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我一生的十本書 /林慈信 |
送交者: 誠之 2004年02月05日07:53:04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
影響我一生的十本書 我生長在香港一所神學院裡。父母親每天都在床前禱告、靈修。星期三晚上,學院有禱告會(我當時還是小孩,沒有參加);星期六晚上,有青年團契活動(我到初中才開始參加),後來又加設主日崇拜。 聖經啟迪終身受益 工具書籍查經指引 《清晨靜聽主話》 《生命改變系列》 《你也能帶領查經》 《聖經新釋》《聖經新辭典》 前者是最簡潔的聖經注釋;後者則是筆者一生最推介的兩本書之一(另外一本是巴刻的《認識神》。《認識神》幫助我理解很多基本的教義,如:信心、知識、順服、(神的)權威,還有贖罪、稱義等)。 今天,我們有一些簡易的神學書籍(如呂沛淵所著《基要神學》,三冊,由海外校園與大使命中心聯合出版;巴刻的《簡明神學》,張麟至譯,更新傳道會出版)。其實,三十年前我們就要靠這本辭典了。今天,我還是覺得那些英國人寫的文章,既紮實,又對靈命有所幫助,難怪中文版還在坊間流傳。兩冊辭典的價格都不便宜,可是絕對值得投資,並每天使用的。我的好友、新加坡神學院教務主任李振群博士就常對學生們說,當把辭典放在家裡顯眼的地方,每天或每周讀上一篇、半篇的,慢慢地對聖經真理就有了深度的認識。我所愛的說法是:假如今天你只能有兩本書的話,那麼你就應該隨身攜帶聖經和《聖經新辭典》(註:英文本僅一冊)。 護教書籍堅固信仰 《理性的規避》《人文主義批判》 薛華對當時的我們年輕一代(即嬉皮士文化的處境)指出了存在主義的危險,尤其是從中古時代阿奎那的哲學開始,解釋歷史上的人文主義,如何一步步地帶動西方社會走向自主、自滅的道路。今天,讀者可參閱他的《前車可鑑》(香港宣道出版,英文原著Francis Schaeffer, How Should We Then Live? Revell),還可與錄影帶一起使用:Francis Schaeffer, How Should We Then Live (Gospel Communications發行,若欲定購者可以聯絡:1-800-CHRISTIAN;www.christianbook.com)。 章力生博士在他的書中大聲疾呼:華人教會離棄人文主義,把信仰紮根在神的真道上。三十年後的今天,華人教會的護教學和「福音與文化」的聲音多姿多彩,可謂熱多光少(much heat,little light)。後輩的我們更要好好聆聽教授的教訓,聽懂他的警告! 大學時期影響我的幾本書,給我的奉獻道路指出了一個清晰、穩定的長期方向。1971年大學畢業後,我赴菲律賓作暑期短宣。秋季,我進入威敏斯特神學院。當時,對聖經的絕對權威、無誤與默示等已篤信不疑;對歸納式查經與仔細讀經的必要性都有了信念和點滴經驗;對華人教會在神學、神學教育和護教方面的需要,心裡也有了負擔。 原載《使者》2003年1/2期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3: | ZT 約瑟.情理 | |
2003: | 第三計。總是有理 (炮製壞丈夫之36計 | |
2002: | 神的存在(ZT) | |
2002: | 銀河史記 5 尾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