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十字架的智慧: 為什麼神學如此重要(上)(含音頻)
送交者: 生命季刊 2021年08月17日05:28:20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message-the-wisdom-of-the-cross sml.png

 

十字架的智慧:
為什麼神學如此重要(上)

 

文|凱文·范浩沙   翻譯|雨林
生命季刊第《98期》


 

音頻為何楊弟兄朗讀:

 

 


 

編者按:凱文·范浩沙博士(Dr. Vanhoozer)在“中國福音大會2020”傳講了兩堂信息,他的總題目是“十字架之路:造就門徒的教義”。其第一堂信息的題目是:“十字架的智慧:為什麼神學如此重要”。本文根據他的講章翻譯整理。

 

點擊鏈接觀看范浩沙博士在福音大會2020的信息視頻:

https://youtu.be/-JsSr7I-Udw

 

KevinVanhoozer-222x333.jpg


凱文·范浩沙博士(Dr. Vanhoozer)

 

 


 

一、前言:自我介紹

以及我要講的內容

 

弟兄姐妹們好,在主耶穌基督里願你們平安。可以在中國福音大會與大家分享信息真是我很大的喜樂和榮幸。雖然我來自加州,說的是英語,但是我們在基督的十字架里都是一家人。

 

福音大會的負責人要求我同時講兩個題目:傳講十字架,以及解釋為什麼教會需要神學。就神學而言,其實就是關於信仰的思考、有規範地思想上帝:上帝的話語、祂的作為,以及聖經對現實世界的解說。我愛聖經也愛神學,因此這個要求對我來說簡直就是雙重的喜樂!我的主題是“十字架的道路:教義和門徒訓練”。我會以哥林多前書1:18-25節來證道,這裡保羅形容十字架為神的智慧,然後我會講到神學事工,以及神學如何在基督徒的智慧增長上做出貢獻。

 

我在美國西岸的加利福尼亞州長大,因此我算是一名西方神學家。請不要因此而對我有成見,因為我更看重的是福音,而不是世俗的美國文化。我曾經在法國當宣教士,我很喜歡不同文化互相溝通時所面對的挑戰。我在蘇格蘭任教八年,雖然他們說的也是英語,但帶有很重的蘇格蘭口音—我在蘇格蘭絕對是一個外國人。我在三一神學院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我在歐洲、澳大利亞和南美洲都教過課。所以我雖然來自西方,但是神學並不是屬西方的。作為一個神學家,我有責任讓我的西方文化背景不會成為對基督教的禁錮,以至於使我們敬拜文化意義上的基督。一個神學家必須常常警覺於任何偶像崇拜的危險,即使這個偶像是以美國國旗為包裝的。

 

我們需要讓各地的牧者和平信徒,都來認識聖經和基督教教義。為什麼?我的任務就是要提供給你們答案。我可能會講到一些讓你覺得奇怪的內容,就像使徒行傳17:20節中保羅讓雅典人感到奇怪一樣。我希望你們也會像他們一樣想要了解這些內容,以及它們為什麼那麼重要。

 

二、目前的狀況:

當代教會所面對的挑戰

 

church confront culture sml - Copy 1.jpg

我們生活在一個富有挑戰性的時代,人們都在尋找滿足和幸福。很多不信的人聲稱他們知道通往美好生活的途徑:你要這樣投資,要吃那些食物,要這樣運動保健,要買這種產品,要追隨這種哲學,要聽那種音樂……

 

法國哲學家布萊茲·帕斯卡(Blaise Pascal)說過:“所有人都在尋求幸福”,我想他是對的。甚至在美國獨立宣言中也寫到:“追求幸福是人的基本人權”。問題是圍在我們身邊的人都在宣揚不同的“福音”,每個都向你提供(也會要求你付代價) 不同的策略,以讓你找到幸福,這些讓人得到美好人生的策略和故事在互相競爭。面對那麼多種不同的生活方式,特別讓年輕一代感到無所適從。我們都是全球性市場底下的消費者們,有各種美好生活的模式向我們兜售:成為這個!做那個!你完全聽我的就對了!

 

剛剛今年有一本名為“生活的藝術”的新書出版,這是羅馬哲學家西塞羅(Cicero)對哲學的定義:“生活的藝術”。這本新書的作者說,如今的人都活在困惑中,因我們活在一個自救的消費文化中,這樣的文化使自我的欲望變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而這種欲望又是無法被滿足的。這本書的作者對美國文化中古代生活藝術的回歸感到震驚,他看到新諾斯底主義、新斯多葛主義、新伊壁鳩魯主義的跡象,令人震驚的是,這些智慧的方式都是希臘哲學,在新約時代就已經存在,是使徒保羅所熟知的方式。

 

我們姑且把這些據說是通往美好生活之路稱為智慧之路。有些智慧之路非常古老。如果我理解正確的話,“道”也是一條智慧之路,這不止是理論上的泛泛認知,更意味着要真實地活出來。哲學的意思是“對智慧的熱愛”,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哲學都被認為是生命之道,一種根據理想的智慧而生活的藝術。

 

今天正如保羅身處的那個時代,教會發現自己處身於各種智慧的競爭中,各種生活之道都在搶奪我們的忠誠和信任,也在搶奪我們孩子的心靈。你所得到的獎賞就是成功和人生的興旺:富足和幸福的生活。因此沒有什麼比尋找這條智慧之路更重要了,現在的問題是生與死的問題,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美好的生與死。那麼,我們應該跟隨誰的異象呢?要知道我們都是在跟隨某個計劃或某種異象,我們都是某一位智者的門徒。那我們到底該怎麼生活?我們應該聽從誰的話?

 

如果你在美國開車,你一定會熟悉那個鮮紅色的“錯誤道路”的路標,有時候這個路標會警告說“禁止進入”。要是我們的生命當中也有這樣的路標多好啊。每當我們要做出錯誤選擇、將要導致可怕後果時,這樣的標誌就出現來阻止我們,是的,這樣的路標很好,但是如果我們總是依賴這些路標,我們就永遠不會成為可以自己做出判斷的成熟基督徒。保羅在羅馬書12:2節教導我們說:“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耶穌宣告說祂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使徒行傳里提到的最早期的基督徒,就被視為是“道的跟隨者”(使徒行傳9:2,22:4,24:14,中文聖經譯為“信奉這道的人”)。如果要正確地跟隨耶穌,我們需要明白上帝是誰、祂做了什麼,以及如今祂要求我們奉祂的名去做什麼。陶恕說過:“當我們想到上帝的時候,什麼意念會進到我們的心中,對我們來說的,那就是最重要的東西。”而神學的任務就是幫助人們對上帝有正確的認識,這就是教會使命的核心:反思和回應上帝的話語。

 

現在的挑戰正是很多人對上帝沒有正確的思想。一位基督徒社會學家史密斯,在為他的新書“尋找靈魂”做調查報告時,採訪了數百名去教會的青少年,他們當中有很多是很虔誠的,但是他們卻說不清楚自己的信仰。他們所表達的是一種低於基督信仰的神學,史密斯稱之為“道德治療有神論”。根據這種神學,上帝希望人們彼此友好相待(道德層面),並希望人有良好的自我感覺。這也是一種教義,但這種教義與道成肉身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死的神,相距甚遠。

 

三、十字架的智慧

(哥林多前書1:18-25)

 

經文哥林多前書1:18-25顯示保羅與他在教會裡的對手就基督徒智慧之道展開了一場較量。

 

A. 保羅的處境

 

如果我們以人口和財富來定義一座城市的繁華程度的話,那古時候的哥林多城就是一座繁華的城市。那是一個熱鬧的中心城市,她重視貿易與經商,追求成功。對哥林多人來說,你在社會上的身份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名叫本·維特林登的新約學者說:“在哥林多這座城市中,公開的自我吹噓和自我抬舉已經成為一門藝術,哥林多人因此活在一種廉恥文化的價值取向中,即公眾的認可往往遠比事實重要。”這聽起來會不會很熟悉?哥林多古城與我們現在的都市文化非常接近,與很多大城市一樣他們也有很多腐敗的現象,希臘劇作家亞里斯多特發明了一個詞korinthaiazo(意思就是像哥林多人一樣),專門形容瘋狂的縱慾行為。

 

哥林多也是一個宗教多樣化的大本營:使徒保羅時期有26個所謂的聖地供奉着各種不同的神明,新約學者安東尼·西斯爾敦認為,古哥林多和西方後現代文化是相互平行的。他特別指出哥林多人的實用主義、多元主義、對社會地位的渴望,及偏愛引人入勝的誇誇其談(也稱為“自炫”)—而不是純粹的事實。另一位新約注釋者費戈登評論道:“保羅時代的哥林多就是今日的紐約、洛杉磯、拉斯維加斯”,由於上述種種理由,我希望你能看見這封2000年前的歷史書信與我們如今生活的都市有着特別的關聯性。

 

很多證據顯示,哥林多教會其實在很多方面都是這座城市的鏡子,保羅書信很明顯看出他是多麼着急要糾正哥林多基督徒的錯誤。問題是他們都活得像哥林多城的人,而不像福音國度中的人。例如教會領袖之間互相攀比、吹噓,看誰更有智慧、更值得跟隨:“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磯法的,也有人說:我是屬基督的”(林前1:12),保羅寫這封信就是為了處理這些導致教會分裂的紛爭(1:10)。他聽說他們之間有爭吵,或許是在爭論哪一位領袖的智慧最令人印象深刻。在古希臘羅馬世界中,修辭學與口才備受重視:“強有力的演說家會受到社會的讚譽和追捧,就像今天的電影或體育明星一樣。” (Richard Hays, “Wisdom According to Paul,” in Stephen Barton, ed., Where Shall Wisdom Be Found? 115).  

 

但保羅不是這樣。保羅的對手明顯看不起保羅,他不是一個專業的演說家,他也不熱衷於推銷他的信息以討好聽眾。他只是一個卑微的織帳篷者,這一事實可能導致哥林多教會的一些人將他視為社會地位低下的人。對哥林多人來說,崇高的社會地位是成功的象徵:如果你擁有某些身份的象徵如財富名譽權力,那你就是一個成功的人—至今沒什麼改變是不是?我們到現在也是認為社會地位高的人就是成功的人。

 

這就是保羅遇到的挑戰:如何向這些渴求地位的人傳講福音呢?他們渴慕得到財富和名譽作為身份象徵,他們想得到成千上萬的臉書朋友,他們想討人的喜悅,想在推特上得更多點讚。

 

保羅面臨的挑戰與耶穌的挑戰相同:如何對那些(用劍、而不是神的話)期盼一個地上的大能和榮耀國度的人,來傳講神的國度的降臨。耶穌用比喻和故事來教導天國,顛覆了正常的思維方式。保羅在宣講福音時也做了類似的事,十字架的道理也顛覆了世俗的期望。

 

B. 保羅的信息

 

哥林多前書1:18,“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章里說的大部分都是關於智慧,“智慧”這個詞僅在頭三章就出現了26次。保羅在這裡介紹他最喜歡的主題:基督釘十字架的福音。你們注意到保羅在這裡舉出的對比,並不是愚拙和智慧之間、或者能力和軟弱之間的對比,而是愚拙和能力之間的對比了嗎?保羅後來才在信中說明耶穌是神的智慧,但是在這裡他是在批評哥林多教會,批評他們過於相信與依賴人本智慧、世界智慧。與耶穌所帶來的屬天國度一樣,十字架的道理與人的期盼是衝突的。

 

保羅在此對比類愚拙和能力。愚拙,就像偶像一樣,無能為力:它對任何人都沒有幫助。愚拙是虛妄和無能的:它不會帶來興旺。與之相反的,能力會帶來改變。保羅所傳講的十字架福音是充滿能力的,因為它改變了世界:再也沒有其它能力可以使我們與神和好。

 

當然對於那些不相信保羅的福音的人來說,十字架使人與神和好、建立神的國度等都是愚拙的道理。十字架對於那些將要滅亡的人來說是毫無作用的,但是對於那些有信心的人來說,十字架是神的拯救的大能。十字架不是一個理念而是一個事件:是神應許的實現,祂要差派彌賽亞,世界的救主來挽回我們,是神為了使我們與祂和好而做的事情。

 

林前1:19-21,“就如經上所記,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智慧人在哪裡?文士在哪裡?這世上的辯士在哪裡?神豈不是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嗎?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

 

保羅在這裡引用了以賽亞書的經文(29:14),神說祂要“行奇妙的事”來顛覆世界的智慧:基督的十字架就是那奇妙的事。那是一個“奇妙的替代”,上帝親自承擔了我們本該受的刑罰,卻把屬於祂兒子的名分給了我們,就像俗語所說:聞所未聞!

 

十字架把那些抵擋神的人間哲學、世界智慧通通劃掉了。沒有任何專家能想到耶穌並祂釘十字架這樣的事情。上帝證明了人的預測和推論全錯了,十字架是對人類理性的審判:十字架使世界的智慧顯得愚拙。

 

保羅在21節談到什麼才是美好的智慧,那就是神的智慧。他指的是神的救贖計劃,是與世俗思想完全不同的。人們總是錯誤地以為,要得到救贖就需要累積足夠的知識、財富、權力、名譽等等,但這些全都不能使人活得豐盛。聖經指出真正的生命是與神同在的生命,耶穌告訴我們如何能夠得到:“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 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這就是神的計劃:先死後生。不止如此: 傳道也是神計劃的一部分。我們獲得真智慧,不是靠去學校學習,而是靠去教會聽福音,因為福音是對上帝在世上的作為的宣講:上帝借着聖子和聖靈將一切更正過來。

 

“猶太人是要神跡,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利尼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林前1:22-24)

 

不管是猶太人還是希臘人都想不通十字架的道理,猶太人渴望一位征服者彌賽亞,他們想看神跡,想要神以讓人瞠目結舌的方式展示祂的大能,那才能讓人拍案驚奇。而希臘人要追求知識、學問、理性,然而他們從十字架那裡得到的卻是完全相反的東西:軟弱和愚拙。要記得十字架是死刑的刑具,就像絞刑架或者電椅那樣,這麼羞恥的刑具怎麼可能表現神的智慧呢?

 

然而,除了十字架的外觀以外,保羅還強調對那些走在救贖之路上的人來說,釘十架的基督就是神的大能與智慧,十字架是神的智慧,因為它是神救贖的大能,是神對付罪惡、戰勝邪惡的大能與權勢使一切歸正的工具。十字架確實是充滿大能的,當耶穌預告祂的門徒祂將要受死時,祂用了“離開”這個詞,指祂將在耶路撒冷做成的事。

 

祂說自己將在十字架上受死時所使用的詞,就是“出埃及”,這個詞是以色列人所熟悉的,是特指上帝帶領以色列人脫離埃及捆綁的偉大救贖事件。同樣的,耶穌在十字架上離棄了自己的生命,神使祂的子民脫離了罪惡和死亡的捆綁。

 

“因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1:25)

 

保羅在這裡以一個悖論的形式總結他的要點。說到愚拙,當然保羅不是說神是愚拙的,而且是恰恰相反!所謂神的“愚拙”就是指神在基督里所做的事情,這在人看來是愚拙,因與世俗觀念中的“偉大”完全相反。神竟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那祂必定是軟弱的神。但是保羅要說的是:哥林多人受到錯誤思想的捆綁,他們對神的偉大的認知是錯誤的。人以自己驕傲的智慧,以為他們很認識神,以為他們能找到通向神的道路,以為靠自己就足以在神面前稱義。神的愚拙—即福音的真理—卻是神以完全出人意料的方式來尋找我們。  

 

保羅不是在攻擊理性,好像是理性本身有問題似的。不,問題是在於驕傲,在於人竟然以為僅靠無助的理性就能發現上帝的事情這一假定。當理性被用來接受啟示時,保羅並不反對它。唯一的問題是,到底誰是僕人?誰是主人?

 

四、十字架神學

 

我已經說過,古代哥林多和今天21世紀的全球環境之間有相似之處。部分相同之處是,人們還是繼續頑固地認為他們不需要神,或者他們認為自己比神知道的更多。請注意:其實每一個人都是神學家,因為每一個對上帝都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到底神存在不存在?若祂存在祂又是什麼樣的?即使是那些說我們不可能認識神的人,至少宣稱了關於神的一個看法,那就是神是不可知的!

 

A. 馬丁·路德的“十字架神學”(海登堡辯論)

 

偉大的改教家馬丁·路德面對與保羅類似的問題,這可能也是他在“海登堡辯論”中提出著名的 “十字架神學”和“榮耀神學”的對比時,同樣引用哥林多前書1:18-25的原因。

 

成為神學家有兩種方式: 一個是榮耀之路,依靠的是世界的智慧(理性)去尋找神,依靠我們的能力(道德)與神和好。另一條是十字架之路,這條路告訴我們,我們得以認識上帝,是因為上帝把祂自己顯示給我們(啟示),而我們唯有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稱義),才可以與神和好。

 

馬丁·路德批評一種當時很受歡迎的思想,就是我們可以繞開神的啟示來認識神,也可以靠着我們的好行為與神和好。這就是宗教,認為我們可以靠自己賺取神的喜悅;是世俗的智慧,是驕傲的假定,認為神會因着我們的工作,我們的“榮耀”之舉而獎勵我們。但是馬丁·路德以對比的方式教導說,福音的重點在於神為我們成就了什麼。神的恩典是一份免費的禮物,不是我們的功德賺取的。

 

這就是為什麼路德要把大膽假定罪人可以靠自己成聖的榮耀神學,與十字架神學做對比。他說:“非常確定,人必須要完全否定自己的能力,才能預備好接受基督的恩典。”(論文18)基督的十字架(路德將其作為耶穌整個故事的縮寫)駁斥了所有的人本宗教:即人要僅通過理性認識神的企圖,以及要使自己配得上神的恩典的努力。

 

真正的神學家—知道神的恩典,知道自己的不配—一定是十字架神學家。因此路德採取這個說法:“十字架本身就是我們的神學。”

 

B. 索倫·齊克果:“天才和使徒之間的差別”

 

現在讓我們從路德再往前來看十九世紀(1847)的丹麥,這位路德宗的思想家索倫·齊克果也做出類似的對比。保羅對兩種智慧的對比,被齊克果在他1847年的論文中再次被重申,題目是“論天才與使徒之差別”。

 

保羅所稱的智慧人的智慧,也是路德所稱的“榮耀神學”,齊克果稱之為“天才”。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就是一個天才,對於天才來說真理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只要足夠聰明,就能透過理性找到真理。天才也是自認為比其他人更快發現真理的思想家,天才走世界智慧的道路,正如兔子與烏龜賽跑,世界獎勵天才們:想想比爾·蓋茨和喬布斯,社會認可天才們,給他們諾貝爾獎和出書合同。天才們享受崇高地位,因為他們的才華備受推崇,古哥林多城也是如此將榮譽和尊貴傾灑在天才們身上。

 

齊克果將天才和使徒保羅做對比,“使徒”的意思是差遣,就是一個受到差遣要帶着使命遠行的人,這完全就是使徒保羅的經歷。他遇到了復活的基督,從那一刻起,他從一個千方百計逼迫教會的人,變成一個不遺餘力建立教會的人。

 

齊克果也指出,使徒所擁有的權柄是來自差派他去傳講信息的那一位。祂沒有差派天才出去傳教,天才的權威只是他們自己思想的功能。然而保羅所宣講的十字架信息卻不是天才能夠發現的,而是從領受而來的。他們領受了然後授命再去傳給他人,故保羅把自己從復活的基督學到的十字架道理,宣揚傳遞給其他人。保羅知道按世界的標準,這福音信息是愚拙的(他不是天才),但是他不以哲學方式去為此辯護,卻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見證十字架大能在他生命中的作為。

 

保羅說:“但無論是我們….是天上來的使者,若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加1:8) 保羅這樣說不是在誇耀他自己是天才,而是宣告自己作為使徒的權柄。他所知道的,正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那位告訴他的:“因為我不是從人領受的,也不是人教導我的,乃是從耶穌基督啟示來的。”(加拉太書1:12)使徒的真理是天才們所不能掌握的。

 

齊克果的比較天才和使徒之不同的論文,總結了我所說過的智慧之競爭。我們甚至可以稱之為“智慧之戰”,是世俗智慧(哥林多天才們以為他們知道)和十字架智慧(保羅知道因為基督告訴他)之間的爭戰。

 

C. 基督教神學的開端:十字架的使徒性宣講

 

我希望你們現在看到基督教神學是從保羅對世界智慧(宗教)和十字架智慧所做的對比而開始。因為有不同智慧之間的爭戰,所以我們需要神學。因為有壞的神學存在,我們就更需要好的神學。壞神學,就像屬世的榮耀神學,認為人若想要認識神,只需要去想象一個完美的存在,或者只需要將自己認為的完美形象投射到神身上,或者按我們所想的來塑造上帝的形象就可以了。很重要的一點是,壞神學是從人開始的:是出於人的欲望和思想,巧合的是,這恰恰也是偶像崇拜開始的地方。

 

但是十字架神學卻正相反,認識神需要相信神的啟示,這啟示包括先知和使徒們的見證,耶穌所說出的和聖靈默示出的神的話。

 

基督的十字架顛覆了希臘人、羅馬人、美國人甚至中國人的智慧。每一種文化都有對上帝的暗示,但是沒有任何文化能預告十字架。神學家C. S. 路易斯提醒我們,上帝不是一頭可馴服的獅子,祂有祂自己的計劃和方法。如果我們想要真正認識祂,我們就要留心祂說的話語以及祂如何彰顯自己。

 

它提供了一個新的框架來解釋我們認為我們知道的關於上帝、世界和我們自己的一切。最重要的是,十字架的傳講是上帝指定的變革力量的手段,可以將我們從黑暗的國度帶入光明的國度。

 

十字架是上帝俯身彰顯自己的地方,十字架是上帝啟示祂的智慧和大能的地方,也是真正的基督徒身份的根基和標準。十字架的傳講開闢了一種新的存在於世界的方式。它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框架,幫助我們詮釋我們對神、對世界、對自己的認識。最重要的是,十字架的傳講是上帝所指定的方式,擁有改變生命的大能,使我們脫離黑暗國度而進入光明國度。(待續)

 

凱文·范浩沙 美國三一神學院系統神學研究教授。英國劍橋大學神學博士。他著述頗豐,涉及神學、釋經學和文化等領域。

 


閱讀本刊更多文章,請點擊👇

生命季刊手機主頁

或長按識別二維碼👇

手機主頁.png



閱讀本刊先前發表的文章,請點擊👇

生命季刊備份網站

或長按識別二維碼👇

生命季刊備份.png



生命季刊最新微信公眾號“生命團契”
請轉發給您的親友

生命團契二維碼.png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使徒保羅到底是怎樣的人?
2019: 不認聖經的傻蛋版偶像
2019: 救人的不是教義 句號 - 提前4:16中的
2018: 信心是神所賜的,一旦因信得救了,就永
2018: 雙重預定論的例證:被揀選的雅各和被遺
2017: 誰得救誰不得救由神決定人無權論斷(約
2017: 【微博精粹】昨天又看到最經典一警句
2016: 慕安德烈:《內在生活》——(16)向嬰
2016: O'Brien三本解經書涉嫌抄襲(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