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彎刀
萬維讀者網 > 競技沙龍 > 跟帖
啊,那是指示裡面的內容啊。進來看:
送交者: 袈裟道人 2008月09月30日19:52:48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好像有一個“城市老爺衛生部”的說法周老虎 於 2008-09-30 19:50:17
http://www.hrbmu.edu.cn/xq/yjs/jnhyd.html
http://www.hrbmu.edu.cn/xq/yjs/jnhyd.html

(ZT)我們和哈醫大一同成長
——紀念哈醫大建校八十周年
六二年級校友會
我們是國家剛剛度過三年自然災害的1962年入學的醫本十三期衛本十期的學生,在校五年的學生生活,系統地受到了醫學基礎知識教育,為我們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校五年我們曾經創造過輝煌,是我校歷史上素質較好的年級之一,這讓我們引以自豪。在慶祝母校建校八十周年之際,讓我們感謝母校培育之恩,衷心祝願哈醫大在建設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醫科大學中再創輝煌。
一、上大學幹革命
入學伊始我們便接受了革命傳統教育,在入學教育的座談會上,時任基礎部主任的王孝銘教授問大家:你們上大學為了什麼?有的同學回答當大夫,有的回答學知識,王教授大聲地說:“上大學幹革命!”我們牢牢地記住了王教授的教導,成為了六二年級的座佑銘,1963年我們掀起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高潮,大家在刻苦學習醫學基礎知識的同時,熱情地學習毛主席著作,努力做好事,許多同學主動到病房為患者服務,為病人理髮、洗頭、洗腳,扶病人做檢查,有的同學利用假日去幫助農民掏大糞、割草、鋤地,大家都以為別人做好事為榮,形成了良好的助人為樂的風尚。在學習雷鋒的活動中,我們期的劉燦虎、梁秀金同學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是我校多年來發展的第一批學生黨員。這兩位同學還被評為哈市三好學生,梁秀金還代表哈醫大參加了當年全國學聯學生代表大會,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這極大地鼓舞了我們期同學們刻苦學習、全面發展的熱情。1963年我們的老校長季鍾璞教授,率高教部衛生司來我校檢查工作,我們期40餘名同學接受了基礎各學科的考核,取得了優異成績。
我們六二年級除了學習成績優異,文體活動也全面發展,我們期擁有體操、舉重、田徑、籃球等體育健將5名,在歷次學校舉行的田徑運動會上名列前茅,李慶芳創造的哈市高校男子標槍、姜麗華創造的女子百米校記錄至今無人打破。以三班創編、五班合唱伴唱的舞蹈“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參加了哈夏音樂會,演遍哈市各大專院校,受到廣泛讚譽。
1964年下半年,我們期全體參加了農村社教運動,在崔鳳淳副書記的帶領下,赴克山縣的4個鄉,歷時六個月,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訪貧問苦,發動群眾,學習黨的政策,做群眾工作,體驗了廣大農民的艱苦生活,在勞動中學習了農業生產知識,磨練了吃苦耐勞的意志,政治思想普遍提高,在半年社教中40餘名同學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我們期也捲入了這場動亂,我們期是在哈市大專院校中最後參與運動的,直至1966年8月5日我們才被迫停止課間實習。 1967年春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我們期提前恢復了生產實習。我們期沒有人參加打、砸、搶和武鬥的。
二、全部分配到農村
1968年畢業分配時,我們六二年級全部分配到農村,因為要貫徹毛主席的走“六二六道路”。有的同學直接分配到生產隊,掙工分。農村缺醫少藥的現實教育着我們,為廣大人民解除病痛的良知鼓舞着我們。我們沒有選擇逃避,而是立志紮根農村,開始了我們做醫生的生活,住茅草房,睡土炕,自己搖轆轤擔水做飯,身背藥箱走鄉串戶,坐着爬犁雪夜出診,步行幾十里趕赴臨產婦女的家,在農民的火炕上為病人做手術。自己動手粉刷牆壁及改造衛生所。坐着馬車去採購藥品、器械。幾年的艱苦磨練,提高了我們獨立生活的能力,提高了診斷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的業務水平,人人成了多面手,全科醫生。有的到上級醫院或回哈醫大進修學習,逐漸鑽研某一專科技術,有的結合臨床開展科研工作。多數人成長提高成了基層醫療單位的骨幹,擔任各級醫療行政機構的領導或醫院的院長。如:段金田任克山縣醫院院長,邵銘華任佳木斯市中心醫院院長,並當選為全國百佳醫院院長,李福生任鶴崗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周生任伊春市林業中心醫院副院長,高春華任牡丹江市林業醫院院長,程其盛任省農墾總局醫院副院長,於治州任黑龍江省醫院院長,劉革任哈市第八醫院院長,馬然任哈市第四醫院院長,杜仁智任哈市第三醫院書記、院長,李家萍任哈市第一醫院副院長,王春茂任松花江地區衛生局局長,劉桐林任肇州市衛生局局長,葛源慶任依蘭縣衛生局局長,趙榮敏任哈市道外區衛生局副局長,王金印任哈市衛生局醫政處長,王薇任省衛生廳副廳長,王林祥任省衛生廳紀委書記,李江東任省幹部療養院副院長,劉毅光任哈鐵療養院副院長,王莉任省婦幼保健院副院長,李豐任省軍區醫院院長,呂寶華任鐵力市中醫院副院長,馮應奇任安達市醫院副院長等。我們幾十年如一日在基層勤勤懇懇為老百姓解除病痛,為我省的醫療衛生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三、為哈醫大醫療、教學、科研貢獻力量
恢復研究生制度之後,我們期許多同學首批報考了碩士研究生,他們是王維治、韓德恩、孫振華、王曉東、王羲、牟敦學、關洪昌、賈爾民、崔浩、湯鳳彩。他們中絕大部分都回到了哈醫大。
部分留校及後來陸續調回哈醫大的十三期同學許多人刻苦攻讀外語,達到四會水平,相繼出國留學或研修,他們是:譚玉英、關洪昌、劉燦虎、谷鴻喜、柳英俠、張鳳蘊、趙育松、韓德恩、趙士斌、隋麗華、崔浩、王濱友、劉鐵夫、賈爾民、湯鳳彩,絕大多數學成後按期歸國,學以致用,發揮着骨幹作用。六二年級畢業生先後有58人在哈醫大工作,有的擔任了領導職務,如:沃震鍾任哈醫大副校長,張景春任哈醫大工會主席,姜常勝任哈醫大教務長(後調任協和醫科大學副校長),趙士斌任哈醫大教務長,王玉華任哈醫大第一醫院副院長,張國柱、張殿忠任哈醫大三院副院長,張鳳雲任哈醫大二院黨委書記,劉憲冬任二院科研科長。 23名同學擔任各科室主任、副主任、支部書記,19名成為碩士研究生導師。其中15人成為博士研究生導師,他們是:孟繁超、譚玉英、王濱友、谷鴻喜、韓德恩、崔浩、劉鐵夫、王維治、王文秀、趙育松、呂淑蘭、陳昭彥、趙士斌、隋麗華、王愛民。他們都成為各學科的學術帶頭人,承擔十五、十一五國家級、省部級重大科研課題,並做出了突出貢獻,如韓德恩成為肝移植的帶頭人,陳昭彥多次參加腎移植,谷鴻喜兩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曾被評為省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省高校教學名師,主編國家級規劃教材《醫學微生物學》王維治多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成功主編國家級規劃教材《神經病學》及專著《神經病學》。 2006年王維治和谷鴻喜被評為哈醫大教學名師。
六二年級的同學們與哈醫大一同成長,走向成熟,許多人已經退休,但是大部分人仍然工作在醫療衛生戰線上,為人民健康繼續工作着。
在慶祝哈醫大建校八十周年之際,我們忘不了我們的年級主任老師,他們是:李秉孝、袁有和、路奎彥、周洪儒、趙志海。,祝願他們身體健康,永遠幸福。
(責任編輯:孫寶元)
2006年8月31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快過節了,上個菜:改良東坡肉
2006: ZT: 棋王爭霸
2005: 新球季 最佳5人大預言
2005: matthaus:從胡凱說開去——大家一起聊
2004: 小常識:抑鬱症(MAJOR DEPRESSION)_ 兼
2004: (ZT) 李元偉直指中國籃球癥結:長期封
2003: 去波特蘭看世界盃
2003: 中國女足隊員收入揭秘(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