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跟帖
可喜可賀. 關於聖經的中文譯本,附上一篇文章供參考
送交者: joyking 2008月06月23日21:58:28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兄長受洗儀式觀禮記老禿筆 於 2008-06-23 18:07:05
豐富的真道—— 簡介中文聖經譯本
作者:慕賢思
最多人讀的一本聖經

於世界上運用中文的人口比例眾多,閱讀和使用中文聖經的人,數目相對龐大。中文聖經,很有可能是世界上發行量最多的聖經之一。

今日在中國、香港、台灣乃至歐美各地華人的信徒中,最普及的中文聖經,可說是《和合本》。在一般教會崇拜中,或信徒靈修、背誦金句時,大部份都運用《和合本》聖經。但不少初信主的信徒,或接觸基督教不久的朋友,都會感到這本中文聖經很不好懂!而有時我們向一些親友傳福音,鼓勵他們嘗試閱讀聖經,就會聽到一些回應說看不明白。

五四運動同齡作品

這情況實在一點不稀奇。試想想,如果今日有人把嚴復先生近百年前的譯作《天演論》擺在你面前,你能像讀今天的報紙一樣容易明白吸收嗎?大概是不可能了。今日我們手上有的《和合本》聖經,情況也相似。原來,《和合本》聖經是與五四運動同齡的,當我們紀念五四運動八十二周年時,就會想到《和合本》聖經原來也已面世八十二年了!

其實,1919年《和合本》聖經面世時,中國才開始白話文運動,胡適還引用《和合本》聖經作為範例,向人推介白話文。在當時,《和合本》聖經實在是一本走在時代尖端的作品,也是中國翻譯史上一項非凡的成就!為甚麼當白話文運動還沒有展開,中國人就已經有幸讀到一本譯成白話文的聖經呢?

早期的文言聖經

這就必須重溫一下中文聖經譯本的歷史了(注一)。馬禮遜從1807年來華,就開始將聖經譯為近代中文,第一卷使徒行傳於1810年譯成。他在1819年把全部新舊約聖經譯出,1823年出版,名為《神聖天書》(注二)。後來,來華的宣教士增加了,也分別翻譯或修訂了不同的中文譯本聖經,例如《新詘遺書》、《委辦譯本》等,後者文筆流暢,對中國讀書人很具吸引力。這時期的聖經,都是用文言翻譯的。

到滿清末期,由於對外開放,中國的語言文字已產生了一定變化,一般寫作已趨向使用較通俗的淺文言,於是有西教士便開始用淺文言翻譯聖經,例如楊格非的《新約淺文理譯本》、施約瑟的《施約瑟淺文理譯本》(注三)等。

官話聖經的出現

官話(今日稱國語或普通話)是清末中國朝廷及各地官員使用的語言,也是中國全境日常使用的語言。為了切合廣大群眾的需要,宣教士便嘗試用這種普及的語言來翻譯聖經。

參與翻譯官話聖經的,多半是曾翻譯一些文言譯本的宣教士;他們合力把一些文言譯本重新修訂,其中有麥思都、施敦力把《委辦譯本》的新約全書改寫成官話,於1857年出版。後來,由五位北京及華北地區的英、美宣教士 —— 都是當時著名的漢學家,根據麥思都、施敦力的官話新約,合作譯成《北京官話新約全書》,並再由其中一位成員施約瑟(S.I.J.Schereschewsky)—— 就是《施約瑟淺文理譯本》的譯者譯出舊約,至1878年與新約一同出版。這是和合本面世以前,華北各省流傳最廣的聖經。

不過,由於蘇格蘭聖經公會認為《北京官話新約全書》帶有北方口語,不易成為全國性讀物,遂邀請楊格非另譯一部適合南方人閱讀的聖經,於是楊格非把他的《新約淺文理譯本》改寫成官話文體,1889年由蘇格蘭聖經公會出版。

《官話和合譯本》

由馬禮遜的《神聖天書》出版至十九世紀末這六、七十年間,中國南北各省通行的中文譯本聖經已有十多種;連地方語言計算在內,更有三十多種,這並非是一個健康的現象。因此,1890年歐美各差會代表在上海舉行大會,通過要進行《和合譯本》的翻譯,務求讓未來的中國教會能擁有一本劃一和標準的聖經。

參與此項工作的,共有七位西教士,但1906年完成新約時,一人已去世,另一人退休。餘下五人分別是狄考文( C.W.Mateer)、富善( C.Goodrich)、歐文(G.Owen )、鮑康寧(F.W.Baller)和鹿依士( S.Lewis)。但到1919年二月《官話和合譯本》(後改名為《國語和合譯本》)正式出版時,就只剩下富善牧師一人仍健在,能親眼目睹這譯本面世!

除這群西教士外,還有不少協助其出版工作的中國同工,他們的努力實有延綿久遠的價值。這譯本面世不到十年,銷售量已超過了其他所有中文譯本聖經。而往後數十年,由於中國經歷了種種翻天覆地的戰爭、動亂,社會急劇變化,教會已無法顧及譯經這種需要龐大資源和人才協調的工作了。神彷佛早已預見這一切,為中國教會預備了一本統一的聖經,讓戰火浮生下顛沛流離的中國人,能看見生命的真光!

《國語和合譯本》後

不過,仍然有一些個別的有心人士,為求能在更信、更達或更雅方面,有更突出的水準而致力譯經。例如曾協助狄考文的王宣忱,本身也是一位中英文造詣甚深,且懂聖經原文的中國學者,他在1933年獨力譯出一本《新約全書》,由青島中華基督教會出版,是第一本由華人自己譯出的中文聖經。

後來又有朱寶惠與美籍宣教士賽兆祥(A.Sydenstrike)合譯的《重譯新舊約全書》,在1939年出版。鄭壽麟與陸亨理(H.Ruck)宣教士合譯的《國語新舊約譯本》,新約附詩篇合訂本1958年在香港出版。蕭鐵笛1959年開始翻譯,在趙世光牧師協助下完成《新譯新約全書》,1967年由香港靈糧出版社發行。呂振中則於1940年開始在北京譯經,以希臘文版本聖經為根據,在1952年完成新約,又經十多年努力,至七十年代才完成舊約。

現代語文中譯本

《現代中文譯本》是Today's English Version Bible的中譯本,七十年代由香港和台灣兩地聖經公會,聯同聯合聖經公會的學者譯成的。翻譯過程中特別著重「意義相符、效果相等」(Dynamic Equivalence)的原則,著重意義而非字義的翻譯,在1979年面世,剛好是和合本完成的六十周年。

另一本現代語文的中譯本是《當代聖經》,乃以美國神學家戴肯尼博士(Dr.Kenneth Taylor)出版的Living Bible為藍本而翻譯的中文聖經。戴肯尼博士在其家庭崇拜中誦讀《英皇欽訂本》聖經(King James Version)時,孩子都不了解經文的意思,他遂刻意把經文白話化,得到熱烈反應。後來他致力用淺白的文字改譯聖經,使它可作為傳福音及栽培初信者的優良媒介。中文《當代聖經》也在1979年面世。

《中文聖經新譯本》則是七十年代開始,樂可門基金會(Lockman foundation)推動及資助,由一群華人的聖經學者根據原文聖經譯成的譯本,在九十年代中完成新舊約,由香港天道書樓出版。其特色是力求忠於原文,文句和格式結構,都保持與原文一致,但亦力求符合現代語體文的習慣,切合時代需要。雖然這譯本在文法結構上會受到原文一些束縛,讀來不及《現代中文譯本》或《當代聖經》流暢,但對傳道人釋經或信徒明白經義方面,則提供較確切貼近的信息。

多元化的聖經

一口氣對中文聖經譯本的源流作了簡介,我們就可知道,今天能讀到自己語言的聖經,是很多前輩神仆努力的成果。雖然時至今日,中文聖經仍有很多地方可譯得更好(注四),但我們今日既有的譯本,已足以使我們「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了。不過為更深刻了解經文的原意,或為讓初信者、慕道者更明白經文的信息,我們何不多買一兩個譯本來讀,或給未信、初信主的親朋好友送上一本《現代中文譯本》或《當代聖經》呢?我們甚至可考慮每年用不同的譯本來靈修。能看英文的讀者,亦可選擇用英文聖經譯本研讀某一書卷。

事實上,在今天多媒體流行的年代,我們還可以購買一些「聽得到」、「看得見」的聖經——聖經錄音帶和電影光碟,前者國語、粵語、英語都有,後者暫時有英文New Internation Version Bible的馬太福音及使徒行傳(逐句經文配合錄像畫面)。吃早餐或開車上班時播一段詩篇,可幫助我們從早晨開始得力。也有電影版聖經,孩子放假在家,除了看卡通片也可看到一位親切、常帶笑容、與人接近的耶穌。筆者試過在病倒情緒極低時,看了電影版馬太福音及使徒行傳,得著很大復興。無論用什麼方法,總意是要「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

注釋

注一:資料取材自《聖經新辭典》,「中文聖經譯本」條目,(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天道書樓,1993),頁249至253。另參考趙維本:《譯經溯源》,(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1993)。

注二:由於滿清政府的禁制,《神聖天書》於1823年在馬六甲印刷出版。

注三:《施約瑟淺文理譯本》因譯者施約瑟主教後來中暑癱瘓了,只譯成舊約;而且這部份也是他在休養期間,用兩隻手指打字,逐字以羅馬拼音譯出,後來再把譯稿寫成中文;因此他本人戲稱這本聖經是「兩指版」。

注四:在九十年代中期,「香港國際聖經協會」已開始了另一譯本:《現代漢語譯本》(暫名)的翻譯工作,務求為下一世紀的華語世界譯出一部更能忠於原文、亦力求暢達的華文聖經。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所以說,我們所有的怨言,火氣,在不知
2006: 關鍵問題在於,什麼才是真正的受洗?
2004: 窮人的孩子怕過年
2004: 神的兒子上十字架不是因為我們行的好。
2003: 網友信仰對話(補充)
2003: 「使你將上帝……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