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應心平氣和地對待醒來的中國 |
送交者: togetherad 2003年12月01日10:20:11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讓中國睡吧,因為她一旦醒來,就將震撼世界。 不久前,世界還是輕輕鬆鬆,不在意拿破崙的上述警告。但現在,中國正在震撼世界。美國是第一個大陸型資本主義經濟體。歐盟(EU)正努力成為第二個。中國則有可能令兩者相形見絀。中國已是全球經濟中龐大且引發爭議的經濟體,它的影響力肯定會進一步增強。對於中國這種日益增長的影響,擔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這種擔憂理由何在呢?應當採取怎樣的最好反應呢? 中國的貿易表現的確令人驚異。1980年至2002年間,中國占世界出口的比重從1.2%增至5.2%,占全球進口的份額從1.1%增至4.2%。從1993年至2002年,中國的商品出口年均增長17.3%。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雖然不太可能),中國的出口大約在2010年時將超過美國。在截至2003年5月的12個月中,中國的出口總額達到3660億美元,居全球第4位,僅次於美國、德國和日本。同期中國的進口總額為3230億美元,居全球第6位,而且將很快超過日本、英國和法國。 上述的增長態勢令人想起日本。但是,中國的擴張至少在兩方面不同於日本。其一,中國經濟的開放程度大大高於日本:以市場價格計算,2001年中國的貿易額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為44%,而日本僅為18%。其二,中國的出口對外國直接投資的依賴程度大大高於日本:聯合國發布的《世界投資報告》(World Investment Report)顯示,2000年中國出口商品中有一半來自外國在華的附屬公司。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力量將超過日本,這不僅因為中國具有比日本更大的潛力,還因為中國融入全球經濟的程度將比日本更深。 要評估中國貿易的影響,必須從中國的比較優勢和貿易政策入手。中國的比較優勢在於它幾乎擁有無限的廉價勞動力。中國貿易政策已顯著自由化。1992年,中國對進口製成品平均徵收46.5%的法定關稅。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該稅率將下降至6.9%。對於初級產品,關稅稅率將從22.3%下調至3.6%。從1996年至2001年,中國還把進口商品實行非關稅壁壘的比例從32.5%降至21.6%*。這一貿易自由化趨勢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因為對進口商品徵稅也意味着對出口商品徵稅。 從1979年至2001年,中國的貿易條件即出口商品價格與進口商品價格之比下降了30%**。隨着中國的經濟增長引起出口商品相對價格下降,導致與中國在第三方市場上競爭的國家利潤減少和市場份額下降。但是,中國出口商品的淨進口國,以及對華淨出口國卻從中受益。總體而言,向中國出口初級產品、高端產品和服務的國家得到了好處,而其它勞動力富足的國家則遭受損失。 高盛(Goldman Sachs)發布了一份關於中國對拉美國家經濟影響的分析報告,題為《中國帶給拉美國家的酸甜苦辣》(The Sweet and Sour Effects of China in Latin America)(2003年11月7日)。報告指出,面對中國的衝擊,墨西哥受損,而阿根廷、巴西和智利則得益,後三國都是初級產品出口大國。以去年為例,中國在對美製成品供應上超過墨西哥。儘管中國的工資水平已大幅提高,但在2002年仍只有墨西哥的四分之一左右。墨西哥的生產力水平雖然在提高,但其速度沒有快到足以抵消中國勞動力的成本優勢。隨着墨西哥開始喪失市場分額,它還面臨失去外國直接投資(FDI)的風險。這一點部分解釋了為什麼流入墨西哥的外國直接投資快速減少。2001年,墨西哥的外國直接投資為250億美元(無可否認,這是很高的記錄),到2002年,降到了140億美元。高盛認為,中國對墨西哥國際收支的影響相當於墨西哥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今後,這一影響可能還會加大。 對阿根廷、巴西和智利而言,不利於墨西哥的事情卻對它們有利,這三個國家的對華貿易順差正不斷上升。高盛估計,中國對阿根廷和巴西兩國國際收支的積極影響,將占兩國2003年GDP總量的0.75%。其它初級產品出口國同樣得益,其中有澳大利亞、新西蘭和一些石油出口國,它們現已擁有一個在未來數十年中胃口驚人的中國市場。 有些似乎難以抵禦中國直接競爭的國家,也有可能從中國的發展中獲益。原因在於中國產業的縱向整合。1998年,在中國出口產品的價值中,直接和間接進口產品占了近四分之一。這種生產特徵與其鄰國尤其相關,這並不難以理解。例如,世界銀行的另一份研究報告指出,1985至2001年間,東亞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對華出口已從59億美元上升到835億美元。2001年,東亞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的出口商品中,有15%都是辦公設備、電信設備和電子及微電路零部件,所有這些部件都是為了在中國組裝為成品後再出口***。 其他國家應對中國的衝擊作何種反應呢?“心平氣和”是最好的建議。 經濟方面的考慮是原因之一:受中國負面影響最大的國家對中國的崛起束手無策,而那些可影響中國的國家又是能從中國崛起中獲益最多的。除非墨西哥能說服自己的貿易夥伴國增加針對中國的歧視性貿易壁壘,否則墨西哥將無法緩解中國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在對華貿易中,即使是淨進口國也是受益者。保護主義的做法將會給自己帶來損失。 但是,之所以必須採取“心平氣和”的態度,更重要原因在於歷史思考。如果中國得以興旺發達,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廉價製成品出口國,那中國人將能實現繁榮富強的願望。如果中國受阻於貿易保護主義壁壘,那麼中國人也會為之感到沮喪而變得危險起來。 包容一個全面醒來的中國將面臨許多重大挑戰,但世界能夠也必須接受這樣的挑戰。 *埃琳娜??伊安喬威納(Elena Ianchovina)和威爾??馬丁(Will Martin),《中國加入WTO的經濟影響》,世界銀行,2002年12月11日。 **威爾??馬丁(Will Martin)和弗拉德??馬諾萊(Vlad Manole),《中國變為世界工廠》,世界銀行,2003年9月15日。 ***弗朗西斯??吳(Francis Ng)和亞歷山大??葉芝(Alexander Yeats),《東亞主要貿易趨勢》,世界銀行政策研究工作論文 第3084號,2003年6月。 世界銀行網址 www.worldbank.org 作者Martin Wolf電子郵箱 martin.wolf@ft.com 譯者/江潔 倫敦《金融時報》 |
|
|
![]() |
![]() |
實用資訊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一周回復熱帖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2: | 打死也不要“精英“執政! | |
2002: | 從西方的鷹派言論說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