘若;曰豫,恆燠若”。

如范蠡曰:“春燠而不生者,王者德不完也。夏寒而不長者,臣下不奉主令也。秋
暑而復榮者,百官刑不斷也。冬溫而泄者,發府庫賞無功也。此四者,邦之禁也”
管子曰:“臣乘君威,則陰侵陽,盛夏雪降,冬不冰也”(《後漢書·志·五行
二》)。漢朝劉向曰:“周衰無寒歲,秦滅無燠年”。

奧同燠。如“傳曰:‘視之不明,是謂不哲,厥咎舒,厥罰恆奧,厥極疾’”,“
盛夏日長,暑以養物,政弛緩,故其罰常奧也。奧則冬溫,春夏不和,傷病民人,
故極疾也……溫奧生蟲,故有蠃蟲之孽,謂螟螣之類當死不死,未當生而生,或多
於故而為災也……庶征之恆奧,劉向以為《春秋》亡冰也。小奧不書,無冰然後
書,舉其大者也。京房《易傳》曰:‘祿不遂行茲謂欺,厥咎奧,雨雪四至而溫。
臣安祿樂逸茲謂亂,奧而生蟲。知罪不誅茲謂舒,其奧,夏則暑殺人。冬則物華
實。重過不誅,茲謂亡征,其咎當寒而奧六日也’”(《漢書·五行志第七中之
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周之金為何如此可怕?
2006: 我的情況和我所知道的周之金——北大到
2005: 美國工作外包厚印度薄中國?
2005: 海外華人的世界大
2004: 紅色記憶: 英雄的三十九軍戰友
2004: 關於“痛恨”中國人
2003: 有一種“愛”其實是害
2003: 我反美,我不掩飾這一點
2002: 外交前輩談布什訪華
2002: 東方的智慧和西方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