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誠之譯:改革宗神學的十項特色(ZT供參考)
送交者: nngzh 2018年09月22日07:46:29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改革宗神學的十項特色
By John Tweeddale(Reformation Bible College)
罩g自:https://youtu.be/B7mqMklPTis

  1. 改革宗神學就是基督教神學。
    改革宗神學有時候會被許多人描述為一種「改革的」(reformed)信仰。但是很不幸地,這樣的描述會給人一種印象,即改革宗信仰代表著一種宗派、黨派的價值和信仰。但是這完全不是事實。套用司布真的話說:改革宗神學就是基督教神學的暱稱。有些人甚至說,改革宗神學就是基督教信仰的獨立自主(comes into its own)。


    當更正教的宗教改革在十六世紀開始時,像馬丁路德、加爾文這樣的人,他們並不想要獨立創造(reinvent)基督教信仰,他們只是要重新發現(rediscover)基督信仰。他們論證說,天主教已經離棄了聖經的教導,尤其是在聖經的權威和因信稱義的教義上。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裏,吸收了這樣的觀念:新的永遠比舊的好;明天的iphone 一定比今天的好。但是改教家卻不如此認為。他們堅持文藝復興的精神:Ad Fontes(to the sources回到本源),回歸到古老教會的來源。改教家不是要獨立創造基督教,而是要重新發現基督教。他們回歸到初代教父的教導,認同古代教父的教導和古代信經,如尼西亞信經、迦克墩信經。更重要的是他們回歸到神的道,是神用希臘文和希伯來文賜下的。改教家試圖傳承一次交付給聖徒的信仰,並將此信仰保留在神的話裏。這點在改教家教導三位一體上可以明顯看出。改教家的教導是建立在古代信經的基礎上,他們確認只有一位真神,但這位真神卻不是一個沒有分別的單一體(undifferentiated monad),也不是沒有位格的能力。改教家確認,在三個不同卻完全神聖的位格之間,有一種統一性(a unity of three distinct yet fully divine persons):父、子、聖靈。每一位格有其獨特的特性和責任。但是改教家和古代教父很快會補充說,這並非暗示有三個不同的神。這三位格的神就是那獨一真神;同質、同權、同榮;在計劃和目的上是合一的,同樣配得我們的敬拜和讚美。因此,基督徒的神觀和所有其他的神觀不同:自然神論,神位一體論(unitarianism)、三神論(tritheism)。更重要的,這種基督教神觀是所有教義、靈修、敬拜的基礎。因此,在某種層次上,改教神學並無任何特殊之處。它只是單純地肯定教會一直以來所教導的古典的神論。聖經向我們啟示的是三一而永活的神:父、子、聖靈。例如,加爾文在他著名的基督教要義的第一卷裏(I.13.17),引用古代教父拿先斯的貴格利(Gregory Nanzianzen)的教導:「我一想到三,就不能不被三的榮耀照亮;我一區分三,就不能不被帶回到一。」加爾文刻意重覆貴格利的話,他是要顯明他肯定、擁抱、宣揚從古代教會就一直傳承下來的真理。所以,在一個層次上,改革宗神學沒有什麼新鮮之處。但是在另一個層次上,改革宗神學對一種健全的三一神論的委身,是它的一種獨特貢獻。改教家不是從神論出發,然後就置之不理,而是圍繞在神論周圍來建造所有的神學。他們徹底追求一種以神為中心的神學。因此,如果他們要討論人論,他們總是會提到神。他們若要討論救恩論,總是會談到神在基督裏藉著聖靈拯救罪人。如此,所有的神學就是來自神、關於神、為了神。所以,對改教家來說,在一個真實的意義上,他們明白,神是所有神學的焦點。所有的神學,都是為了要讓我們認識這位三一真神。因此,當改教家以古代教會的教導為基礎來教導時,他們不是要引進新的教導,而是要恢復古代的教導。因此,柏金斯(William Perkins),英國清教徒,寫了一本書,書名是《改革宗大公教會》(Reformed Catholics)就不是偶然的了。因為改革宗信仰乃是歸回到古代教會,回到普世教會,回到合乎聖經的真教會裏,這個教會是建基在使徒一次交付的真理上,焦點是聖經的三一真神。因此,第一點我們要說的是,改革宗神學是基督教神學,其焦點是上帝。

    2. 改革宗神學是合乎聖經的神學

    在改教家的一切著作中,無論是關於教義、辯護、教牧、方法論的著作,他們都積極地投入到解釋聖經的任務裏。即便是粗略地閱讀他們的作品,也可以看到他們對聖經的高度委身,把聖經當成一切教理在知識論上的基礎(Epistemological Foundation of Knowledge)。聖經是一切爭論、敬虔的規範標準、敬拜最終的權威。這反映在「principium congnoscendi theologiae」(知識論原理)的理論上。若上帝是一切神學的根基,所有的神學就必須建基在神的話上。改教家論證到,要認識神的心意(14.42),只能靠闡釋神的話。他們堅定地肯定申命記廿九章29節的教導:「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我們對神的認識,只在祂已經在自己的話中啟示自己的範圍之內。因此,我們若想要認識神,就需要神向我們啟示自己;祂已經在聖經裏,向我們俯就自己。改教家也教導,聖經是神默示的,是神所呼出的,因此它是無繆無誤的。它所肯定的一些都是真實的。因為有這些屬性,神的道就是充足的。因此,改教家持守「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 Scripture alone)的教義。聖經是信仰和實踐的終極標準。他們這樣作,是建基在保羅在提後三16的教導:「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簡而言之,我們可以說,更正教所認定的六十六卷聖經正典,就是神的話,是聖潔的、被默示的、無誤無謬的、充足的、有權威的。它是一個基準,規範了神的百姓所應當相信的、我們當如何生活、敬拜的對象、如何敬拜,以及我們被吩咐要作什麼、為什麼要做這些事。因此,身為基督徒、身為牧師、身為神的百姓的領袖,我們基本的責任,就是成為神的道的僕人。而改教家堅持,所有的神學、所有的事奉、生活的全部,都應該建基在神的話上。因此,重點是:聖經不是人類的經驗,不是理性,不是傳統,而是我們信仰和實踐最終的權威。人對於神當信的真理,以及神要求人當盡的本分(WSC QA3),都應當建基在神的話上。因此,改革宗神學是基督教神學,也是合乎聖經的神學。

    3. 改革宗神學是福音派神學(Evangelical Theology)
    改革宗神學的核心是福音,the evangel,耶穌基督的好消息。馬丁路德的故事是最佳的例證。大家都很熟悉這個故事。馬丁路德對自己在一位聖潔而公義的上帝面前的罪所折磨。他擔任威登堡神學教授之前,他會花幾個小時懺悔。但這只會讓他絕望,因為他無法計算他自己的罪。路德是個良心不安的罪人。儘管他是個無可挑剔的僧侶,但他知道他無論做什麼,都無法逃避一位公義、公正的上帝的怒氣。在路德的生命裏,有一件是發生了改變。他正在研讀新約的羅馬書。他經歷到他後來所說的「一個令人釋放的發現」(a liberating discovery),一個福音性的突破,從此改變了他對上帝的看法。在此之前,他把「神的義」理解為神的屬性,以及神對他的要求:成為公義的人。他看著自己的生命,知道自己達不到這個標準。然後他看到羅馬書第一章裏的那個句子:義人必因信得生。他理解到,他的救恩不是憑著他自己本身擁有的義,而是憑著神賜給他的、在他之外的義,而且他不是靠行為,而是唯獨藉著信心、唯獨在基督裏,來領受這個義。當這事發生時,路德說,彷彿天堂的門為他敞開了。他明白到,救恩是唯獨靠著恩典,唯獨藉著信心。對改教家來說,對一個人來說,稱義乃是唯獨藉著信心。他們說這句話的意思是,稱義是一件完整的、一次而永遠的法庭上的行動(a forensic act)。藉著上帝白白的恩典,祂赦免人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一切罪孽,並且在祂面前接納他們為義人。這不是根據個人的功德,而是因為基督在十字架上主動順服、完全滿足的義被歸算給人。稱義唯獨是靠著恩典,而不是根據我們個人的功德。但稱義也是唯獨藉著信心。稱義是神所賜的禮物,唯獨藉著信心——一雙張開的空手來領受。這信心使我們伸手緊緊抓住基督,安息在祂在福音裏所提供的一切。稱義是神滿有恩典的禮物,要藉著信心來領受。然而,那信心從來不是孤零零的,它必定會伴隨著屬靈的生命和愛心的順服。因此,改教家贊同保羅在以弗所書第二章所肯定的,救恩不是靠(by)好行為,而是為了(for)好行為(弗二10)。因為福音一旦在我們生命裏紮根,它必定會結出「信、望、愛」的果子。因此,總結一下,基督是我們得救的基礎;信心是我們得救的工具;好行為則是我們得救的果子。這完全是滿有恩典的福音的工作,其根基是神在基督裏所賜的永生的三個禮物。因此,這裏的重點很簡單:唯獨因信稱義是與神建立關係的樞紐(justification by faith alone is the hinge upon which a relationship with God turns)。(譯按:加爾文,《基督教要義》,III.11.1, “the main hinge on which religion turns.”)要想與聖經裏的三一神建立一種愛的永恆關係,你不能看你自己,看你自己的義。不,這種關係取決於你是否接受耶穌基督所賜給你的福音,耶穌基督的好消息。


    4. 改革宗神學是加爾文神學(Calvinistic Theology)。

    在許多時候,當人們聽見「改革宗神學」這個詞的時候,他們會立刻想到「加爾文主義五要點」。加爾文主義五要點總結了多特會議(1618~1619)對亞米念主義者《抗辯文五大要點》(Five Articles of the Remonstrance)的回應。《抗辯文五大要點》是十七世紀初期的一個文件,目的是修正加爾文在宗教改革時期的教導。為了反駁這個文件,在英格蘭和歐陸的神學家,聚集在荷蘭的多特市,發表了一份信仰告白的文件,以反駁亞米念主義者的這五項聲明。今天,這些真理往往被總結為「TULIP」這個簡稱。加爾文五要點的內容,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初期,但是「TULIP」這個名稱大概只有一百來歲。它大概出現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它也被人稱為「恩典教義」(doctrine of grace),因為這些教義是以神為導向,而不是以人為導向。五要點最好的背誦方式就是TULIP。T代表Total Depravity(全然敗壞)。它教導說,每一個人生來都是有罪的,因此會悖逆上帝,無法與神和好。Unconditional Election(無條件揀選)說明神滿有恩典地,並且在永恆裏揀選了一群百姓,成為祂的產業,並且公義地略過其他的人。Limited Atonement(限定的救贖),說明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只為祂的百姓確保了救恩。基督的心意是為祂的新婦而死的,而且祂的死是有功效的(efficacious),祂確保他們會有永恆的喜樂,祂也完成了父神交給祂的工作。Irresistible Grace(不可抗拒的恩典)聲明,聖靈保證所有的選民會憑悔改和信心來到基督面前。基督為他們而死的人,藉著聖靈的職事,必定會來到祂那裏。最後,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聖徒的堅忍)教導,凡被基督寶血所買贖的人,必定會堅忍到底,從今世堅忍到來世。因為救恩是神創始成終的工作,正如保羅所說,「那在你們心裏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腓一6),祂是信實公義的。雖然我們談論到的是加爾文的五要點,但是這五要點基本上是要說明一項真理,就是神主權地在基督裏拯救罪人(God sovereignty saves sinners in Jesus Christ)。它的內容僅僅是關於神在基督裏為我們做了什麼,而不是我們為祂做了什麼。加爾文神學的中心思想:神主權地在基督裏拯救罪人。


    5. 改革宗神學是以基督為中心的神學(Christ-Centered Theology)

    a. Two States of Christ: Humiliation & Exaltation
    加爾文主義的核心說到:神「在基督裏」拯救罪人。改革宗神學嘗試要高舉基督的位格和工作。改教家說,在基督的位格裏,有兩種「狀態」(Two States of Christ),或兩個時期:祂的降卑(Humiliation),祂的升高(Exaltation)。改教家斷言,耶穌,道成肉身的主,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他們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道成肉身當中,神的兒子變成祂原來所不是的(became what He was not):一個人。然而,神的兒子仍然保持祂原來的所是(remained what He always was):三一神的第二位格。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然而,道卻成了肉身。神的兒子變成祂原來所不是的,卻仍然保持祂原來的所是。在這裏,正如道成肉身的主,祂的降卑的狀態,是指祂從天降下,一直到死。因此,神的兒子,榮耀的主,穿上了(assume)了人的肉身,祂取了奴僕的形象。而祂降卑的工作,是從道成肉身開始的。祂的一生遵守了律法的每一個層面,一直到死、埋葬。而祂的高升是指祂展示祂繼承的榮耀。在復活當中,基督確保了我們的稱義,這是對祂所作的一切,完成了父神所賜給祂的所有工作的確認。在祂的升天中,祂向天使、祂的百姓、祂的門徒顯明祂的榮耀。祂如今坐在天上的寶座,坐在父神的右邊,祂祈求祂寶血的功德會天天賜給祂的百姓,祂在十字架上為祂的百姓所確保的救贖福祉會臨到他們身上。有一天祂會在榮耀中再來,使新天新地終末成全。


    b. Three Offices of Christ: Prophets, Priest & King 
    改教家不只看到基督的降卑與升高,他們在祂中保的工作中,還看到三個獨特的職分:先知、祭司、君王。身為先知,基督向我們宣告神的話;身為祭司,基督為我們而死,並繼續為我們代求;身為君王,祂以公義統管治理我們。但是這裡的中心思想是:基督身為神而人者(God-man),祂是神與人之間唯一的中保。

    Christ-Centered Theology: 
    Main Point: Christ as the God-man is the only Mediator between God and man. 
    福音是排外的。主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十四6)因此,福音宣告說,凡是到基督那裏的,都會得救;任何歸向基督的人,都會得救。但只有那些歸向基督人,才會得救。因為基督是那神而人者,祂是神與人之間唯一的中保。



    6. 改革宗神學是一種聖約神學(Covenantal Theology)
    聖約神學是改教家嘗試要在聖經救贖故事的背景下解釋福音。聖約神學是一種組織原則,是我們了解聖經的框架:神是誰,基督降生要做什麼,我們該如何回應。正如普林斯頓神學院的華腓德(B. B. Warfield)所說的很著名的話:「聖約神學是改革宗神學的建造原理」(Covenant theology is the architectonic principle of reformed theology),它是聖經的基礎結構(infrastructure),把聖經所有的內容連接在一起。因此,聖約神學的基本要素(nuts & bolts)就是:祂是用聖約來表達的神學。它主要的焦點是上帝。但更重要的是,它是合乎聖經的、神學性的、釋經學的框架,來解釋、闡釋,甚至是讚美神與人的關係、人與神的關係。聖約神學瀰漫在聖經的所有經文中,把創世記到啟示錄的所有經文統一在一起。因此,聖約神學是一個鏡片,神的話要藉著這個鏡片得到解釋。但它不只是我們穿戴上為了用來讀聖經的一付眼鏡。改教家說,不只是這樣,聖約神學是聖經給我們的,來看神、人、教會、世界的唯一一付眼鏡。正如司布真所說,「聖約教義是所有神學的核心」(The doctrine of the covenant lies at the heart of all theology.)。他只是呼應像偉大的英格蘭清教徒約翰歐文所說的話:「所有的神學都奠基在聖約,以聖約為基礎」(All theology is founded or based upon covenant)。改教家說,有三個基本的聖約:行為之約、恩典之約、救贖之約。

    Covenant Theology
    Three Covenants: Covenant of Works, Covenant of Grace, Covenant of Redemption。

    行為之約是墮落之前神與人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是神主權地、直接地(immediately)施行的。因為那是神與亞當立的約,其中沒有中保,沒有中間人。而這個關係在伊甸園中是以亞當完美的順服為條件的。他應當耕種大地、治理(制服)全地,但是他不能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因此,這個關係乃是帶著神的祝福和神的咒詛。神以這個關係賜福給他,但是警告他,當他不順服的那日,就必定會死。在行為之約裏的關係,其本質也是盟約性的(federal in nature)。亞當是全人類的代表。我們都知道故事的來龍去脈,不是嗎?當亞當不順服,他所有的後裔就在他裏面犯罪,和他一同墮落,並使他們不可能遵守此約的條件。因此,緊跟在行為之約之後,神以祂的恩典設立了一種新方式,來和亞當交往。神差遣祂的兒子,祂的獨生愛子,女人的後裔,不只是順從行為之約,更承擔起行為之約的咒詛,為我們確保了它的祝福。因此,恩典之約就是在墮落之後,神與祂百姓之間的關係。它是神以主權和恩典施行的。它的條件不是建立在亞當的順服或我們的順服之上,而是建立在基督中保已經完成的工作之上,而且它是藉著悔改和信心來接受的,更無可置疑是盟約性的。因此,當改教家談到盟約神學(federal theology),他們是意思只是說,我們與神的關係,完全是奠基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之代表性的工作(representative works)上。盟約就是一種由「代表」來建立的關係。美國的聯邦政府(federal government)是由我們所選出,代表人民聲音的人所組成的。亞當在行為之約裏代表全人類,而基督在恩典之約裏代表所有的選民。在這個恩典之約背後,支持這個恩典之約的,是改教家所謂的「救贖之約」。這是在歷史中的恩典之約,在永恆裏、在三一神裏面的約。約翰歐文曾說,救贖之約是神與基督關於人所立的約;而在恩典之約裏,是神與人關於基督所立的約。恩典之約始於亞當,然後到挪亞、亞伯拉罕、摩西、大衛,然後在基督裏達到終末成全。因此忠心思想是:我們與神在基督裏的關係,是奠基在恩典之約之上。我們無法離開基督而認識上帝。

    Covenant Theology
    Main Point: Our relationship with God in Christ is founded upon the covenant of grace.

    7. 改革宗神學是一種教會神學(Ecclesiastical Theology)
    Ecclesiastical這個詞是根據希臘文的ecclesia,意思簡單說就是教會,代表一群被神呼召出來的人,由基督門徒組成的會眾(congregation),被基督寶血買贖之罪人的聚會(assembly),被福音驅使之聖徒的聚集,得贖之人的團契。它強調的是整本聖經中的教會,神自己的產業,一群屬神的百姓。因此,聖經一再說的一句標準的話就是:我要作你們的神,你們要作我的子民。確實,這是聖經最後說的一句話之一,在啟示錄廿一章,神說:我要作他的神,他要作我的兒子(7節)。教會構成了神在世上工作的中心。來基督在馬太福音第十六章也說到,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教會是基督降世所要作的工作的核心。然而,基督說,這是「我的」教會。擁有教會的不是任何大學、任何公司、任何組織,它也不接受任何宗派或傳統的驅使。改教家教導,教會不是你們的、我們的、他們的教會。教會是基督的教會。祂把祂的家留在天上,好叫祂能為自己在地上買贖一位新婦。祂為祂的新婦流行捨命。因此,教會是神在這世上的工作的核心。因此,改教家思考教會的重要性,並發展出一種以教會為中心的神學;離開教會,救恩就是不可能的,正如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所說的。對一些人來說,「母親」教會(mother church)這樣的觀念,是難以下嚥的。這個觀念的重點是:要與上帝建立關係所需要的任何東西,都可以在教會裏找到。我們在教會裏聽見福音的宣講;在洗禮和聖餐的聖禮中,我們看見福音真正的體現;我們是在教會裏認識基督的。因此加爾文引用居普良的話說:「除非你以教會為你的母親,否則你就不能以神為你的父親」(You cannot have God as your Father unless you have the church for your Mother)。基本上,他們是要強調,教會是新約聖經的核心,也就是說,聖經並不承認一個沒有教會的基督徒。實際上,一個沒有教會的基督徒是一個矛盾詞。你若不是一個教會的會員,就不可能遵守聖經裏的每一句話。因此,這就引出一個問題:真教會有哪些記號(Marks of the Church)?我怎麼知道我是屬於一個相信聖經的教會?改教家主張,在有福音的宣講、正確地施行聖禮、神的百姓得到牧養和管教的地方,就有教會的存在。重點是,教會是神救贖計劃的核心。

    8. 改革宗神學是認信的神學(A Confessional Theology)
    在許多方面,要成為改革宗的信徒,就是要有信仰認信。但是,究竟什麼才是一個「認信的教會」(a confessional church)呢?我認為,我們已經論證過,改革宗神學是一種合乎聖經的神學。我們如何維護改革宗「唯獨聖經」的教義,又同時持守一種信仰告白呢?如此,聖經和傳統之間有什麼關聯呢?當我們思考聖經與傳統(例如:信經和信仰告白)之間的關係,人們常會犯兩種錯誤。第一種錯誤是所謂的「不要信經,只要聖經」(No creed but the Bible)的錯誤。我記得在大學時,有一個朋友有一次對我說,我什麼需要讀神學呢?我所需要只有我的耶穌和我的聖經。但是他沒有能明白的是,當他這樣說的時候,他是以一整套神學的預設前提為基礎的。誰是耶穌?我們如何明白聖經?要明白,每個人都有信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告白。問題是在於,你的信經和信仰告白是公開的,還是私下的。問題是在於,你的信條是否願意接受公眾的檢驗?我們是否像庇哩亞人那樣,用聖經的經文來查驗我們的信仰告白。要明白,聖經不是一種異教思想(cult),我們不會把我們所信的隱藏起來。教會是一個身體,是由一群承認他們信仰內容的人所組成的,他們會向世人宣揚,他們相信聖經所教導的是什麼。
    另一個錯誤,是相信信經、信條本身就是聖經。這種錯誤相當於是把教會所說的,等同於聖經所說的。因此,若有人質疑教會的傳統,就是在質疑聖經的教導。因此,對一些人來說,例如羅馬天主教會,教會及其職員是在歷世歷代傳遞聖經之外的神的真理的所在,而這個使徒傳統是與聖經平分秋色的。然而,比這兩種觀點更正確的看法是說,信經或信條是次於聖經的。信經與信仰告白只是幫助我們明白聖經。它們總結歸納出聖經的教導,好叫眾人可以知道我們所信的是什麼。因此信經和信條是用主題來概括聖經的教導。我們不相信,例如說,威斯敏斯特信仰標準就是聖經;我們相信它們是聖經教導的重點的總結。因此,這裏的大致藍圖是:信條是神的百姓對神的話的真實性的正式宣告。我們要讓所有的人認識聖經所教導的。

    Confessional Theology
    Main Point: Confessions are formal declarations by God’s people of the truthfulness of God’s word.

    9. 改革宗神學是一種經驗式的神學(An Experiential Theology)
    Experiential Theology: A Heart for God
    也就是說,改革宗神學不只是把焦點放在理性、心智上,也強調內心。正如巴刻在多年前觀察到的,「認識關於神的事」和「認識神」之間,有著天壤之別。我們必須培養一種能接納真理的心智,也培養愛神的心。這在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的第三卷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他在那裏用「背起十字架」和「捨己」來總結基督徒的生活,這是反思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的教導。基督徒的生活是一種捨己(否認自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耶穌的生活。我們不是屬自己的,而是以重價——神兒子的血——買來的,因此我們要過捨己、背起自己十字架的生活,跟隨祂的帶領,無論祂要帶我們去哪裏。正如加爾文在他對彼得前書的注釋裏所說的,「死亡是通向生命的道路,而十字架是通向勝利的道路」(Death is the way to life, and Cross is the way to victory)。因此,基督徒生命的特徵是受苦,是否定自我,是治死罪(mortification),是穿上新生命,活過來(vivification),穿上基督的特性。我們和改教家一樣確認,比起罪在我們裏面,在基督裏有更多的憐憫,因此我們過著努力要在基督裏認識這位三一神的生活。這是一種經驗式的神學,一種針對內心的神學。我們要更新我們的心智,我們要轉化我們的內心,更新我們的意志,好叫我們認識永生神。
    因此,這裏的核心思想是:神學是為了制定教義,並豐富生活。

    Experiential Theology
    Main Point: Theology 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doctrine and the flourishing of life

    柏金斯(Perkins)說:神學是過著永遠蒙福的生活的科學(Theology is the science of living blessedly forever)。他的學生埃姆斯(Ames)說,神學就是為神而活(Theology is living for God)。

    10. 改革宗神學是頌榮神學(A Doxological Theology)

    1543年,加爾文在他的朋友馬丁路德的指示下,寫了一篇小論文,題目是〈改革教會的必要〉(The Necessity of Reforming the Church)。在這本小冊裏,加爾文把宗教改革的主要關切濃縮成兩個基本問題:一、 如何敬拜上帝?二、如何得救?因此,在加爾文的心目中,改革宗神學最重要的元素是它對敬拜的教導。對加爾文和改教家來說,要認識宗教改革對敬拜的教導,其關鍵是要認識聖經所扮演的核心角色。聖經明確地規範了對上帝的公眾崇拜。換句話說,「唯獨聖經」不只是應用在救恩論上,更應用在讚美上。聖經必須塑造對上帝的敬拜。因此我們確認經常被稱為「敬拜的管制性原則」(Regulative Principle of Worship)。這個原則是說,神的話統管著對上帝的敬拜。當主的百姓在主日聚集時,他們必須按照主的方式,按照主的話來敬拜主。他們誦唱祂的話,用祂的話陡媯x祂的話,宣講祂的話,也施行祂的話(在聖禮中看見祂的話)。因此,改教家認識到,神的律例激發出對神的讚美(God’s precepts fuel God’s praise)。因此,對改教家來說,所有的神學都必須是為了神的榮耀(Soli deo Gloria,To God Alone Be the Glory)而作的。他們知道,神的話為了神的榮耀而統管神的百姓。改革宗神學可以在羅馬書第十一章33~36節保羅的讚美中找到最佳的總結:「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阿們!」改革宗神學堅持認為,神學必須來自神、關於神、為了神,唯獨歸榮耀給神。阿們!

Doxological Theology:
Regulative Principle of Worship
To God Alone Be the Glory (Soli Deo Gloria)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我們是弟兄姐妹, 這是預定的。
2017: 耶穌與銅蛇的比喻
2016: 【轉帖】旗幟鮮明地否定鬱金香
2016: rep同學,神是否計劃有限救贖,你不知
2015: 奇異恩典版主請進
2015: 請版主在方便時視察一下。
2014: “女人為天使的緣故”
2014: 請為我們禱告。。
2013: 從“荷蘭花”和“事實”看西方傳統教會
2013: 為彩虹論壇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