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与基督徒探讨信仰,话题的中心是平安,内容如下:
基督徒:你知道平安的定义吗?
我:平安是我们内心的感受。把心里的贪婪和愤怒去掉,你就得平安。
基督徒:你这是异教的定义。平安是神的忿怒在人身上止息。
我:你见过神的忿怒吗?
基督徒:见过。耶稣上十字架的样子。
我:你见过耶稣上十字架吗?
基督徒:你见过你妈生你吗?
我们根据这一段话来讨论一下佛教和基督教的区别。
佛教是佛陀教育的简称,它的核心是围绕现实世界的。象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些名词说起来复杂,其实也很简单。以平安为例,熄灭贪嗔痴,你就得平安。道理简单易明。不但对佛教徒,对基督教徒、乃至无神论者,一律统统管用,就跟自由落体一样。这个就是佛教的现实。因为它最终着落在我们生活的现实里,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基督教的教义,恕我直言啊,我是真的有点不明白。平安的定义是神的忿怒在人身上止息,这跟我们平时说的平安,是不是意思差了十万八千里?又说永生的定义是与神和好,难道永生不是永远活着的意思吗?怎么又变成与神和好了?神在哪?跟一个看不见的神,和看不见的好。网恋吗?
有一位基督徒撰文说:佛教忽视现实。拿平安这个词来看,谁忽视现实呢?佛法虽然也有极乐世界、六道轮回这些超越认知范围的教义,但它总的来说,是紧密围绕现实生活的。这些年来我专读《楞严》,《楞严经》通篇的中心,都是围绕我们能够体验能够感知的现实世界。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处处界界谈的都是眼见耳闻。就算谈论第一义,也是曲径通幽。它是从现实世界的现象,慢慢将我们带入那看不见的本体。其旨高焉,其义切焉。
再说《圣经》,《圣经》里的确有许多精妙的人生格言,耶稣的人格也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然而,我们试着翻看《圣经》第一页:起初,神创造天地。我们都见过天地。但是没人见过起初,没人见过神,也没人见过创造。这些全都不是我们眼见耳闻的境界,一篇神话故事跟现实有多大关系?以色列民族的历史,跟我们当下的生活环境,又有几分关联?钻研那不知真伪的历史,把里面的人物做种种推演,这是重视现实吗?
基督徒对于教义的讨论,更是龙蛇混杂。且不说内部的意见如何不一致。我很难理解,为什么要把一些平平常常的词汇,揽为己有,十分严谨的赋予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涵义。上面的平安,就是个例子。永生的解释是,与神和好。爱的定义,是传教。对每个词,都有一套掩耳不及盗铃的解释。是不是应该出一本神人字典?将人类词汇跟神的词汇翻译一下,也好让我等罪人得聆圣训呢?
有时候,看着基督徒激烈的讨论,退在一旁的我,心中不得不升起种种疑惑,如炊烟袅袅不散。为什么要跟神明和好呢?为什么要跟王母娘娘打招呼?跟玉皇大帝保持联系?又为什么要止息关二爷的忿怒?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为什么要关心风马牛不相及的人事物?这是地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