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走向共和》还是走向“专制”
送交者: 点击 2004年06月19日09:12:13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走向共和》还是走向“专制”王童 除导演外,其全为《雍正王朝》的主创人员又推出了一部长达近60集的电视连续剧,着实让人又兴奋了一阵子,面对这浩繁叠帙长卷不能尽性的播出,只好购得一套碟来先睹为快。但越看越感到困感与失望,直到最后仅有不得不口诛笔伐的义愤了。

纵观全片, 这部貌似尊重史实的电视剧,其大量笔墨都放在慈禧太后、李鸿章、袁世凯和孙中山的身上,而掀起“戊戌变法”运动、倡导从君主立宪到宪政立宪,直至最后彻底摧毁封建王朝残渣余孽复僻的康梁等人的功绩仅仅当成了一个陪衬,甚至不惜在对袁世凯重新“公正评价”的同时,虚化淡写了由梁启超策动蔡锷所进行的倒袁护法、讨伐张勋维护共和的义举。在横跨近一个世纪波澜壮阔的追求维新变法、宪政民主和图新自强走向共和的时空中,由“公车上书”直至引发的“戊戍变法”运动应该是先声的号角,正是从那一刻起,国人才真正从封建专制中第一次昂起了头。可该电视剧却将这一历史事件中的人物放在了虚写淡化的背面。这里面昏聩老朽的李鸿章成了力撑危局的智多星,腐败透顶,诛杀维新派人物,将“戊戍变法”运动扼杀在摇篮中的慈禧太后,成了积极倡导“新政”的开明主子,甚至连窃国大盗袁世凯也成了稳定国基的救世主。不错,以往历史教科书中对上述三人漫画式的描写有失公允----恢复人物的历史本来面目也未偿不可。但如果你认为李鸿章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是迫不得以,慈禧太后幽禁光绪、镇压维新派是不得以而为之,袁世凯称帝是受人欺骗,误入跂途,情有可原的。那么,以康梁及孙中山为首的立宪和革命的进步、健康的力量又置于何种政治舞台上呢? 其实,如果你伃细剖析一下这部冠以“反封建、追求民主共和”的电视剧,不难发现骨子里依然残留着《雍政王朝》那里面所鼓吹的“皇权至上”的意识。只不过,在这部电视剧里客观上的“皇权”已转到了垂帘听政的慈禧手上。

众所周知,这一时期的清王朝是导致中国丧权辱国的最腐败的温床。当然,究其缘由,也许归罪于某一个人是欠妥的。晚清的衰败是积贫积弱的制度所然,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败于日本便是这种制度弊病的体现。戊戍变法正是要改变这一衰败局面,图新求强才奋起的。但电视剧中对这股健康力量无时不在旁敲侧击为不顾客观现实的激进与冒进的“秀才造反”。相反,对李鸿章临终前倾力举荐袁世凯,慈禧涕泪交加的场面极尽渲染之能事。随后,袁世凯面对众军机大臣纵横阖捭,舌战群儒甚至不顾拳脚交加上身,更是对其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电视剧借王照之口说康有为所衔光绪圣旨是伪谕,譚嗣同遗诗“我自横刀向天笑”也是攥改之作在史实上亦尚无定论,特别是对谭的绝命诗是“伪作”一说,有关历史学家认为纯粹是胡说八道。但电视剧把这历史中尚无定论的猜测拿来说事,不知是要说明什么。特别是不顾历代仁人志士为谭嗣同慷慨赴死和其诗精神所激励的现状,硬要选择历史迷雾中的另一个不确定数,其目的无非是想说明维新派不过是想拉大旗作虎皮,想欺世盗名罢了。

电视剧中把擅权弄政,大耍阴谋诡计的慈禧太后几乎快吹捧成了知人善任的一代巾帼了。相反,在《变法通议》中所言“法何以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在《少年中国说》中疾呼“……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在《中国建设问题》中具体描绘出民主共和政体蓝图;在袁世凯逆道称帝后拍案而起疾书《异哉所谓国体问题》痛责袁的倒行逆施,策动蔡锷并身体力行倒袁的梁启超几乎就快成了一个影子。这位推动中国进步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这位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位以新我和旧我相斗争的民主斗士何以又被贬抑了呢?给坏人说点好话,给好人说点坏话,现已成了影视创作的一种流行病,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发现。别人说正我必说反,在该电视剧中总觉得自已有什么新见解不过是为专制体制找一个台阶罢了。翻案这个翻案那个,可在众多歌颂领袖的影视作品中,你何不把文革中一条一条的“最新指示”重新公布呢?更为自相矛盾的是该剧编剧之一盛和煜在回答观众提问时说,此剧只是“戏说”而己,不存在解答历史世界观的问题,可紧接着署着本剧策划大名之一的钟呈祥在央视“午间新闻”中又言之凿凿:该剧意图是要人们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不知这歪曲的历史观何以又是正确的。

不管你为李鸿章、慈禧、袁世凯找出何种合理存在的理由,但“北洋海军”覆灭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定了,“戊戍变法”斗士被斩首了,“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盲目“扶清灭洋”了,中国割地赔款了,这些是不是事实?不管这些衰败的景象是如何产生的,身为独览大权、一言九鼎的责任人当然是难逃其咎的。我们现在经常找出的依据是什么什么运动失败了,就证明它不附合中国国情,“戊戍变法”也好、“宪政立国”也好,民主资产阶级革命也罢。凡是历史上偶然发生的事情都归结到了国情上。实际上,如若光绪帝当时不受制肘,掌握了大权,局面不就改变了吗!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俄国彼德大帝的改革不都是这样成功了吗!光绪帝想借袁世凯之手挟制太后,也正是想名正言顺的大展洪图一番。无独有偶的是彼德大帝当年也正是利用少年军击杀慑政势力,监禁母后才有雄心抱复的;光绪的先皇康熙也是如此除掉了鳌拜才开创伟业的。光绪帝的悲剧是制度的悲剧也是机会的悲剧。无疑,慈禧太后是一个有权谋、有心计、会拢络人,能驾驭局面的人,袁世凯和李鸿章也是能纵横阖捭、左右奉源,有军事实力的人。但李鸿章恪守的旧式教育、袁世凯的行武出身,慈禧的没受过任何正规教育的妃子身份,比起博古通今,并具有欧美国家先进社会眼界的康梁们自然是有历史局限性的。

拿慈禧太后先是煽动义和团“扶清灭洋”,围攻外国领事馆引火烧身并将代表光绪旨意的主和派大臣杀掉—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她又围剿义和团且复将主战派正法的事例来看,其昏庸无道已到了极点--“以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列强来说真可谓是一个慈善的老太太了。这样大奸大恶大坏鼠目寸光之女流,电视剧的创作者竟也利令智昏地称其为“出色的政治家”,其篡改历史本来面目的本事真是骇人听闻,而这样粉饰其腐朽昏馈面目要人们建立“正确历史观”的电视剧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旗帜鲜明”的中央电视台的屏幕上,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据了解,该剧在该台审片时,竟然还博得了一片掌声,可见那些经而致用的官员和学人脑子里是怎样的一盆槳糊,难道说一个浅显的历史知识都弄不清,还要大谈什么“正确的历史观”吗?按理说,对这样仅是一部“文艺作品”的电视剧,理应抱着宽容态度,有些不足之处对这样仅是一部“文艺作品”的电视剧,理应抱着宽容态度,有些不足之处也应不求全责备,是“鲜花”抑或“毒草”的标签也不必刻意打上,何况电视剧中追求民主、自由、共和的线索也是令人称道的。但该剧的创作者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一个有着铁证如山、千夫所指、鞭尸三百也万恶不赦的垃圾人物抬到庙堂上大唱挽歌,实在是天大的欺世盗名,误国、误民。毋庸讳言,变法维新与政体改革是那个年代中国艰难痛苦的选择,但本末倒置的是腐朽没落的势力总是压在先进思想的头上。然历史发展到今天,梁启超的宪政改良思想又无不渗透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只是我们不承认罢了。电视剧自然还有很多笔墨也落在了孙中山的身上,但除了小心亦亦的叙述他的一次次光荣的失败外,也想借袁世凯之言此前任“大总统”办铁路没铺设好一尺一寸,而得出结论为空谈家不务实。务实的袁世凯死了,北洋军阀混战开始了,许多人又把这说成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肯定夭折的理由,而全不顾北洋军阀恰恰是袁世凯种下的祸根。说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了,可北阀革命却成功了,尽管孙中山去世了,尽管国共两党的合作破裂了,然而,一个躯体的消失并不等于一个思想和一种精神及事业的消亡。从这一点上来看,《走向共和》的电视剧在其结尾借孙中山之口进行的长篇演说与前面出现的徐锡霖慷慨义举赴死,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从一个人类更高境界的追求上来看,尽管王冰饰演的李鸿章,呂中装扮的慈禧、孙淳演绎的袁世凯与马少骅塑造的孙中山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这部电视剧仍是需要重新审视的。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人民公社的解散是一个失误
2003: 中国迟迟不打台湾是在等待一张牌
2002: 足球和精神
2002: 从人自私的本性看记者作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