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谷歌驟然發難,以一人逼中國
送交者: XWZJ 2010年01月16日15:36:5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谷歌驟然發難,以一人逼中國 
冼岩博客    2010-01-16 13:47:30
 
 
google的驟然發難,將中國政府推入前所未有的選擇困境。雖然中國官方已作出初步表態,但更深層的評估與斡旋,估計仍在默默進行中。
有人說,google的威脅退出,是為自己在中國的經營失敗尋找一個可以對股東交代的理由。這話似是而非。google在中國大陸雖然不敵百度,但也算不得“失敗”,不過是賺多賺少而已。誰也不能保證在所有市場中都獨占鰲頭,google管理層無須為此對股東作出特別交代;如果意在解說業績問題,更不可能採取這種明顯將進一步大損業績的方式。

當然,google此舉也可能含有某種經營考量:置之死地而後生,以“民不畏死”的姿態逼迫中國政府重新談判,同時贏得巨大的廣告效應。但是,這是一步險棋,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中國政府不可能開這種“被外企逼迫作出政治妥協”的先例。縱然google有可能在表示不再接受審查前提的同時,其實已經在技術上找到了既可不按中方要求審查,又能兼顧中方考量的解決方案,中國政府也不太可能與已經公開令自己大傷顏面的google妥協,它寧願將這種妥協給予其他替代者。

google在中國並沒有被逼入絕境,所以從經營而言,它不可能如此兵行險招。不接受審查前提、宣示可能退出中國的表態,出發點應該確實是政治而非經濟,經濟考量最多只是順帶。企業生存於社會中,不可能避免政治因素的影響。與許多中國人印象中西方企業與政治絕緣、“純市場決定”的形象不同,西方企業有責任接受政府(尤其是議會)的質詢,接受民眾和輿論的監督,所以必須樹立一種符合西方價值理念的政治形象。企業越大,這方面受到的壓力也越大。西方企業家更是生活在社會環境中,他們同樣會有自己的價值選擇,甚至可能懷有某種政治抱負(最典型的是索羅斯)。從已經披露的信息看,上述決策就是由google總部的三個高層管理者作出的,並沒有詢之於股東。而google由妥協到絕然這種態度轉變的發生背景,則是中國本身的變化:越來越強大的中國,令西方沮喪;越來越強硬的中國,令西方惱火,無論是西方的政府還是民間。google的管理者必定能夠真切體會到西方輿情的這種變化,並且感同身受。原來以妥協方式進入中國的公開說法理由是:進入,然後才能改變。現在中國已發生與這種預言相反的改變,上述理由就顯得勉強。當然,雖然勉強,但還沒到不能維持的地步。因此,google作出轉變的關鍵性原因,只可能是公司管理者本身已不願意再繼續維持,從而主動選擇了轉變----在某種價值理念和現實情境的催化下,他們準備做外企“對中國說不”的第一人。

於是,一種驚天巨變悄悄發生了。在特殊情境下,只要看準機會,普通人(雖然google的管理者其實並不普通,只是離政治有着一定距離而已)也能創造歷史。google事件給中國政府製造的巨大殺傷力,主要不在國內而在海外----不在於那些對google產生了同情、引發了共鳴的國內民眾,也不在於進入中國的外企將受到示範的激勵與啟發,甚至不在於那些已經公開出面勸說其他外企也退出中國的西方政客。google事件的最大示範效應,是為西方直接介入中國政治提示了新的抓手及發力方式。而它影響的最大力量群體,不是西方的政府或議會,而是西方民眾。

當西方的民眾看到,可以用這種方式影響因為各種原因他們不得不越來越重視的中國國內政治,迫使中國按照他們的意願發生改變時,這種意願可能匯聚成一股在西方國家足以橫掃一切的民意洪流,形成一種“政治正確”,重新規範西方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這種“政治正確”是西方企業絕對無力違背的,因為大多數企業的股東,也是這種理念的擁護者,他們會支持企業要求中國作出改變,為此不惜犧牲經濟利益。

普通人為了價值堅持和社會成就感而放棄經濟利益,這並非不可想象。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早就揭示,社會成就感是高於物質利益的精神享受。除了受困於基本生存條件的低收入群體外,其他人都可能將追求社會認同置於投資收益之上,很多時候只是沒有遇到方便的抓手和機會而已。將基本生存條件置於首要的,可能是那些在金融危機中陷入就業困境的西方工人,但不太可能是相對收入較高的西方社會之主體----中產階級,而後者是西方企業股東的主要構成部分。如此,就不難預計,當那種情勢到來時,西方企業的大多數股東將作何選擇。

如果這種聯動效應真的出現,中國政府才真的將面對不可迴避的艱巨選擇,中國也將被逼上前所未遇的十字路口----不管選擇哪一種回應,向左或者向右,中國社會都將發生自1979年以來的最大改變,再也回不到今天。正是顧忌於這種聯動的後續效應以及隨之而來的抉擇困境,中國政府才不得不慎之又慎,左右為難。

以一人逼一國,google的管理者或許已可自豪。但是,google此舉的真正成敗,仍將取決於能否引發整個西方社會、西方企業的聯動。能,則google將成為西方的英雄,甚至可能被輿論塑造成西方騎士小說中的類似形象;不能,google則成為真正的失敗者(利益受損者),輿論一時的追捧,也將消散在時間之河中----這就是冒險者必須承受的命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有這樣無恥的世界第三經濟大國嗎?
2009: 讓華國鋒打擊葉向農贊同王炳章的途徑:
2008: 戲侃一下美國的共和民主兩黨
2008: 中共果然要搞“新加坡模式”
2007: 從劉胡蘭之死,談談殺人不見血的精英
2006: 毛澤東的正面意義在哪裡?
2006: 現實是日本人很瞧不起中國人
2005: 日元的迴光返照
2005: 韓強: 我所聽到的和知道的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