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自財富雜誌中國專欄
“生存就像浩瀚的大海,我小心的沿着海邊前進。通貨膨脹就像海浪向岸邊打來,我在貧窮的恐懼中向前奔跑,永遠沒有安全感。在沒有海浪驚嚇的日子裡,我拼命的努力着,想用沙在海邊堆一所足夠裝下自己對幸福渴望的居所,每次浪潮不期而來把我嚇走,回身時未完成的居所被沖成一堆狼藉,一切歸於零又得從頭開始。”
這是我看最近熱播的一部講述現代中國房產與婚姻關係的倫理劇《婚巢》時寫下的。
還記得兩年前和女友去看一個樓盤,在北京六環外的昌平,一平米一萬多。女友說喜歡大房子,所以我說那就買100平左右。當售樓小姐嫻熟的用計算機給我們計算首付月供時,我有一種窒息的感覺。數字在腦袋裡嗡嗡的響,真的是太貴了,那時候我剛工作,一個月拿到手的可支配收入也就2000多。於是我對女友建議再多考察一下別的樓盤,其實是想藉此拖延一下愛情山窮水盡的時間。
。。。。。。。。。。。。。。。。。。。。。。。。。。。。。。。。。。。。。。。。。。。。。。。。。。。。。。。。。。。。。。。。。。。。。。。。。。。。。。。。。。。。。。。。。。。。。。。。。。。。。。。。
用經濟學的說法,中國的房子很多情況下是沒有substitute的,不要告訴我“你是真的對我好;心眼好;牢靠;勤勞;有才華;成長股”等等。房子既是必需品(necessity),又是缺乏價格彈性的奢侈品。這也就部分解釋了為什麼在中國房屋的剛性需求會這麼大,房子往往是提價促銷而不是降價。
房地產商懂這點。看看那些樓盤廣告,很多是新婚夫婦在美麗的房子裡幸福生活的畫面,仿佛沒有美麗的房產,婚姻就是醜陋的,甚至是悲慘的。這種對房屋的剛性需求是很強大的,擁躉除了許多適婚女子之外,還有話語權極大的很多丈母娘們。
。。。。。。。。。。。。。。。。。。。。。。。。。。。。。。。。。。。。。。。。。。。。。。。。。。。。。。。。。。。。。。。。。。。。。。。。。。。。。。。。。。。。。。。。。。。。。。。。。。。。。。。。。。。。。。。。。。。。。。。。。。。。。。。。。。。。。。。。。。。。。。。。。。。。。。。。。。。。。。。。。。。。
作者:公民經濟學家吳迪