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過去700年了。今天,繁榮摩登的羅馬,無可爭議的最吸引人,最震撼人,最無與倫比的還是以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貝尼尼(Gian Lerenzo Bernini)和拉菲爾(Raphael Sanzio)領軍的,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大師們留下的繪畫,雕塑和建築。
在佛羅倫薩,在象徵着繪畫,雕塑,建築成就的三女神環繞的米開朗基羅的墓前,我思緒萬千。我雖不懂繪畫和雕塑的技巧,對建築的欣賞也常是人云亦云地湊熱鬧。但是,米開朗基羅的藝術和信心打開了我的千年愚鈍。
在聖彼得大教堂,我屏住呼吸,凝視,思想米開朗基羅著名的Pieta。馬利亞純潔,堅定,溫柔,及無法言喻的悲傷像兩刃的利劍,剝開我的骨和肉,刺入我的骨髓。從十字架上面下來,斷了氣的耶穌,軟弱,無助,沒有絲毫生命的跡象,全然癱倒在馬利亞堅強的雙膝上。馬利亞少女的臉,男人般堅實的雙膝,生和死,希望和絕望,柔弱和剛強,悲痛和信心的對唱在這一對天上人間的母子間迴蕩。我全神貫注地發掘着米開朗基羅每一個細微的刀痕,慢慢開始明白米開朗基羅為什麽會說:“越多的大理石被鑿掉,雕像就越活鮮”(The more the marble wastes, the more the statue grows)。
米開朗基羅說“我看見大理石裡面的天使,我就不停地雕琢,直到讓天使完全得到自由”。我記不清在Pieta前待了多久,我想大概是直到看見“天使”,直到Pieta不再是一尊藝術作品,直到Pieta進入我心裡,成為上帝救贖的印記。
我敢斷言,凡是到過聖彼得大教堂的人,沒有人不被米開朗基羅設計的世界上最高的天穹拱頂征服。當我爬了300多個台階,快要接近“皇冠”的時候,回頭,我仿佛站在天地之間。向下俯視,看見地上有形的教會,映照出天上永恆教會的樣式。光,從上帝發出的永恆之光,穿越時空,照亮米開朗基羅信心的眼睛。我又仿佛聽見他說:“I live and love in God's peculiar light"。
米開朗基羅在建築上的成就不只在梵蒂岡。在羅馬,米開朗基羅還設計了Palazzo Farnese(現法國駐意大利使館所在地),San Giovanni大教堂,Sforza Chapel, Porta Pia紀念門和Santa Maria degli Angeli教堂。
原來,米開朗基羅不單只會設計教堂。在佛羅倫薩,米開朗基羅還是設計了著名的Laurentian圖書館。這是圖書館裡的閱覽室,實在是曠世之作!
西斯汀教堂,位於教宗的“行宮”內。它按照所羅門聖殿的尺寸(長 40.93米,寬13.41米,高20.7米)而建。它是教宗的私人教堂,也是梵蒂岡選舉新教宗的地方。500年來,西斯汀教堂之所以聞名,還是因為它裡面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們創作的巨幅壁畫。米開朗基羅,伯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Luca Signorelli, Bartolomeo della Gatta, Cosimo Rosselli,Pietro Perugino,和Domenico Ghirlandaio在西斯汀教堂內一共創作了54幅壁畫,覆蓋1200平方英尺。在54幅壁畫中,有40幅是出自米開朗基羅之手。
米開朗基羅曾經禱告說,“上帝,求你讓我永遠有要超越自己能力的渴望”。我認為,西斯汀教堂(Sistine Chapel)的壁畫工程,就是上帝賞賜給米開朗基羅的一個超越自我的機會。
我不止一次讀過,聽過關於西斯汀教堂內壁畫的介紹,而且,我家裡還掛有一幅“創造亞當”的復製品。但是,當我親自踏進西斯汀教堂的那一刻,我驚呆了。那一刻,突然覺得自己想象力的空乏。眼前,巨大的天幕,勢不可當地向我周圍的每一寸空間鋪展。震撼!壯觀!神聖!讓我所知道的一切文字黯然失色。
當時,米開朗基羅的強項並不是繪畫。所以,當他第一次被教宗邀請為西斯汀教堂作畫時,他以“我是雕塑家,不是畫家”給推了。但是,米開朗基羅還是抵不過教宗的軟硬兼施。兩年以後,米開朗基羅終於在1508年簽約天棚壁畫的工程。但是,特立獨行而有信心的米開朗基羅提了一個“苛刻”的條件,壁畫的主題必須要隨他自己的“意願”。就這樣,米開朗基羅順利地推翻了教宗要求畫十二使徒的議案。
1508-1512,短短四年,米開朗基羅恢宏而震撼的西斯汀天棚壁畫竣工。米開朗基羅成功而有創意地將整個人類歷史,將上帝的救贖計劃,用300個活鮮的人物完美地通過視覺藝術展現出來。
米開朗基羅天棚壁畫的中軸線上,是九幅《聖經》“創世紀”中的九個場景。其中,有六幅是描繪上帝的創造。
這一幅是“上帝創造太陽,月亮”。超想象!米開朗基羅畫筆下的上帝,張開膀臂將日月“一指”彈開。我除了讚嘆米開朗基羅天才的想象力和堅實的信仰根基,更要吟唱:
“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
[便說]‘人算什麽?你竟顧念他?
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冠冕”。
“上帝創造亞當”。在天地之間,唯有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米開朗基羅筆下的亞當和上帝,人間和天堂,仿佛鏡子裡的映像,對望,合二為一。
“人類的犯罪,亞當夏娃被逐出伊甸園”。
凌亂,恐懼,迷茫,就這樣,人類開始了“無父”的放縱,邁向無根的流浪。
在"創世紀”系列中,另外三幅,則是描繪諾亞的一生。上帝用“洪水”毀滅地上的強暴,唯有諾亞一家在上帝的眼中蒙恩。
“諾亞醉酒"是"創造"系列壁畫中的最後的一幅。米開朗基羅用它預示人的無望,和上帝未來救贖的應許。
在“創世紀”的外圍,米開朗基羅塑造出十二位有信心,有盼望,有喜樂的先知。他們中間有七位是《聖經》舊約里以色列人的先知——以賽亞,約拿,耶利米,以西結,約餌,但以理,撒迦利亞。另外五位是非猶太人的外幫女先知。在男權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米開朗基羅讓五位非猶太女先知和七位猶太男先知肩並肩,傳遞,講述,播種人類共同的未來盼望,實在是有勇氣,有恩典,有信心。為此,我要擁抱和歡呼米開朗基羅獨具匠心的看見。
救恩本是屬於全人類的,無論是猶太人,還是非猶太人,是男人,還是女人,是主人,還是奴隸。耶穌為眾人死了,無論是義人還是罪人。
亞米拿達/羅波安和他的母親
在先知圖的下方,米開朗基羅根據《聖經》“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記載,將耶穌的家譜按人物關係分組描繪出來。這十四幅壁畫,惟妙惟肖,可謂畫中有情,情中有景,景里有故事。米開朗基羅對舊約的認識真是了得,贊!
Judith and Holofernes
天棚的四角描繪了四個著名的故事:大衛擊敗哥利亞,懲罰哈曼,銅蛇醫治,和Judith and Holofernes。前三個故事是我熟悉的,這個關於Judith的故事是到羅馬後才知道的。它出自《book of Judith》。據說,馬丁路得改教的時候,把這一卷書給刪了。(?)
米開朗基羅只花了四年的時間完成天棚巨作。但是,20年後,爐火純青的他,卻用了6年的時間創作這信心之作-“最後的審判”。
這幅給米開朗基羅帶來巨大聲譽的壁畫,描繪的是基督第二次再來的情景。整個壁畫分四層,最上面是天使群像,中間是耶穌,馬利亞,和眾聖徒,下面是手持Book of Good Deed和Book of evil deed的天使,最後一層的左邊是正在復活的人群,右邊是走向地獄黑暗的靈魂。
我站在覆蓋祭壇整面牆壁的“最後的審判”前,看着米開朗基羅筆下復活的耶穌,和伊甸園中的亞當竟是同一個面孔,我的淚止不住地涌流:
“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預像”。
“首先的人亞當成了有靈的活人,末後的亞當,成了叫人活的靈”。
使徒巴多羅買,傳說是在埃及被剝皮而殉道。米開朗基羅在“最後的審判”里將一張人皮放在復活的巴多羅買手裡,而把自己的頭像畫在巴多羅買提起的人皮上。這就是米開朗基羅的信心!他說:“如果我們為生命歡欣,我們就不該為死亡哀痛,因為,生和死出自同一位主人的手”。
在很多人的眼裡,米開朗基羅是一個“傲慢”的“怪胎”。在我眼裡,米開朗基羅不只是天才巨匠,他更是一位聖徒。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用視覺藝術表達信仰理念的跨時代大師。
註:
1。西斯汀教堂內不許拍照,除第一張圖片外,本文所有的圖片來自Google.
2。本文中米開朗基羅的所有中文引言由天嬰翻譯,引用請註明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