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一篇! |
送交者: solagrace 2009年07月13日06:44:19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
唯獨十字架是我們的神學 ——世紀婚禮事件引發的反思 文/何佳 《教會》2009年7月總第18期(https://www.churchchina.org) 上篇 世紀婚禮 一、事件始末今年五月,武漢曙光教會提摩太之家團契(以下簡稱“提家”)舉辦的“世紀婚禮”在教會與社會界均引起很大反響,一時間,當地民眾中、各種網站上、武漢乃至全國家庭教會內部,圍繞此事的討論與爭執頗多。 世紀婚禮的創意源於提家幾個弟兄姐妹的靈感,認為最完美的婚姻模式是聖經中以撒與利百加的模式,即:男方的父親託付一位老僕人,借着神的引導確認新娘並將之領回,兩人即結合為夫婦。 經過若干次由教會帶領人李太元牧師和張翼師母組織的同工婚姻輔導,提家決定照搬這種“以撒-利百加模式”,鼓勵未婚的弟兄姐妹報名加入“以撒團隊”和“利 百加團隊”,並由教會中較年長的牧者、同工組成“老僕人團隊”。老僕人們通過自潔與迫切禱告,向神求印證和引導,為自己所負責的以撒找到神所啟示的利百 加。而報名的以撒和利百加們,則要治死老我,勝過肉體的私慾與情慾,放棄自己的主觀判斷,順服由神的帶領所產生的配合結果,並在婚後直接前往“應許之地” 巴基斯坦宣教。 在歷時一年多的籌備過程中,該教會的弟兄姐妹不斷宣稱從神那裡領受了異象和印證,例如,一些老僕人向神求:“若這姐妹扭頭看我一眼(或給我倒杯水、教我唱某首詩歌等),就是神為我的以撒所預備的利百加”,而類似的求問常常得到印證。【1】提 家慣常以“看到畫面”、“有感動”等方式確認神的旨意。他們堅信神預備的婚禮地點是可容納6萬人的武漢沌口體育中心,且他們將免費使用場地,有姐妹稱在異 象中看見溫家寶總理親自為他們打開體育場的大門。提家“極力揚聲”,宣傳世紀婚禮計劃,稱5月9日將有36對新人在6萬人的共同見證下舉行集體婚禮;以“ 高調、浪漫、神秘”的方式復原四千年前“聖潔的婚姻觀”,藉此樹立一個榜樣,在這個淫亂的世代為神作見證,影響未來中國一百年(因此稱“世紀婚禮”)。最 後,許多老僕人為自己負責的以撒確定了利百加,其中不少成功領取了結婚證。在此過程中,武漢乃至全國的一些教會雖竭力勸阻,但反對無效。 在沒有免費拿到體育中心的情況下,提家仍於5月9日當天來到沌口體育中心,試圖舉辦婚禮,結果當地公安部門出動大批警力強行制止,並對李太元牧師夫婦實施 了治安拘留15天的處罰。政府藉此清查當地大學團契的現狀及在校基督徒;各家庭聚會點受到影響;社會各界議論紛紛,一些反基督教的人士也藉機大加批判。 本文的目的不是定罪提家的弟兄姐妹,或者在眾教會間打圓場,而是意識到,在這個看似個別、極端的行動背後,有一些對中國教會而言普遍的神學與教牧問題,是 我們共同的信仰危機。世紀婚禮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在將來的中國,類似驚人的教會事件仍有可能發生,其中將不乏影響力與破壞力遠超過世紀婚禮的。甚願我 們通過探討與反思,不但為提家的肢體盡在主里彼此勸誡的本分,更加各自儘早驚覺,看見自身的問題,迴轉到神未曾斷絕的恩賜與憐憫中,不致失腳。若能如此, 則真是感謝主! 二、一個危險的權威模式 初看起來,提家的問題主要在於所倡導的婚姻觀出了差錯,這也許可以歸結為解經上的偏差,混淆了聖經記敘性和教導性的文字,或者神在啟示歷史和救贖歷史中不 同的工作,以至於片面高舉和絕對化某些經文,等等。但這不是本文關注的(幾乎所有教會都看出提家做法的極端和片面性)。本文關注的是,提家明顯帶有靈恩色 彩的“話語領受”和貫徹方式中,有一個非常危險的教導、治理權威模式,圖示如下: 上帝→上帝代言人→信徒 在這種模式中,“代言人”壟斷了神聖話語權,對上以直接、神秘和個人性的方式領受神的旨意;對下以神的名義要求信徒完全、無條件的順服。在其中,人性的軟 弱與敗壞往往會被肆意放大。如果所傳講的道合乎聖經,合乎基督教基本教義,這種模式還不會直接導致極端或異端,不至於使人沉淪。但是,該模式為實現對信徒 精神和人身的雙重控制提供了條件,為撒旦引誘神的僕人走上自我榮耀的道路,進而攻擊和擄掠神借着教會所保守的群羊開了極大的破口。事實上,基督教範圍內的 種種偏差與異端,往往都是從壟斷神聖話語權開始。 當然,基督的教會看重秩序和紀律。在承認所有基督徒在上帝面前“得蒙救贖的罪人”的平等地位和“先知、祭司、君王”的共同身份的同時,教會強調教導和帶領 的屬靈秩序,強調神所興起的牧者在教會中的屬靈權威。只是,牧者的權威是從神領受的,是相對的、教導性的權威,而不是絕對的、掌控性的權威。加爾文指出: “一切權柄和尊榮並不是交託給人本身,而是他們的職分,或說,交付神的真道,因為傳揚這真道就是神交付給 他們的職分。……他們唯獨奉基督的名和他的真道,才有教導或解經的權威。因為當他們受這特殊的呼召時,他們同時被吩咐不可加上自己的任何意見……除了神的 真道之外,他們不許說什麼。”(加爾文:要義4. VIII. 2) 在預備世紀婚禮期間,張翼師母不時在自己的QQ空間上發表“與耶穌交談的記錄”,慣於在教導中採用“主說”的模式,將她“直接從主領受的話”當作權威與真理。例如: “回家的公交車上與主交流,我真心問主這次是否會放我們鴿子,就是問他是否會開路讓我們到體育中心裏面舉 辦婚禮和敬拜讚美會!我說主啊,你2005年放我們鴿子了,我們最終是沒有再進感恩堂聚會,2007年我們又被放鴿子在黃埔禮堂門口過聖誕節!當然我知道 兩個主都是特別喜悅的。問題是這次我們能否進去。感到主的心裡有些凝重,他說:‘這次不放你鴿子,但是你必須答應跟我走!’是的,主啊,我要跟你走,往普 天下走,天涯海角緊緊抓住我!”【2】 另一處寫到: “主實在有豐富的慈愛和憐憫,竟然還繼續帶領我們繼續爭戰,並且得勝。主說:‘只要你們站位住了,就得勝了!不要用外在的結果來判斷爭戰的勝敗!因為我是得勝的君王,跟隨我從來不會失敗!’”【3】 在提家,張翼師母被信徒稱為“媽媽”,她則稱信徒為自己的“屬靈的兒女”。在這樣一種倫理化的權威模式中,師母“從主領受”的話自然具有不容置疑的權柄了,正如她自己聲稱的:“我和主耶穌的關係可好了。”【4】當 提家的一位同工,世紀婚禮最初的積極參與者黃蓉姐妹發現老僕人指派的以撒並非與自己私定婚約的弟兄,轉而公然違抗時,便被師母宣布為“悖逆之子”與“沉淪 之子”,並“啟用教會的屬靈按鈕——刪除鍵”,逐出教會,所有信徒被勒令斷絕一切與她的來往。由此看出,在這種權威模式中,信徒順服的對象已經被置換,不 再是上帝本身,而是作為“上帝代言人”的帶領人。 必須說明,這不是李太元牧師、張翼師母個人或提家特有的問題。按罪人敗壞、驕傲、拜偶像、追求自我榮耀的本性來講,一旦落入這種模式,任何教會都難免成為 另外一個提家。更不用說中國傳統文化中集權化的思維模式,江湖化、幫會化的社會組織生活特徵對許多信主時間其實還很短的傳道人潛移默化的影響了。 教會需要有屬靈的權威,需要有秩序和紀律,同時,魔鬼會利用人的敗壞,將神聖潔的教會變成滿足人私慾的賊窩。針對這個矛盾,神借着聖靈的工作,用兩個方法保守自己的百姓: 1)筆之於書的聖經 2)傳承統緒的教會 這也即宗教改革的兩個口號:“唯獨聖經”與“唯獨教會”。【5】首先是聖經不可 動搖的獨一權威,然後是歷經歲月形成的教義、神學體系與教會傳統,這二者對於基督徒的信仰生命成長具有根基性的引導與保護作用。當我們忽視聖經權威,輕看 教義、教理,延續傳統意識淡薄時,就人為地取消了神的保守,使信徒陷入面對撒旦攻擊,缺乏有效的整體保護的局面中。 三、正在失落的兩個保守 1、神的保守之聖經 筆之於書的神的聖言是保守信徒最重要和最清晰的準則,神用這種最穩固的外在方式(聖靈的工作則是神的內在方式)使人最大程度地免於信仰的搖動和眾說紛紜: “只要我們想到人有多容易忘記神,對犯各種罪的傾向有多大,對捏造新興和虛假宗教的欲望有多強烈,我們就能明白人何等迫切地需要神將天上的教義記載下來,免得這教義因人的健忘而枯萎,或因人的罪而消失,或因人的驕傲被敗壞。”(加爾文:要義1. VI. 3) 而今,在一些受靈恩運動影響的教會中,雖然聖經權威在口頭或書面上仍然被承認,但是在操作上,“神直接的啟示與引導”乃至“主說”往往被置於與聖經同等的 地位,而在決定具體行動方向時,它們實際的權威已經超過聖經。靈恩派(讓我們暫且使用這個有一些含混的概念)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架空了聖經的權威。 他們不是自由派,明目張胆地否定聖經,但是,當主觀的神秘體驗,個人“特殊啟示式”的領受(主或聖靈親自、私密性的說話)被人看重,聖經就事實上被貶低到 任人取捨與詮釋的地步。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是:“聖經是天父爸爸寫給我們的信,但與其看他寫的信,不如直接和爸爸說話。”當我們更多以“聖靈直接的啟示 ”,以所看見的“異象”和對此主觀的詮釋為指引時,聖經的權威事實上旁落了。“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拿着聖靈的寶劍,就是神 的道。”(弗6:11-18)一個非常令人不安的矛盾是,恰恰是許多高舉聖靈,強調聖靈恩賜的教會丟棄、輕忽了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恰恰是這樣的基督 徒,對於聖靈的工作認識不清! “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進入一切的真理;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約16:13,按小字)聖經自身和教會先賢都 指教我們,聖道和聖靈的工作如何地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說,離開聖道,聖靈不說話,因為神不悖乎自己!聖靈本身就是聖經的作者,他又被稱為真理的靈,為要在 我們心中清晰地印證聖經是神的話,使我們成為只跟隨聖經真理的人。我們或可爭論,到底聖靈的工作是否“受聖經的限制”,但當明確,聖經已經涵蓋了全備的救 恩真理。“唯獨”的意思是說,作為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準則,聖經不僅“足夠”,而且是“排他性地足夠”的。對路德而言:“聖經提供了得救必須的一切;基督徒 除了信仰聖經里宣布的東西外,不再需要別的真理。”(阿爾托依茲:3)基督徒不必,且不應在聖經之外尋找神願意顯明給他百姓的旨意。聖靈確實在我們的實際 生活中不斷地引領我們,但唯有聖經是神的話,是我們的依靠: “詩人是如此地頌讚聖經的清晰明確:‘我腳前的燈,我路上的光’(詩119:105)。他不是說:‘只有你的聖靈是我腳前的燈’,……以這樣的方式,稱聖經為‘方向’和‘道路’,無疑是因為聖經全然確實可靠。”(路德,第二卷:370-371) 今天教會中當然還有神跡,有聖靈活潑的工作,但是與聖經同等權威的特殊啟示終止了,已經沒有什麼“啟示”可以被筆之於書,並在教會中傳講,以至於被稱為“這經”了。“神既然喜悅將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藏在基督里,那麼在基督說話之後,所有的人都應當閉口不言。……事實上,在基督說完之後,已經沒有什麼可說的話了。”(加爾文:要義4. VIII. 7) 會有人不同意說,靈恩派也尊重聖經,也有教義和神學,只不過方式方法不同,和僵化的傳統教會相比,不過比較“與時俱進”和“有創造性”而已。確實,提家言 必談聖經,世紀婚禮本身就是試圖照搬創世記的歷史記載;當武漢眾教會勸阻他們的時候,提家稱這些教會“以卑賤軟弱的自我為中心,所以害怕”,並引用以賽亞 書41:14:“主說:‘你這蟲雅各和你們以色列人,不要害怕!耶和華說:我必幫助你。你的救贖主就是以色列的聖者。’”【6】在推崇多元主義的後現代語境中,聖經詮釋難道不應該是百家爭鳴、相互學習的嗎?誰能說自己的理解就是最正確、最全面、最可靠的呢?我們憑什麼批評靈恩派的種種做法不合乎聖經呢?為什麼不能說,我們這些批評者正在把“活生生的信仰”變成“死的教條”呢? 面對這些質疑,就不能不提及神賜給我們這些軟弱善變的罪人的第二重保守:教會。教會的教義、教會的建制以及教會的傳統,對於保守基督徒信仰的純正和生命的鮮活具有重要意義。 2、神的保守之教會 “唯獨教會”是宗教改革被忽略的一個口號。在個人主義的今天,宗教改革有時會被看成“宗教革命”,以及更正教“宗派林立、彼此攻擊”亂象的肇因。其實改教 家們並無此種造反情懷,他們相信教會是大公(catholic)的,身體只有一個。加爾文極看重教會對於信徒生命的保守作用,他追隨居普良,稱教會為“一 切敬虔之人的母親”: “神喜悅將他一切的兒女們呼召到教會的懷中,不只為了要在他們的嬰兒和孩童時期餵養他們,也是要他們受教會母親般的關懷,被引領至成熟的地步,並至終達成信心最後的目標。‘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加爾文:要義4. I. 1) 對於加爾文而言(這也是奧古斯丁在反對多納徒派時的觀點),“母親”這個稱呼不僅適用於無形教會,也適用於有形、建制的教會:“正如上帝在歷史的進程中借着道成肉身救贖人類,他也在同一進程中使他們成聖——借着建立一個委身那目標的建制。”(麥格拉思:205)“加爾文強調,由於那不可見的教會(基督的真正身體),所有信徒要榮耀並委身於可見的教會,即使它有軟弱。”(麥格拉思:206) 從“我信聖徒相通”的角度,教會的權威,神借着教會對信徒的保守,有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的體現。持守和傳遞歷經歲月的教義和教會傳統,是一種時間意義上的 聖徒相通;而一個地方眾教會之間的團契與交通,包括彼此的守望和勸誡,直至建制性的彼此委身,則是空間意義上的聖徒相通。 (1)聖徒相通在時間方面的體現 是的,教義不能和聖經等同,詮釋教義的神學會出錯,教會更是由罪人組成,但究其根本這都是人的問題,我們不能因此就心生驕傲,以為自己同樣作為罪人,居然 可以繞過“會有錯的”教義和教會,獨自“更正確地”認識神。“你這人哪,你論斷行這樣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卻和別人一樣,你以為能逃脫神的審判嗎?還是你藐 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羅2:3-4)教義具有一種教學性(pedagogical)的作用,聖靈藉此引導我們來 到聖經這最高的權威面前,信仰生命得以紮根、成長;而“根據聖經而建立的教會傳統也有權威,雖然它們是派生的。”(阿爾托依茲:4)過去兩千年,聖靈乃是在教會中引導聖徒透過聖經認識與跟隨那位見證並榮耀了聖父的聖子基督。 說“我信聖徒相通”,意味着承認,使徒和初代教會至今,奧古斯丁、阿奎那、路德、加爾文以降,歷代聖徒認識神、跟隨神的生命體驗所結成的果子(他們的神學 和教會實踐傳統)對我們有重要的指導和示範作用。在一個豐富而鮮活的教會傳統中,學習先賢凝練而深刻的話語,堅固自己弱小的生命,深化相對短暫的信仰體 驗,這是“神借着他的教會保守信徒”這句話在時間維度上含義。 中國傳統教會有一個非常弔詭的傳統,就是忽視更正教整體傳統,包括建制教會傳統、認信主義傳統等等,而以敬虔主義為唯一傳統;我們看不起西方教會傳統中的 宗派現象,喜歡我們中國人自成一派的無宗無派(情形與“我是屬基督的”相似)。從空間維度上看,宗派誠然分割了教會,但是從時間維度看,它也維繫了教會, 維繫了我們與歷代聖徒相通。教會要抵擋的不是宗派,而是“宗派性”,是以宗派為黨同伐異的理由。 而今天城市知識分子教會的基督徒,也許因為領受知識的能力勝過“老一代”,與外部教會接觸的機會和深度也超過以往,以至於變得輕視“老一代”堅守和寶貝的 傳統。的確,我們自身的教會與神學傳統相對短暫,其中也有很多值得商榷,需要改變。但這短暫和不足的傳統仍然是中國教會的傳統,是與今天“新一代”基督徒 血脈相連,生成、造就了今天的傳統。傳統或有問題,但是傳承意識不可丟棄!我們以幼稚和落後為理由,以時代變化了為理由,拋棄和忽視自身的傳統,要一步登 天地接續大公教會傳統。幼稚、善變的其實是我們。 (2)聖徒相通在空間方面的體現 神將信徒安置在一個個地方教會之中,雖然這些教會不完美,甚至會有罪惡,但神定意借着教會供養信徒屬靈生命的各種需要,引導他們成長,保護他們免受豺狼的攻擊,並通過教會將救恩的確據以及各種屬天的福分傾倒給人。因此,“每個信徒都當與神的眾兒女竭力保守合而為一的心,並將教會所應得的權柄交給她,簡言之,我們應當作基督羊群中的羊。”(加爾文:要義4. I. 3)這種合一,既應在單個教會內,也應在眾教會間竭力保守。 當某個教會在真道上出現偏差,信徒被帶向歧途之時,神會借着其他教會來勸誡、攔阻,引導這間教會重新回到主的保守之下。在提家預備與操辦世紀婚禮的整個過 程中,眾教會從未停止過規勸。武漢牧者團隊公開表示不支持,舉行教會聯合會議抵制;北京牧者聯禱會和一些教會也曾百般勸阻,有的教會甚至為此禁食守望。這 都是神保守的杖與杆。求主憐憫,垂聽眾教會切切的代禱,使提家的弟兄姐妹不至從這保護中失落吧!也願每一位教會牧者和傳道人都深深地意識到,自己不是單獨 被主呼召,而是在聖徒相通之中共同事奉主的群羊。 四、小結 基督教是一個歷史性、國度性的信仰,我們的神乃是在歷史中,在全地行動和啟示自己,引領和保守他的教會一直到底的神。承認和持守“唯獨聖經”不可能是無時 間和空間維度的行為。高舉聖經權威,就必然要同時承認教義和教會的權威。輕看教義與神學,不尊重教會傳統,特別是試圖直接連接聖經和個體自我,甚至繞過聖 經,直接對話上帝,以自我信心代替對話語的持守,都是在事實上否認“唯獨聖經”,是在動搖更正教的根基。 世紀婚禮事件特殊性背後的普遍意義由此開始浮現。“我可以證明他們向神有熱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識。”(羅10:2)不是所有的“靈”都屬神,也不是所有的 “復興”都合神心意。沒有歷經拆毀的大肆建造,沒有向下紮根的向上開花,即使一時熱鬧,終必傷害神的教會。摩西所看到的大異象,乃是火焰在荊棘中,荊棘卻 沒有燒着,因為那火來自神,是真正聖靈的工作;而通過焚燒荊棘,固然也可以產生猛烈的火焰,結局卻是荊棘焚毀,火焰熄滅,只余灰燼。一波波靈恩熱潮帶給教 會的危害正在於此。 這是一個心浮氣躁、喧譁嘈雜的世代,人心厭煩純正的道理,各種新奇的想法和做法層出不窮。中國教會自身處在轉型期,既有的信仰根基與教會傳統正受到根本挑 戰,面臨失范與重構的難題。如何堅固“唯獨聖經”及“唯獨教會”的教義立場,借着神對教會的這兩重保守,忠心、沒有摻雜地傳講福音?唯有更深地回到信仰的 起點與根基: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 下篇 世紀警鐘 一、我們為何隨他們而去?批評提家是極端靈恩派很容易,抨擊靈恩運動以高舉聖靈之名行人意摻雜之實,是中了撒旦的詭計,這也很容易,但這只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說風涼話,忘記了靈恩 運動乃是從教會內部興起的,忘記了它之所以席捲全球,乃是因為越來越多所謂正統教會被吸引,已經加入或準備加入到這個熱潮來。每一個基督徒都有責任思考這 是為什麼。 為什麼教會增長學如此吸引牧者?為什麼方言、神跡、內在生活、醫治釋放、積極思考如此讓信徒趨之若鶩?為什麼許多教會主動學習“慶典式”的敬拜模式?為什 麼幾乎每間教會都有一些人被靈恩派吸引而離開,以至於牧者們只能對彼此說:“看哪,我們是徒勞無益,百姓都隨從他們去了”? 我們必須意識到,提家的問題不是別人的問題,世紀婚禮事件是我們基督教會的事件。教會要發現自己耶路撒冷城牆的破口何在,以至於造成了靈恩運動的勢如破 竹。套用約翰•多恩(John Donne)主教的話:沒有人是與世隔絕的孤島,每個肢體都是基督身體的一部分,如果海流沖走一團泥土,大陸就失去了一塊,任何教會的軟弱與跌倒都讓我受 損,因為我們與基督息息相關;因此,別去打聽警鐘為誰而鳴,它為你而鳴。 1、“屬靈實際”的缺乏 從20世紀初的“第一波”到今天的“泛靈恩現象”,靈恩運動顯出實踐上的某種“合理性”,即回應了當代基督徒信仰體驗的需求。我們或不認同它所提供的道路 與方式,但應承認,很多教義純正、制度整全的教會,雖有好的話語教導與餵養,但忽略了如何將信徒真實地帶到主的面前,真實地經歷上帝的同在;特別在如何將 古舊福音與後現代人的生活現實“對接”起來的問題上,一些教會拙於應對、懶於反省、怯於更新。造成信徒靈里乾澀,變得信仰既不冷也不熱,生命既不死也不 活。 神造人是知、情、意結合的生命體,在信仰過程中,不單我們期待情感與理性的需要都被滿足,主也要求我們以全人委身於他。“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 你的神。”(可12:30)神是又真又活的神,信仰也須是又真又活的信仰,是神借着聖靈真實地切入我們生命,更新我們、得着我們的信仰,按照倪柝聲的說 法,就是要摸着那個屬靈的實際:“一切屬靈的事,一切屬靈的東西,在神面前都有它的實際。如果我們所摸着的不過是外表,而沒有摸着那一個實際,那就一點屬靈的價值都沒有。”(倪柝聲:69) “神是靈,所以一切與神發生關係的,都是在靈里。真理的聖靈就是實際的靈,所以屬靈的實際必定是在聖靈里的。……所有屬靈的東西,一不在聖靈里,就是字句,就是儀文,就是死的;所有屬靈的東西,只有在聖靈里,才是真的,才是活的,才是生命的。”(倪柝聲:70) 所以,一個教會可以團契生活豐富多彩,開展事工用心竭力,敬拜很有章法,信徒的禱告又長又迫切,彼此相待滿有愛心,行事為人無可指摘,但如果沒有摸到屬靈 的實際,就仍然不能滿足信徒信仰成長的需求。這時候,可以迅速帶來明顯的“復興”以及強烈的“內在體驗”的靈恩運動大受歡迎也就不奇怪了。 2、信仰的世俗化與片段化 相比之下,基督教信仰的世俗化(secularized)和片段化(fragmentized)所帶來的基督徒信仰實踐的偏差可能是更主要的原因。 所謂世俗化,指信仰不再是挑戰和更新人生命之“道”,而是輔助和完善人世俗生活之“器”。今天的主流人生觀,是麥當勞的“我就喜歡!”是香港連續劇的“做 人呢,就是要開開心心!”肉體的傾向就是趨利避害,尋求舒服和“爽”。信仰往往也成為基督徒追求“更爽”的手段。看基督教書房的暢銷書,往往是教導如何建 立更美滿的家庭、婚姻;如何培養孩子成為更優秀的人才;如何依照聖經原則養生、排毒;如何運用聖經智慧管理、建立企業文化……總之,如何使我們的生活變得 更好,更美,更成功,更體面——當然,還有“更彰顯神的榮耀”。而相應的片段化(梁家麟:240),則指人們不再需要整個信仰,而是各取所需,接納信仰的 一些片段,如同人們在超級市場購物,沒有人準備把整個超市搬回家。信仰變成選購,神的愛被理解為“最能滿足需要的”某種優質商品。有教會在布道中一再宣 稱:“耶穌才是解決你問題的那一位”,“唯有耶穌能滿足你的需要。”這話不假,可怎麼聽都覺得像是在說:“買家具,我只來居然之家。” 世俗化和片段化的結果,就是信徒不注重道,只注重感受與果效:“別問我是否懷疑傳統基督教的某些教義,我沒有(時間)懷疑,只是不特別關心,不感興趣而已。它們都是真實的,但與我和我的生活關係不大。”(梁家麟:240)看起來好一點的,是那些如同馬大的教會積極分子:“‘你不用跟我說釋經的過程,只要告訴我什麼是對的就好了。你說什麼,我便相信什麼。’他們不是對教會完全袖手旁觀,而是節省時間與精力,專注做所喜歡的事奉,諸如短宣與社區服事的實踐。”(梁家麟:242)靈恩運動注重火熱的實踐與即時的果效,過於鑽研聖經和謹守教義,正是適應了後現代人世俗化和片段化的信仰心態。 “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箴16:25)靈恩運動發展到今天,其外延和內涵已經非常模糊,非常多元和多變,不宜一言以蔽之;同時,我 們極為期待這裡的言語不至於傷害那些被靈恩熱潮吸引而暫時走偏的肢體,但我們不得不以流淚的心指出:“有許多人行事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敵”。(腓3:18) 對靈恩運動的不同立場,反映出今天的教會更加嚴峻地面臨十字架神學和榮耀神學的對立。 二、“唯獨十字架是我們的神學” 1、路德的十字架神學 “每個人都想找到自己喜歡的上帝。”(阿爾托依茲:13)然而上帝只有一位。費爾巴哈在 《基督教的本質》中批判說,人對神的意識其實是對自己的意識,神學其實是人學。某些時候,甚至對基督徒的某些生命層面來說,費爾巴哈是對的,我們總是要按 照自己的方式尋找神,思想神,定義神,以此定義自己,按照自己的喜好去信仰。與此相對的,是上帝自己啟示自己,隨己意定旨我們該知道什麼(本體論),如何 知道(知識論),且為什麼要知道(倫理學)。基於前者的是偶像崇拜,是假神學,基於後者的才是真信仰,真神學。 在1518年的《海德堡辯論》中,路德提出了作為真神學精華的十字架神學(theologia crucis)和它反面的榮耀神學(theologia gloriae)概念: “通過上帝的作為來認識和理解他不可見的本質的人,不配稱為神學家。……上帝可見的,向世界所展現的本質是通過受難和十字架被彰顯出來的;這樣理解的人才配被稱為真正的神學家。……榮耀神學家稱惡為善,稱善為惡;十字架神學家正確道出事物的真相。”(路德,第一卷:40-41,重譯)【7】 所以,有兩種認識上帝之本質的方式,通過上帝創造性的作為;或通過上帝救贖性的受難和十字架。前者不配稱為神學,因為它顛倒黑白,“稱惡為善,稱善為惡”;後者才是真神學,因為反映神所啟示的真理,“正確道出事物的真相”。 這不是說,諸天不能訴說神的榮耀,穹蒼不再傳揚他的手段,神的永能和神性不是明明可知,無可推諉的,通過所創造的世界,上帝已經啟示人他那不可見的本質; 律法所要求人的,也已經寫在了世人的心裡。但因為被罪轄制和污染,人將普遍啟示濫用為偶像崇拜的動因,以至於它無法成為人認識上帝的途徑,反而是定人罪的 證據。所以,上帝主動俯就、轉向罪人,通過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十字架的受難表現出他的本質來。這是上帝的特殊啟示,是人真認識上帝的唯一途徑。在十字架這個 向世界顯明的歷史事實中,隱藏着上帝唯獨向他所揀選的人才彰顯的上帝明明可知的本質與榮耀: “正如哥林多前書1章25節提及的‘上帝的軟弱’和‘上帝的愚拙’,上帝使之對我們可見的本質——即上帝 的人性、軟弱性和愚拙——乃與其不可見之本質相對。由於人錯用了從上帝作為而來的有關他的知識,上帝從而願意讓人借着苦難去認識他。他要用一種‘對可見之 物的智慧’來譴責那些‘對不可見之物的智慧’。這樣,那些沒有如上帝在其作為中所彰顯的去尊崇上帝的人,就要尊崇上帝為隱藏在苦難中的那一位。”(路德,第一卷:41,重譯) 如果上帝是在十字架上彰顯自己的上帝,那麼,基督徒在哪裡可以認識他,親近他,與他聯合呢?同樣是在十字架上。上帝既透過十字架俯就世人,就呼召屬他的百姓同樣借着十字架進入他的同在。故此,十字架的道路成為基督教信仰的本質特徵,而榮耀神學就是不要走十字架的道路。 這裡有一個從“基督的十字架”到“基督徒的十字架”的關聯與過渡。“路德的‘事工’不僅指上帝的工作,也指人的工作,‘苦難’也指上帝和人的苦難。……十字架指基督的十字架和基督徒的十字架。”(阿 爾托依茲:23-24)信仰不是一種理論,基督徒對上帝的認識不是一種客體性的知識,而是整個人與神聯合的存在。真知識和真倫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個與基督 聯合的人,基督的十字架成為他的十字架,基督的苦難成為他的苦難,基督的卑微成為他的卑微,而他也成為一個(就基督徒這個詞的本意而言的)“小基督”,一 個與基督一同被神高舉並承受產業的人。故此,耶穌要求門徒舍己,天天背起他自己的十字架(路9:23),同時也說:“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太11:30) 2、十字架顛倒這顛倒的世界 理解路德的十字架神學,包括正確地將這種神學應用在信仰生活和教牧實踐中的關鍵,是要理解十字架神學的前提:人的墮落和神的自我隱藏。 人犯罪墮落的結果,就是顛倒了神所造的世界,使人和神原本交付於人的一切,都由靠着神、向着神、為了神,轉為要靠人自己,向着人自己和為了人自己。我們從 敬拜真神,反映上帝榮耀形象的被造物,墮落成敬拜偶像,被罪轄制的必死之人。“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約1:5)這個世界以黑暗為光明,以光 明為黑暗,以真理為愚拙,以愚拙為真理,以偶像為真神,以真神為虛妄。然而無論愚頑人如何說沒有神,從亙古到永遠,神都是全然聖潔、公義、威嚴,坐在寶座 上的神。罪人沒有能力與這樣一個神打交道,事實上,神切切地與罪人為敵,要用口中的氣滅絕他們,而罪人也切切逃避神,雙方不能無遮攔地彼此面對。在神的榮 耀中,罪人一刻也不能站立和存留。 因此,“為了我們,上帝用‘霧和陰影’把自己隱藏起來。”(阿爾托依 茲:17)他約束我們認識他的方式和位置,在舊約是會幕、聖殿和耶路撒冷,在新約,就是在基督里。肉身的、受限的、使用人的言語傳道的基督同時成為神的隱 藏和神的彰顯:“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路10:21)神向罪惡、撒旦掌權的世界隱藏自己,使一切在基督之外尋找神的努 力都落空,為要單單在十字架上顯出他的能力、智慧與憐憫。“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林前 1:21) 十字架對這個世界而言,必然是荒謬而不可接受的,因為神定意要借着十字架,將這個顛倒的世界再次顛倒過來。 “基督的十字架是一切真正的神學知識的尺度,包括上帝,他的榮耀,他的救贖,以及關於基督徒的生活和基督的教會等等現實問題。”(阿 爾托依茲:26)所有出於人意的,按照榮耀神學定義的東西,都要在十字架的光芒中顛倒過來,重新定義。我們用費爾巴哈式的信仰去理解神的智慧、能力、得勝 和祝福,用推己及神的方式去詮釋“做鹽做光”和“文化使命”,以為就是世人智慧、能力、得勝和所求之福的無限擴大,是世人獲得成功、造就影響力的基督教化 版本。所有這些東西都是好的,對的,甚至是神所命定和應許的,但稱這些理解是榮耀神學卻並不為過,因為它們正是十字架要顛覆的。不僅這些,幾乎所有基督徒 掛在口頭的東西:愛、合一、聖潔、榮耀、權柄、服事、見證、信心、仰望、呼召、舍己、同在、醫治、釋放、自由,都有一個榮耀神學的版本和一個十字架神學的 版本。我們選擇哪一個呢?我們的信仰道路應該走哪一條呢? 路德的回答是:“唯獨十字架是我們的神學。”(WA 5.176.32-3) 3、苦難與十字架之路 苦難是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話題之一:約伯為什麼受苦?初代教會為什麼受逼迫?基督徒的生命中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艱難?我們追求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病得醫 治,包括教會蒸蒸日上,門庭若市;我們說,神豈不是化咒詛為祝福的神嗎?主豈不是應許我們今世得百倍,來世得永生嗎?我們所信的耶和華不是全地的主宰,我 們又是他的百姓嗎?神當然有無盡的恩惠和慈愛,願意厚賜百物給我們,但神首先將自己在基督里賜給我們,並藉此使我們得到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而路德告訴我 們:“上帝通過基督而顯示自身;只有遭受苦難的人才能與上帝成為一體。”(阿爾托依茲:24)“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面前。”(彼前3:18)我們若不能透過十字架的苦難真實地與基督聯合,僅靠着他的名得享今世之福,那就真是比世人更可憐了。 前面提到,一些基督徒對於“老一代”及傳統教會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以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他們的時代過去了,今天的教會有新的使命,應有新的姿態 和作為,要走出過去的封閉和孤立。這種敬而遠之不但可惜,更是一種短視。可見的、政治性的苦難或是時代性的,但是萬王之王和這個世界的王爭戰到底的屬靈現 實絕不改變,世界直到末了都是一個戰場,何況神呼召我們要借着十字架去親近他呢?上一輩的信徒,因為神加給他們極多的苦難,豐豐富富地經歷了神的同在與扶 持,他們寶貴的信仰經驗,他們對世界屬靈現實的洞察,正是我們所缺乏而需要學習和繼承的。 當倪柝聲指出信仰需要“摸到屬靈的實際”的時候,他的意思絕不同於今天講求感官體驗和神秘經歷的後現代基督徒,更不是在說什麼“慶典聚會”或者“權能醫治”,而同樣是指向十字架——中國教會以自己的語言闡述和傳承的十字架神學: “主的靈因為要帶領他進入屬靈的實際,他就需要給他許多的管治、許多的試煉。……大衛說:‘顯我為義的神阿……我在困苦中,你曾使我寬廣。’(詩四1)神讓大衛落在困苦中,是為着要領他到寬廣之地去。”(倪柝聲:95-96) “什麼叫作寬廣呢?詩篇四篇一節所說的寬廣,是說你在困苦中的時候,你能夠被神帶到寬廣之地去享受神,就 是說寬廣到能享受神,困苦壓不住你。在火里能碰着第四個人的同在的人(但三25),是享受神的人,這樣的人是寬廣的人。下在監里,兩腳上了木狗,而能在半 夜禱告唱詩讚美神的人(徒十六24-25),是享受神的人,這樣的人是寬廣的人。監牢的門雖然關了,但是被關在裡面的人,能夠享受主的同在,這樣的人是寬 廣的人。”(倪柝聲:96) 主啊,我們無知、驕傲的心以為,前輩的思想和神學太淺薄了,跟不上時代了,可是如果我們能沉靜下來一讀他們的東西,可能就會發現,這些屬靈遺產恰恰是神賜 給我們的;這些信息仿佛母乳一般恰合我們的需求;那些發黃的文字間,分明可見活潑的靈性生命、聖靈權能的光照與引領,以及與神真實的相交與聯合! 三、結論 什麼是中國教會當下最重要的問題?還是那個兩千年來基督的教會不斷被問到的問題,就是主最初問彼得的:“你們說我是誰?”(太16:15)“基督是誰”這 個問題所引發和決定的,包括“福音是什麼”、“基督徒是什麼人”,“教會是什麼”,“歷史是什麼”以及“教會和世界的關係如何”等一系列既是教義的(或者 說思想性的),也是倫理的(或者說教牧性與行動性)的問題。在新的時代,如何有力地陳述萬古不變的福音,回答種種形式翻新卻本質千古不變的人類問題;如何 繼續被神的話語保守,繼續做神榮美的見證?這就是中國教會最重要的問題。 什麼是中國教會當下最大的挑戰?還是那個創世以來神的百姓不斷面對的挑戰,就是撒但在亞當和夏娃耳邊所發出的質疑:“神豈是真說……嗎?”(創3:1)神 發出他確定無誤的話語,要求人按照被造物應有的身份來回應和順服,在上帝和撒但之間,沒有第三條道路。而魔鬼卻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製造出一個假象,似乎 有一個第三條道路存在。神的話是模稜兩可的,可添加或修改的,可通過神秘體驗超越的?還是,“耶和華啊,你的話安定在天,直到永遠”(詩119:89), 我們當看重這話勝過自己的性命,用全部的愛與順服去謹守遵行呢?如何帶領教導信徒認信、跟隨和活出這樣的信仰,這就是中國教會最大的挑戰。 我們根本的問題,不是做得還不夠好,而是還不夠認識基督和他的福音。在這末後的世代,神的教會如何持守唯獨聖經的教義,使信徒在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上歸正,並將十字架的真理真正帶給世人?神借着世紀婚禮事件向我們敲響了世紀警鐘。 參考書目 1.保羅•阿爾托依茲,《馬丁•路德的神學》,段綺、孫善玲譯,譯林出版社,1998 2.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上、下),錢曜誠總編輯,加爾文出版社,2007 3.梁家麟,“泛論靈恩運動與傳統福音派教會”,《靈恩運動的反思》,廖炳堂主編,建道神學院,2007 4.馬丁•路德,《路德文集》(第一卷),雷雨田、伍渭文總主編,上海三聯書店,2005 5.馬丁•路德,《路德文集》(第二卷),雷雨田、伍渭文總主編,上海三聯書店,2005 6.阿利斯特•麥格拉思,《宗教改革運動思潮》,蔡錦圖、陳佐人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7.倪柝聲,《倪柝聲著述全集(卷二十一)——真理的聖靈》,天糧書室,1996 注釋: 1、提摩太之家網站,“以撒利百加見證系列”(http://www.timfamily.net/article.asp?class_id=8) 2、提摩太之家網站:“世紀婚禮神跡彰顯的時候:為我們不信的噁心痛悔”(http://www.timfamily.net/showart.asp?id=140) 3、 同上 4、提摩太之家網站,“世紀婚禮-答北京提家記者問”(http://www.timfamily.net/showart.asp?id=139) 5、關於“唯獨教會”的探討,參見邁克爾•格羅多,“唯獨教會:失落的宗教改革教義”,《教會》2008年1月第1期(總第9期)。 6、提摩太之家網站,“宣告燃燒的復興,宣告豐富的慈愛,宣告創造性的信心”(http://www.timfamily.net/showart.asp?id=127) 7、本段和下段所引用的路德的文字,三聯出版社《路德文集》的中文翻譯似不夠準確,可能是所參照之英文版本譯者之誤,現根據德文版重譯。 《教會》2009年7月總第18期(https://www.churchchina.org)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8: | 不是活着被提,就是為主殉道! | |
2008: | 注目在祂-靈恩特會的淺見淺思(3) | |
2006: | 親愛的弟兄或姊妹: | |
2006: | “超過我們所求所想” | |
2004: | 合歡樹下的歡聚 | |
2004: | 中文短詩十首英譯(final versi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