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灵恩的十二原则 |
送交者: 恩上加恩 2014年10月18日10:50:59 于 [彩虹之约] 发送悄悄话 |
分辨灵恩的十二原则 滕近辉牧师 基督教圈子里面,有四种衡量一切的标准∶一是以教会传统与圣经并列,甚至把传统(Tradition)放在圣经之上。这就是天主教的标准。第二是以理性为最高的标准,用它来衡量圣经。这就是自由主义的神学。第三是以经历与感觉作为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这就是一般灵恩运动的倾向。第四是以圣经本身为衡量一切的绝对标准。这就是福音神学与信仰。 本文根据主耶稣与使徒们在圣经中的教导,提出对灵恩分辨的十二项原则。感谢神,灵恩圈内近来也开始了分辨的追求。 (一)是否高举荣耀基督? 主耶稣亲自告诉我们,圣灵来是要荣耀祂(约十六14)。基督才是主体与最高对象。 使徒保罗所作之工,是藉著圣灵的能力来传扬主耶稣基督(林前二2-4)。圣灵不过是催化剂,基督才是主体。所以他说∶「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使徒时代的教会,高举基督,而非圣灵。 在全部圣经中,圣灵的角色是传达性的(异象、言语),渠道性的(能力、方法、河流),因此,「藉著圣灵」是一句标准式的话。 有人说,旧约是圣父时代,四福音是基督时代,五旬节以后是圣灵时代。这话是有语病的。五旬节之后是教会时代。教会担起普世传扬基督福音的使命,见证祂是「主─救主耶稣基督」(彼后一11),而圣灵是完成这使命的能力(徒一8)。 「圣灵时代」使我们想起主后第二世纪的孟他努灵恩运动中,其领袖孟他努宣称∶耶稣预言保惠师将要降临,已经应验在他身上,他就是圣灵时代的开始(见林荣洪著《基督教神学发展史》第六十六页),引起很多混乱。 主耶稣重视圣灵,使徒们重视圣灵,我们重视圣灵,因为祂是能力的灵,引导我们进入真理的灵,见证基督的灵,荣耀基督的灵,带来复兴的灵……但祂不是任何时代的主体,虽然祂在每一个时代中,都是极重要的。 (二)是否引致教会的合一? 保罗说∶「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四3)。圣灵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产生信徒合而为一的心。历代圣灵所带来的大复兴,都是加强了合一,而不是分裂。例如∶宋尚节所带给各地教会的复兴,是祷告、爱心、热心事奉、献身、献金、热心传福音、胜罪、彼此认罪和好……的复兴。那些得到复兴的人留在教会里面,继续起了好的影响,没有分裂的情形。 但今天,有不少人有了某些超自然的经历之后,开始只追求感性的兴奋,而且固定在某一种方式里面。他们只能对其一种类型的诗歌产生反应,那些多年来曾经感动激励无数信徒的圣诗,对他们变成索然无味了。那些热心爱主,为主完全摆上,满有圣洁品格,热心传福音,安静追求圣灵复兴的信徒,已被他们划在圈外,只因没有追求他们的经历。他们离开了很好的教会,而且拉着别人离开教会……渐渐他们原有的方式失去兴奋的作用,就被带入新的方式,层出不穷,愈来愈倚靠感觉与超自然经历。 哥林多教会追求圣灵的恩赐,但是灵性上却是「结党」、「纷争」、「属肉体」(林前一10、11,三1),以及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指出的其他九大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三)是否造成混乱? 使徒保罗自己大有属灵的恩赐,但他提出在恩赐的运用中,需要「慎思明辨」(林前十四29)。他又提出分辨的一个重要原则∶不可混乱──「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林前十四33)、「凡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着次序行」(十四40)。 次序是神的本性,显明在大自然界的规律、次序与和谐中。灵界也是一样,都是规律与次序之神的创作。 使徒时代的教会中,已有混乱的情形发生(林前十四章),二十世纪的灵恩运动中也有不少混乱的情形发生过──在西方与东方都有。我在青年时已多次听闻过中国大陆教会中这一种情形。最近两年来,加拿大多伦多飞机场附近的葡萄园教会聚会情况,已远近皆知──有的人大笑不止,有的滚在地上大笑数小时;狮叫、狗叫及其他动物叫声,时有所闻∶有人学公鸡走路的姿势∶一步一伸颈∶有人全身抖动……整幅动物园景像。一些在加拿大读书的非洲学生看见这种情况时说,他们在非洲的土人宗教聚会中已经司空见惯了。最近美国葡萄园最高领袖层才公开指责这些事,与他们划分界限。这是好现象。但是令人难解的是,竟然需要两三年之久的时间,才能作出这样的结论。可见当局者迷,属灵的分辨是多么不容易∶在超自然的经历中,失去以圣经的原则去鉴别现象的能力。 不要忘记,鬼曾公开承认耶稣是「至高神的儿子」(路八28)。不要忘记,撒但的拿手好戏是冒充基督。 撒但可以混入灵恩,使之变质。这正是今天葡萄园高层领袖已经公开承认的事。 (四)是否以传福音为重点? 主耶稣明说∶圣灵降临的主要工作,是把福音传到地极(徒一8)。任何运动若不注重传福音,都是偏差,因神计划的中心是福音。 凡是注重传福音的灵恩运动,就少有偏差的现象。例如南美洲好些国家的灵恩运动,是很注重传福音的,例如阿根廷的灵恩运动有很强的福音出口。他们早就否定了多伦多葡萄园的情况是出于圣灵。 凡是将追求的对象放在超自然的感觉经历上的灵恩团体,就多有花样和偏差,也出现问题。 葡萄园是以布道的重点起家的──「权能布道」。希望他们继续保持这重点,不要转向更多感觉的经历上追求。他们似乎面对这一个危机。 (五)是否注重信徒在圣道中的建立? 圣灵是「真理的圣灵」(约十六13) ──引导信徒进入真理。真理就是道。「道」、「真理」、「命令」、「我的话」,这些同义字在主的临别教导中出现了二十二次,可见祂是何等重视「道」,这也是圣灵注重的工作之一。 灵宫是圣灵藉著道所建成的教会。教会里面必须有道时时宣讲出来,会众必须经常有道可听,他们的灵性才能真正建立起来。没有道,信仰就没有实质∶没有道,教会就没有道路。感觉的作用会停止,但道是「永存」的(彼前一25)。主说∶「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约十五7)可见我们与主的交通是建立在道上。没有道,我们的信仰就没根基,因为主说,听了祂的道就照著去行的人,就是把人生的房子建造在磐石的根基上,永不动摇(太七24)。把信仰建立在感觉的经历上,或任何其他的基础上,都是危险的,不能持久的。 因此,保罗说∶「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讲道。」(林前十四1)但是问题在于∶「先知讲道」四字的原文是「说预言」,是否中文圣经翻译错了?不是。理由如下∶ (1)保罗不可能把说预言放在那么高的地位上,作为信徒追求的主要恩赐。 (2)保罗明说,这恩赐的作用是「造就、安慰.劝勉」(十四3)。这明显不是预言的作用,乃是讲道的作用。保罗进一步说∶「作先知讲道,叫众人学道理,叫众人得劝勉。」(林前十四31)这更明显是指讲道而言。 (3)为甚么保罗用「预言」来代表讲道? 因为在旧约中,先知的信息分为两部分,一是预言将来要发生的事∶二是宣讲神的旨意。后者的成分比例更高。因此,保罗用「说预言」来代表「作先知讲道」。可见中文圣经的翻译是没有错的。 一般来言,灵恩运动中讲道的成分偏低,这是需要纠正的。有些领袖已经觉察到这一个需要,这是好现象。 保罗再三叮嘱∶「既是切慕属灵的恩赐,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林前十四12、18-19) 在灵恩运动中,许多人竞说预言,但经过详细考证后,显明许多预言没有应验。著重说预言成为灵恩运动最大的诟病。预言中国大陆在九五年攻台,就是明显的例子。 (六)是否使人爱神? 保罗说∶「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五5)这爱浇灌在保罗心里,他就说,因基督的爱激励他,他就决定不再为自己活,乃是为替他死而复活的主活(林后五14)。这爱激励了千万信徒在罗马帝国的大迫害中,甘心殉道∶这爱激励了近世二百五十年普世宣教运动中,千万位宣教士在各国为主付上无可估计的代价∶这爱也激励了数十年来在中国大陆迫害之下,千万信徒愿意为主受苦……这正是这一节的上文所说的∶「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罗五3-4)。 是的,爱神是圣灵的宝贵工作。真正的灵恩绝对少不了它。 (七)是否结出圣灵的果子? 主耶稣给了我们一个最正确、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凭著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太七20) 圣灵的内居与充满必然结出圣灵的果子。没有果子的恩赐,只是枝叶而已。主到无花果树前,是找果子,不是找叶子。「只有叶子」使主失望(太廿一18)。 不但如此,主耶稣讲出「由果认人」的原则之后,跟著提出一件极严重的事,就是有些人没有果子,却有行神迹的能力,而这些人被主强烈的拒绝(太七21-23)。 使徒行传中提到圣灵的两种不同作用∶一是圣灵「降下」,二是圣灵「充满」。前者有超自然的现象,却没有属灵的深度∶后者有深度,结出果子。分述如下∶ (1)圣灵「降在」人身上 (a)在哥尼流家中,圣灵降在那些初次听福音,刚刚决定信主的人身上,他们有了讲方言的现象(徒十44-46)。但他们毫无属灵的深度,是初信者。 (b)在以弗所,施洗的门徒接受了基督,奉主的名受洗。圣灵就降在他们身上,他们说了方言(徒一九5-7)。他们也是初信者。 (c)在撒玛利亚,腓利在那里传福音,许多人信主,都是初信者。圣灵降在他们身上,随即有超自然的表现,大概是方言(徒八9-17)。 上述的三次,都是福音初传到外邦人中间,他们未知圣灵降临的事。因此神重演圣灵降临的情况。 (d)五旬节圣灵降临──这是第一次,既是降下,也是充满(徒二3-4)。这一次有深度(他们已祷告了十天),也有方言。 (2)圣灵充满在信徒里面,表现属灵的能力与美德 使徒行传中记载另八次圣灵充满的事迹∶ (a)彼得被圣灵充满,满有胆量,在被逮捕受审时,慷慨见证基督是人间唯一救主(四8、12-13)。 (b)耶路撒冷教会的众弟兄姊妹,在受迫害恐吓时,同心祷告之后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神的道」(四31)。又满有爱主爱人的心,将一切献上,共同生活。 (c)耶路撒冷的七位执事被圣灵充满,而有好名声及智慧充足(六3)。 (d)司提反被圣灵充满,在殉道时满有喜乐,表现了与主在十字架上相同的爱心,为打死他的人代祷(七55-60)。 (e)保罗在悔改信主时,经过了三日三夜不吃不喝不睡的祷告,就被圣灵充满,立刻开始满有信心、爱心及胆量,宣扬福音(九9、11、17、20、23)。 (f)巴拿已被圣灵充满,而表现美好品格(好人),大有信心,带领许多人信主,成为安提阿教会的好领袖,更表现了舍己的精神,邀请保罗来,取代他自己的领袖地位,寻求教会的好处,过于自己的荣耀(十一24-26)。结果,教会充满了好见证,而获得非基督徒给他们的美誉∶「基督徒」──一群与耶稣基督有美好关系,而像基督的人。 (g) 保罗被圣灵充满,而满有能力,胜过那被撒但使用来拦阻福音工作的以吕马,因之带领当地的官长信主(十三8-12)。 (h)保罗与巴拿巴被圣灵充满,而在被人抗拒驱逐时,满有信心与喜乐(十三50-52)。 上述圣灵的两种作用──降下与充满,都是宝贵的,但是后者更重要,与属灵生活的实质更有关条。在属灵的事上,实质永远比表像更基本。这是灵性追求路线上的一个重要原则。 同类性质的另一件值得注意的事,就是保罗把恩赐分为两种∶一是工具性的恩赐,二是品质性的恩赐。前者是用来作成某些事工的器具∶而后者是工作品质的基础。 一般信徒追求工具性的恩赐∶会讲道、会领诗、会组织……但是保罗却重视品质性的恩赐,他劝勉在这一方面追求和挑旺(提后一6-7)。他所提出的恩赐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当人只追求工具性恩赐时,就一切表面化,失去属灵的真意。结果,恩赐愈大愈容易跌倒,愈自我中心,愈求虚荣,愈浮浅。反之,当一个人的灵性愈好时,他工具性的恩赐就愈有属灵的。 (八)是否引致更像基督的生命? 是否注重对付罪、追求圣洁? 保罗是一个被圣灵充满的人,而他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我活着就是基督」(腓一20-21)。 圣灵的最高工作,就是造成一个像基督的人。保罗把圣灵的这一种工作,在哥林多后书第三章里面清楚告诉我们。他说∶「……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恰是)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三18) 圣灵是基督的灵。这一个「灵」字有两种意义∶一是圣灵,二是精神。圣灵带出基督的精神。 灵恩运动里面有一派的教导,叫做「成功神学∶圣灵的工作把信徒带入成功或兴盛(prosperity) ──健康的兴盛、物质的兴盛、灵性的兴盛、事业的兴盛等。这是把旧约的字面意义带入新约时代。它正在造成一种物质化的属灵观,很受欢迎,正中时代潮流的下怀。 在这种神学里面,十字架的道路、舍己、向世俗死、向罪死、对付肉体等等从基督而来的信息,逐渐失去意义。这样就与基督的精神背道而驰。这是需要谨慎分辨的一件事。基督人与成功人之间,有极重大的分别。 (九)是否倾向以经历代替神的话? 经历是很重要的。有知识而无经历,是空洞的知识。我们应当追求属灵的经历。所以彼得说∶「你们却要在……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彼后三18) 但是,在属灵的追求上,需要平衡。保罗说∶「他们向神有热心,但不是按看真知识。」(罗十2) 灵恩运动的聚会很少不是以超自然的经历为追求重点的,他们似乎已经失去了安静领受恩惠的能力。若没有兴奋的感受,就不是好聚会,若没有大声的祷告,就不能祷告,若没有超自然的现象,就是没有圣灵的工作。没有身体的动作,就不能敬拜赞美。这已经成了灵恩聚会的通常情况,把圣灵的工作限制在某一种的途径上与型态内。 在另一方面,一般的传统教会也有他们的固定型态与传统。他们在潜意识的心态中,已经把超自然的因素摆脱净尽。不容许任何活泼的形式,与开放的心灵的表达。 在中国大陆非灵恩的家庭教会中,十几年来不断有神迹的出现,这是一件宝贵的事,给我们重要的提醒。 最重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平衡∶热心而有知识。 (十)是否引往以「心灵和真理」敬拜神的道路? 「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约四23) 「心灵和诚实」的原文也可以译为「心灵和真理」。「心灵」和「诚实」是同样的含义。把两者放在一起是重复。但心灵和真理是两件事,放在一起,意义丰富。 不管心灵多么真诚,却没有真理的因素,就会造成偏差。不错,歌颂与祷告是敬拜中很重要的因素,但是诗歌和祷告中的真理成分∶也是同样的重要。讲道更是敬拜的基本因素。 天主教的礼拜中,讲道很短,一般来说,约十至十五分钟。圣公会的礼拜也倾向短的讲道。灵恩的聚会也明显有同样的表现。在一般福音信仰的教会中,讲道占最重要的地位。但却有另一种的偏差,就是在一般会友的潜意识里面,作礼拜就只是听道。感谢主,近年已有明显的改进∶讲道成为敬拜的一部分。 在传统的诗歌中,藏著丰富的神学与真理信息,也有敬拜的意识,是神给教会的宝藏,决不可轻视或放弃。 灵恩运动对敬拜有显著的贡献(尤其是葡萄园的诗歌),把会众带入个人的、直接的、感情的、向神的敬拜中。这是很宝贵的。 最理想的,是把上述两类诗歌配合在一起。事实上,已经有些教会开始这样作了。 (十一)是否与十字架道路相违反,因而引致一种错误的 「能力较量」的神学 (Power Encounter Theology)? 让我们从两方面来探讨这一个问题∶ 一方面,我们确实在圣经中发现「争战」的观念,例如以弗所书六章一至十八节所讲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了解,保罗所说属灵争战的武器,是一种属灵素质的能力∶真理(腰带)、公义(护心镜)、福音(鞋)、信德(藤牌)、救恩(头盔)、神的道(宝剑),最后以祷告作为运用上述一切军装的基本方式,使全部武装活泼起来,完成它们的作用。 进一步说,基督徒在属灵争战中的得胜能力,乃是十字架的能力。这能力是「爱的软弱」的能力。这软弱就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所表现的软弱,任凭恶人逞威宰割,祂默默无声的忍受这一切恶的权势。祂只表现了一种能力,就是爱的能力,而这能力的途径是软弱。所以这是「爱之软弱的大能」。这就是「仗着十字架夸胜」(西二15)。这就是为甚么那「被杀羔羊」至终成为「犹大支派的狮子」(启五5-6)。 请看∶当耶稣在十架上呼喊「我的神!我的神!为甚么离弃我?」的时候,正是神人复和的时候──圣殿的幔子由上到下裂开,完成了罪人到神面前的通道。当耶稣在十架上呼喊「我渴了」的时候,正是那从祂肋旁流出的「水和血」开始引发那生命的「活水江河」的时候∶当祂被人讥讽不能从十架上救自己的时候,正是祂能拯救别人的时候∶当祂喝十架上死亡苦杯的时候,正是祂把福杯递给我们的时候∶当祂在客西马尼园中放弃调动「十二营天使」来拯救祂脱离十架的时候,正是 开始以十架之爱「吸引万人来归向祂」的时候(太廿六53∶约十二32)。 十字架的爱是神得胜撒但的方法,所以保罗说∶「我们也是这样同祂软弱」林后十三4。我们千万不可以「较力神学」来取代「十架软弱神学」。 (十二)是否因为天主教与新派神学里面亦有灵恩运动,所以在热衷追求合一中,忽略彼此之间在教义上的重要差别? 让我们从四方面来探讨这一个问题∶ 第一方面∶基督徒应该尊重和爱一切人,不论他们的立场与信仰是否与我们相同(彼前二17)。尊重并不表示我们同意他们的立场或信仰。 第二方面∶在新神学圈子和天主教徒中间,有不少人在最基本的信仰上与我们相同。这是历史和现状的见证。 第三方面∶那些获得灵恩经历的天主教徒和新神学圈子里面的基督徒,都倾向对圣经更开放,更有新的追求与学习。 第四方面∶我们在以上所提出的心态中,仍然坚持教义的重要性与基础性,作出认其的分辨。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3: | 信心与重生——约壹 5:1(司布真) | |
2013: | AutumnRain: 也谈尼哥底母 | |
2012: | 纽约联邦上诉法庭今天对“同性婚姻”的 | |
2012: | xiangpu:弟兄难道不知道所有的罪性都 | |
2011: | 有个问题想问问真正的基督徒们。基督徒 | |
2011: | zt:封从德直指柴玲说谎 细说堕胎四次 | |
2010: | 国内的愤青越来越吓人了么 | |
2010: | 刘同苏评洛桑(zt) | |
2009: | 一个活祭-刘云楷弟兄的见证-3 | |
2009: | 自 由 * 生 命 * 前 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