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開博時談到,美國這次的“坎”恐怕不太好過,什麼是這個“坎”呢? 今天先從一些表面上的數字講講:
第一,到2009 年二季度,美國國債已達11.4 萬億,美國每家庭平均攤到33,700 元
第二,2009 年政府預算赤字1.85 萬億,其實預計要超過兩萬億
第三,50 萬億多的長期債務, 像社會保證金,醫療保險,各種副利和退休金,等等
第四,幾星期前美國貨幣監理署公布了今融衍生品的季報,報告中列舉了美國最大的25家商業銀行2009年第一季的金融衍生品的名義價值達到200.1 萬億,而這25家銀行的全部資產加起來也就差不多7.7萬億。
請注意第四點有關今融衍生品的數字,大通摩根一家就達到81萬億,而它的資產也不過1.6萬億,高盛37萬億,資產不超過一萬億,美銀38,8 萬億,資產不過1.4萬億。如果按照通用的價值風險係數(VaR)來衡量這些所謂“太大”(too big to fail) 銀行的最大能承擔的損失,並根據近年來市場的波動,特別是金融危機造成的不穩定性,那幾乎所有的“太大”銀行都會破產,除非是政府和聯儲再次救助。其實,政府和聯儲就從未間斷過救助 - 聯儲通過一系列的計劃,和財政部互相配合,像公私共購不良資產計劃(PPIP),等,把華爾街的損失轉到了美國納稅人的頭上,還號稱是“挽救了金融系統的崩潰“。其實,造成這個金融系統崩潰的核心就是那些類似於賭博的金融衍生品,他們的目的就是要永遠擔保那些大銀行不破產,而且還繼續從金融衍生品中獲利,200。1 萬億, 美國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也不過14萬億,而且其中70%還是靠消費產生的,更甚的是那些消費大多是借貸而來的。
說穿了,幾乎所有的金融衍生品都是類似於賭博的東西,還被冠以”衍生品“的學名。這種拿將來價位下注的”金融發明“,早在100年前就被禁過,因為它的易操縱性,且投好於人性的”賭博“習性,讓一些有能力獲取內幕消息,並擁有資金實力進行背後操縱的”大銀行“,可以像賭徒一樣,很快達到隔夜致富。所以它們很容易得到華爾街的青睞,並利用說客在克林頓執政後期,通過立法把它們解禁。然後華爾街再把它們重新包裝,投放到市場上,在房產泡沫破裂後,造成了所謂的“金融體系崩潰”,其實,是那些“金融衍生品“,那些下注於將來價位的”賭博“輸了精光,而牽累到了正常的金融系統運營。正確的解決辦法應該是停止並清算那些”賭注“,像”信用掉期擔保“(Credit Default Swap)等衍生品。可惜的是,美聯儲,作為監管部門,沒有認真監管這些”金融衍生品“的泛濫,探明它們的副作用,和對金融體系的危險,反而縱容賭博,最後還用納稅人的錢為那些賭注買單,並且在現在還繼續縱容那些金融衍生品,使那些”太大“的銀行像染了賭癮一樣,欲罷不能。
其實,有兩件事讓我懷疑美聯儲對這些”金融衍生品“的真正意圖,
第一,蓋特納在2009年2月的參院認證會上,告知他從1997年初就密切注意到了房產市場,及金融系統的危險了。那他肯定也會注意到了那些”金融衍生品“的危險走向了,但他作為紐約聯儲的主席,和最關鍵的監管者,為什麼從沒正式提出警告?
第二,蓋特納在2009年3月的眾院”不良資產營救計劃“ (TARP) 聽證會上,當被問及為什麼沒有禁止“無擔保信用掉期擔保“( Naked CDS), 既然它是純粹的賭博,他的回答只是很難區分“信用掉期擔保”(CDS)及”無擔保信用掉期擔保“(Naked CDS) 的區別。但當被問及為什麼不把這兩種”CDS" 都禁止掉,,他的回答是 - “信用掉期擔保”(CDS)可以幫助融資,和促進流動性,而未進一步說明”無擔保信用掉期擔保“(Naked CDS) 的嚴重後果。所以在現今情況下,類似於賭博並對金融系統造成巨大衝擊的“Naked CDS”,和所謂健康的“CDS”混淆在一起不能區分,就只好放任不管。這樣做導致的一個最壞的例子就是“AIG”的崩潰。
這一切都說明,美聯儲作為監管機構,對金融危機從未作過認真的檢討,而且,有意縱容了金融系統內的“賭博”行為。按說,這次金融危機是易於預見的,為什麼作為“金融天才”的蓋特納,和“大蕭條”專家的伯南克竟然未能預見到? 和提前預警?他們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