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zt該是檢討的時候了——華人教會宣教策略的省思
送交者: candle 2007年11月15日05:11:37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該是檢討的時候了——華人教會宣教策略的省思
內容 | 莊祖鯤


文/莊祖鯤

今年是馬禮遜入華宣教二百周年,全球華人教會都應該檢討:在宣教方面的投入和參與到底有多少?雖然沒有完整的統計數字,但據大致了解,在台灣三千多間教會中,可能有八成以上完全沒有參與普世宣教。北美的一千多間教會可能好一些,但也至少還有一半以上不知宣教為何物。而且,大多數教會的領袖們,可能對宣教的概念及做法,仍然相當模糊。

最近,我讀到一位北美牧師的分享,提到他們教會如火如荼地推動宣教。後來他讀到一本書,提到教會從事宣教最容易犯的幾個錯誤。結果,他發現自己的教會全都犯了。其實,這就是為何我們需要檢討教會的宣教策略。

所有的地方教會,在推動宣教事工時,都應以耶穌基督給我們的“大使命”來評估。然而,當我們提到“大使命”時,除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之外,也不要忽略另一個“大使命”,就是耶穌被提升天前,對門徒們最後的吩咐:“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着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這兩段經文,前者是大使命的方法和目的(How & What),後者則是大使命的範圍(Where)。

上述兩段經文,前者是“大使命”的方法和目的(How&What),後者則是“大使命”的範圍(Where)。[1]

我願就個人淺見,提出華人教會宣教策略的反省,僅供參考。

重視本地跨文化宣教

近年來,由於國際政治、經濟的頻繁變化,全球人口的大量遷移,尤其數以百萬計的穆斯林移居歐洲各國;數十萬的印度尼西亞、泰國勞工在亞洲各國(包括台灣地區)打工;超過一百萬的中國人到美國及歐洲留學或打工;中國本土有數千萬的農村民工到都市打工。這些都成為宣教的新挑戰及新機會,許多教會及宣教機構也都開始重視這種“僑居地”(Diaspora)的事工。例如許多美國教會積極參與、協助中國留學生的事工。對他們而言,這就是本地-跨文化的“撒瑪利亞事工”。此外,台灣教會對菲勞、印勞傳福音;還有中國都市教會關懷農村來的民工等,也都應算是“撒瑪利亞事工”的範圍。

如今,華人教會在想差派宣教士去遠方宣教時,不可忘記,就在你所住的城裡,可能有許多來自巴西的清潔工、墨西哥或中美洲的園丁、海地或非洲的難民、菲律賓的女傭、回族和少數民族的民工等。在中國,有一些教會對參與“福音傳回耶路撒冷運動”很有負擔,也在積極招募、培訓一些年輕的宣教士,準備將他們差派去中亞、中東的穆斯林國家。但是我們是否忽略了本國的回族地區或者同一城市中的回族群體呢?我們能為他們作些什麼呢?難道我們不也欠他們福音的債嗎?

20年前,波士頓幾乎沒有一間葡萄牙語的教會,如今卻有超過三百間巴西人的葡語教會。他們甚至差派宣教士回到巴西去建立教會!這種情況,正如許多中國知識分子在北美信主後,回到國內紛紛建立“海歸團契”一樣。這都是撒瑪利亞事工所結的豐碩果實。而撒瑪利亞事工則是教會將來邁向“遠方-超越文化”宣教的踏腳石及橋梁。

切忌捨本逐末

近來,由於宣教風氣慢慢興起,許多教會常組織各種“短宣隊”到各地宣教。我們若注意一些在宣教上比較投入的教會,就會看見許多琳琅滿目的短宣隊絡繹不絕。這是令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的現象。喜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參與宣教,甚至也有一些人(雖然是少數),後來獻身成為長期宣教士。但是,令人擔憂的是,一些偏差的現象也逐漸開始浮現。

首先,有些教會將原先支持長期宣教士或宣教機構的經費,轉為資助短宣隊。例如許多北美教會的青少年組隊去墨西哥或印地安保留區宣教,有的甚至遠征中國或歐洲。而短宣隊的費用不少,青少年又無法自己賺錢,只好依賴教會補助。還有的教會每年都組隊去“考察”世界各地的宣教區,並撥出不少款額來贊助。這都導致短宣經費高漲。類似的“經費排擠”現象已經導致許多宣教機構募款的困難,因此紛紛提出警告。

另一方面,短宣隊員的靈命、屬靈裝備及獻身的心志參差不齊,往往對宣教工場造成一些難以收拾的後遺症。曾有一間台灣的神學院派學生去德國短宣,這些學生在那裡的教會與宣教士的教導唱反調,造成當地信徒對信仰認識的混淆。短宣結束後,他們又去歐洲各地旅遊,還要勞駕宣教士往返接送。後來,德國地區的宣教負責人給神學院寫了一封很直率的信,表示他們未來幾年不再歡迎這種“短宣隊”前往。

前幾年,在西伯利亞一間華人教會,來了一位由台灣自費前往“短宣”的人。當教會負責姊妹外出幾周后回來,發現原本一百多人的教會已經空無一人。正是這位所謂的“宣教士”惹的禍,他不但在市場上公然與金髮碧眼的俄國少女摟摟抱抱,甚至醉醺醺地在主日崇拜中講道,致使全教會的羊群四處失散。雖然這個事例非常的特殊,但不可否認這種偏差現象的確存在。

因此,筆者建議短宣隊宜採取“自、定、限”的三原則。

所謂“自”,乃是鼓勵自籌經費,不依賴教會補助。過去,在我牧養的教會裡,有職業的信徒都是自費前往短宣,青少年就由父母負擔絕大部分經費,大專生則採取低姿態的募款方式(下面會說明)。

“定”是指短宣隊要定期去,定點服事,才有長期的果效。在選定短宣工場及合作的宣教士之前,應該做一些評估。一般而言,與自己教會差派或支持的宣教士合作是最理想的安排。

“限”是指教會應該訂出短宣經費在全部宣教經費中所占比例的上限,以免本末倒置。過去,我的教會是限定10%,但是20%以內,都應該還算是合理的。

舉一個實例。我原先牧養過的教會曾組織大學生短宣隊。每年有十幾位大學生利用暑假,固定去中國某城市的一所大學教英語。我們鼓勵他們每人找禱告同伴,並提出經費的需求。所募集來的奉獻放在公積金里,統籌統支。原則上,教會贊助的最高限度為短宣隊總經費的三分之一。感謝主!多年來竟從未超過上限。有一年所募的奉獻甚至還綽綽有餘,可以留給下一年開銷。同時,也因為與對方長期合作,建立了默契與信賴,隊員中的不少人,畢業後還自願到中國去帶職事奉,甚至一待就是幾年。

所以,我們並非不要差派短宣隊,而是要有智慧地進行,使短宣對神國度的拓展發揮最大的功效。同時,那些長期獻身的宣教士,則更需要我們的關心與支持。

重點支持戰略性地區的宣教

華人教會幾乎絕大部分的宣教經費都用在有關華人的宣教事工上,這是常見的現象。正如前述,我們有責任向華人傳福音,但也不能劃地自限。筆者認為,對華人宣教的經費以占宣教總經費的50~60%為宜,以有餘額來支持針對其它族裔的宣教事工。華人教會應該有策略性規劃,確保對某些戰略性地區宣教工作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回教地區。

近幾年,由於“福音傳回耶路撒冷運動”所造成的影響,許多華人教會開始關注這項事工。然而,一直以來,由於海內外華人教會對回教地區的宣教比較陌生,往往產生許多不切實際的做法,值得重視。[2]

依筆者之見,在向穆斯林宣教的事工中,華人教會的優先次序宜為:首先針對中國境內講漢語的回族;其次是維吾爾、哈薩克等少數民族;此外,還有東南亞地區(如菲律賓南部及印度尼西亞)的穆斯林。至於阿富汗、巴基斯坦及中亞地區,時機尚未成熟,這是由於考慮到語言、文化及後援基地等因素。

在中國境內的穆斯林宣教事工,除了在回民群居的地方展開扶貧、教育、醫療等“福音預工”外,也應特別注意那些出門在外的穆斯林學生及打工仔。他們遠離家鄉,孤獨無援,受傳統宗教的捆綁也較少,反而是傳福音的良機。校園事工也應特別注意就學的回族青年。

東南亞是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戰略地區,其穆斯林人數占全球穆斯林的一半以上。但是,因為有華人教會及華僑社區作後援,宣教事工比較容易開展。最近,東南亞國家,包括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由於急於拓展和中國的貿易,興起學習中文的熱潮。單就印度尼西亞一地,據稱就準備在近年內招募數萬名華文教師。海內外中國教會應該掌握機遇,鼓勵有心向穆斯林宣教的大專程度弟兄姊妹,報考華文教師資格,遂以“帶職事奉”的方式進入這些國家宣教。這與許多西方的弟兄姊妹以英語外教身份進入中國宣教類似。

加強對國內校園事工的支持

很多人注意到,中國境內已經出現越來越多以知識分子為主的教會,有人甚至稱之為中國教會的“第三路線”。當然,與這些教會發展息息相關的,就是校園事工,以及所謂“海歸團契”事工。

其實,海外地區(特別是北美及台灣)的教會,一向是以知識分子為主體的。因而,對學生及知識分子的福音事工比較有經驗。然而,這卻是國內教會(尤其農村教會)普遍較弱的一環。為此,海外教會應該提供必要的協助。

在學生事工方面,除了提供團契同工、輔導的訓練外,與國內教會合辦學生夏令會是一個可行的途徑。去年暑假,國內某教會邀請我去為他們主領第一屆大學生夏令會。我邀請了台灣一間教會配搭。他們由牧師、師母親自帶隊,率領11位弟兄姊妹參加,加上我又邀請的兩位弟兄,總共15人。主題、專題講員以及小組輔導等就全都齊備了。當地教會還差派12位年輕傳道人與我們一起作小組輔導,兼有觀摩、見習的目的,效果很好。

教會領袖們有鑑於此,希望每年都能舉辦。我也相信若能如此,將對他們的下一代有非常重大的影響。為了發揮長期的效果,我建議以教會對教會的“認領”方式,幫助他們培養學生事工的同工,達到永續經營的成效。

由海外回國的留學生所組成的海歸團契,目前以滬京等大都市較多,但也僅僅處在草創階段。儘管有的已組成教會,也有隸屬於教會的團契。然而,海歸基督徒,雖然有些信仰根基很穩固的,但更多還是屬於信仰的游離份子,這往往與他們在海外所接觸的教會,及所受的屬靈教導有關。因此,要使他們能夠更快地在國內教會落地生根,在他們回歸之前,就應該給予更整全的教導和帶領。這是北美地區的華人教會需要更加重視的。

總之,現代宣教乃是“非傳統性”宣教。當今宣教工場不再有明顯的前線與後方之分,宣教士也未必都是所謂的全職宣教士。為此,華人教會理應推動全教會信徒都來參與各種“非傳統性”宣教。

注釋:
1、參閱莊祖鯤著:《宣教神學》,使者出版,2004。
2、請參閱真光協會網站(www.tktruelight.org)“文章選萃”欄目上的文章《絲路與回宣》;或到真理堂網站(www.emethchapel.org)上收聽2007年主日學《絲路與回宣》。

作者簡介:

莊祖鯤,美國三一神學院宣教學博士,真理堂華人教會主任牧師。

《教會》2007年11月總第8期( https://www.churchchina.org/ )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 門諾人的故事 】
2006: 查驗神的旨意時,要用整本聖經所啟示的
2005: 最知心的朋友
2005: 彩虹之約精彩網文回顧138:英倫三島在
2004: 11月15日 周一祈禱
2004: 生活中許多自欺的陷阱:
2002: 轉播:有關儒學是不是宗教的討論
2002: 南懷瑾:論語別裁:為政第二:是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