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先把《功夫熊貓》歸類為一種傳播共同社會價值的小兒思想教材。個人認為,《功夫熊貓》不外是老外們又一次嘗試借用他們所理解的中國元素,去產生他們所期望的教育效果。
許多人應該知道華人和美國社會共同價值的差異,但或許還須注意到其傳播方式也是很不一樣的。
舊社會家喻戶曉的思想教材如《二十四孝》、《三字經》,甚至以演義通過擺龍門陣等方式不是一個文集裡包含許多課題,就是在一條‘共同主線’(common thread)中安排許多不同層面的範例。到了士大夫的水平,就更複雜了,封建社會受儒家影響至深,禮義廉恥、忠孝仁義,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其中單一個“格物”就折騰了朱熹一輩子和王陽明半輩子)。反正個人理解,這些儒家理論從一開始就是為知識分子、為國士寫的,是為了替君主維繫社會秩序的一套價值體系和統治規程。除了一些專門針對平民百姓的 ‘三綱五常’、‘三從四德’以外,雖然其落實程度和社會階級有莫大的關聯,如果每天吃一頓不知下頓,誰管你什麼勞什子倫理道德?這或許又印證了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Maslow Hierarchy of Needs) 的基本假設吧。
這些儒家的理論體系跟道家的“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幾乎是背道而馳的。當年孔夫子請教老子,但估計由於不是一個境界的人,孔夫子當年沒搞懂老子的精簡濃縮、迂迴思考,於是就稱‘大道’死掉了 (帝道?),他只能折騰一套社會秩序(王道?),雖然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時候要建立‘王道’,首先要經過‘霸道’... 嗯,扯遠了,這個不是今天的話題。
這裡也不深談佛教,因為嚴格來說,那是舶來品,不是中國土產,雖然很多時候禪宗、淨土宗已經有意無意被接受或推廣為東方文化(中國、日本,甚至韓國的傳統)!
但是要注意的一點就是這些所謂共同社會價值的思想教材,無一不是由上到下,要麼通過天子及士大夫教化萬民,要麼出家入道,靠師傅引導你對清風明月修心養性,連佛教當初能在中土立足,都跟唐太宗的信仰和扶持政策脫不了干係。
然而當代美國,傳媒甚至已經取代教育體系成為共同社會價值的載體。政府說的,美國人不一定會聽,但傳媒的潛移默化,卻讓孩子只知MULAN而不知花木蘭,使‘逢場作性’步入人心而不自覺等等。
好,扯了這麼多開場白,文轉正題,首先,我們必須認識並接受到美國傳媒,尤其是電影業在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弘揚’華人文化的。他們要傳播的究竟是什麼內容呢?
傳媒/電影要傳播的內容:
1. 能盈利的內容 這是理所當然的了!這個跟文人從商的理念是一樣的:“殺頭生意有人做,虧本生意沒人做”
2. 政治正確 這個搞不好就別想在美國混下去
3. 共同社會價值 其中美國英雄主義, 或者正確一點來說就是“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就是長生不衰的主題。美國其中一個共同社會價值就是為underdog 弱勢群體打抱不平。
因此,當美國人要通過東方的元素來傳播以上這三種內容的話,則一些諸如此類的概念要更容易接受並給予傳播:
1. 無字天書 跟 anti-institutionalism、不願被傳統束縛的美國普遍社會價值觀是不謀而合的
2. 無欲則剛 跟‘罪’如何形成的普遍宗教認識沒有衝突的
3. 心誠則靈 跟 “there will be miracles, when you believe...! ”(《埃及王子》主題曲 Mariah Carey 主唱) 是異曲同工的
然而,諸如此類seemingly politically incorrect (從字面上就犯政治錯誤的價值體系),則都要難以接受,別想傳播了:
1. 三綱五常 跟 “個人主義”和anti-institutionalism 有直接衝突,並且跟美國相互制衡的政治制度的基礎假設有根本上的區別
2. 三從四德What? You must be kidding! 這是共產黨都難以認同的婦女社會角色。怎麼?孺子們不認可這是對婦女的壓迫?誰有空去正確解讀你那些“禮義廉恥忠孝仁義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現在都是標題黨掛帥,誰讓老孔當年沒找個CNN的專家給他編輯一下?
要知道美國人處理人生哲理方面的包裝和傳播都是趨於簡單化的。中國人切切不要以中國人的評審眼光去看美國片,這些美國片子都是junk food(垃圾食品),無須細嚼慢咽,況且也擠不出更深一層的味道。《功夫熊貓》確確實實沒有更進一步的含義,更沒有意在言外的主題。美國人的社會價值教育就只認定少數兩三個死理(而且必須非常注意political correct 政治正確和沒有discrimination歧視,否則會被認為是傳教),然後翻來覆去地重複下去。“If it’s that important, then it needs to be repeated!”(如果這有這麼重要的,你就必須反覆強調!) “All presentations should be 3 points! ” (所有演示應該只有三點!)
記住,美國人的秘方通常只有三點,沒有人有時間、精力,甚至興趣去解讀並記住一大堆哲學。尤其在這被“新紀元”思想、“自我提升”文化所充斥的社會當中,人們總是在等待下一張提升生活質量的‘秘方’被公開,最好只有三點,如果不行,七點勉強也能接受(例如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高效人士七習慣 )。
《功夫熊貓》就主要圍着“天命”和“自信”這兩個主題繞來繞去。這符合美國人從小教育小孩子要自信的理念。製片商甚至不惜在這種動畫片中有點誇大地教育小孩要“自信”,懷着“天命”大膽地走出去,只要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動機”(即便是美食),然後下決心努力去做,一切都會變得更美好。武功(技藝)可以很快學會,天賦是學不了,而學好三年、學壞三天,因此在三者之間,先求品德與天賦。反正繞來繞去,都是這兩三個主題。
換句話說,《功夫熊貓》不過是換了一身中國行頭的美國共同社會價值觀的傳播載體,要想從中濾出博大精深的華人文化是不太可能的。這裡頭所有的華人文化元素不過是設計包裝,而非核心思想,即便第一眼看起來象是那樣。去過美國加州的華人都應該知道 PANDA EXPRESS (熊貓快餐)畢竟跟 PANDA INN(熊貓旗下的聚豐園餐廳)是兩碼事,前者是快餐,後者是sit-down dining正規美食餐館。作為華人,我們自然喜歡‘原汁原味’,但對美國人來說,能接受PANDA EXPRESS ,我們就不要太強求了。同樣的,他們很難要求華人都愛Hooters(貓頭鷹餐廳) 的炸雞翅一樣。這跟《功夫之王》The Forbidden Kingdom一個理兒, 華人(尤其是知識分子!)看了充其量是頓PANDA EXPRESS的Chow Mein 廣式炒麵,而美國人(尤其是小孩!)就是遠方神秘國度的超現實歷險記了!反正只要比Mac Donald’s 麥當勞或 Burger King漢堡王好吃,或者在炸雞翅上澆點Tabasco Sauce,就是美饌佳餚了!製片商更巧妙利用了中國對許多美國小孩作為遠方的神秘國度的普遍認知,又成功行使了一次‘秘方公開’的戲法!
不過話又說回來,作為華人在所謂的西方國家,好難得‘抒情’一下,反正要罵的還是會繼續罵,‘不理解’的還得‘不理解’下去,要試圖從漢堡包里吃出耗油牛肉的味道也大有人在,但無論如何,抒發總比抑鬱來得健康!
不過說歸說,《功夫熊貓》繼續席捲票房,孩子們蹦得歡,why should we be a spoil-sport? (君子有成人之美,我們何苦掃別人的性?)
哈哈!Have a nice weekend! 祝周末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