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我们难以承受的初恋苦果
刘会远
13、筹备创办知青自己的刊物《前线》
这一天我下山到京工附中的知青点去开了个会。这个会是自发组织的,但跟之前县知青办组织的一个活动有关。
那是我们刚下乡不久,各知青点都接到通知派代表到县知青办集合有活动。离得远的要提前一天下山,不太远的也要起大早,大家赶到知青办後却原来是要参加一个由某校原掌权的造反派组成的集体户搞的图片展。劳师动众赶到那一看,展览的却都是原来他们被毛主席接见的图片。知青们大哗,历史的真相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是1966年8月18日,尽管这批红卫兵後来因联动的经历而被边缘化,但你不能违背历史把毛主席第几次接见红卫兵才接见的你们,当成了历史的唯一,而且以此为政治资本要与地方的造反派合流。
他们这个知青点是全县最富裕的地方,因此早就有人怀疑他们利用自己在学校掌权的地位,在安排知青的时候已经先假公济私了。北京的翠微学校(这个学校好像没有高中,来夏县插队的都是初中生)在海军大院旁边,一帮穿(当时)灰色海军军装的该校的联动份子,被分配到了大山里最偏远的祁家河公社,他们早就怀疑为知青布点时就不公,便带头闹了起来。还是我们兄弟学校高中的联动们劝他们冷静,好歹把场面稳住了。
我和京工附中的邹建平、李丹钢等分析,这一次安置办应该是上他们当了,毛主席最近的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但毛主席以前还有一句著名的话:“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该怎样摆正这两条毛主席语录的关系?肯定不能像在那个村插队的造反派知青那样,把自己当成“钦差大臣”或“锦衣卫”。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也不能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毕竟农村中还有很多封建落後的东西。最後大家决定一起创办个杂志,请原来属于各派的知青一起参加讨论。
这次下山就是参加知青们自发创办杂志而召开的预备会,除了上次议论过的几个发起人,又见到了几个新面孔,其中有来自北京师范学院附中的四三派同学安育中。我很高兴,虽然造反势头最劲的四三派的代表只来了一个,但毕竟象征了知青们正在努力摆脱以往的派性。而且安育中是高三的学生,水平也很高(他後来被县广播站吸收为播音员)。
筹备会上最突出的是邹建平,他说我们现在身处农村三大革命的第一线,我们创办的杂志就应该叫《前线》。这是有相当政治风险的一个提议,北京市委被毛主席批评搞独立王国以後被人们看作黑市委,而这个黑市委办的杂志《前线》也自然被看作黑杂志,被批判被取缔已两年多了。而现在一帮由北京来夏县插队的知青要办一个新的《前线》,会不会被看作复辟呢。我和李丹钢都明白邹建平的意图,表示支持。安育中也没有反对,看来当大家都沦为知青的时候,相互之间还是有一种同为天涯沦落人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