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崽兒: 流逝的歲月 (連載7) |
送交者: 重慶崽兒 2008年09月27日10:23:42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
勤工儉學
我們的中學時代,當時的教育方針有句話是“教育與勞動生產相結合”。因此在初高中六年中均有很多校內外的勞動。平時的勞動在校內,約每周一次,1-2小時,如清潔大掃除,學校養花、栽樹、幫廚、到中渡口挑煤回學校(約2里路)。
有時也可參加到興趣小組中,但不屬勞動時間範圍。下午最後一節課後,有音樂、美術、物理、文藝等興趣小組。我參加了一個比較特別的小組,即“理髮”。學校為我們從校外理髮店請了很有經驗的師傅來教,從基本功到根據不同個體、臉型選擇不同的髮式,也就是髮型等。當時沒有現在這麼講究,經濟條件都較差,因此學生們也樂意來享受免費服務。理多了也就熟練了,我手也巧,很快就掌握了基本技術。這很適用,以後有機會就給熟人朋友發揮一下。家裡祖蘭的頭髮自結婚後到如今,基本上都由我“打理”,省卻了許多外出理髮的時間,同時也節約、衛生。傳授祖蘭後(她原也有點理髮基礎),我的頭髮也由她“打理”至今。
每年差不多都有一次3-5天的支農,學校要召開動員和誓師大會。各班爭先上台表態,以豪言壯語宣誓。我先後代表班上去“激情”過幾次。一般安排在四、五月,收割麥子的次數多些,也有秋季挖紅苕等活。這些活對我來講是駕輕就熟。因此受表揚,被評為先進的次數也多。最遠的去過重慶下游,長壽農村。那次我隨學校團部坐大客輪先去落實各班分組及勞動安排。大隊伍開始勞動後,我留在總部主要協助宣傳和寫簡報。記得當時困難年代即將到來,糧食、副食供應緊張已現端倪。廚房工作人員為了讓留在總部的人吃飽點,去摘些苕葉開水川一下,加點油鹽就算是給我們“特供”了。
除農村外,也有勤工儉學安排在工廠的。那時強調校辦工廠或與工廠掛鈎,以便學生勞動實踐。我校一是安排在市公交公司,一是在學校辦起了制鎖車間和汽車小部件生產車間。我被選先後兩處都去過。去公交公司那次是一個月,我跟一位7級老師傅學習汽車變速箱的維修,對其原理、故障檢查、維修要領、安裝上車、試車全過程都有所了解。很興奮的是在工廠覺得有許多新奇的地方,工人們對我們也很歡迎,他們熱情、樸素、有技術,待人直率誠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晚上加班10點後就可以去打夜餐,一碗飯,一大瓢肉菜,對我們學生真過癮。
另一處是就在校的制鎖車間,我跟師傅學的是鉗工。這是一項很細的活。最關鍵的是兩手端銼刀要十分平穩,銼面才平。通過勞動,懂得了一般鎖的原理,鎖和鑰匙的關係,鎖的千差萬別的製作技巧。
重慶八中在勤工儉學、尤其堅持校辦工廠方面搞得很出色。一直是市裡的一面旗幟。據姐夫講,對應不應該建校辦廠,讓學生參加勞動,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爭論激烈。學校最後堅持下來了,並為以後辦成有特色的學校,自創部分經費以補充 教育經費的不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闖出了一條新路。由此學校還被評為市先進,參加全國的經驗交流。
校圖書室
學校圖書室雖不大,可在當時我看來已經有夠多的雜誌書刊,足夠我飽餐了,是我最愛去的“寶地”。
最吸引我的是那些戰鬥故事、名人列傳,逐漸擴大到世界名著、文藝、詩詞等。先後看過《紅旗飄飄》、《青春之歌》、《紅旗譜》、《紅岩》、《淮海戰役》、《青年近衛軍》、《卓雅和舒拉的故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另外詩詞類的有《普希金詩集》、《艾青詩選》、《唐詩三百首》、《宋詞選》等。
其中《紅岩》最讓我感興趣,因作者羅廣斌和楊益言本人就親歷過書中的許多事,發生地點也主要在重慶、川東一帶。革命烈士可歌可泣的事跡十分感人,書中人物鮮活,個個具有特色。參觀過紅岩村革命紀念館、渣滓洞後對書中所描繪的生動情景更有深刻體會。我甚至幾次去重大附近尋找如書中描述的“沙坪書店”。
好長段時間,一進圖書室,首先就去“搶”那些有關二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小說和將帥列傳等書看,能借的就借回宿舍。有時晚上學校宿舍關燈後,拿着書找個可以借光的角落偷偷地“過癮”。最羨慕老師們可以直接到書庫查找,並可借多本書。偶爾我也去姐夫的書架找書看,《我的前半生》、《金陵春夢》在圖書室沒有,屬“半禁”性質,是當時覺得難得一覽的書。我不能帶出去,只能在那裡看。高中二年級後,我對文藝書籍,尤其有關寫作的書具有濃厚興趣。我愛看文藝評論,其中《新觀察》、《人民文學》是我常光顧的刊物,裡面有的“連載”最吸引人。這期讀完了,翹首期待下期快點來。
北大教授王力主編有關文學修辭的專著讓我眼睛一亮,頓覺得到了一把語文分析和作文的鑰匙。書中對句式、結構和用詞等都有精闢的分析,對我幫助極大,影響很深。我在班上語文成績一直領先,高考我的語文成績也是川醫我班上最高的。我想與此時得益良多有關。
反右風暴
入初中第二年夏,我剛回江津鄉下過完暑假回校。一進校門,只見禮堂周圍鋪天蓋地貼滿了大字報。那是老師們在為黨整風,多少內容針對教育界自上而下的弊端,或對學校的問題,展開溫和的批評,少數的言辭激烈。另有一些持相反態度,針對這些言論進行反駁,有的已上升到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高度。
那一段時間,從報上或收音機里知道這是一場全國性的政治運動,主要發生在知識分子和民主黨派內。全國點名的有章(伯鈞)、羅(隆基)聯盟。
開學一段時間,學校里平常給我們上數學課的刁本英老師(女)、教歷史的張廉老師和教物理的一位黃老師被定為右派分子。什麼叫右派,我們也不懂。他們屬於平時學校同學們公認講課講得最好的之一。怎麼就反黨反社會主義了呢?學校規定,他們上課時,再不叫同學們起立。他們與人民的矛盾屬於敵我矛盾,之所以仍然讓其任教,是由敵我矛盾以人民內部矛盾來處理罷了,反正我們弄不清楚,也沒那個水平去評判,上面怎麼講,我們就聽着。
後來才知道,這場反右風暴波及全國千家萬戶,無數人多年來生活在冤屈中,甚至失去了可貴的生命,給家庭帶來痛苦。尤其對文化知識界造成了莫大的傷害,極大地 挫 傷了廣大知識分子 和民主人士的積極性。這是共和國成立以來最深重的災難。幾十年後,雖然對此的絕大部分作了糾正。但在人們心中投下的陰影卻揮之不去。
那以後,我們說話、發言或寫文章都特別小心謹慎。人們開始逐漸養成講套話、 講恭維話、轉彎抹角提批評意見等“習慣”。明顯表現出這是歷史帶來的血的教訓,也可說是給社會留下的不良“後遺症”。
不過,在中華民族的傳代子民中,仍然有這那麼一些鋼筋鐵骨之人。為了國家和人民利益,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兩年後,非知識文化界赫赫有名的彭德懷元帥掀起的”右傾翻案風” 是又一例典型代表。
這兩起事件都發生在我的中學年代,對人影響一輩子。
姐姐一家的關愛
中學六年,我雖然住校,但一直生活在姐姐和姐夫身邊,受到他們溫暖的關愛。讀書的費用由他們和二哥家承擔,直到我大學畢業。由於二哥工作單位不在重慶,同他會面機會較少。
入學那年冬天,在學校我的棉大衣丟失了,天寒地凍。那年代,人們難有多餘的衣服,現制又來不及。姐姐知道後,當即把她的紅黑相間的花棉襖給我禦寒。後來又給我添置了冬衣。穿在身上,溫在心理,那母親般的暖流抵禦了嚴冬寒流的侵襲。我真是感激不盡,銘記終生。逐漸地,我完全融入了姐姐一家之中。
周末,多數時候是回到解放碑姐姐家,為了節約車費,來回步行次數不少。無論是去幼兒園接送侄兒、侄女志堅志毅,還是一同去“丘二館”吃雞湯麵,或去“三、六、九火鍋館”吃火鍋,去“頤之時”或“心心”吃大餐,偶爾看一場電影或名角周企何、許倩雲演的川劇,都使我沉浸在天倫之樂中。
解放碑周圍有幾家電影院和劇院。“和平電影院”多放映新片,夏天有冷氣,票價最貴,一般每張票價0.15-0.30元;“五一電影院”放映新聞片,一般為0.05-0.10元;“昇平電影院”放映舊電影,一般0.05-0.15元。我最愛到“昇平”。多數時候同姐姐一家去,個別時候自己去觀看。有一次我們去解放軍劇院觀看上海越劇院范麗娟等來渝演出的《三看御妹》,精湛的演出轟動了重慶。怪不得頭天晚上就有人去排隊買票。
侄兒XX侄女XX兩兄妹只相差一歲,他倆都長着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顯得十分漂亮、機靈、可愛。他倆彼此親密無間,人見人愛。我去幼兒園接送他們或帶他們與大人一起逛街都很有樂趣。遇上我學期放假,帶他們去鄉下玩。他倆什麼都感到新鮮,親戚和家人尤其我父親非常喜歡他們。
我姐夫解放前是川東地下黨的,長期從事基層領導工作。從書店調去八中後,從不熟悉到熟悉,為了創名校(以後的確成為與重慶一、三中齊名的重點中學),他嘔心瀝血,傾注了畢生精力,直到不幸患急性白血病在42歲便英年早逝。他表面不拘言笑,但內心熱情似火,非常關心體貼師生,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在師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有時他也兼講政治課。學校開大會,多由他作政治報告。他對我非常關心,常聽我匯報學習成績和表現,也十分關注同學們的反應,包括意見和建議。困難年間,他把自己極有限的照顧性“特供”也給了最困難的教職工。得到眾人的敬佩與尊重。他對我及我的家族也甚為關心照顧。
初中畢業,按我的成績和表現,完全可以保送進入高中。為了“避嫌”,姐姐和姐夫還是說服我,讓我參加升學考試。我圖新鮮,填報了位於重慶市中區的重慶第四十一中學,後來才省悟到,那是“高乾子弟校”。最後我還是被“拉回”到八中。
我讀至高二時,由於學校師資缺乏,八中從優秀學生中選擇了我、王XX和萬XX提前留校當老師。面臨如此難得的機遇,我心裡很矛盾。姐姐姐夫見我很猶豫,徵求我的意見,我說:“我還是想繼續讀完中學再考大學”。他們說:“本來是學校好意,當老師也是學校嚴格挑選的。既然如此,就不勉強你了。那你就繼續好好讀下去吧。”在這節骨眼上,他們是那樣體諒我求讀的心情,真是難能可貴啊!因為當時姐姐姐夫工資並不高,又添了老三志勤,經濟負擔也重。如果我再考上大學,意味着他們以及二哥家還要負擔我大學費用。如果留校當了老師,則經濟可自立了。當時我沒能夠深入考慮那麼多,竟傻乎乎地表示想考大學!至今想來也不好意思,而且十分感激姐姐姐夫及二哥全家,沒有他們的全力支持,就沒有我及我小家的今天!
我的寒暑假
每年的寒暑假都是學生所期盼的,算起來中學六年共有六個寒假,五個暑假。寒假幾乎都回鄉下家裡,一方面探望父親、哥哥等親人,改換一下生活環境,放鬆放鬆;另方面因為有春節,農村要殺雞宰豬,有豐富的年貨,熟悉的親朋多,十分熱鬧。姐姐一家有時也回鄉過年。但姐夫工作較忙,逢年過節作為領導要慰問看望教職工,利用假期正是走家串戶作家庭工作的好時機,所以回去次數不多。
暑假時間長,重慶是“火爐”。腳踩在地上火燙撩人,屋子裡像蒸籠一樣。那會難得一家有電扇,不僅經濟條件不允許,而且還會被認為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因此,可以見到人手一扇、家家備竹涼板,遍街的人夜宿家門乘涼過夜的特有“風景”。酷暑難耐,冰糕和酸梅湯成了最受歡迎的清涼飲料,到處都有賣。
我有時回鄉下,也參加一些農活,與鄉親們一塊幹活,有說有笑聊家常,也滿有趣的。那段時間正是農忙季節,也可以幫幫家裡。但是後來隨着功課加深,作業增多,吃苦耐勞精神和體能下降,下地幹活就漸漸減少了,多是在家裡幫幫忙。
我也同劉先國兄弟一起,在暑假賣過冰糕。記得當時我們去冰糕廠借來箱子,每次領幾百支冰糕來賣。牛奶冰糕每支約7分錢,豆沙冰糕5分,水果冰糕4分。每賣出一支冰糕可賺一分錢,有時到最後快化了,不好賣,就只好賣便宜點。賣冰糕怕遇下雨、天轉涼,盼天熱,真是心隨境變啊!
有年暑假,幾個同學相約去化龍橋對岸的造紙廠勞動,以便掙點學費。從事的勞動主要是短途搬運和整理雜物類。廠里免費提供有清涼飲料。所掙錢不多,算是一種社會實踐吧。因為路遠天又熱,姐姐後來不主張我再去了。高二後的假期,主要用來備高考。有時也到同學家裡去串門玩玩。
狂熱的年代
1958年,“人民公社、大躍進、總路線”被稱為“三面紅旗”。全國人民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熱情空前高漲,一片狂熱。從思維到實踐都達到了現在人們看來不可理喻的地步。可當時,人們是那麼的投入,那麼希望我們國家很快就強大起來。沒有清醒地認識到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脫離了現實,在“多、快、好、省”的口號下,人民傾心投入大量的智慧和力量。
農村從高級農業合作社進入人民公社化,每家每戶都不開伙了,統統到公共食堂吃飯,自己不准開灶,敞開肚子吃。的確也“開心”了一段時間。有一次我放假回家,走到離鄉下家約一半的路上,經過一個從不認識的別鄉公共食堂時,大家都熱情招呼我去吃飯,我也真的去吃了一頓飯。我就在想,“難到這就是在過共產主義嗎?”可不久,糧食快吃空了,群眾積極性受到挫傷,農民出工不出力,莊稼長不好,收成下降,困難降臨到人人頭上。
與此同時,大煉鋼鐵運動也如火如荼地開展。口號是全國年產一千萬噸鋼,10年超英(國),多少年趕美(國)。把一切可以收集到的“廢”鋼鐵都投入到“土高爐”去土法上馬“煉鋼”,各單位幾乎都在煉鋼。學生回家把家裡的鐵鍋、箱子上的金屬扣和金屬包皮都拿去。有一次我們把廢鐵送去二鋼廠的倉庫,由於太疲倦,在倉庫草繩堆里就睡着了,差點被鎖在裡面。學校還用桉樹葉子提煉“桉油”,算是大躍進中的一個科學項目吧!
那時,常常停課,全國一盤棋。我們還覺得能趕上這個火熱的時代盡一份力是幸運呢!
暑假,我被沙坪垻區團委選去參加“人民公社參觀考察團”。在重慶市郊一個公社,我們參觀了公社的公共食堂、試驗田、模範蔬菜基地。地里胖胖長長的豇豆,碩大的絲瓜、南瓜、冬瓜吸引着大家。採訪了農民對辦公共食堂、人民公社、大躍進等的看法和感想等。回到區里進行了總結。最後又選了幾人到附近一些學校作報告,宣傳人民公社的優越性。我也是報告人之一,覺得很光榮和驕傲。
短短一兩年所謂“三面紅旗”下的運動,卻出現了冒進、浮誇等眾多不良風氣,國民經濟嚴重受損,中央開會對此及時作了總結。不幸的是,“廬山會議”從良好願望出發,卻偏離了方向,將敢於直言上書指出上述弊端的彭德懷等人以“右傾翻案風”打了下去,走向了更左傾的方向,以至緊接着在全國發生了史無前例的經濟困難。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6: | 輔助手段乎?旁門左道乎? | |
2006: | 王汝南其人 | |
2005: | ZT:名人簽名和足球 | |
2005: | 【洋基演義】第二十六回:投二局懷特釀 | |
2004: | 三個光杆司令的命運 | |
2004: | 飛往拉薩 | |
2003: | 風雨過後,哪裡有彩虹? | |
2003: | 三大圍棋高手返台 棋迷爭看偶像(Z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