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盧維溢:捍衛公義的福音派政治家威伯富思
送交者: 楊愛程 2007年03月31日14:38:51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捍衛公義的福音派政治家威伯富思
盧維溢(真理報加西版2007年4月號)

最近[2007/3]在美國和加拿大上映一齣電影名叫AMAZING GRACE。其中主角乃英國當時國會議員MP兼社會改革家威伯富思[William Wilberforce﹐1759-1833]﹐他遺下的光榮事跡值得現今的基督徒,特別是福音派基督徒,加以反省和作為社會關懷行動的借鑑。

這位畢業於劍橋大學的威伯富思﹐年21歲時當選作MP﹐對獻身於國家有極大抱負。然而﹐一年多之後他有重生得救的經歷﹐隨後還尋求應否作傳道人為其一生的最高目標。正如不少信徒都可能有的疑問﹐就是﹕作什麼才是榮耀神﹑讚美神的事業呢﹖在該電影中﹐他為了要移開這個使他掙扎了一段時間的心頭大石﹐就親自來到他的屬靈導師John Newton[牛頓]的面前﹐希望導師可以助他認定神的心意。

"繼續從政當MP還是離開政壇去作全時間的傳道人呢﹖"這是寫詩歌『奇異恩典』曲詞的牛頓要輔導的難題﹗牛頓曾經是販賣黑奴的船長﹐他自己因此有深沉的罪咎經歷﹐也知道這位年青政治家有立法禁止販賣奴隸的豪情壯志﹐於是就提醒他﹕假如你有神的呼召和聖靈的感動就不怕,勇往直前吧 (GO AHEAD)!他清楚知道單靠個人層面不能作什麼大事,要改革世人的腐敗和邪惡﹐一定需要政治和國家機關的功用才可事半功倍。

該電影可以給予基督徒很多的反思,現在稍作點滴思考。

其一﹐既愛神又愛鄰舍的信徒不只是隔岸觀火﹑空談愛心而沒有具體行動。當威伯富思的心靈在上述的掙扎﹑求問"我的生命是讚美神還是作社會改革"這期間﹐他的一些同僚就坦誠地對他說﹕"你可兩者兼作(You can do both)!"筆者從其它的學術文獻中發現,他被視為當代的信徒模範﹐他儕身於18世紀的福音派運動[Evangelicalism]的偉人榜之中﹐與布道家George Whitefield[懷特飛]和John Wesley[約翰.衛斯理]並列為對英美社會最具影響力的基督徒。這位深受清教徒偉人[如Richard Baxter﹔美國生長的Jonathan Edwards]影響的年青政治家﹐他委身從政乃基於要榮耀神﹐立法禁止販賣奴隸乃是愛他的鄰舍﹑作光作鹽的行動表現﹗

其二﹐遵循耶穌基督教導的信徒﹐在盡心﹑性﹑意﹑力的人生歷程中﹐要甘願為放下舒適的生活﹑面對群眾壓力去擔當神給予的使命﹐無論這使命是多麼的艱巨﹗威伯富思本出身於英國名門望族﹑畢業於世界頂尖學府劍橋﹐理應可以優哉游哉﹑天天酒肉佳餚去度過一世。然而﹐他選擇遵行上帝的公義﹕捍衛每個人的尊嚴﹔沒有人可以隨意奴役他人﹔強壯的人不可欺壓或任意剝削他人的生存權利。在現今普遍已經接納"人人平等"的時代﹐你可能不會理解當時要立法禁止販賣奴隸的巨大阻力。其實﹐當時要禁止販賣奴隸比較今天阻止賭博在社會擴張還要艱巨﹐因為販賣奴隸這行生意涉及歐美多國無數人的"飯碗權利"﹐禁止販奴就等於叫萬千人失去生計﹗難怪他在國會內"打仗"要20多年才通過第一條在英國執行的禁奴法案﹐要他死後3天英國才在所有英聯邦國家全面禁止販奴。

其三﹐他成功的因素也包括他重視人類的同情心﹐換句話說﹐他懂得以人類的高貴品格去打動他人的自私自利的思想。當時美國和歐洲包括英國的中產階級和上流社會都以販奴為一門大生意﹐而勞動階級不少也加入這種航海職業﹐J. Newton紐頓也是曾經如此。要扭轉社會上﹑中﹑下各個階層的人對奴隸的觀念﹐不單要指出他們的自私自利﹐更要從正面去提升人類的崇高一面。電影中導出他透過具體的物證﹐說出黑人奴隸的悽慘經歷﹐終於激發起上流貴族對奴隸制度的厭惡﹑認定這種制度的黑暗﹐從而加入他的陣營去阻止集體罪行的延續。

威伯富思確實是個既愛神也愛鄰舍的生命表現﹐他不是一般的政客﹐而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政治家。這齣電影不單使基督徒得到激勵﹐明白上帝也可呼召信徒去從事政治完成神聖的人生目標﹐更讓其它觀眾明白到純潔﹑正直的信仰也能改善社會的不善之處﹐給人類帶來希望和實際的人生目標。[作者保留此稿的版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誰激起大衛去數點以色列百姓的數目?
2006: 彼得與羊
2005: 三個層面的的“惟獨”
2005: 姊妹中的一個盲點,
2004: 倪弟兄正常的基督徒生活(四) - 長進的
2004: 傳福音的人和形式要本土化,福音不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