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股民甲遠古的風
萬維讀者網 > 股市財經 > 帖子
所有制與可持續經濟增長,接過冶岩的話題
送交者: 香椿樹1 2015年02月11日12:01:56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冶岩講到一個重要的概念, 政府的作用就是削峰添谷, 天生就是與富豪作對的。  但是, 在落後國家與先進國家裡, 政府的作用不完全一樣。 先進國家的政府可以是富豪的代理外出搶劫掠奪(技術壟斷, 金融壟斷, 貿易市場壟斷), 既然有外部來源, 內部分給窮人一些也不會招致太大的反抗。而落後國家就完全如冶岩所講, 私有企業唯利是圖,稍不滿意就不僅僅是逃跑, 而是動用財產,左右顛覆政府甚至發動戰爭了。  烏克蘭的寡頭政治就是如此, 俄羅斯富豪如果不是遇到了克格勃出身的普京, 也早把俄羅斯顛覆幾個來回了。  當然,富豪寡頭雖然可以顛覆政府, 但是,他們既沒有代替政府的億元, 更沒有代替政府的能力, 讓執政的巧克力大王, 去削峰添谷,天然氣大王肯定不答應, 而巧克力大王雖然富有, 把自己腳丫子鋸下來做巧克力也添不了貪婪百姓的低谷。 所以, 寡頭控制落後國家的結果就是戰亂, 數完選票砍人頭的機理就是如此。

冶岩還談到了效率問題。 這個問題談的不深入。  單個國有企業的效率固然可以學習股份公司的管理方法提高效率, 也可以用西方放股份公司的管理方法來減弱腐敗, 但是, 國有企業生產的真正目的不是利潤, 相當條件下國有企業不需要高效率, 不需要高利潤, 並且要人為減少利潤。  比如說中國的鐵路, 春節車票緊張為什麼不提價? 也就是為什麼不按市場規律辦事? 這是因為國企承擔這社會責任, 這是利潤的提前分配。 國企效益的計算方法是全民效益, 而不是單純的企業效益。

西方社會修公路的時候就沒有算公路本身經營者的利潤, 而是公路給社會帶來的整體效益。

冶岩沒有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問題, 他甚至隱含了必須服從市場經濟才能持續增長。  實際情況絕不是這樣。  經濟計劃無處不在, 現代化企業根本不能在完全的市場經濟狀態下生存。 當今世界已經不存在完全的市場經濟了。  加拿大奶牛與美國的捕魚行業是按市場經濟嗎? 完全是計劃經濟嗎!

美國的經濟學家們拼命到中國推銷市場萬能論那是絕對的別有用心。

真正高效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是: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所有制並行, 計劃經濟為骨幹, 市場經濟為補充的中國經濟體制。

公有制的適當比例就是國家不被私有企業寡頭所勒索, 任何私企如果要逃走退出國企可以瞬間補齊空缺, 任何私企妄圖欺行霸市,囤積居奇,哄抬或者打壓物價, 國企可以讓他血本無歸。 這就是國企的適當比例。

計劃經濟無骨幹, 什麼樣子的骨幹, 這一點, 陳雲講的很清楚, 鳥籠經濟, 以計劃經濟為鳥籠提供穩定性和經營環境保護, 以私有市場經濟為鳥, 增加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事件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嗎? 請不要拿歐美發達說事。 世界上與中國可比的國家只有印度。 因為印度的經濟起點,社會文化啟點,國際地位起點與中國基本一致。  這兩個國家沒有殖民地搶劫階段, 並且都是被搶劫對象。 並且, 印度過去60年的國際環境比中國強多了。 不要說前30年被東西方封鎖又被八國聯軍威脅, 美國對中國的封鎖至今沒有接觸。

不要說印度今天經濟一塌糊塗, 印度早已經分裂成東西巴基斯坦, 現在還戰亂不斷。 兩個國家的制度優劣對比不是一目了然嗎?

——————————————————

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唯一出路是“公有制+市場機制”

(冼岩)當下重提公有制,其意義與傳統社會主義理論的各種提法完全不同,僅僅是為了化解市場經濟國家在調節分配過程中所必然衍生的一個“不可克服”的困難。

在《當下經濟問題的根本癥結與出路》一文中,筆者提到,要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分配問題。解決分配問題無非是“削峰填谷”,市場經濟國家常用的“削峰”手段是利用稅收工具,無論是財產稅、遺產稅,還是高起點、高累積的所得稅,都可以有效調節分配,但同時又必然帶來巨大的問題,那就是資金外逃。

如果中國成為高財富人群的稅收高地,資金的外逃是不可避免的。比資金外逃更可怕的,是企業外逃:既然在這個地方稅後收入低,在別的地方收入高,為什麼不將企業搬到別的地方去呢?企業家和股東辛苦經營企業的目的,不就是為了高回報、高收益嗎?如果賺錢的企業紛紛往外跑了,一個國家的經濟也就垮了;走向公平的努力,將導向“共同貧困”。可以說,全球化如同金融槓桿一樣,無限放大了資本一方的力量和權力,使得資本的意志無法抗拒,哪怕是各國政府——如果讓資本不滿意了,它們隨時可以跑掉。自十八世紀俾斯麥以來,社會福利制度對資本主義所做的修補,已經完全被全球化、金融化所衝垮。這就是為什麼斯蒂格利茨、皮凱蒂等經濟學家會同時發現,近幾十年來在各主要國家貧富分化紛紛加速的原因。在全球化條件下,除非各國聯手,似乎沒有能夠限制資本的有效手段。以稅收遏制資本,調節收入,也變成了“不可能的任務”。此前法國政府打算提高個人所得稅,富豪們聞訊紛紛往外跑,結果導致法國政府不得不“違諾”,這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可見,在全球化背景下,調節收入已經不能主要依靠稅收。於是,公有制的選項又重新進入視野。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真正以公有制(國有和集體所有)為主體,“削峰”問題就不存在了;即使存在,調節起來也無須再擔心資本和企業外逃。剩下的問題僅僅是:公有制企業能不能有效率,會不會導致“共同貧困”?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已經完滿回答了這個問題。無論是那些在競爭性行業風生水起的大型國企,還是南街村、華西村等令人驚艷的集體企業,都證明了公有制企業在市場機制條件下的生存能力,它們既創造了高效率,又保障了相對公平。但在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下,近年來,國內對國企的指責很多,其中唯一相對站得住腳的,就是對國企腐敗的批評,因為國企較多腐敗確實是事實。但事實不等於規律,近些年中國國企的腐敗多發,與整個官僚體系的腐敗多發是一致的,原因也是相同的:不是因為現行制度導致了腐敗不可避免,而是因為人為因素導致了腐敗蔓延。正是由於此前的管理渙散、執法不嚴,導致腐敗在多個領域全面膨脹。而本屆執政黨中央嚴打腐敗、導致腐敗分子“不敢貪”的現實,說明了在現行體制下,腐敗問題是完全可以“管好”的。既然執政黨有能力管好官僚系統的腐敗,那麼它就必然有能力管好公有制企業的腐敗;如果確定執政黨和政府管不住公有制企業的腐敗問題,那它也必然管不了官僚體系的腐敗問題。如此一來,就已經不是“要不要公有制”的問題,而是“要不要改變政權”的問題了。實事求是地說,近兩年中國反腐的力度和效果,超越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這說明中國現行體制是完全有能力遏制腐敗的,關鍵是必須像王歧山講的“不信邪”——如果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做到,當然就會混日子,挨過一天算一天,先撈足好處再說,隨時準備“下船”。


實不實行公有制,是願不願意真正解決好分配問題、保障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而如何防治公有制腐敗,則是具體的治理問題。二者是不同層面的問題,不可同日而語。其實,腐敗並非公有制企業獨有,非公有制企業同樣存在道德風險,例如美國此前的安然醜聞,近些年的華爾街醜聞。不同的所有制形式,都同樣面臨腐敗治理的難題。國企腐敗並非不可治理,也不是否定公有制的“殺手鐧”。


既然公有制企業可以有效率,又能夠保障分配調節的順利進行,其腐敗問題也非不可治理,那麼,中國就沒有理由不大力發展公有制經濟。目前的改革方向,不應該是縮小公有製成分,而應該是在市場環境下儘可能擴大公有製成分。在“公有制+市場機制”解決方案中,如果說“公有制”對應的是公平(分配),“市場機制”對應的就是效率,公有制必須搭配市場機制的目的,如拙文《當下經濟問題的根本癥結與出路》所述,是為了避免計劃經濟中供給與需求脫節、二者之間缺少市場價格信號這樣一個中介環節、不能以需求引導供給的困境。只有將“公有制”與“市場機制”結合起來,才能既得公平,又得效率;少了任何一方,最終結果都是既失公平,又失效率。


在中國的具體情境下,為了保持市場機制的活力,沒必要全部採用公有制經濟,可以保留部分非公有制經濟成分。只要真正做到以公有制為主,即可起到兼顧效率和公平的作用。當然,在此同時必須加強對公有制企業的監管,強化國民參與分配,防止“內部人”或內外勾結侵吞公企利益。就目前的所有制分布形勢而言,需要大力發展而非是限制、打壓公有制經濟,這是無疑的。尤其是可大力發展由公有制經濟控股的股份制企業,這應該才是在中國發展混合制經濟的正確方向。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日月樓主:401K、IRA與SEP 的新規定
2013: love陽光:2013年美國股市的走勢
2012: gugeren:投資美國股票心得(3)
2012: gugeren:投資美國股票心得(2)
2011: love陽光:小心保本,有膽有財!
2010: 在“sold as is”條款之下保護你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