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美國動亂中的反思(2) 與神同行中的公義、憐憫、謙卑
送交者: repentant 2021年02月03日08:04:59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生命季刊

文 | 辛立牧師

彌迦書6:6-8節:

 
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神面前下拜,當獻什麼呢?
其可獻一歲的牛犢為燔祭麼?
耶和華豈喜悅千千的公羊、或是萬萬的油河麼?
我豈可為自己的罪過獻我的長子麼?
為心中的罪獻我所生的麼?
世人啊,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
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
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
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主同行。
 
起源於2013年,因喬治·弗洛伊德事件再次爆發的“黑人生命寶貴”(Black Lives Matter)運動,中心議題是用抗爭手段,伸張社會公義。基督徒所要追求的公義,和世人所追求的公義,在內容和方式有沒有相同、不同的地方?我將通過彌迦書6:6-8節的經文,分享我們當持守的基本原則。
 
第一,經文的歷史背景
 
彌迦是在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年間事奉神;他的信息反應了希西家王宗教改革之前的社會情境。他指出執政者、首領、假先知的罪惡,要求他們認罪悔改,呼籲回到神的恩典和公義中;預言將要來的救主。這和我們最近閱讀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的歷史背景不同;被擄歸回後的猶太人,失去執政者的地位,也失去了在社會層面落實公義的權柄。
 
北美基督徒也同此,因為教會已經放棄以主導地位落實社會公義的權柄。我們秉持的社會公義,不被社會所認同和接納。基督徒自己呢?也常從政教分離的角度,把聖經的核心觀念留在教會範圍內。在公開譴責明顯罪惡上“失聲”,在高舉十字架真理上“失光”,已經成為許多教會的現狀,對此,我們要有所了解。
 
第二,以神的“給”和神的“要”為標準
 
先知彌迦從“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者面前跪拜、獻祭”,開始和神建立關係。先知一連用了5個問句中,包括了燔祭、感謝祭、贖罪祭、贖愆祭。他用了希伯來文學中最常見的問句;看似詢問,其實是強調更深的肯定:這些從人開始的朝見、跪拜、獻祭,無論獻的再多、再寶貴,都不能得到神的悅納。和神建立關係,永遠是從神自己、從神的標準開始。這是最重要的方向;這個方向錯了,一切都錯。
 
第三,神所“要”的行為和品格是有順序
 
神和人建立關係,是從先“給”後“要”開始,並且是有順序的。起點:“世人啊,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善”是聖經中第一個出現的道德倫理概念: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好”和“善”是同一個字,基本含義是“賞心悅目”。
 
在創世記中,聖經連着用了7個“神看着是好的、甚好的”,來描述在祂心中眼裡所喜悅的被造物。所以,善、好、賞心悅目,是從神的眼中看,從神的標準定立的。那就是萬物與神關係的和諧;人與神關係的和諧,人與人關係的和諧,人與物質關係的和諧。這一切的和諧,都是以和神的關係為起點、為基礎、為歸宿。
 
這個標準,耶和華神已經指示給了世人:
 
通過創造,世人應該知道神的存在,無可推諉。
 
通過良心,世人應該知道最基本的普世道德,無可推諉。
 
通過聖經,基督徒應該知道神的特殊恩典,無可推諉。
 
在這個“給”的基礎上,神也是“要”回應、“要”回饋的。
 
只要你行公義的“行公義”,直譯to do justice,將公義做出來;這主要是針對個人的行為要求。在彌迦書中,對不公義的行為描述的很具體:不義之財、不公平的天平、詭詐的砝碼、滿行強暴,說謊言等。行公義就是以公義的心和行為積攢財富、用公平的天平砝碼交易、和平待人、誠實無偽。
 
好憐憫,側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特別是針對群體社會中貧弱群體的心和行為。聖經反覆強調,神讓富人、窮人共同存在於這個世界之上,是為了操練富人行善、憐憫的心。因為向窮乏人,特別是孤兒寡婦不求回報的施捨,是替神借貸。聖經從來不提倡“劫富濟貧”式的“替天行道”。
 
行公義、好憐憫的人,也比較容易自負和驕傲。因此,人與人之間的善行,必須放在神和人的關係中: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主同行:to walk with your God。行公義、好憐憫的行為,必定要從謙卑的心中發出。這三個特質,都是經由與神同行持守的。所以,與神同行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之心的關鍵。不信靠神就沒有公義可言。
 
小結:神對世人,先給後要:先將“何為善”和祂的“善”給了我們。並且要我們有個人的回應:行公義。不在個人生活中行公義的人,會用自己的標準和暴力的方式,評判、攻擊別人。即使靠自己行了公義,進入群體生活時,也缺乏憐憫軟弱者的心。按照神所指示的善活出公義的行為,就會繼續在憐憫心上成長,並且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因為我們靠着恩典蒙恩;靠着恩典成聖。
 
第四,具體應用
 
美國是移民國家,移民組成決定了政治、文化特色。早期移民來自西歐,民眾信仰傾向於基督教,政治採用三權分立的民主體制。宗教改革後的基督教提倡“政教分離”:信仰屬於個人的事情,公眾事務由民主體制來落實。
 
隨着新移民增多,美國早已成為“多元文化”的國家。基督教變成了其中一種文化因素。所以,由早期教會直接影響政治潮流、國家走向,逐步成為教會間接介入公眾事務。比如,現任副總統彭斯是基督徒,他可以宣布自己是基督徒,並把信仰精神體現在自己的生活中,但世俗標準卻要求他不能用基督教信仰原則作為處理國家事務的準則。基督信仰是個人的“私事”,已經成為“定規”。
 
以“黑人生命寶貴”為口號的運動發展到現在,從造成的破壞中,我們可以看到以“無神論”為起點的“無政府主義”,直接衝擊以“多元文化”為特點的美國公眾生活。除了合法表達個人訴求的遊行被暴力挾持之外,數日前在明州召開的喬治·弗洛伊德的追思會,也表現出同樣的特質:喬治本人是否基督徒已經不重要,但主持人是牧師;信息卻完全脫離基督教的基本道理;充滿了政治因素和冤冤相報的仇恨(參美國各大媒體報道)。
 
自稱純正信仰的基督徒在這一衝擊中,意見也會不同。當威脅遠離我們時,我們空談的多。切身利益受到威脅時,我們的焦慮多。自身利益和自我中心,給我們戴上了有色眼鏡。去掉基督徒盲點的唯一方式,是神的話。
 
行公義、好憐憫,離不開明白神已經告訴我們的“何為善”;離不開“以謙卑的心與你的主同行”。這是在教會群體生活中,每一個基督徒都應有、並在同心合意中表現出來的“群體素質”。這樣的共同性越強,我們群體見證的共同力量就越大。這樣的共同性越弱,我們的見證就只能在個人層面。
 
如果我們的見證在群體層面,言行一致地表達出來,我們就可以用直接的形式:向新聞、向政界、向全社會直接呼籲:認罪悔改信福音,從繼續犯罪的滅亡中歸向神。甚至行使“公民抗爭權”,上街和平遊行,要求公義具體落實;散盡家產,憐憫弱勢群體。
 
然而,教會已經沒有這樣的能力了,教會在很大程度已經被世俗同化了。
 
比如,前天議長波洛西引用了傳道書的經文,提倡“醫治有時”。昨天,Rick Warren牧師就用這段經文呼籲:讓我們來醫治吧。沒有人敢在公眾場合直接呼籲:讓我們的國家徹底認罪悔改,脫離同性戀的罪惡,脫離婚外同居的罪惡,為墮胎的罪惡悔改,脫離極端物質主義的罪惡,脫離拜假神的罪惡,在主耶穌基督里,歸向創造天地萬物的獨一真神。
 
作為群體,不少教會在公開譴責明顯罪惡上“失聲”,在高舉十字架真理、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主的生命中“失光”,基督徒“行公義、好憐憫”的見證,在大多的情況下,只能停留在個人層面;或者在教會之內了。這雖然是不應該的,卻是現實。
 
在個人應用層面的起點:不要同流合污,不要用追求公平、公義為口實,參加可能引發暴亂的示威遊行。不要買別人搶來的便宜賣的名牌包,不在罪上與罪人有份。在家裡,管好我們的孩子,勸說他們不要用抗爭的方式和政府對抗;學習保護自己。在教會內,體諒軟弱的肢體,容納不同意見;不因觀點差異爭吵,造成教會分裂。
 
在生活上不追求奢侈;將結餘的錢財通過不同方式,支持貧弱群體。用個人全方位的見證,傳揚純正的福音,並且先從家裡開始。有可能的話,安慰那些保護社會秩序的警察;支持受到疫情、動亂影響的個人。
 
求主使我們以平靜、順服、信靠的心常常禱告,讓我們不為作惡的心懷不平,以致作惡。最大的惡,就是在險惡環境中,失去對神的信心。這是我們要常常互相勉勵的。求神保守看顧我們的心和日常生活。



辛立 牧師,現在美國牧會。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你是在戴着面具過你的人生嗎?(zt海外
2020: 聖潔律和武漢肺炎的一些思考
2018: 教會的虛偽現象之7:沒有“懺悔”意識
2017: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
2016: 紐約時報雜誌報道競爭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2016: 提問:支持同性婚/毒品/伊教/賣淫/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