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於公元一世紀在羅馬帝國東部興起,最初主要在下層民眾中傳播,信徒之間平等互助,同甘共苦,信徒不拜偶像,並有着拒絕與統治者合作的傾向。因此,基督教一度遭到敵視和迫害。儘管如此,由於這種信仰深得人心,基督教在逆境中仍得到蓬勃發展,到三世紀末已經傳播到羅馬帝國社會各階層。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與李錫尼烏斯共同發布“米蘭敕令”,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境內獲得合法地位,392年更成為羅馬帝國唯一合法的宗教。
教會史家一般認為,公元64年羅馬城大火後,羅馬皇帝尼祿屠殺基督徒是羅馬帝國迫害基督教的開端。
據記載,尼祿起初只是下令搜捕縱火犯,後來發展為搜捕敵視羅馬帝國的所有人。不敬拜羅馬皇帝,只敬拜耶穌基督的基督徒被認為是社會公敵,要予以處死。
這次鎮壓主要發生在羅馬,也蔓延到東方各行省。
羅馬人相信萬物有靈論,信仰類似於薩滿教的萬神教。主管戰爭、生育、農耕等的諸神各司其職,
此外灶有灶神,道有道神。這些神靈被塑成形態各異的神像,供奉在羅馬的萬神廟中。而基督教教義則反對偶像崇拜。摩西十誡的第一條就是“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新約馬太福音中也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因此,基督信仰與羅馬原始信仰發生衝突是必然的。
羅馬帝國統治者對基督徒只信仰一個“將來的國度”感到好奇,皇帝圖密善曾親自審問兩個基督徒,問他們有多少財產,兩人答道:“九千銀幣而已,分屬兩人;但這筆產業不是錢,而是一塊三十九畝的土地。我們從中收租,並用勞力養活自己。”圖密善於是問他們,什麼是基督的國度,他們回答:“那不是短暫的國,也非屬地的國,而是神聖屬天的國。它會在世界末日時,顯現於榮耀中。神會審判活人死人,照各人所行的報應各人。”圖密善覺得他們無知且愚蠢,便打發他們走了,然後下令停止迫害基督徒。
此後,圖拉真皇帝開始把基督徒與猶太教徒加以區別,屠殺反抗羅馬統治的猶太人,寬容願做羅馬帝國順民的基督徒。
從2世紀末到3世紀中葉,除了202-211 年、235-238年這兩段共12年曾對基督徒進行過鎮壓外, 羅馬統治者基本上採取懷柔加限制的方針。直至狄西烏斯統治時期(249-251年在位),情況才發生變化。
狄西烏是由軍隊擁立的皇帝。羅馬自奧古斯都以來,就把皇帝視為“神”,大搞“皇帝崇拜”,而基督徒只崇拜上帝,這在狄西烏看來,簡直是大逆不道,是叛國,是瀆神。當時羅馬軍隊中已有很多基督徒,他們能否效忠皇帝,也已成為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此外,狄西烏認為道德墮落和宗教信仰自由是羅馬帝國衰落的根本原因,為了保證統治,必須在帝國內實現思想上的統一,於是開始大肆迫害基督徒。狄西烏斯明令所有基督徒必須放棄信仰,參加多神教的獻祭儀式。狄西烏斯逮捕拒絕獻祭的高級教士並處決了教皇法比安,要求所有人必須向諸神獻祭或參加奠酒祭神儀式。那些拒絕獻祭的基督徒要麼被殺,要麼被監禁。但在狄西烏斯死後,迫害就停止了。257 年瓦勒良又開始對基督徒進行迫害,強迫所有牧師向眾神獻祭。第二年他頒布了更為嚴厲的敕令:
處死不獻祭的高級牧師,許多人殉道,包括迦太基主教塞普里安。這次迫害因瓦勒良被波斯人俘虜而中止。
284年戴克里先即位後,為鞏固政治統治繼續尋求思想上的統一,強化對傳統多神教的崇拜,並從303年起開始對基督教進行空前迫害。他頒布了第一道敕令:
將教堂夷為平地,焚毀聖經,那些居高位的基督徒失去所有公民權利。於是,生來自由的基督徒被剝奪了羅馬公民權。在政治上,這意味着基督徒不能在帝國各級政府中擔任官職;在法律上,他們喪失上訴權,不再免於酷刑。戴克里先將許多基督徒從宮廷中驅逐,將堅持基督教信仰的士兵從軍隊中開除。
這道敕令頒布後不久,尼科米底亞皇宮發生了第二場大火,並在敘利亞發生了動亂。這導致了迫害基督徒行動的升級。宮廷中的反基督教團體將大火和內亂的發生歸咎於基督徒的反抗。隨後戴克里先又頒布第二道敕令:逮捕和監禁主教,強迫牧師向諸神獻祭,目的是破壞基督教的教會組織,降低教會領導人的威望。結果,各地監獄人滿為患,本來預備囚禁殺人犯和盜墓者的監獄住滿了主教、長老、牧師和學者,再沒有地方監禁那些真正的罪犯。所以,戴克里先又頒布第三道敕令:
如果被囚禁的基督徒獻祭,就釋放他們;如果他們拒絕獻祭,就將他們長期關在獄中,讓他們遭受各種酷刑,甚至將他們處死。戴克里先希望用這種方式使基督徒失去領袖,放棄基督信仰。304年戴克里先頒布第四道敕令,命令所有基督徒必須向羅馬諸神獻祭。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儘管多次受到迫害,基督教並未被撲滅,反而得到蓬勃發展。基督教會努力在帝國上層中發展教徒,
很多政府官員和皇室成員加入教會。最重要的是,基督教已經深入到軍隊,早在馬庫斯-奧理略統治時期(161-180年)
,軍隊中就有一支“雷鳴”軍團,士兵全部信仰基督教。
那麼,羅馬帝國基督徒所占人口比例有多大呢?人言人殊,分歧比較大。據英國史家愛德華-吉本估計,公元3世紀末,在100萬羅馬城人口中,基督徒約有5萬人,只占0.5%,但重要的是連皇帝戴克里先的妻子和女兒都信仰基督教。根據施陶德林的說法,基督徒占羅馬帝國總人口一半,可能有點誇張;根據麥特(Matter)
的說法,占1/5;但據吉本推算,只有1/20;而拉巴斯蒂認為占1/12,這可能最接近真相。比較準確的估計是:基督徒的比例在羅馬帝國西部占1/15,在帝國東部占1/10。
羅馬帝國是迄今為止世界史上歷時最長久的帝國,同時也是公元5世紀之前古代世界幅員最為遼闊(邊界長達一萬多英里,其版圖比印度孔雀帝國和中國漢帝國之和還大)、人口最為眾多(達1億2千萬人,超過漢朝的兩倍)、囊括的民族成分最為複雜(達一百多個民族)、文化種類最為繁複(從希臘到埃及、從西班牙到西亞、從日耳曼到北非、從凱爾特到黑海周邊)的巨型帝國。但是,這個帝國最後竟然被起源於帝國一隅的基督教所征服,並從中孕育出了引導現代文明發展走向的“西方文明”。其中的奧秘究竟何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